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無染可降解,「綠色纖維」站上風口你把握住了哪個?

2020-11-25 中國紡織網

  「時勢造英雄」。不同的發展時期,會湧現出不同的「風口」。對於置身其中的「弄潮者」來說,當風口來臨,練好內功就能更好把握住機會。近期,《中國紡織報》記者在2019中國國際紡織紗線(秋冬)展覽會期間通過採訪多家化纖企業相關負責人後發現,無論是循環再利用化纖產品,還是原液著色化纖產品或可降解的生物基化學纖維,近兩年下遊的需求量都快速增長。在全世界都追求綠色發展的時代浪潮下,這幾類「綠色纖維」都當仁不讓地站上了「風口」。

  原生龍頭開吃再生「蛋糕」

  作為全球差別化滌綸的領軍者之一,盛虹集團在秋冬紗線展上重點展出了其再生滌綸。記者在盛虹集團的展位上看到,其展位的外牆面旗幟鮮明地打出了「再生」字樣;在其展位的中心區域,幾個透明的玻璃容器裡陳列著回收來的礦泉水瓶、飲料瓶、再生切片等原料,給採購商直觀地展示再生纖維對於循環經濟的貢獻。記者了解到,盛虹集團的多款產品此前已經通過了「綠色纖維」標誌認證。

  用再生纖維織成的地毯。

  盛虹股份營銷副總監計國良向記者介紹,盛虹集團從2018年5月開始生產再生滌綸,1年多時間來,下遊需求和公司再生滌綸的產量增長很快。公司剛開始生產再生滌綸時,每天的產量大約為5噸。2019年春節期間,外貿客戶的需求量快速增長,當時,盛虹再生滌綸每天的產量增長至25噸,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每月的天產量基本有10噸的增長量。

  從今年開始,沃爾瑪、宜家都成為盛虹再生滌綸的使用客戶,其中,沃爾瑪一般是指定面料織造商採購。在下遊需求的快速帶動下,今年以來,盛虹再生滌綸每天的產量增加到了80噸,今年全年,其再生滌綸的總產能預計將為25000噸。據了解,宜家已制定相關規劃,到2020年前,使用的滌綸纖維中將有70%為再生滌綸。

  「2019年春節期間,公司接到的再生訂單主要來自外貿客戶,來自越南的訂單量很多,來自韓國的訂單量也較多。我曾去過韓國釜山的一些面料織造廠考察,他們的面料企業規模雖然不大,但使用的設備比較先進,管理水平也比較領先。可以說,2019年春節過後,公司再生滌綸的訂單量呈爆發式增長。目前,用『全球環保、全民再生』這8個字基本能夠概括大環境的需求。同時,下遊零售品牌對再生化纖使用量的快速增長,也促使公司大力開發和生產再生滌綸。」計國良說。

  計國良進一步介紹,盛虹集團一直在原生滌綸的差別化方面具有很強競爭力,但其實,在較大規模的原生滌綸產量之外,公司一直有一條年產10萬噸的切片紡生產裝置,用來生產客戶需要的差別化小眾滌綸產品。目前,公司採用物理法生產再生滌綸,就是用了這條切片紡生產裝置。公司對外採購再生切片,自己進行紡絲。

  國內多家錦綸龍頭也開始進軍再生錦綸領域。記者採訪的兩家錦綸龍頭企業的負責人都表示,目前,不少國外客戶對再生錦綸非常關注,因為再生面料在他們的產品構成中要佔據一定比例。部分國內織造商對再生化纖也開始關注,因為他們的面料要銷往國外市場。

  總部位於福建的永榮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內錦綸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旗下擁有錦江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錦綸企業。永榮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尼龍事業部營銷副總經理黃永春介紹,預計到今年年底,公司的再生錦綸可以實現量產,年產量預計為8000噸~1萬噸,產品將主要用於出口

  永榮控股展位上的模特。

  「再生滌綸的生產技術在國內已經比較成熟,但是再生錦綸的生產技術在國內還處於起步階段。總體來看,再生纖維是個大發展趨勢,這也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一種體現。目前,國外一些大品牌客戶對我們提出要求,要有一些再生錦綸產品。可以說,面對大趨勢,企業遲早都得走出這一步。」黃永春說道。

