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具有某些腸道細菌種群的小鼠可以免受輻射的不利影響

2020-11-02 cnBeta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放射治療是一種會產生副作用的抗癌治療方法。胃腸道不適是一種常見的副作用,但研究人員現在才發現生活在腸道中的大量細菌種群究竟是如何受到急性輻射的影響的。由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科學家領導的新研究表明,某些細菌種類實際上可能提供保護,使其免受輻射的有害影響。

最近的研究為癌症和腸道微生物組之間的關係提供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新見解。除了可能影響癌症風險和加速轉移擴散外,特定種類的腸道細菌還被發現有助於或阻礙對治療的反應。

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提出了新的證據,表明某些種類的腸道細菌可以保護生物體免受輻射引起的損害。該研究首先確定了一小部分小鼠,它們具有奇特的能力,能夠在高劑量的輻射中存活下來,而這種輻射會殺死大多數其他小鼠。

研究人員將這些小鼠稱為「精英倖存者」,並仔細調查了它們的腸道微生物組,以找出某些細菌種類如何賦予這種意想不到的輻射保護。這些 「精英倖存者」被發現蘊藏著兩種高度豐富的細菌:Lachnospiraceae和Enterococcaceae。

進一步的調查發現,細菌產生的兩種代謝物,即丙酸和色氨酸,似乎在保護動物免受輻射照射的不利影響方面發揮了作用。這些代謝物有助於減輕輻射引起的DNA損傷,以及減少對骨髓幹細胞生產的損害。

為了在人類中驗證這些發現,研究人員分析了一組接受積極放療的白血病患者。他們發現,那些放射線不良副作用最小的患者,其體內的Lachnospiraceae和Enterococcaceae數量最多。

隨後的動物試驗顯示,用丙酸酯和色氨酸直接處理,可使小鼠對輻射損傷有一定的抵抗力。仔細分析發現,研究人員指出,"一個受輻射影響的代謝物領域,在精英倖存者中選擇性增加"。

新研究的通訊作者Jenny P.Y.Ting對從動物研究到人類還沒有劃清界限持謹慎態度。她建議,在醫生和患者開始自我服用益生菌或後益生菌配合放療之前,有必要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以驗證在人身上的發現。

「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是唯一被FDA批准作為高劑量輻射照射的有效對策的藥物,但它價格昂貴,而且有潛在的不良副作用,」Ting說。「然而,我們可以培養的細菌,尤其是價格相對低廉的代謝物,已經是我們吃的食物中的元素,可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目前,一項臨床試驗正在計劃中,以探索對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直接給予這些代謝物是否能減少不良反應。

