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根:輻射汙染以前,研究開發保護細胞免受輻射損傷治療法

2020-07-08 陳根

文/陳根

人們對輻射的概念並不陌生。一般來說,輻射是指從某種物質中發射出來的波或粒子,有時也說是射線。物體受熱向周圍介質發射熱量為熱輻射;受激原子退激時發射的紫外線或x射線為原子輻射;不穩定的原子核發生衰變時發射的微觀粒子為原子核輻射,簡稱核輻射。

輻射具有能量,通過物質時會進行能量傳遞和交換,與物質發生相互作用。其中一種主要作用方式就是使物質中的原子電離或激發,稱為電離。通常我們根據輻射的能量高低或電離物質的能力,將輻射分成非電離輻射和電離輻射兩大類。非電離輻射是指能量低無法電離物質的輻射,例如太陽光、燈光、紅外線、微波、無線電波、雷達波等;電離輻射則指能量高能使物質發生電離作用的輻射。

人體受到一定劑量的電離輻射照射後,可以產生各種對健康有害的生物效應。輻射對組織的傷害有幾種方式,第一種是DNA被輻射直接擊中,能量導致突變;第二種是更間接的,當輻射擊中體內的水,產生自由基分子,稱為活性氧物種(ROS)。這些自由基會對細胞和組織造成廣泛的損害。

日期,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IBS)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藥物,可以防止輻射造成的一些組織損傷。這項研究已發布在《先進材料》雜誌上。

研究人員針對第二種間接的產生自由基分子的輻射通過抗氧化納米材料來幫助反擊(活性氧物種)ROS,其中,兩種納米晶體作為抗氧化劑特別突出:氧化鈰和氧化錳。

陳根:輻射汙染以前,研究開發保護細胞免受輻射損傷治療法

這些材料在過去被證明能有效去除(活性氧物種)ROS,但它們通常需要高劑量。因此,新研究的團隊將這兩種材料結合成一種處理方法。研究人員將兩者疊加在一起,錳離子沉積在氧化鈰(CeO2)納米晶表面形成氧化錳(Mn3O4)島的應變層,增加了氧空位的數量。

陳根:輻射汙染以前,研究開發保護細胞免受輻射損傷治療法

實驗證明,CeO2/Mn3O4納米晶體比CeO2或Mn3O4單獨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在致死劑量的輻照後,依舊可以保護腸道幹細胞的再生能力

隨後,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小鼠研究,通過小劑量投遞再次證明了這些藥物的效果——67%的動物在30天後存活下來,而且在內臟、循環和骨髓細胞中記錄到較少的氧化應激。

重要的是,這比現有的防輻射藥物的劑量小得多。隨著科技的進步,輻射的汙染日漸嚴重,儘管這種治療方法離臨床應有還有不小的距離,但也在防輻射研究方向上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角度。