  上市公司義烏華鼎錦綸股份有限公司也是我國錦綸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其部分錦綸產品此前也通過了「綠色纖維」標誌認證。該公司副總經理譚延坤表示:「公司正在研發再生錦綸,已有不少下遊客戶來公司詢價,如果產品生產出來,客戶馬上就可以下單。公司生產再生錦綸的原料,都是利用自身產生的廢絲,採用物理法製成。」

  據介紹,預計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華鼎股份的再生錦綸可以實現量產,預計年產量將為2000噸~3000噸,公司為此採購了新的造粒設備。「如果再生錦綸研發、生產順利,公司將把自身產生的廢絲全部變成再生錦綸。公司先期只上了一套設備,如果順利的話,接下來上的設備將增加到3套。」譚延坤說。

  記者通過採訪兩家錦綸企業的負責人還了解到,該公司之前產生的廢錦綸絲一般都是對外銷售給造粒廠,造粒廠買了廢錦綸絲後製成工程塑料。而通過研發、生產再生錦綸,廢錦綸絲基本能得到循環利用和「消化」,也能更好地控制產品品質,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公司的資源使用率和產業鏈運行效率,也使公司的再生錦綸成本更具優勢,有利於公司整體競爭力的進一步提高。

  記者還在另一家錦綸龍頭企業新會美達的展位上發現,該企業展示了多款再生錦綸面料。據了解,新會美達的再生錦綸目前已實現量產。

  新會美達展示的再生錦綸面料

  當再生化纖的風口已至,當多家原生化纖龍頭都瞄準再生化纖這一新風口,下一步,是否會引起國內再生化纖市場競爭格局的變化?是否會加速再生化纖市場的洗牌?預計再過5年,市場將會給出一個答案。讓我們拭目以待。

  他們為何都「好色」?

  與循環再生一起站上風口的,現在還有原液著色產品。

  環保問題可以說是當前工業企業在發展的同時必須要解決好的頭等大事,事關企業能否生存。傳統的印染具有耗水、耗能的特點,這幾年,因汙染問題而被關停的織造和印染企業的新聞時有發生。這讓能省去或減少印染環節的無染(原液著色)纖維火了起來。

  原液著色法,是指在紡絲溶液中加入適當的著色劑,經充分混和、溶解和過濾,也可在進入噴絲頭之前定量地注入著色劑或有色原液,經靜態混和器混和後紡製成有色纖維。「無染色、更出色」——可以用這6個字簡單明了地概括它最好的一面。

  也因為其突出特性,這兩年,無染纖維在滌綸、錦綸、再生纖維素纖維、再生聚酯等各子行業快速發展起來。多家企業的無染纖維都獲得了「綠色纖維」標誌認證。不過,風口已來,企業發展的節奏卻各有不同。

  多家企業的無染纖維獲得了「綠色纖維」標誌認證。

  盛虹股份營銷副總監計國良介紹,在盛虹10萬噸/年的切片紡生產線上,目前還生產原液著色纖維,包括黑色和彩色滌綸,其年產能約為2.5萬噸。

  據介紹,不包含黑色,目前盛虹的色絲每年的訂單產量約為2000噸,主要是根據客戶的需求訂單生產。

  「原液著色纖維的這些訂單對原料的要求比較高,其面料產品主要用在汽車內飾和戶外領域,比如寶馬汽車座椅的外套。所以,這就對原液著色滌綸纖維的色牢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了滿足這一高要求,公司會採購來自德國或者美國企業生產的進口色母粒。」計國良說。

  總部位於福建的永榮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部分原液著色錦綸此前也通過了「綠色纖維」標誌認證。

  永榮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尼龍事業部營銷副總經理黃永春介紹,公司2018年原液著色彩色錦綸的產量約為2000噸~3000噸,包括「錦康紗」,產品主要銷往廣東等市場,應用在針織、經編領域。其中,新興集團是主要採購商之一。

