【TüV南德】前沿丨柔性鈉基雙離子電池技術獲新進展

2021-02-24 電池中國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唐永炳研究員(通訊作者)及其團隊成員在柔性鈉基雙離子電池方面獲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A Flexible Dual-Ion Battery Based on Sodium-Ion Quasi-Solid-State Electrolyte with Long Cycling Life"已在線發表於材料領域頂級期刊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先進功能材料》,Adv. Funct. Mater. 2019, 1906770,IF=15.621)上。

由於鈉基雙離子電池(SDIBs)結合了鈉離子和雙離子電池的綜合優勢,具有高工作電壓,環保以及成本低廉等優勢,從而受到廣泛關注。然而,已有報導的SDIBs普遍採用傳統的液態酯類溶劑作電解液,使得電池在高工作電壓下容易發生分解。此外,傳統液態電解液體系的溶劑分子與石墨正極易發生共插層問題,導致石墨正極在循環過程中發生剝落。因此基於液態電解質的SDIBs的循環性能仍有待進一步優化。

為解決上述問題,唐永炳研究員及團隊成員謝東豪、張苗、吳越等人研發出一種具有三維交聯結構的準固態電解質(QSSE)。在高電壓下,該電解質比傳統液態電解液具有更穩定的循環特性,三維聚合物骨架同時有助於緩解電極材料的體積膨脹應力。這種基於QSSE的SDIBs表現出優異的循環穩定性,在5C倍率下循環600次後容量保持率為97.5%,是目前報導SDIBs中的最佳性能。此外,該電池同時具有優異的柔韌性和寬溫域性能(-20-70°C),在高性能柔性儲能等領域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該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廣東省和深圳市科技計劃項目等項目的資助。

圖(a). 由PVDF-HFP和Al2O3納米粒子之間的路易斯酸鹼分子間鍵合形成的準固態聚合物的3D示意圖;(b)準固態電解液和液態電解液的對照照片(上),準固態電解質扭轉實驗的光學照片(下);(c)在平整、摺疊和擠壓狀態下柔性SDIB的循環曲線;(d)在-20-70°C,基於準固態電解液和液態電解液循環性能對比。

