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團隊發現的新聯合療法或能幫助對抗細菌的耐藥性

2020-12-02 cnBeta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抗生素是上個世紀最重要的醫學突破之一,但幾十年的過度使用意味著細菌很快就對其產生了耐藥性。現在,一個科學家團隊發現,一種已經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的藥物可以作為一種「反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時減少耐藥性的發展。

抗生素耐藥性是進化過程中的一個例子。當一種藥物消滅了一個細菌種群時,數百萬個細菌中的少數幾個將不可避免地存活下來,這往往要歸功於可能給它們帶來優勢的隨機基因突變。由於這些「超級細菌」是唯一存活下來的細菌,這些基因更有可能傳給後代。

隨著時間的推移,藥物會對整個物種無效,所以科學家和醫生們開始轉向新的藥物--直到它們也開始失效。新的抗生素不能很快到來,所以需要其他幹預措施。而這正是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和密西根大學的科學家們的新研究的意義所在。

「我們創造了一種可能有助於對抗抗菌素耐藥性的療法,這種『反抗生素』可以在不推動耐藥性進化和繼續傳播的情況下進行抗生素治療,」該研究的主要作者Andrew Read說。

該團隊重點研究了糞腸球菌,一種常見於腸道中的細菌。雖然它在那裡是無害的,它可以傳播到身體的其他部分,並導致更嚴重的感染,如尿道炎,和如果它得到在血液中,甚至敗血症。

更糟糕的是,有一種危險的超級細菌菌株被稱為耐萬古黴素腸球菌(VRE)。一種名為達託黴素的藥物通常用於殺死血液中的VRE,但現在它也變得耐藥了。這往往是因為當靜脈注射該藥物時,有一小部分藥物會進入腸道,並促使局部人群的耐藥性進化。

因此,研究人員開始尋找一種方法來保護胃腸道人群免受遊走的抗生素的影響。之前已經發現一種名為消膽胺的現有藥物可以與達託黴素結合,因此研究小組推測,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時使用這種藥物可以使其在腸道中失去活性。

研究人員將達託黴素注射到小鼠的血液中,並同時給其中一些小鼠口服消膽胺。他們發現,兩種藥物一起使小鼠糞便中的VRE數量大幅減少,其所減少的VRE約是沒有接受第二種藥物的小鼠糞便中減少的VRE的80倍。