  永榮控股展示的尼龍終端產品。

  據介紹,新興集團的部分產品上已逐漸用上了「錦康紗」吊牌,這是表示其產品具有綠色環保特點的一個「身份憑證」,也成為其下遊客戶採購其產品的一個重要理由。今年7月,錦江科技已經向國家工商總局申請了使用「錦康紗」吊牌的資質。

  「2017年我們剛開始做彩紗,2018年的產量增長得很快,今年前9個月的產量已經有約4000噸,產量增長非常明顯。」黃永春說,「我們已經買了十幾臺母粒添加設備,下一步,將依據客戶的實際需求決定是否繼續再買。」

  同時,永榮控股原液著色黑色錦綸2018年的產量約為5000噸,主要是出口到孟加拉國、斯裡蘭卡等國,其中,出口的黑絲中POY佔比約為80%,然後再在這些國家進行加彈,織成面料;DTY的佔比約為20%。此外,在國內市場銷售的FDY黑絲每年還有約1000噸~2000噸。

  「各行各業追求低碳環保已是大勢所趨。不少織造商,以及各大零售鞋服品牌商目前都在追求綠色、可持續和低碳環保。由於能夠省去或減少下道染色工序,在後加工環節用水更少,COD排放更低,具有環保屬性,使用原液著色纖維將是今後的一個發展趨勢,其市場銷量將會繼續增長,原色著色工藝也會逐漸進入各大細分品類中。」

  義烏華鼎錦綸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原液著色錦綸,主要是黑絲產品,還包括部分彩色絲,2018年,其原液著色錦綸的總產量約為3000噸。

  華鼎股份使用進口的色母粒,採購切片,自己紡絲。雖然2018年公司生產的色絲主要銷往國內市場,但從今年開始,國外客戶的需求開始增多。

  義烏華鼎錦綸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譚延坤介紹:「今年,一些來自南美客戶的色絲訂單陸續走起來了。從大趨勢來看,發展色絲是一大趨勢,其需求量未來肯定還會繼續增長,下遊客戶基本都對色絲比較認可,只不過是緩一點還是快一點的問題。」

  不過,在採訪中,幾位嘉賓也普遍表示,目前,由於用色絲織成的織物顏色與用傳統染料染出來的織物顏色仍存在一定差異,且色牢度也有待提高,比如在後整理過程中,原液著色滌綸織物在高溫條件下會產生色遷移。同時,下遊對色絲的用量有限,化纖企業生產小批量色絲的成本也偏高。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色絲的應用。

  但接下來,隨著色絲在下遊的應用愈來愈廣,目前存在的這些技術難題都會逐漸得到解決。到那時,色絲的需求量將會迎來快速增長。

  「只要下遊企業有需求,化纖企業就會有投入。隨著時間推移,色絲目前存在的這些問題都會被克服掉。」譚延坤對色絲未來的市場前景充滿信心。

  譚延坤還表示,華鼎股份一直把綠色發展作為一種戰略在執行,在生產綠色產品的同時,公司還在節能減排、綠色生產方面不遺餘力,對於廢水、廢氣的排放都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標準。

  「說到綠色產品,可以說具有蓄熱功能的纖維其實也是一種綠色產品,因為採用蓄熱纖維製成的服裝會更保暖,消費者可以穿得更薄,這也是綠色低碳的一種體現。總體來看,化纖產業目前正在進行產業升級,企業如何通過對自動化、信息化和新技術的運用,進一步提高價值鏈的效率,如何更好地服務客戶是產業升級的一個方向。」譚延坤說。

  可降解就擁有未來

  「未來的纖維將只有兩種,一種是可實現閉環循環利用的纖維,另一種是可降解的纖維。」東華大學研究院副院長王華平的這番話,簡單卻有力地道出了化纖產品未來的發展重點。

  中紡院綠色纖維股份公司展示的萊賽爾纖維繫列服飾。

  當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理念席捲全球各行各業,如何儘可能地減少對石油資源的消耗,實現原料結構的多元化,實現可持續和綠色發展,是新時期擺在我國化纖工業面前的一道重要課題。而最根本的解決方法之一,就是大力發展原材料來源於大自然、製成品可降解的生物基化學纖維。

  其中,萊賽爾纖維(Lyocell纖維)是再生纖維素纖維品類中的「明星產品」,屬於生物基化學纖維的一種。近幾年,萊賽爾纖維在我國實現了較快發展,國產化技術實現突破,下遊應用市場也快速擴大。

  那麼,國產萊賽爾纖維目前的發展情況如何?生產企業的實際經營、產品研發、應用拓展情況如何?企業如何看待其未來市場潛力?