相關焦點

  • 十大化學革新技術:雙離子電池和治療新冠病毒的 RNA 疫苗
    毫無疑問,今年全球最大的焦點問題是新冠病毒,該名單除了治療新冠病毒方面的最新技術,還有涉及能源效率、治理汙染和氣候變化等方面的領先技術。1、雙離子電池2019 年,鋰離子電池技術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但是今年最新研製的雙離子電池又將電池技術推向新的高度。
  • 首次報導新型柔性雙離子微型電池
    導讀:本文首次展示了柔性雙離子微型電池。該電池具有極高靈活性和良好的電化學特性,可以通過不同方式串並聯,並可集成為高壓微器件。這種特殊的新型電池可以被應用在LED燈、電致變色玻璃等眾多領域。可以預見微型電池將成為未來儲能器件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單位成功研製新型鎂基雙離子電池
    5月6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單位的研究人員成功研發出了一種新型鎂基雙離子電池(Mg-DIB),該電池基於不溶性有機負極材料研製而成。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頂級能源材料期刊《能源存儲材料》上。
  • 鋰離子電池的掘墓者們:雙離子電池
    面對這些危機,及早布局新技術、新產品是唯一的選擇,在廣大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鋰離子電池的繼任者們也都躍躍欲試,爭當鋰離子電池的「掘墓者」。這其中全固態電池是最有希望的繼任者,可以說是開著挖掘機為鋰離子電池掘墓,隨時準備送鋰離子電池走。
  • 固態鈉金屬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相關公司望獲關注
    近日,中科院發布消息,稱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展出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物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其表現出優異的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固態鈉金屬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相關公司望獲關注(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近日,中科院發布消息,稱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展出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物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其表現出優異的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技術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 高效單原子Fe基催化劑用於鋅-空氣電池研究獲進展
    水分解、燃料電池、金屬-空氣電池等高效、低成本能量存儲與轉換技術的開發已成為研究的前沿領域。其中,鋅-空氣電池使用水系電解液具有低成本、安全、環境友好的優勢,理論能量高達1084 Wh/kg,有望成為新一代儲能設備。
  • 中國研發高性能雙離子鈦酸鋰電池    躋身最佳雙離子電池之列
    導讀:中國科學家研製出了一種鈦酸鋰正極和石墨負極雙離子電池。他們的研究集中在由於材料的低比容量而產生的一些困難上,並且他們的裝置展示了鈦酸鋰電池的領先性能。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牽頭的一個集團——中國科學院(CAS)——製造鈦酸鋰電池110毫安時每克的比容量和3 V的放電電壓
  • 鈉離子電池及鋰硫電池最新研究進展匯總
    最近,有關用於循環中無枝晶鈉沉積的納米三維電流收集器的合理設計取得了一定進展。然而,在上述主體中鈉成核和生長的行為等關鍵信息仍是未解之謎。近日,廈門大學王鳴生教授(通訊作者)等使用無定型碳納米纖維(CNF)作為集電器,通過原位電子顯微鏡首次在納米尺度下對鈉電鍍/退鍍的動力學進行觀察。使用固態電解質,作者發現金屬鈉以納/微粒的形式在單一CNFs周圍所有可能的區域(甚至在其網絡)可逆的生長和溶解。
  • 科研人員研發出新型高效低成本鉀離子電池技術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員唐永炳及其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了一種新型高性能、低成本的鉀型雙離子電池技術
  • 技術 | 新能源電池技術之固態電池
    掃描上圖二維碼加入「鋰電派」知識星球,了解更多前沿技術、掌握更多行業動態、學習更多乾貨技能,為自己充點電吧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進展
    目前處於防控新冠肺炎的關鍵階段,同大部分人一樣,居家辦公成為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遊經碧的日常工作方式。「之前沒有時間靜下心來好好看看學生的實驗、進展、報告,如今正好可以集中挖掘裡面的新東西,打開一些新的思路。」 兩年前,遊經碧課題組成功實現中國在鈣鈦礦電池轉換效率方面世界紀錄的突破。
  • 固態鈉金屬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相關公司望獲關注(股)-股票頻道-金融界
    近日,中科院發布消息,稱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展出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物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其表現出優異的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技經觀察 | 碳基半導體:中國晶片產業發展新機遇 產業篇
    ,柔性能源系統,該類系統的定義為柔性甚至可伸縮的能源裝置,包括超級電容器、電化學電池(例如鋰電池、鈉電池和金屬空氣電池)、光伏裝置和發電機等;透明導電薄膜類應用,該類應用包括柔性觸摸板、柔性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和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等。
  • 我國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獲重大突破!概念股一網打盡
    目前,晶片絕大部分採用矽基材料的集成電路技術,該項技術被國外廠家長期壟斷。據統計,中國每年進口晶片的花費高達3000億美元,甚至超過了進口石油的花費。採用矽以外的材料做集成電路,包括鍺、砷化鉀、石墨烯和碳,一直是國外半導體前沿的技術。碳基半導體具有成本更低、功耗更小、效率更高的優勢,更適合在不同領域的應用而成為更好的半導體材料選項。
  • 南德議質|廣州石頭造環保科技獲TÜV南德碳足跡證書及標籤
    石頭造依靠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的優勢,致力於可降解改性塑料母粒及成品的研發與生產。此次從源頭開始,對石塑環保袋產品的製造過程進行碳足跡核算、評估,了解生產階段對環境影響的同時,也有助於企業後續節能減排計劃和目標的制定。石頭造董事長曾聰先生表示,TÜV南德擁有先進的專業技術和多年經驗,可以幫助其在減排與新產品開發的結合上提供思路,推動公司逐步走上低碳、高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 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技術獲進展
    記者獲悉,這是《科學》創刊百餘年來首次刊登鈉離子電池領域相關文章,不僅表明了國際主流科學界對該技術取得突破的重視,也反應了我國鈉離子電池前沿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該成果的主要研究人員包括中科院物理所博士趙成龍、副研究員陸雅翔、研究員胡勇勝,法國波爾多大學教授Claude Delmas和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教授Marnix Wagemaker教授等。
  • 印度太陽能電池技術新進展:轉換效率可達1.04%
    我的煤炭網>新聞>行業熱點>新能源>印度太陽能電池技術新進展:轉換效率可達1.04% 印度太陽能電池技術新進展:轉換效率可達1.04% 發布日期:2020-11-22 00:21:37
  • 石墨烯技術屢獲進展,惹華麗家族轉型跨界
    我國已將石墨烯寫進新材料十三五發展規劃之中,而在2017年的《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範指導目錄》中,石墨烯也以前沿新材料的身份被收錄其中。   在上個月召開的石墨烯國際峰會中,工信部原材料司呂桂新表示,工信部非常重視石墨烯產業發展,要在戰略高端領域集中布局一批基礎性重大研發項目,突破一批關鍵技術、關鍵品種和關鍵工藝裝備,推進石墨烯產品應用和產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