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市:「帶血的饅頭」深度

2021-01-09 騰訊網

深度 - RESEARCH-

始輝煌,終輝煌,幾度沉浮為利往。

最抗跌的香港樓市也撐不住了。

11月29日,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了最新樓市數據:今年10月份香港私人住宅售價指數降到了376.1點,按月下跌了1.34%,實現連跌5個月。

01

的確跌了

最近,有港媒曝料:香港尖沙咀一套複式豪宅,先從1.4億港元跌至1億,減價4000萬港元。

如此程度大放血令人心疼。

圖片來源:網絡

更早一次「豪宅甩賣」是在今年8月,何文田半山一號一套實用面積1,567平方尺的房子(約150㎡),原本定價3,500萬,後來降了350萬才賣出去,比市場價低了10%。

豪宅市場屢次受挫,令外界震驚:如今香港最穩如泰山的豪宅市場也挺不住了?事實上,香港豪宅價格的確已經開始下跌。

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香港豪宅成交量為2375宗,較去年前10個月的3363宗下滑29.4%;成交總額約1183.36億元,同比下跌18.1%。

接下來看看香港近期樓市情況:

近日,香港一塊號稱「地王」地塊被流拍了!

這是啟德C區的一塊地,今年年初,香港政府曾經以1.29萬/平方尺的高價拍賣(總價值111.24億港幣)

當時這塊地皮,被封為了「地王」。

啟德C區地塊,圖片來源:香港01

令人尷尬的是,這塊地王成交沒兩天,就被買家高銀金融退貨。後來重新招標,長實、鷹君、新地……一眾地產大佬全去競標了,結果沒有一家出到政府定下的最低價,最終只能宣布流拍。

土地流拍背後,折射出買家對於市場的消極態度。

REA集團旗下的物業多元化買賣及租賃樓盤資訊的多媒體平臺Squarefoot公布2019年下半年香港房地產市場前景分析結果,反映港人看淡樓市前景。

有56%受訪者在進行調查時認為樓價將在未來六個月內下跌,料整體樓市或跌12.8%,相對上半年調查中只有8%人估計樓市將於未來半年下跌,及上半年預期升樓市升11%;

受訪市民在六個月內對本地樓市信心出現逆轉,負面情緒醞釀降低買家入市意欲;有九成受訪者依然認為香港樓價太高。且樓市瀰漫負面氣氛壓抑本地買家入市意欲。

11月17日,香港地產發展商華懋集團名下的朗城匯樓盤推售144套房,最終僅售出4套,銷情慘澹。

數據顯示,前11個月一手住宅市場成交總量為2萬多宗,同比增長34%,不過今年多數成交發生於1-5月,從6月起大跌,當月環比跌幅高達63.3%,8月又環比跌去30.8%。

二手房市場方面,成交量同樣疲弱。香港各大地產代理行在11月16日至17日的10大二手屋苑成交數量由3宗至7宗不等,均為個位數。

前11個月,香港二手私人住宅市場量價齊跌,成交量同比下滑10%,預計今年是16年來表現最差的一年。

有不少業主一再砍價賣房。近日,黃埔花園一套三房的物業,實用面積639平方尺,本來定價1,280萬港幣,後來一路降價,降了290萬才賣出去。

圖片來源:網絡

馬鞍山海典灣的一套房子,從6月份就開始拿出來賣,接連降了兩次,總共降了90萬才賣出去(成交價為730萬),比銀行的估價都低了5%(銀行估價為770萬)。

市場低迷情況已經持續了近半年,對於2020年樓市,戴德梁行在近期的記者會上提出了預判:明年上半年香港住宅樓價或仍有10%至15%的下調空間。

02

想保證未來港人人人買得起樓

20年來,香港樓市經歷了大風大浪、「十起十落」。亞洲金融危機、投機、炒作、跟風,使香港樓市泡沫於1997年破滅,房價一度下跌70%。

1987-1997年,是香港房價瘋狂飆升的時期,10年上漲了10倍,香港人平均把月薪的74%用作供樓,香港房價更是在1997年達到一個歷史高峰,單價達14萬港元/平方米。

持續狂漲的香港房價,也讓以地產為主業的李嘉誠、郭得勝、李兆基、鄭裕彤「香港四大家族」積累了驚人的財富。1997年,四大財團的財富總和超過440億美元,相當於當時7個GD省的財政收入。

