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人來說,美食的地位不容小覷,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這說明在中國人的生活中,食物尤為重要,當人們吃不飽的時候,土豆、玉米、紅薯成為首選,人們能夠做出各種主食。當人們吃飽的時候,又開始研究創新菜,這使得中國人給其他國家的人留下一個「好吃」的印象。

在中國諸多食材中,有不少食材命運坎坷,原本它們在自然界裡稱王稱霸,沒有其他生物敢和它們較勁,然而當吃貨們把眼光瞄向它們之後,接下來的生活就變得不一樣了。其中,有一種曾經自認沒有天敵,在地球已經生活上億年的生物,如今已經可憐兮兮,被列為瀕危物種。

鰉魚,又被稱為鱘鰉魚。如果你是東北人,或是常去東北旅遊,那麼你一定知道這種魚。鱘鰉魚的體積很大,看起來就像史前巨獸一樣,而鱘鰉魚的價格,會隨著魚身的尺寸翻倍,越大越貴,越大越好,越大越值錢,所以每一位東北的漁民,都希望自己能打撈上巨型鱘鰉魚。

實際上,在東北地區,已經出現過好幾次「天價」鱘鰉魚的新聞。一般來說,在哈爾濱這麼寒冷的地方,打上來的鱘鰉魚通常都是一米起跳,這樣的鱘鰉魚價格非常高,已經大約100元左右,整條魚從漁民手裡收購回來,就要幾千塊錢,要是賣到景區,那更是高價,一斤上漲到300元都有可能。

鱘鰉魚是一億三千萬年,白堊紀時期就留存下來的古老生物,是體型巨大的淡水魚,長得恐怖,體型巨大,目前人們發現的最大個體大約有8米長,體重1.5噸,能活到100歲以上。體型那麼大,自然要吃掉的餌料很多,這使得它們在東北流域橫行霸道了上億年,都沒有人敢對它怎麼樣。

然而,當中國人發現,鱘鰉魚的滋味確實美味開始,鱘鰉魚的數量急劇減少。那麼。中國人是什麼時候開始吃鱘鰉魚的呢?

這個回答說不清楚,只知道從唐朝時期,鱘鰉魚就成了皇上愛吃的貢魚,老百姓是不允許吃的,打撈到了鱘鰉魚,必須送去皇宮。在清朝時期,貴族們基本上不吃魚,要吃的話,也是吃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出產的鱘鰉魚,在四大名著《紅樓夢》裡,就有此類描繪。

如今的「天價」鱘鰉魚,早就是可遇不可求的產物,更多的還是噱頭。而鱘鰉魚目前已經成為瀕危物種,希望吃貨們還是多多口下留情,讓鱘鰉魚繼續生存下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