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再利用纖維實現了對廢棄資源的綜合利用,並且可結合共聚、共混等改性技術,製造出性能可媲美原生產品的功能性纖維,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低碳環保與高值化利用的統一。上周我們對循環再生聚酯纖維的生產工藝及應用案例進行了介紹,本周一起來了解一下再生聚醯胺纖維。
100%再生聚醯胺面料
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再生聚醯胺纖維有很大一部分是以生產過程中的廢絲、廢料塊、邊角料等為原料進行的回收利用。作為熱塑性縮聚型高分子材料,聚醯胺的再利用方法和聚酯有諸多相似之處,其再利用方法主要分為物理法和化學法。但不同於聚酯,聚醯胺的特徵官能團反應活性更高,因此採用物理法回收時發生熱降解的情況更為嚴重,對廢料的純淨度要求明顯高於聚酯,並不常用於對含雜較高的廢舊聚醯胺紡織品進行回收。而同樣因為反應活性高,聚醯胺的解聚速度明顯高於聚酯,因此聚醯胺的再利用往往採用化學法。
以下將介紹國內外相關企業在聚醯胺循環再利用方面的一些研究進展。
BASF(巴斯夫)開發的聚醯胺纖維閉環循環再生體系
巴斯夫公司在聚醯胺解聚方面進行了多年研究,開發了多個由PA6廢料製備己內醯胺的方法。1997年,巴斯夫公司採用自主開發的閉環工藝,建立了首個聚醯胺纖維閉環循環再生體系,該加工系統可分為 6 個步驟:
①收集廢棄地毯,並確定該地毯是由100%的BASF-PA6纖維製成的;
②將製品粉碎,使得纖維和支撐材料分離,再將支撐材料及其他非纖維組分移去;
③將粉碎所得顆粒狀纖維解聚,並進行化學蒸餾,使聚醯胺還原成純的己內醯胺單體;
④己內醯胺重新聚合;
⑤聚醯胺熔融紡成再生PA6 纖維;
⑥用再生PA6 纖維製成地毯。
恆申集團開發的再生聚醯胺生產工藝
物理法
將生產過程中的廢絲、廢料塊、邊角料經過破碎,熔融、過濾、冷卻、切粒、乾燥得到再生切片,經熔融紡絲製備各種規格再生絲。
化學法
將生產過程中的廢絲、廢料塊、邊角料等經過化學法解聚得到己內醯胺單體,利用己內醯胺重新聚合得到紡絲級切片,後經熔融紡絲製備各種規格再生絲。
其他
杜邦公司開發了酸解PA66和PA6的再生技術,可生產出相應的高質量聚醯胺單體,並實現了一定規模的聚醯胺閉環回收技術的產業化推廣;韓國曉星推出錦綸廢棄產品循環再利用工藝,使用後的錦綸漁網回收後製成聚醯胺切片再紡絲,最終可製成循環再生紡織產品,產品品質據稱可與原生產品媲美。
【回顧】往期精品微信:
歡迎轉載,請標明出處,謝謝!
《紡織導報》雜誌是中國紡織信息中心主辦的導向性科技期刊,旨在對紡織技術發展動態進行深度的報導和分析,對科技政策和產業規則進行權威的解讀,是政府機構、行業組織科技政策與思路趨向的風向標,是幫助行業與企業決策者把握紡織技術現狀以及技術市場脈絡的重要窗口。
紡織導報官方網站:www.texleader.com.cn
紡織導報新浪微博:搜索「紡織導報」
紡織導報微信:搜索「texleader」或 「紡織導報」
歡迎訂閱《紡織導報》:郵發代號82-908
發行熱線:010-84463638-8850
廣告垂詢:010-84463638-8830
分享微信: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選擇發送朋友或朋友圈
贊我是您對我最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