1985年至1997年,香港樓市經歷了連續12年的大漲,香港房價漲幅超過6倍。1996年,由於買房人太多,房子供不應求,開發商不得不實行搖號購房——香港比內地大概早了20年進入全民搖號買房的時代。

1997年香港樓市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香港經濟元氣大傷,刺破了樓市泡沫;香港回歸後第一任特首董建華提出「八萬五計劃」,即每年新建不少於八萬五千套廉價住房。

2000年至2003年,由於「八萬五」計劃,香港樓市持續下跌,最高時跌去七成,這是香港樓市有史以來跌得最慘重的一次。

「八萬五計劃」被徹底放棄,直到2003年2012年之後,香港房屋委員會才首次發售新居屋,且只有2000間。

從2003年到2018年是香港15年的大牛市,房價平均上漲了5倍以上,部分地區房價上漲了10倍。從2003年7月至2018年7月,香港私人住宅價格指數從58.4上升到394.8,漲幅為5.7倍,其中港島、九龍、新界的A類私人住宅漲幅分別達到7.1倍、6.9倍和6.2倍,年均漲幅均在10%以上。

如今,香港人均居住面積只有約15平方米,已經大幅落後於內地的北上廣。同年全港約有超過9萬間劏房,住著超過20萬人,居住面積中位數僅為10平方米。

以70-100平方的房屋為例,港島每平方米均價高達22萬港幣,九龍為19萬港幣,而與深圳一河之隔的新界也高達13.4萬港幣。

據諮詢機構Demographia的報告,香港連續八年被評為「全球最難以負擔得起的房地產市場」。

10月16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發表新的施政報告指出,未來要保證每一個香港人和他的家人有房住,讓大家買得起供得起樓。

據悉,港府將會陸續推出短、中期支援措施,包括大幅增加過渡性房屋項目,放寬首次置業人士按揭計劃樓價上限——首次置業人士可申請最高九成按揭貸款的樓價上限由目前的400萬港元提升至800萬港元,即一套800萬的房子,首付只需要付80萬就能上車。

03

跌的原因分析

業內總結了導致近期香港樓市出現拐點的「4大原因」:

第一,開徵空置稅。從去年開始,港府向空置一年以上的豪宅徵收空置稅,這無疑給香港的豪宅市場降了溫。

第二,由滙豐銀行宣布進入加息周期。隨後,渣打、中銀香港等多家銀行紛紛跟進。當香港進步到加息期之後,香港樓市大漲15年的格局便已開始打破。

第三,加大土地市場供應。去年10月,港府稱將研究下階段填海興建合共約1700公頃(即17平方公裡)的土地,可提供26至40萬住屋單位,供70至110萬人口居住,其中七成為公營房屋。

2019年10月,港府又提出了《收回土地條例》。未來5年特區政府要收回400公頃新界農地及棕地,未來3年會利用政府短期空置土地及發展商借出的土地,興建1萬個過渡房屋單位。

第四,放開香港居民對外購房管制。去年香港特區政府頒布了《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當年,香港人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買下了總值近100億人民幣的房產,同比增長10%。今年11月6日,香港政府又向香港居民發放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房票」——香港人在內地9城購房放開,限購條件全部豁免。

自內地向港澳人士放開買房限制後,近期香港掀起移居大灣區熱潮。

於是,香港居民就跑到深圳、珠海、惠州、中山的樓盤去買房,投資性購房需求一下子被釋放掉了。

儘管,香港房地產出現罕見的低迷情況,但是,浸大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認為,現時經濟環境與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及2003年沙士疫情不一樣,有實力置業人士並非最受經濟衰退影響的一群,而業主肯減價空間亦不大。再者香港住屋需求大,發展商相比以往經濟低潮期亦更有實力防守,均令今次經濟衰退對樓價的影響有所降低。

因為,1997年亞洲爆發金融危機,使香港經濟元氣大傷,刺破了樓市泡沫。此外,香港回歸之後,就實施了「八萬五計劃」,即每年新建不少於八萬五千套廉價住房。而現在香港樓市並沒有當年那樣嚴重。

