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站漏氣了怎麼辦?戰鬥民族:用膠帶封住

2020-10-10 二重奏的神經質

最近國際空間站頻繁漏氣,每日的漏氣量甚至達到了1.4公斤。

經過排查最後發現漏氣地點在俄羅斯的「星辰」號服務艙,推測在其中轉隔倉的停靠節點。

「聯盟」號載人飛船和「進步」號貨運飛船經常要對接那裡。

雖然知道了漏氣的艙段,但小孔仍沒有找到。

針對這個情況,俄羅斯地面飛行控制中心要求國際空間站太空人用膠帶最大限度密封出現漏氣問題的「星辰」號服務艙的停靠節點區域。

小孔尚未找到,但是把倉壁全部用膠帶密封起來應該可以阻止洩露吧,大概。

國際空間站計劃使用到2015年,經過一系列修補將工作期限延長到了2020年。但很明顯各參與國顯然不想讓國際空間站這麼快退役,他們正在考慮繼續修修補補將國際空間站的運作延長到2028-2030年,不過空間站頻繁的漏氣表明,想讓國際空間站繼續平穩運行下去難之又難。


相關焦點

  • 國際空間站漏氣,俄飛控中心專家建議太空人:用膠帶封
    近日,國際空間站內出現漏氣情況。在發現可能的漏氣處後,地面專家建議太空人用膠帶將漏氣處密封起來。據俄羅斯衛星通迅社15日報導,國際空間站機組人員與地面的對話紀錄顯示,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可能已經發現了俄羅斯「星星「模擬艙近日漏氣的確切位置。
  • 花費1300億美元國際空間站漏氣了,它是如何建造和運作的呢?
    美國宇航局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20日發表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由於國際空間站非常龐大,有400多噸、十幾個艙段,裡面的整個生活空間比一家大型客機的內部空間還要大,所以檢測出這個漏氣的孔還是比較麻煩的。其實兩年前,也就是2018年8月30日,國際空間站就有過一次洩漏,那一次比這次厲害,洩漏來自俄羅斯分段的聯盟MS-09太空飛行器軌道艙內的一個2毫米的洞。
  • 太空人:休斯頓我們有麻煩了 國際空間站又漏了!
    美國太空人對這個洞口感覺有點慌,但是戰鬥民族表示問題不大,他們很快可以搞定這個問題並且讓美國同僚們放心結果戰鬥民族掏出了修補神器——膠帶!是的,就是那種家居必備的神器,戰鬥民族用膠帶粘上之後就宣布危機解除了,成功地修復了國際空間站。。。
  • 國際空間站漏氣一年 最終靠幾片茶葉找出問題所在
    國際空間站是目前在軌運行最大的空間平臺,但是其並非密閉的。除了要維持其中的氧氣以及二氧化碳的濃度控制等,還要排出一些有害的氣體,而太空飛行器的內部大氣環境有一定漏率,則有利於有害氣體排出。據外媒報導,自2019年9月開始,國際空間站成員首次發現了漏氣略高於正常標準,不過當時並未帶來什麼影響。直到今年8月份,漏氣進一步增加,但一直沒有找到漏氣源頭。據悉,國際空間站項目由16個國家共同建造、運行和使用,共有十幾個加壓艙段。也正是如此,尋找漏氣的源頭十分困難。
  • 國際空間站發生漏氣事件,每天損失220克空氣,後果嚴重嗎?
    在今年8月份時,NASA與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正在發生輕微漏氣,每天大約流失220克空氣,但他們也表示此次漏氣的地方較小,對艙內的太空人或者,這是因為國際空間站非常龐大,一共有十幾個艙段,重約400噸,然而發生漏氣的點可能僅僅只有一個針孔大小。
  • 用茶葉檢測漏氣點,用透明膠帶修補,國際空間站居然這樣維修故障
    太空人Anatoly Ivanishin在Zvezda服務艙的傳送艙裡從茶葉包裡取出了幾片茶葉,並通過視頻監測茶葉在微重力下漂浮的情況,攝像機記錄了茶葉在零重力條件下朝著漏氣的方向擺動。用身邊的材料解決複雜的問題電影《阿波羅13號》中也呈現了經典的一幕,這是一部根據阿波羅計劃改編的電影。阿波羅13號是阿波羅計劃中的第七次載人任務,計劃讓3名太空人實現第三次登月任務。
  • 俄航天集團:太空人正在利用膠帶尋找漏氣孔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2月19日消息 俄羅斯航天集團執行經理謝爾蓋·克裡卡廖夫表示,太空人正在早前出現過漏氣情況的俄羅斯「星辰」號服務艙用膠帶尋找漏氣孔。NASA / Public Domain / Zvezda Diagram俄航天局否認國際空間站
  • NASA:國際空間站發生漏氣 但不會對太空人構成危險
    據外媒BGR報導,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這促使太空人在尋找源頭時對空間站的一半進行封鎖。美國宇航局(NASA)表示,這次洩漏不會對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構成危險。國際空間站的各個模塊將被封鎖,而美國宇航局將測量每個區域的壓力,以確定洩漏的來源。
  • 國際空間站漏氣一年,最後靠茶葉找到了問題所在
    圖片來源:NASA來源  Business Insider作者  Susie Neilson翻譯  王千玥編輯  魏瀟2019 年起,國際空間站就一直受輕微漏氣的困擾但是到了今年 8 月,漏氣加快,迫使在軌實驗室中的太空人們開始努力定位漏氣的源頭。