這項新研究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相關焦點

  • Science:腸道菌群保護有害輻射造成的負面影響
    2020年11月1日訊/生物谷BIOON/---UNC Lineberger綜合癌症中心的科學家於2020年10月30日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如果腸道內有特定類型的細菌,則暴露於可能致命的全身輻射水平的小鼠可以免受輻射損害 。
  • 《科學》突破性發現!腸道微生物也許可以防輻射
    Ting研究組,利用輻射倖存者的多組學分析發現了能夠輻射保護的微生物和代謝物。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2020年10月30日出版的《科學》上。研究人員調查了從高劑量輻射中恢復到正常壽命的小鼠種群這些「精英倖存者」擁有獨特的腸道菌群,這些菌群在輻射後壯大,並在無菌和常規飼養的小鼠中免受輻射引起的損害和死亡。細菌類群Lachnospiraceae和Enterococcaceae成員的豐度升高與放射後造血功能恢復和胃腸道修復有關。
  • 腸道原生生物保護小鼠免受細菌感染
    圖片來源:Chudnovskiy Merad 儘管細菌經常是腸道微生物組的「明星」,但不斷有新研究描畫出一種更加複雜的情形——來自不同生物界的微生物積極地相互合作或彼此抵抗。在近日發表於《細胞》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舉了一個例子:一種新發現的原生生物,能阻止其宿主小鼠遭受腸道細菌感染。
  • 腸道細菌可以預防和治療輪狀病毒感染
    Gewirtz課題組發現分段絲狀細菌可預防和治療輪狀病毒感染。這一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0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上。 儘管清除輪狀病毒(RV)通常需要適應性免疫,但研究者無意間構建了RV抵抗性免疫缺陷小鼠,研究人員推測這反映某些微生物可以針對性抵抗
  • 腸道細菌能夠影響我們的大腦嗎?
    有趣的科學發現並不一定需要使用特別高大上的實驗材料。最近《自然》雜誌上的一篇論文就是一個例子。在這篇論文裡面,科學家們研究了腸道細菌對於秀麗隱杆線蟲(C.elegans)行為的影響。由於這種動物結構簡單並且培養方便,秀麗隱杆線蟲是生物實驗室的常見實驗動物。因此,很多在遺傳發育等領域中的重要發現都是最初在秀麗隱杆線蟲上面做出來的。
  • 研究發現普通食物通過影響病毒來改變腸道細菌
    噬菌體 噬菌體是只攻擊細菌的病毒。在腸道內,這些病毒的數量超過了數量驚人的腸道細菌。 每個噬菌體只攻擊特定類型的細菌,這意味著它可以影響腸道細菌的水平。噬菌體需要細菌來生存,所以如果沒有細菌,噬菌體就無法生存。
  • 研究揭示自閉症與腸道細菌之間的潛在聯繫
    根據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一項新研究,科學家正在揭示自閉症與腸道微生物組損傷之間的潛在聯繫。該研究揭示了一種機制,即腸道細菌數量的改變會導致微生物解毒和線粒體功能異常。腸道問題在自閉症兒童中很常見,最近的幾項研究(儘管規模不大)顯示,使用健康受試者的糞便移植可以改善兒童自閉症的行為和心理症狀。也許,微生物組研究人員在將他們的發現轉化為臨床療法時面臨的最具挑戰性的障礙是腸道細菌種群因人而異、令人瞠目結舌的多樣性。
  • 陳根:隱秘的聯繫——腸道微生物如何抵抗化療損傷?
    文/陳根放射治療是一種具有強烈副作用的抗癌治療方法,即便如此,放射治療依舊是現階段重要的癌症治療方式。腸道是輻射的主要目標,也是腸道菌群的最大生態位。雖然有少量的描述性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群與輻射損傷之間存在潛在的相關性,但這種關係的具體基礎仍然不清楚。
  • 研究發現腸道細菌菌株可能具有促進新陳代謝和心理健康的益處
    一項強有力的新研究調查了一種特定的腸道細菌菌株的前瞻性抗肥胖作用。從臨床前的動物研究到安慰劑對照的人體試驗,強大的轉化研究表明,一種新型的細菌菌株可能賦予了幾種新陳代謝的益處。新的研究調查了一種非常特殊的細菌菌株--長雙歧桿菌APC1472的影響。
  • 腸道細菌竟能「入侵」大腦,但是我們為什麼直到現在才發現?
    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腦組織超過三十年,她經常會在圖像中發現一些 「未知物體」——那些亮斑和斑點原本不該出現在那裡,並且似乎與她正在研究的突觸和結構沒有關係。她解釋說:「過去我只會說,『好吧,不管它』。」現在,這一切都改變了。 在大腦中發現細菌通常是非常壞的消息。大腦受到血腦屏障的保護,免受人體細菌的侵擾,被認為是一個無菌器官。