  萊賽爾纖維在我國的國產化經歷了一個過程,最終實現了技術突破。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賀燕麗指出:「我國化纖工業的高質量發展和綠色發展,有助於從源頭推動紡織工業的整體發展水平。萊賽爾纖維由於原料來源可持續、生產過程閉合循環、服用性能優良和廢棄後可降解的優點,被認為是『綠色纖維』的代表性產品之一。這些年,積極推進萊賽爾纖維國產化成為推動化纖行業綠色發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目前,我國已經量產萊賽爾纖維的企業主要包括:保定天鵝新型纖維製造有限公司,其目前年產能為3萬噸;山東英利實業有限公司,其年產能為1.5萬噸;中紡院綠色纖維股份公司(以下簡稱「中紡綠纖」),其年產能為3萬噸。此外,還有三友化纖等企業也涉足該領域。

  保定天鵝新型纖維製造有限公司這幾年一直著力打造萊賽爾自主品牌——「元絲」。保定天鵝突破了對纖維素活化、纖維素高效溶解、纖維素/NMMO膠液乾濕紡、纖維精煉處理、溶劑回收等萊賽爾纖維產業化關鍵技術,掌握了萊賽爾纖維生產關鍵工藝技術及設備的開發製造,形成了自主智慧財產權,其薄膜蒸發溶解、幹噴溼法紡絲、溶劑回收、纖維原纖化處理等關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14年1月,其年產1.5萬噸的萊賽爾纖維生產線正式開車,成功實現了元絲的產業化,目前,其年產能已增加至3萬噸。

  元絲產品這幾年處於供不應求狀態。

  元絲的原料為可再生純木材,採用封閉的物理溶解法生產,是纖維素在有機溶劑中先溶解、後析出的物理過程,期間沒有化學反應。生產中使用無毒、無害的有機溶劑,且99%的溶劑可循環使用,產品使用廢棄後可自然降解或燃燒成二氧化碳和水,綠色環保。據介紹,元絲系列紗線包括元絲普捻紗、強捻紗、醋天絲、天龍紗、蒙娜紗等。

  保定天鵝新型纖維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高兵表示,自2016年開始,元絲的銷量快速增長,處於供不應求狀態。公司目前正在加速建設新項目,實現擴產,從而能進一步抓住需求市場快速增長的機遇。

  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中紡院綠色纖維股份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劉劍介紹,中紡綠纖擁有完全獨立的萊賽爾纖維自主智慧財產權產業化技術,全套設備國產化,整體技術成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18年12月,公司年產3萬噸新溶劑法纖維素纖維產業化生產線投產成功,提前3年完成了我國「十三五」建成單線年產3萬噸萊賽爾纖維的產業規劃。從去年12月到今年9月底,其產量已經有3萬噸左右,充分證明了下遊市場需求的旺盛。

  據劉劍介紹,中紡院是中紡綠纖的股東之一,中紡院在各地都有分院,不同的分院各司其職。比如,中原分院主要做紗線研究,提供紗線一體化解決方案;浙江分院主要負責從紗線到織造、印染、後整理環節的解決方案研究;晉江分院主要負責對於零售品牌端的研究。

  「比如,我們有紡紗實驗機,會去試萊賽爾纖維在渦流紡、氣流紡、環錠紡、緊密賽絡紡這些不同紡紗工藝中的特點,提前去發現並解決在紡紗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面對紗線廠,我們不但能供應萊賽爾纖維,還會告訴客戶怎麼用我們的纖維紡紗效果能達到最好,我們會提供萊賽爾纖維紡紗的整套解決方案。憑藉中紡院的各種資源優勢,我們不但是源頭的萊賽爾纖維供應商,而且能提供萊賽爾纖維開發和應用的一整套解決方案,能提供萊賽爾纖維產業鏈、全流程技術的核心服務,我們具有很強的技術優勢和服務優勢,這是我們的最核心競爭力。」劉劍說。