  • 俄太空人為國際空間站內壁裂縫打補丁 以阻止漏氣
    【俄太空人為國際空間站內壁裂縫打補丁 以阻止漏氣】據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新聞處17日消息,俄太空人雷日科夫當天在國際空間站的俄「星辰」號服務艙內,用一塊橡膠補丁堵住了該艙內壁上一條裂縫,以阻止漏氣。站內太空人將繼續檢測國際空間站密封性,以確定是否停止漏氣。 此次漏氣於2019年9月被發現。
  • 俄太空人為國際空間站裂縫打補丁:漏氣速度加快,疑遭隕石撞擊
    本文轉自【新華網】;(原標題:俄太空人為國際空間站內壁裂縫打補丁)新華社莫斯科11月18日電據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新聞處17日消息,俄太空人雷日科夫當天在國際空間站的俄「星辰」號服務艙內,用一塊橡膠補丁堵住了該艙內壁上一條裂縫
  • 國際空間站究竟這是咋了?俄太空人修理近7小時,美國人夠狠夠壞
    ●最近的故障讓人們對國際空間站失去了信心 2020年9月,國際空間站星辰號艙體出現漏氣,這讓全球科學家對該空間站的使用壽命產生了焦慮。 漏氣是太空航空器最大的致命故障,將會危及太空人的生存。
  • 國際空間站這次漏氣 後果不嚴重,想修卻不易
    或許這也是NASA自2019年9月就發現空間站漏氣,卻時隔一年才開始查漏的原因吧。不過,雖然不會危及空間站安全,但計劃外的漏氣卻也造成了一定的浪費。畢竟,漏出去的氣總是得補回來的,而要補給只能從地面運輸。楊宇光說,國際空間站內始終要維持將近1個大氣壓的壓力,隨著空氣消耗,每天都需要補充氧氣和氮氣,這些補給都需要從地面運過去。
  • 國際空間站這次漏氣後果不嚴重,想修卻不易
    或許這也是NASA自2019年9月就發現空間站漏氣,卻時隔一年才開始查漏的原因吧。不過,雖然不會危及空間站安全,但計劃外的漏氣卻也造成了一定的浪費。畢竟,漏出去的氣總是得補回來的,而要補給只能從地面運輸。楊宇光說,國際空間站內始終要維持將近1個大氣壓的壓力,隨著空氣消耗,每天都需要補充氧氣和氮氣,這些補給都需要從地面運過去。
  • 國際空間站這次漏氣 後果不嚴重,想修卻不易
    原標題:國際空間站這次漏氣 後果不嚴重,想修卻不易 近日,國際空間站上的3名太空人結束了在俄羅斯艙段的隔離生活。由於此前發現的美國艙段漏氣現象,他們於8月21日集中進入俄羅斯艙段,以配合飛行管理中心開展閉艙壓力檢查,尋找漏氣源頭。雖然最後隔離期被延長了一天,但截至記者發稿時,有關方面並未宣布找到漏氣點。
  • 報告,國際空間站「漏氣」了
    8月2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事實上,國際空間站是一個足球場大小的軌道實驗室,沒有完全密封,漏出一定量的空氣實屬正常。但是,隨著空氣流失率的增加,3名太空人將在俄羅斯艙段三天按兵不動,等待地球上的負責人於本周末查找漏氣原因並找出解決方案。
  • 國際空間站出現漏氣,3名太空人轉移到俄羅斯分區
    國際空間站已經在太空運行了8000多天,在國際空間站的美國分區,太空人檢測到微小的漏氣現象,由於漏氣水平逐漸上升,美國分區的3名太空人暫時進入俄羅斯分區以確保安全,地面控制中心正在確定問題的解決方案。國際空間站已經工作很長時間,在正常工作的情況下,也會發生較小的漏氣,因此國際空間站需要不斷使用氧氣和氮氣進行加壓,保持空間站內部的氣壓正常。而此次出現異常漏氣,依舊在標準範圍內,但由於漏氣水平不斷提升,附近太空人被轉移到其他位置。下一步國際空間站的工作人員,將進行氣艙的封閉,從而確定漏氣的具體位置。
  • 星辰號核心艙漏氣裂口果然很大,新空間站已接受教訓
    的持續漏氣問題,似乎終於找到了洩漏點。不過在過去2年,找不到洩漏點的時候,空間站的參與各國還有點心存僥倖。認為也許是一個一兩毫米的小孔,和過去一樣用點樹脂之類堵上就萬事大吉了。結果當真正找到洩漏位置時,發現情況之嚴重完全超乎過去的想像!對空間站的參與各方等於是兜頭一盆冷水,心裡都拔涼拔涼的。和過去的判斷一樣,洩漏的位置確實在整個國際空間站的核心艙段,也是屬於R方管理,最早發射的星辰號服務艙。
  • 國際空間站「漏氣」了
    據路透社莫斯科8月20日報導,當地時間周四,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oscosmos)表示,國際空間站的3名太空人本周末將在國際空間站的俄羅斯艙段度過,以尋找空間站內的漏氣源頭。
  • 國際空間站將查漏氣
    新華社北京8月21日電(記者陳丹)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20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3名太空人本周末將查找漏氣原因。美國航天局在聲明中說:「航天局及其國際夥伴2019年9月首次發現艙內空氣洩露率略高於標準。」美國太空人克裡斯·卡西迪、俄羅斯太空人伊萬·華格納和阿納託利·伊萬尼申本周末將關閉艙門,監控氣壓,以找到漏氣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