現在香港房價高得離譜,主要並不是地小人多,不夠住人,而是當地的開發商囤地不造房,有再多的土地也不夠供應市場。

以上奶牛財經整理自:界面新聞、港漂圈、不執著財經,轉載請註明

04

居屋的不可負擔性

從收入角度看居屋的定價意味著什麼。以2019年居屋為例,大戶型售價平均為342.5萬港元;各樓盤大小戶型簡單平均後價格為271萬港元。最低單位的售價為155萬港元(馬鞍山的錦暉苑項目,25.6平方米一套)。按港府使用非業主家庭收入中位數39,500港幣(年收入=47.4萬港元),則房價收入(年收入除以 房價)比分別為:

「大」戶型(平均45.5平方米)為7.2倍 平均戶型)(大約37平方米)平均價格為5.7倍 小戶型(30平方米)為3.30倍

在此問題上,國際權威標準為Demographia International Housing Authority使用的「Median Multiple」[3]——家庭年收入中位數除以一個社會的房價中位數。該標準由世界銀行所推薦。

根據該標準,Median Multipe:

大於5.1倍為重度不可負擔(Severely Unaffordable) 4.1~5.0為嚴重不可負擔(SeriouslyUnaffordable) 3.1~4.0為一般性的不可負擔(ModeratelyUnaffordable) 3.0以下為為Affordable

這個標準非常嚴苛。根據Demographia的2019年數字,美國為3.9倍,新加坡為4.6倍,東京為4.7倍,英國為4.8倍。香港為20.9倍。香港自2010年以來即居於全球第一位。

Demographia,2019

Demographia沒有公布其算法,我簡單網搜了一下,2019年,媒體報導香港平均二手房屋價格為120萬美元,如果對應特區政府公布的非業主家庭中位數年收入47.4萬港元,大約即19.8倍。這些年來,香港基本在18~20倍左右如果房價增速繼續超過薪酬,則該比率還會繼續上升。

再回過頭來看香港居屋的價格。「大」戶型居屋的房價收入比為7.2倍,中間戶型的居屋的房價收入比是5.7倍,都屬於世界銀行定義的「Severely Unaffordable」。也就是說按照國際標準來看,香港人連政府供應的居屋都買不起。

另外,香港的居屋與全球所有其他地方都不一樣,即面積非常小,單位平方米的房價極高。傳統的「Median Multiple」並不考慮房屋的面積,只考慮社會的平均房屋單位價格。

對於香港這種提供超級蝸居的奇葩城市,這個指標就不靈了。

香港政府和市民把住房標準變成了降低絕對價格(比如搞到一兩百萬港元),讓市民「上車」,但迴避核心問題:就是每平方米房價越來越高,同等價格的房子面積越來越小。這些上車盤都是二十來平米的蝸居。不知道一家兩口如何在二十平米裡面生存?他們如何生小孩、養育小孩?香港人工成本非常高,基本依賴菲傭。如何在二十平方米的蝸居裡過三口之家的日子,並聘用一個在家菲傭以維持父母的雙薪工作?即便把這個數字提升到大戶型居屋的45平方米,也是蝸居,三口之家人均是十來平方米。國際標準人均居住面積都在30~40平方米。

所以,不能僅以有產或無產作為衡量幸福生活的標準。政府乃至社會輿論似乎在片面強調和美化「上車」,不顧住房產品的質量,而只把單純的「有房」「無房」作為成功標準。在這樣的蝸居裡,人們生活如何可能快樂、自由的生活?

中國一線城市房價雖然也非常之高,但老百姓還是有選擇的,可以下沉到弱一線城市。可以回省城、回鄉,總是有廣闊天地,住房不是完全不能解決的問題。香港的百姓則可能被困在香港,要忍受這裡的超高房價和蝸居。

05

居屋提供的困境

如果政府大規模供應居屋,譬如每年上萬套、兩萬套(新加坡標準),改變居屋與私人產權房的結構,就會導致樓市下跌,有產市民的反彈、反對; 如果政府大規模提升居屋的產品質量,例如推出更大的戶型(新加坡標準),也會導致市民巨大反彈和反對; 如果政府減少居屋的供應,則會進一步增加房屋的稀缺性,推動房價上漲,同時還會加大有產及無產者之間的貧富差距; 同時,如果政府減少居屋供應,就會將居屋申請變成抽籤、派獎,行大運,抽中購房資格的人會獲得巨大的經濟福利(且不論其得到的產品都是使用質量很差的蝸居)。這就是造成所謂的「lottery effect」——博彩效應——同是納稅人,為什麼要讓一部分人的獲得如此大的收益?是否對其他人不公? 只要經濟下行,供需關係不利,房價承載下行壓力,政府推出居屋就會受到市民批評,可能要放慢節奏;