  記者前不久在2019中國國際紡織紗線(秋冬)展覽會現場採訪時也發現,中紡綠纖不但展示了各種萊賽爾纖維,還通過展示系列面料和漂亮的男女裝等成衣產品,體現萊賽爾纖維在下遊的應用,具有整體表現力。記者了解到,目前,山東、福建、浙江、江蘇等區域的多家紡紗廠都是中紡綠纖萊賽爾纖維的用戶。

  另據介紹,2019年2月,中紡綠纖總投資12.93億元的年產6萬噸萊賽爾纖維產業化項目已開工,預計建設周期為18個月,明年6月將開車,屆時,中紡綠纖將在新鄉形成年產10萬噸萊賽爾纖維的生產規模。而且,中紡綠纖的目標還不止於此,公司已經制定了年產50萬噸萊賽爾纖維的發展規劃。

  生物基化學纖維及其原料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生物基材料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綠色、環境友好、原料可再生以及生物降解等優良特性。生物基化學纖維主要包括再生纖維素纖維、聚乳酸纖維、殼聚糖纖維、海藻纖維、醋酸纖維等。

  中紡院綠色纖維股份公司展示的萊賽爾紗線和面料。

  其中,萊賽爾纖維被譽為「21世紀的綠色纖維」,是我國「十二五」、「十三五」期間重點研發的計劃項目。

  消費市場的逐步升級賦予萊賽爾纖維未來廣闊的增長空間。隨著消費市場升級,消費者對纖維舒適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於成本的敏感性有所下降,同時,消費者的觀念正在發生變化,越來越強調環保價值。

  「宜家、H&M等品牌越來越強調綠色、環保、可持續理念,消費者買東西也越來越注重與品牌的『三觀』要合,比如買一個品牌的產品是否能體現環保意義。在這一趨勢下,萊賽爾纖維大有可為。」劉劍說。

  同時,如果從對天然纖維棉花、滌綸等合成纖維品種的替代角度看,從化纖產業可持續發展角度看,以萊賽爾纖維為典型代表的生物基化學纖維產業的發展潛力也不可限量。

  2018年,我國化纖的產量為5011萬噸,佔世界化纖總產量的73.5%。其中,約90%的化纖產品是石油基合成纖維,這意味著產業發展受到石油資源緊缺的極大制約。在這樣的背景下,推動我國紡織化纖產業原料結構調整,轉變產業發展方式成為重大發展戰略。而發展原料來源於自然的生物基化學纖維,有助於解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嚴重的資源和能源短缺以及環境汙染等問題。

  滌綸一直是化學纖維的「老大」,2018年全球滌綸的產量約為6500萬噸。但伴隨著聚酯產業的快速發展,近幾年,全球關於「微塑料」汙染的話題也被廣泛討論。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此前表示,未來,化纖行業要推進綠色發展,就要繼續大力發展循環再利用纖維、新溶劑法再生纖維素纖維、聚乳酸纖維、可降解纖維。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校長俞建勇也指出,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微塑料」問題,就要大力發展可降解原材料。不過他同時也指出,從實際情況看,可降解材料要想全面替代石油基化纖產品還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大力發展循環再利用纖維很關鍵。

  劉劍指出,棉花種植需要佔用一定的耕地,未來增長的纖維加工總量中,棉纖維會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區間值,用量增長的將主要是化學纖維。而在化纖用量的增長中,石油基化學纖維由於受到石油資源緊缺的限制增速相對有限,相比之下,可降解的生物基纖維增長潛力很大。原材料來自於大自然,不存在「糧棉爭地」問題的萊賽爾纖維也將具有很好的前景。

