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即解決塑料汙染,已經是全球無法迴避的問題。目前,國內相關政策似乎將解決塑料汙染的希望寄託於生物可降解塑料。輿論上曾一度壓倒性地為這種材料歡呼叫好。
但是,生物可降解塑料真的能完全可降解嗎?
對於生物可降解材料,你又了解多少?
這些有關生物可降解材料的「雷」,不知道你有沒有踩到呢?
生物可降解塑料真的等於100%降解嗎? 圖| 慧聰塑料
01
誤解一:生物可降解塑料可以在土壤、空氣中降解消失
生物可降解塑料需要在特定的溫度、溼度和微生物共同作用的條件下才可以達到完全降解,生成對環境無害的的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質。如果沒有進行分類回收處理,生物可降解塑料隨意進入環境中會產生環境危害,和普通的一次性塑料帶來的危害並無太大差異。
02
誤解二:生物可降解塑料都可以在家裡堆肥降解消失
可堆肥塑料是生物可降解塑料中的一種。普通家庭堆肥環境下可以提供一定量的真菌和細菌,但溫度並不能達到工業堆肥的條件,會大大降低生物可降解塑料的降解性能。所以,只有部分經過家庭堆肥認證的可堆肥塑料,才能在家裡堆肥降解。
目前我國沒有家庭堆肥的標準和認證。市面上部分標記為可家庭堆肥的塑料產品,通過了奧地利認證機構 TV AUSTRIA 的 OK Compost HOME 認證,並取得相應的認證標誌。產品在 20-30℃的溫度下,最長 12 個月可以完成降解。OK Compost HOME 認證基於澳大利亞的 AS 5810、法國的 NF T 51800 和歐盟的 EN 17427標準。
奧地利認證機構 TV AUSTRIA 提供的可家庭堆肥認證標誌
03
誤解三:在垃圾分類中,生物可降解塑料應該扔到廚餘桶
理想狀態下,生物可降解塑料應該被單獨歸類回收,隨後集中進行工業堆肥,以確保生物可降解塑料能順利完全降解,最大限度降低對於環境的危害。至於生物可降解塑料是應該單獨設立一個分類回收桶,還是扔進廚餘垃圾桶,和廚餘垃圾一同處理,目前沒有明確規定。
生物可降解塑料,到底該扔哪個分類桶?圖| 搜狐新聞
04
誤解四: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原料來源於植物
生物可降解塑料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生物基,如直接來源於生物質,像是土豆、玉米類澱粉混合物;但也有部分是來自化石基的材料。目前,市場上約24 %的可堆肥塑料是化石基塑料。
(數據來源於歐盟2019年出版物 A Circular Economy for Plastics - Insights from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to inform policy and funding decisions)
生物可降解塑料的「一生」,看似是一個循環,
在現實生活如何將這種塑料分類變成堆肥,仍是挑戰
圖| 新華網
05
誤解五:生物可降解塑料適合應用於各種一次性用品
目前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最終處置,需要在特殊的堆肥環境中降解,因此更適合應用在食品接觸及農作品場景下,如食品包裝、農用薄膜、一次性餐具等,以方便回收並堆肥處理,並減少對堆肥質量產生影響的可能。
圖| SSYER
06
誤解六:生物可降解塑料比普通塑料更加健康、安全
生物可降解塑料和普通塑料均是含有塑化劑等添加化學物質。另外,生物可降解塑料存在一些普通塑料所沒有的安全隱患,例如植物纖維餐具製作過程中使用高分子熱熔膠,化學物質的殘留和植物的農藥含量控制問題均值得我們注意。
07
誤解七:生物可降解塑料和普通塑料很容易分辨
全國暫時沒有強制要求生物可降解塑料進行統一標識,目前所規定的標識在外觀上較難辨認,所以在選購產品時要更加仔細辨別。
可生物降解塑料回收標誌,這樣的標識,你覺得容易識別嗎?圖| 搜狐新聞
看完之後,是否發現我們不能把解決塑料汙染的希望壓在生物可降解塑料上呢?
從自己做起,減少一次性塑料的消耗(無論是不是所謂的生物可降解塑料)
自帶可重複使用的容器、餐具
支持可續裝、可重複使用的商業模式
才是可持續的終極出路
留言
編輯:潘儀,擺脫塑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