  • 《科學》重磅發現!3種腸道細菌「點亮」4種癌症免疫治療
    一項最新的研究在腸道微生物組中發現了新的線索。北京時間8月14日,發表在《Science》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卡明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了哪些腸道細菌可以幫助免疫系統對抗癌症腫瘤,以及它們是如何做到的。
  • 研究:腸道細菌被發現跟內源性大麻素和抑鬱有關
    據外媒報導,最近的大量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群的變化跟抑鬱症等情緒障礙之間存在令人信服的相關性。但腸道細菌是如何影響抑鬱行為的目前還不清楚。不過近日來自一組法國科學家的新研究揭示了一種可能的因果機制,其描述了一種途徑,即微生物群的改變導致海馬體的活性下降並導致隨後的抑鬱行為。
  • 科研團隊發現的新聯合療法或能幫助對抗細菌的耐藥性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抗生素是上個世紀最重要的醫學突破之一,但幾十年的過度使用意味著細菌很快就對其產生了耐藥性。現在,一個科學家團隊發現,一種已經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的藥物可以作為一種「反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時減少耐藥性的發展。
  • 腸道微生物組最新研究進展(第3期)
    結果發現後者也產生了嚴重的過敏反應,這表明這些過敏反應是由這些轉輸的微生物導致的。接下來研究人員發現這種腸道微生物的變化會導致腸道穿透性更強,這使得某些腸道微生物可以遷移到腎臟和淋巴結,從而加劇皮膚過敏反應的嚴重性。2.Gastroenterology:腸道細菌能夠引起腸癌?
  • 腸道菌群控制人體對癌症治療的反應
    由此,他們認為是腸道呢IDE微生物種群的差異影響了腫瘤的生長。之後,作者們開始分析是何種微生物真正影響了小鼠抗腫瘤的結果。他們鑑定出了Bifidobacterium是一類關鍵的細菌類型。以上兩個研究組的結果都同時發表在最近一期的《Science》雜誌上。
  • 研究:腸道細菌的缺失可能會破壞睡眠質量
    據外媒報導,現在越來越清楚的是,腸道細菌在一個人的健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根據一個人的飲食和其他因素,這些都有可能改善或破壞健康。來自日本的一項新研究將腸道細菌跟睡眠質量聯繫在了一起,研究發現那些性格混亂的人--比如最近使用抗生素的人--可能會因此而出現睡眠質量不佳的情況。
  • 研究:腸道細菌的缺失可能會破壞睡眠質量
    據外媒報導,現在越來越清楚的是,腸道細菌在一個人的健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根據一個人的飲食和其他因素,這些都有可能改善或破壞健康。 來自日本的一項新研究將腸道細菌跟睡眠質量聯繫在了一起,研究發現那些性格混亂的人,比如最近使用抗生素的人,可能會因此而出現睡眠質量不佳的情況。
  • 研究表明,保持健康的腸道菌群可以減緩與年齡有關的肌肉流失
    構成腸道菌群的細菌數以千計的細菌在你的腸道中生存,它們影響著營養吸收以及消化和免疫健康。雖然許多研究表明,腸道內更多種類的菌群可以有效地控制體重,但是還有動物研究表明,它對肌肉也起著一定的作用。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先測試了老鼠的力量,其中一些老鼠的腸道微生物組正常,而其他老鼠的腸道中沒有細菌。他們發現,腸道內沒有菌群的小鼠的肌肉較弱,並且其肌肉的代謝活性較低。
  • 腸道微生物組研究進展一覽
    但是現在,來自葡萄牙Gulbenkian de Ciência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某些被稱為突變體的細菌細胞可以以正常情況下高1000倍的突變率進行進化,從而產生前所未有的多樣性爆發。 通過使用實驗室老鼠並專注於一個可以克隆出所有的人類腸道細菌的細菌,研究人員發現在可以減少突變體適應性的許多突變造成的大量垃圾中,有一個寶石:一個可以增加細菌攝取腸道特殊糖類並導致觀察到的細菌多樣性暴增的突變。這一發現有助於解釋每個人體內微生物組的獨特性以及一些治療幹預後觀察到的差異。
  • 美國科學家發現「友好」細菌幫助小鼠抵禦糖尿病
    美國科學家近日研究發現,暴露於普通胃部細菌的小鼠會免於形成I型糖尿病,這表明有些種類的細菌可能有助於預防I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