  事實上,從目前市場的表現看,無論是純紡紗線還是混紡紗線,近幾年,萊賽爾紗線在針織衫、外套、褲裝等品類中的應用日益廣泛。比如,萊賽爾面料在夏季牛仔褲中運用,使牛仔褲更薄,更具色澤感和懸垂感,且具有良好的透氣性。紗線企業產品銷量的快速增長也能從側面印證這種市場的增長。

  江蘇互幫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國產萊賽爾紗線的紡紗企業。2018年,該公司國產萊賽爾紗線的銷量達到了1.8萬噸,銷售額突破了5億元,其紗線產品已經應用在家紡、牛仔、針織、色織、燈芯絨等領域。

  「未來3~5年,萊賽爾紗線的需求量將呈現爆發式增長。」江蘇互幫紡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任長邦做出了這樣的預判。

相關焦點

  • 可快速並完全降解裡奧纖維
    可快速並完全降解裡奧纖維 2006-12-14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國產裡奧纖維投入使用
  • 浙江莉莎貝拉紡織服飾開發可降解玉米纖維
    浙江莉莎貝拉紡織服飾開發可降解玉米纖維 2020-06-13 15:22:36 來源:柯橋日報   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
  • 多色彩纖+循環再生纖維,華欣讓纖維改變生活紮實落地
    目前,華欣可生產50-600D範圍內5000多種顏色46000多種產品,並在色絲的基礎上添加功能性成分,形成彩色石墨烯改性、阻燃、抗靜電、抑菌、遠紅外、免上漿、吸溼排汗、涼感、高強、中空、異形複合、超細等多個系列產品,滿足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下遊用戶的差異化發展需求。同時,華欣根據自身實際與市場需求,又自主開發出了循環再生功能性纖維。
  • 聚酯纖維和纖維哪個好
    聚酯纖維和纖維哪個好 2018-05-23 10:10:05 來源:全球紡織網 聚酯纖維和纖維哪個好?
  • 面料課堂|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纖維——聚乳酸纖維
    sdfd 聚乳酸纖維簡介 聚乳酸纖維是以玉米、小麥、甜菜等含澱粉的農產品為原料,經發酵生成乳酸後,再經縮聚和熔融紡絲製成。聚乳酸纖維是一種原料可種植、易種植,廢棄物在自然界中可自然降解的合成纖維。
  • 科普 | 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之再生聚醯胺纖維
    循環再利用纖維實現了對廢棄資源的綜合利用,並且可結合共聚、共混等改性技術,製造出性能可媲美原生產品的功能性纖維,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低碳環保與高值化利用的統一
  • 全球禁塑,資本追逐:生物可降解塑料,是風口還是噱頭?
    農膜因用量大又集中,被業內認為是可降解塑料的「用武之地」。(新華社/圖) 生物可降解塑料「火」了。 2020年上半年,幾乎每周都有企業宣布投產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消息。 頂著易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的綠色光環,生物可降解塑料減輕了傳統塑料製品的負擔。
  • 愛普生PaperLab幹纖維紙張循環系統 讓紙張在綠色循環中重獲「新生」
    展會上帶來了全球首創的*1愛普生PaperLab幹纖維紙張循環系統*2,引發各界廣泛關注。與此同時,還能夠通過纖維分離的方式,將紙張信息完全銷毀,從根本上避免紙張處理過程中存在的絕密信息安全隱患。面對大量紙張使用背後的浪費現象,紙張的再生利用可為辦公室提供綠色循環新模式,同時避免廢紙循環過程中存在的繁瑣的運輸及處理流程,實現節約用水、提高紙張使用效率、本地消耗的紙張由本地生產、減少廢棄物等可持續發展目標,高度體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充分響應最新公布的中國十四五規劃
  • 積極推廣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替代產品! 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就...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積極應對塑料汙染,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積極推廣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替代產品,增加綠色產品供給,規範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建立健全各環節管理制度,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汙染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就《意見》回答了記者提問。