基於以上,與新加坡一邊倒支持可出售的組屋不同,香港的精英及有房族對居屋有很大的懷疑和牴觸。

我個人認為,在居屋發展失去十到二十年,香港的房屋市場格局已經基本確定之後,居屋已經很難實質發展了。香港的樓市已經被現狀綁架。果不其然,林鄭一提出居屋,就有各種各樣的反對意見。找各種理由,例如要求林鄭發展公屋(租賃住房的)。包括建制派也在提出這樣的理由。

我的感覺,香港人好像最懂房地產,但其實最不懂房地產。房地產毀了香港經濟。房地產可能使得整個城市的競爭力永遠受限

以上觀點:楓葉晚林

06

港人分散置業9+2將常態化

「讓港人人人居者有其屋」的方式其實還有很多:比如不間歇增加公屋、港人到粵港澳大灣區便宜的城市工作和購買房子(已經在行動),其中富人置業可能帶著投資性,其他人可以以工作置換的方式實現居住理想。

「港人內陸化、港人背井離鄉、港人移民」將成為常態。深圳、東莞、惠州等城市已經開始迎來眾多的香港有才的人士的創業或者工作,美編最近大量接觸到港人才俊頻繁活躍在深圳,他們從事的職業:配合招商引資、大健康(創業內地化)、科技、教育、當然還有保險業等。

這意味著什麼?很多。簡單一句話:港人必須走出來,大陸是巨大的市場;香港對內地從資本輸出到知本、服務的輸出,總有人能找到「賣點贏得資本」。

同時,「房地產可能使得整個城市的競爭力永遠受限」這是對深圳極大的警告,希望玩得很happy的深圳多一些遠慮,美編這裡不妨先放一些預判/警:

高預警要點(任一即可,下同):

當灣區頂品超過50w+的時候

當「衛星」區都出現10w+的時候

當全國媒體都瞎忽悠深圳遍地10w+皆常態的時候

連「外來藝術家」都想搶房的時候(這個點以後慢慢談)

中預警要點:

當大媽都想買房投資的時候

當業主和投資客「控盤」的時候(壟斷新房、二手房價)

初預警要點:

當外地人都來深圳買房投資的時候

當房價一年半載都能翻倍的時候

美編不展開,各位行家應該知道深圳/各區已經屬於哪條「預警線」了。

至於中心區寫字樓空置率高、寫字樓不好賣、部分商業難以為繼、部分高價公寓不好賣,這些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前兩者也許還是好事,也許說明產業結構性調整見成效、產業轉型升級中、產業人口與居住全城化布局。此不贅述歡迎展開討論。