相關焦點

  • 陳根:輻射汙染以前,研究開發保護細胞免受輻射損傷治療法
    文/陳根 人們對輻射的概念並不陌生。一般來說,輻射是指從某種物質中發射出來的波或粒子,有時也說是射線。物體受熱向周圍介質發射熱量為熱輻射;受激原子退激時發射的紫外線或x射線為原子輻射;不穩定的原子核發生衰變時發射的微觀粒子為原子核輻射,簡稱核輻射。
  • 陳根:隱秘的聯繫——腸道微生物如何抵抗化療損傷?
    文/陳根放射治療是一種具有強烈副作用的抗癌治療方法,即便如此,放射治療依舊是現階段重要的癌症治療方式。腸道是輻射的主要目標,也是腸道菌群的最大生態位。雖然有少量的描述性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群與輻射損傷之間存在潛在的相關性,但這種關係的具體基礎仍然不清楚。
  • 研究發現具有某些腸道細菌種群的小鼠可以免受輻射的不利影響
    胃腸道不適是一種常見的副作用,但研究人員現在才發現生活在腸道中的大量細菌種群究竟是如何受到急性輻射的影響的。由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科學家領導的新研究表明,某些細菌種類實際上可能提供保護,使其免受輻射的有害影響。
  • 科學家將酵母暴露在模擬宇宙射線下 以獲得保護太空人免受輻射的方法
    據外媒CNET報導,一旦太空人離開了地球的保護性大氣層,他們就會受到大量宇宙輻射的影響。科學家曾表示,宇宙輻射可以像穿過黃油的熱刀一樣切穿宇宙飛船。儘管許多人提出了在長期火星任務中保護航天員免受輻射影響的新方法的理論,但可能會以酵母的形式出現新的答案。
  • Science:腸道菌群保護有害輻射造成的負面影響
    2020年11月1日訊/生物谷BIOON/---UNC Lineberger綜合癌症中心的科學家於2020年10月30日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如果腸道內有特定類型的細菌,則暴露於可能致命的全身輻射水平的小鼠可以免受輻射損害 。
  • 研究表明車諾比真菌可以保護太空人在執行深空任務時免受輻射
    在車諾比核災難現場發現的一種真菌被送入太空,目的是保護太空人在執行深空任務時免受輻射的傷害。科學家們在上傳到bioRxiv生物學預印本伺服器上的一篇論文摘要中解釋說:「人類在執行深空探測任務時最大的危險是輻射。」這種真菌在車諾比核電站茁壯成長,似乎是利用黑色素進行「放射合成」,將伽馬射線轉化為化學能。
  • 廢水處理可保護水體環境免受微塑料汙染
    圖片來自網絡2020年10月22日,英國國家海洋中心(National Oceanography Center,NOC)發布信息「廢水處理可保護水體環境免受微塑料汙染該研究發表在《環境汙染》期刊,研究表明進入河流的被處理過的廢水,其99.8%的微塑料已被去除掉。這項研究有助於人們更好地了解廢水處理工程在整個處理過程中對處理微塑料的作用。
  • 陳根:研究開發新工具,一天找出針對腫瘤的免疫細胞
    文/陳根時下,癌症的免疫療法方興未艾。免疫療法,顧名思義,與人體免疫相關。正是因為免疫系統24小時晝夜不停地工作,我們的健康才能有效保護。現在,斯克裡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即在體外擴增針對腫瘤的免疫細胞,再輸回患者體內,擴大免疫治療的成功可能性。顯然,這其中最大的挑戰就在於找到針對腫瘤的免疫細胞,而細胞表面並沒有特定的標記。
  • Cell:揭示細胞保護它們的DNA免受機械應力損傷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老化生物學研究所、科隆大學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細胞不僅通過讓細胞核變形,而且還通過讓遺傳物質變得柔軟來保護自己免受由這樣的機械應力(mechanical stress)帶來的損傷。
  • 日本研究者開發「光免疫治療法」精確殺滅癌細胞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日本人研究者開發了依靠光精確殺死癌細胞的「光免疫治療法」,近期開始在三所美國大學開展安全性臨床試驗。研發該療法的是小林久隆主任研究員所帶領的團隊。
  • 仙人掌防輻射嗎?幾乎不可能