  • 關於生物可降解塑料的誤解,你中了幾個?
    目前,國內相關政策似乎將解決塑料汙染的希望寄託於生物可降解塑料。輿論上曾一度壓倒性地為這種材料歡呼叫好。但是,生物可降解塑料真的能完全可降解嗎?對於生物可降解材料,你又了解多少?這些有關生物可降解材料的「雷」,不知道你有沒有踩到呢?
  • 蘭精加強品牌合作 進一步推動無紡布產業可持續發展
    蘭精還在本次展會上榮獲了著名的「最佳新纖維 / 原材料引入」類「原材料成就獎」,獲得業內的廣泛認可。 過去一年裡,人們逐漸意識到塑料和不可生物降解的垃圾對環境造成的危害,這成為該行業尋找可持續替代品的主要動力。令人鼓舞的是,人們開始努力控制垃圾和汙染環境的材料,例如歐盟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美國州立法者也制定了垃圾立法提案。
  • 英格蘭Poole公司發明生物可降解纖維
    目前,溼巾在原材料的選擇上有了新的發現,不僅生物可降解,還能回收利用,從產品的開始製造到使用結束都有利於環境保護。
  • 2020可降解材料產業發展與投融資峰會暨中國化工報社產業金融智庫...
    在12月16日於宿遷召開的2020可降解材料產業發展與投融資峰會暨(第三屆)中國化工報社產業金融智庫年會上,參會的專家學者、企業家、投資人等,圍繞「洞見變革、擁抱創新」這一主題,共同聚焦可降解材料產業發展方向和熱點領域暢所欲言,為可降解材料發展建言獻策。在今日推出特別報導,將他們的精彩觀點奉獻給讀者。
  • 可生物降解PLA纖維引起業內關注
    可生物降解PLA纖維引起業內關注 2003-10-29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來自海外消息,日本東京工業大學教授鞠谷雄士在出席2003年臺北紡織品國際論壇暨展覽會時指出
  • PBAT一哄而上,可降解塑料進入行業快速增長期
    主營業務:殺蟲劑、除草劑、製劑、貿易公司聚焦行業發展動態,以新型環保材料、智能包裝、功能包裝、綠色環保包 裝以及智慧物聯為研究方向,成功研發環保可降解塑膠袋、微透鏡3D印刷、紙基3D列印、果蔬保鮮功能包裝等創新產品。
  • 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之再生聚醯胺纖維
    循環再利用纖維實現了對廢棄資源的綜合利用,並且可結合共聚、共混等改性技術,製造出性能可媲美原生產品的功能性纖維,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低碳環保與高值化利用的統一。
  • 可降解塑料風口再起 可降解塑料產業鏈全景圖及投資機會深度剖析
    中商情報網訊:可降解塑料是指其製品的各項性能可滿足使用性能要求,在保存期內性能不變,而使用後在自然環境條件下能降解成對環境無害的物質的塑料。中央連續兩次出臺限塑禁塑相關政策,24個省份也陸續發布了當地的「禁塑令」,可降解塑料的風口再起。
  • 「限塑令」密集出臺 可降解塑料概念火了 這一板塊蓄勢待發丨行業...
    原標題:「限塑令」密集出臺,可降解塑料概念火了,這一板塊蓄勢待發丨行業風口   近日,商務部的一則消息引爆可降解塑料板塊行情。
  • 生物可降解塑料,與循環經濟真的不兼容嗎?
    與此同時,具有生物降解性能的塑料為循環經濟帶來新的機遇和風險。為確保進入市場的新材料與循環經濟相兼容,2019 年 7 月,英國有關政府部門就生物基和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益處及影響,向公眾徵求意見,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政府已經明確表示,希望消除所有可避免的塑料垃圾,以發展更加循環的經濟。
  • > 綠色環保柔絲纖維
    博覽會上的展位有這樣的火爆場面,讓總經理宗啟成頗感欣慰。    有著豐富商業投資和企業管理經驗的宗啟成早在幾年前就看好差別化纖維的潛在市場,隨即對企業進行重新定位,決定突出企業的研發和技術優勢,組織研發團隊,著力開發柔絲纖維,如今柔絲纖維已經全面實現產業化。    宗啟成介紹:「柔絲纖維是一種植物蛋白質改性纖維素纖維,簡稱柔絲蛋白纖維或柔絲纖維,屬於可降解的環保功能性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