最後一個點:現在是不是撿漏香港物業的時候?美編想說:這是「帶血的饅頭」,裡面有餡。

相關焦點

  • 魔幻香港樓市:兇宅搶瘋了,豪宅虧慘了!
    「我不是很介意人們總是說深圳本地生產總值已經爬到香港頭上了。」關於香港被深圳反超,林太很大氣地表態。 事實上不止生產總值,在樓市上,深圳的熱度也要蓋過香港了。
  • 港媒看香港樓市:新界西破頂 樓市"強弩之末"?
    港媒看香港樓市:新界西破頂 樓市"強弩之末"?   中新網2月16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新界西一向給予人「偏遠」的感覺,地區「次一等」,屬於上車客的首選地區,是故樓價一向落後。有代理表示,通常要待外區樓價上升至一定程度,市民買不起市區樓後,「牛市最後一瓢水」就會流入新界西。
  • 樓市周期預示著香港房價2020將繼續升高
    本文由香港資深投資人「江恩小龍劉君明」供稿,文中觀點不代表智通財經觀點。對於樓市的周期研究吸引了無數的經濟學家及投資人研究,而香港的房地產市場是吸引了世界無數投資者的目光。愛德華R·杜威(Edward R.Deway)號稱周期循環分析之父發現樓市約18年但香港的樓市周期又如何?
  • 香港樓市大地震:開發商逃離購房者違約 跌幅高達25%
    房地產巨頭逃離香港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獨特的國際經濟貿易口岸讓其成為名副其實的天選之子。港元匯率直接對標美元,也讓港元資產多了「美元資產」標識,香港樓市自然成為內地,乃至全球投機者口邊的香餑餑。然而,今年8月以來,香港銀行業開始加息,香港樓市出現了降溫的跡象。
  • 香港樓市這一年:疫情持續樓價仍微升的背後
    自12月以來,香港疫情持續蔓延,但樓市卻似乎並未受到影響。香港差估署12月29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1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380.4點,環比微跌0.18%,樓價指數已連跌兩個月,並跌至七個月低位。然而,今年前11個月,該指數累計升幅收窄至0.32%,與去年5月的歷史高位396.9點比較,則累計下挫4.16%。
  • 財經30秒 | 成交暴跌50%,香港樓市「大地震」!購房者違約,房地產巨頭逃離
    以高房價著稱的香港樓市迎來了一場「大地震」。2018年11月,香港樓市成交腰斬,暴跌超50%。裡昂證券發布的研報表示,香港的房地產市場正經歷15年來最差的宏觀環境,利率上升、經濟放緩正衝擊著香港樓市,預計未來一年房價會出現15%的回調。此外,瑞銀此前發表的研究報告也稱,預測香港樓價自現在到明年年底將跌5%-10%,這還並未完全算入貿易摩擦對香港經濟的影響。
  • 香港樓市出招?今天起香港銀行大幅提高按揭利率,行業預計這才是開始
    今日起,香港三大發鈔銀行滙豐控股、中銀香港和渣打香港,將提高與香港銀行間利率掛鈎的按揭貸款利率上限至2.35%,提高以最優惠利率為基準的按揭利率至2.25%,多家香港商業銀行跟隨。
  • 全球樓市隱現裂縫:香港澳洲慘澹 巴菲特18年後再次加倉房地產
    時代周報記者 王心昊一套單位的交易,引發香港房地產市場的軒然大波。11月上旬,被譽為「香港樓市參考指標」的十大「藍籌屋苑」之一的嘉湖山莊一套實用面積為41m?的兩房,以456萬港元成交,相比今年7月下旬同類型單位的最高成交價,降價幅度已經超過22%。
  • 亂港分子罵完臺當局又道歉,港媒:與蔡英文都吃「人血饅頭」
    香港浸會大學學生會長方仲賢 8日曾在臉書發文批臺當局只想用香港人的鮮血來換取臺灣人選票。在被民進黨支持者「炮轟」後,方仲賢趕緊改口道歉。對此,港媒《文匯報》11日發表評論稱,方仲賢本來就是「人血饅頭」生物鏈中的一個低級「饅頭」,稍微「政治不正確」,敢向美臺老闆叫板,肯定會被圍攻。這件事一巴掌打醒方仲賢之流的夢中人,你們只是一隻可憐的「爛頭卒」。
  • 香港「寄血驗性別」產業鏈調查-虎嗅網
    這份血液樣本跨越一千多公裡,從貴州郵寄到深圳,再被中介帶過海關,最後到達香港,加上檢測費用共花了4500元。在孕婦的外周血中,存在著胎兒的游離DNA,把孕婦血液樣本經過香港化驗機構檢測後,如果檢測出Y染色體,就可以說明胎兒是男性,沒有則是女性。經過6天時間,陳婷的血樣鑑定結果出來了——她的第三個孩子是兒子。
  • 香港樓市再瘋狂:26平售948萬 房價已連續5年全球最貴