    原來,仙人掌是一種喜陽植物,它需要利用太陽光中的有益光輻射進行植物本身的光合作用。這裡需要指出的是,仙人掌可以吸收有益光輻射,比如但是不代表仙人掌可以吸收電磁輻射,因為光輻射和電磁輻射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  因此,仙人掌是不能防輻射的,不過作為一種莖、葉、花都有觀賞價值的植物,再加上自身帶有淨化空氣的功能,仙人掌擺放在室內是有益無害的。
  • 陳根:細菌發光新技術,助力更新抗生素開發管道
    文/陳根抗菌素耐藥性被認為是全球健康的一大威脅,青黴素剛出現時,幾十單位就可以救命,而現在可能幾百萬單位也很難產生效果;曾被稱做「抗生素最後一道防線」的萬古黴素也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鈍化,在超級細菌 MRSA 面前已有明日黃花的勢頭。
  • 陳根:研究開發納米粒子,助力癌症治療對抗化療耐藥性
    文/陳根時至今日,癌症依然是一類讓我們感到畏懼的疾病。儘管現代醫學的進步使得更多療法顯示出巨大希望,但對於目前,化療仍然是現代醫學治療癌症的最佳方法之一。然而,令人沮喪的是,癌細胞可以對這些藥物產生耐藥性,這也是癌症化療失敗的主要原因。
  • 陳根:研究開發納米粒子,助力癌症治療對抗化療耐藥性
    文/陳根時至今日,癌症依然是一類讓我們感到畏懼的疾病。儘管現代醫學的進步使得更多療法顯示出巨大希望,但對於目前,化療仍然是現代醫學治療癌症的最佳方法之一。然而,令人沮喪的是,癌細胞可以對這些藥物產生耐藥性,這也是癌症化療失敗的主要原因。
  • 一群本科生研究磁屏蔽裝置,幫助太空人登陸火星免受宇宙輻射!
    我們知道火星之旅將使太空人暴露在致命的宇宙輻射中。但是一群大學生計劃保護宇宙飛船免受輻射。據了解,來自丹佛的一群本科生正在研製一種磁屏蔽裝置,以保護星際太空人免受地球和火星之間強烈的宇宙輻射。他們的米西菲特(用於星際旅行的磁電離太空飛行器屏蔽)設計使用了一個強大的磁屏蔽,就像地球的磁層一樣,保護地球免受高能粒子的傷害。該防禦系統還包括「被動」屏蔽,以模擬電離層-地球的第二層防禦。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通過愛荷華州太空撥款聯盟提供的一小筆資金的幫助下,有關被動屏蔽的實驗已經在進行中。被動屏蔽可以保護太空人免受磁場屏蔽無法阻擋的高能伽馬射線的傷害。
  • ...屏蔽體 輻射照射 受照劑量 核輻射 汙染 防護水平 β射線-國際...
    輻射防護是研究保護人類(係指全人類、其中的部分或個體成員以及他們的後代)免受或少受輻射危害的應用學科,有時亦指用於保護人類免受或儘量少受輻射危害的要求、措施、手段和方法。輻射包括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在核領域,輻射防護專指電離輻射防護。  輻射有什麼危害?
  • 陳根:研究開發納米塗層,可保護牙齒有益細菌防治蛀牙
    文/陳根齲病、牙周疾病是損害口腔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更是危害兒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長發育最常見的口腔疾病。事實上,當變形鏈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等有害細菌繁殖在牙齒上形成生物膜(又名斑塊)時,就會出現蛀牙,即齲齒。
  • 陳根:研究開發再生骨骼新材料,磁性納米粒子幫助骨骼快速生長
    文/陳根骨相關疾病是限制老年人生活質量的最常見的健康狀況之一,而骨組織的再生一直是學界的研究熱點。現在,《物質》雜誌最近了一項研究的結果,該研究小組由西班牙巴斯克大學的幾名研究人員和來自明霍大學(葡萄牙)中心的其他研究人員組成。
  • 陳根:超級細菌亟待解決,細菌發光提供研究新途徑
    文/陳根抗菌素耐藥性被認為是全球健康的一大威脅,青黴素剛出現時,幾十單位就可以救命,而現在可能幾百萬單位也很難產生效果;曾被稱做「因此,迫切需要更新抗生素開發管道,開發新技術來優化抗生素治療。革蘭氏陰性菌引起的感染尤其令人擔憂,因為這些微生物複雜的雙膜細胞膜提供了對抗抗生素的保護。對這些細胞中抗生素轉運的定量理解對藥物開發至關重要,但由於缺乏合適的研究技術,對這些細胞中抗生素轉運的定量理解依舊困難重重。
  • 陳根:科學開發監測方法,環境質量樹葉先知
    文/陳根在環境危機愈演愈烈的當下,對環境質量的監測也成了環境學家日益關注的問題。環境監測按測定原理可分化學法、物理法和生物法三種。化學及物理法直接測定汙染物,生物法則依據指示生物對汙染物某些敏感性反應,定量或定性判斷環境汙染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