    香港樓市再瘋狂,房價已連續5年全球最貴,地產股也普漲作者: 羅曼來源:證券時報網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樓價沒有最貴,只有更貴。據美聯物業數據顯示,香港新盤繼續創新高價,新鴻基地產旗下北角海璇一個面積286平方尺(約26平方米)的大單間,折後成交價1090.98萬港元(約合948萬人民幣),約42萬港元/平方米。
  • 吃人血饅頭、扭曲事實,亂帶節奏,小鳳雅事件真相究竟是什麼?
    這引起了一直關注此事件的愛心志願者們的不滿她們在清明節前後去到楊美芹的家提出要帶小鳳雅去北京的醫院治療>事情發酵到今天已經很少公號再去寫這件事包括自己在寫下這篇文的時候還在害怕自己的了解還不夠全面,帶偏了方向
  • 被罵洗地無人性,被罵吃人血饅頭,沒人再敢拍賈樟柯這部電影
    04人血饅頭,是誰吃得起勁?《天註定》中四則轟動社會的事件——胡文海案,周克華案,鄧玉嬌案,還有富士康跳樓事件。在當年,全都有及時和深入的報導。有的是罵——別去問,問了就是吃人血饅頭。有的是一本正經說理——別去報導,你知道了又有什麼用?到底有什麼用呢?很難說。
  • 小鳥饅頭的做法
    朋友發了一張小鳥饅頭的圖片,我頓時喜歡得不得了,哪怕深知自己手殘,也決定試一試。下午時分,拿出麵粉,揉面、發麵、專心致志做起來。過程中發現,這小鳥,看似容易,要做出它靈活的形態,卻沒有那麼容易啊。做小鳥好難,不如再做兩個小兔子脆皮腸卷和花朵饅頭吧,嘿嘿,這些駕馭起來倒是得心應手。各種花式饅頭出鍋啦,以後反覆練習,爭取做得更好。只要肯努力,手殘黨也有春天。 溫馨提示:這個食譜,除了小鳥饅頭,還附送小兔子脆皮腸卷和花朵饅頭的做法哦,超值。
  • 不起眼的蕎麥饅頭竟然有這樣的作用與功效,不知道的就進來看看吧
    饅頭是人們經常會吃的一種主食,不過人們平時所吃的饅頭都是用小麥麵粉製成的,但最近幾年很多人為了養生喜歡吃蕎麥饅頭,雖然說蕎麥饅頭沒有小麥饅頭的口感好,但它營養價值很高,而且具有特別明顯的保健作用,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蕎麥饅頭的營養價值與作用!
  • 樓市到達臨界點,考驗政府的時候到了!
    今年哈爾濱樓市實在是慘不忍睹,易居數據顯示,從年初以來新房成交價從1.3萬/㎡降到1.0萬/㎡,成交額從以前的月均77億跌到今年的月均44億。  這些年,東北人口持續外流,東北財富持續外流,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窺一斑而知全豹,哈爾濱樓市,能反映出整個東北樓市的情況。
  • 熊貓盤點笑笑離婚事件,遭西卡怒懟:吃人血饅頭?卸載熊貓!
    對此,德雲色的另一位當家也是立刻回應,稱熊貓是在吃笑笑的人血饅頭,希望能夠刪除相關內容。網友們也認為熊貓此事做的太不地道,在這個事件中,笑笑無疑是最大的受害者,而熊貓的老闆則是王思聰,笑笑好歹也在王思聰的IG戰隊打了好幾年職業,沒想到熊貓如此不給情面,讓笑笑收到了二次傷害。
  • 5000尺的房子是多少平方米 香港購房需要注意什麼
    隨著房地市場不斷的發展,國內的房價不斷飆升,所以很多人都將購房目標轉向於香港。但在香港房屋的面積單位與內地是不一樣的,它是用平方尺來表示的。那麼,5000尺的房子是多少平方米呢?香港購房需要注意什麼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了解。
  • 樓市就像一匹脫韁失控的馬,也許跑累了,該歇歇了!
    中秋、國慶長假剛剛過去,從未平靜過的樓市又掀起了不大不小的波瀾。這兩天,關於多地樓盤降價引發的糾紛事件在網絡上漸漸有了燎原之勢!事由開發商調整了部分房源的價格,有的炒房客原本想借著樓市的東風大賺特賺,這一下開發商一降價促銷,立時感覺自己被踩了尾巴,開始與開發商扯皮了!今年是2018年,向上翻十年,歷史驚人的相似。2008年,萬科在全國範圍降價促銷,杭州萬科業主集體圍攻售樓處,要求退房。
  • 推拉理論下樓市與匯市邏輯:保樓市,就是保匯市
    考慮該問題極為複雜,我打算把複雜問題簡單化,即美元升值對人民幣匯率和國內樓市的影響。當我們疊加了樓市因素後,可以發現,如果樓市真的出現趨勢性轉折,一旦這一信號被大眾確認並放大後,那麼合理的行為後果就是導致樓市拋售。這一行為意味著,沉澱在樓市的資金被激活。根據研究,目前全國樓市的沉澱市值,已經超過了120萬億元。即使假定,在此趨勢性壓力下,有10%的持有者渴望變現的話,也會將有12萬億的資金要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