「我們已經證明,消膽胺能與抗生素達託黴素結合,並能起到'抗生素'的作用,防止系統性給藥的達託黴素進入腸道,」Read說。

該研究發表在《eLife》雜誌上。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脂肪不僅能儲存能量還能幫助人類對抗細菌
    據外媒報導,眾所周知,脂肪是一種能量儲存系統,但現在研究人員發現,它在抵禦感染方面也發揮著以前未知的作用。來自昆士蘭大學和巴塞隆納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細胞可以利用脂肪來對抗細菌。線粒體是細胞內部的結構,可以將氧氣轉化為可用的化學能。當其他營養物質消耗不足時,線粒體就會轉化為脂質作為替代燃料來源。但現在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新機制。當細胞被細菌入侵時,脂質從線粒體轉移到細胞中細菌存在的部位。攻擊者通常會吃富含能量的脂質--現在發現細胞可能會利用這一優勢在將脂質提供給細菌之前先「中毒」。
  • 細菌產生耐藥性怎麼辦?科學家用機器人來對抗
    圖|Bacterial World日本理化研究所(RIKEN)生物系統動力學研究中心(BDR)的研究團隊,成功地在實驗條件:大量單種抗生素的壓力下進化出了常見的細菌大腸桿菌。如此一來,研究人員便能夠確定細菌的潛在耐藥性機制和制約因素,從而幫助制定藥物治療策略,以最大程度地減少細菌產生耐藥性的機會(編者註:RIKEN是日本最大的綜合研究機構,以各種科學領域的高質量研究而聞名)。
  • 細菌產生耐藥性怎麼辦?科學家用機器人來對抗!
    圖|Bacterial World日本理化研究所(RIKEN)生物系統動力學研究中心(BDR)的研究團隊,成功地在實驗條件:大量單種抗生素的壓力下進化出了常見的細菌大腸桿菌。如此一來,研究人員便能夠確定細菌的潛在耐藥性機制和制約因素,從而幫助制定藥物治療策略,以最大程度地減少細菌產生耐藥性的機會(編者註:RIKEN是日本最大的綜合研究機構,以各種科學領域的高質量研究而聞名)。「耐藥菌」謎團對抗多重耐藥性的細菌正成為一項至關重要的全球性挑戰。
  • 中國團隊發現凝血因子或有助對抗「超級細菌」
    新華社倫敦8月9日電(記者張家偉)一個中國團隊9日發布報告說,他們發現凝血因子這種人體受傷後參與血液凝固的血液成分,有潛力在對抗多重耐藥的「超級細菌」方面發揮作用。四川大學學者領銜的團隊在中國科學院與英國自然出版集團合作出版的期刊《細胞研究》上發布報告說,他們發現凝血因子VII、IX和X除了在凝血過程中有重要作用,可能還可以對抗革蘭氏陰性菌,其中包括綠膿桿菌和鮑曼不動桿菌等耐藥性極強的「超級細菌」。
  • 噬菌體藥物行業:超30億合作,它能否從耐藥性細菌中解救人類?
    談起耐藥性細菌,一般人也許覺得離我們還比較遙遠。但實際上,耐藥性細菌的全球性威脅已經是山雨欲來,尋找有效的新對抗手段迫在眉睫。 抗生素在細菌耐藥性面前陷入僵局 細菌耐藥性對人類健康造成巨大挑戰 青黴素在二戰期間的發現和臨床應用,標誌著人類對抗細菌感染步入了抗生素時代。青黴素和隨後出現的頭孢類、四環素類、大環內酯類、碳青黴烯類等各種類型的抗生素在幫助人類對抗細菌感染性疾病方面立下了赫赫戰功。
  • 細菌耐藥性最新研究進展一覽
    研究者認為,他們需要一種新方法來解決支氣管擴張症患者的健康問題,隨後研究人員同從事腎臟和免疫學研究的科學家們進行合作,利用血漿去除術來進行後期更為深入的研究,血漿去除術包括從循環系統中移除、治療並且返回等過程,患者每周要進行5次治療來移除血液中的特殊抗體,隨後研究者從獻血者機體中也移除了這些抗體,這種新型療法就能夠幫助患者機體恢復殺滅銅綠假單胞菌的能力。
  • 測序技術找到對抗「超級細菌」耐藥性的基因突變
    科技日報倫敦6月24日電 (記者田學科)由英國、丹麥等多國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通過基因測序技術,發現了針對一種已經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超級細菌」的治療方法,為解決抗生素耐藥性問題提供了新思路。「超級細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目前已經對青黴素及其衍生物家族產生了廣泛的耐藥性,迫使醫生不得不尋求替代抗生素或不同藥物混和物。在早前的研究中,劍橋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MRSA分離物,即在病人感染處生長的一種細菌樣本,該樣本顯示出對青黴素和克拉維酸聯合使用的敏感性。
  • 利用合成生物學改造噬菌體,MIT盧冠達團隊開發創新抗感染療法
    ▎藥明康德/報導 隨著抗生素的耐藥性,以及新抗生素開發難度的與日俱增,抗生素的使用變得越來越需要小心。研究人員開始探索新的策略來解決這一的問題。
  • 研究人員開發出革命性新化合物:能對抗耐抗生素細菌
    對醫生來說,對抗耐抗生素細菌顯然是一大挑戰。當發現有耐藥性細菌時,某些抗生素會被少量使用,但在使用這些抗生素時,醫生也冒著讓細菌再次進化出抵禦所謂「最後手段」抗生素的風險。在這兩類耐抗生素細菌中,革蘭氏陰性細菌的問題最大。
  • ACS Nano:細菌粉碎技術對抗超級耐藥細菌
    研究人員利用液態金屬開發了新的殺菌技術,這可能是解決抗生素耐藥性這一致命問題的答案。 這項技術使用磁性液態金屬的納米顆粒來粉碎細菌和細菌生物膜--細菌茁壯成長的保護性"房子"--而不傷害有益細胞。
  • 脂肪也能對抗細菌?研究發現:細胞內的脂肪滴是細胞的「兵工廠」
    在最近發表於《科學》(Science)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細胞內的脂肪滴,能夠協助人體自身的防禦系統抵禦細菌的感染。脂肪滴的作用,不只是「炊事班」,而是一座「兵工廠」。美國昆士蘭大學分子生物科學研究所的羅伯特·帕頓教授(Robert Parton)和馬特·斯威特教授(Matt Sweet),以及巴塞隆納大學的阿爾伯特·波爾教授(Albert Pol)的國際合作發現,這些脂肪滴既是食物來源,也是對抗細菌入侵的武器。
  • 《Sci Rep》:手機新用途:檢測細菌耐藥性?
    耐藥細菌嚴重威脅著全球公共衛生,造成了越來越多的高死亡率疾病,如肺炎、腹瀉和敗血症等。
  • 《科學》發現刷新百年認知:對抗細菌,細胞內有這樣的「戰鬥機」!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假如你是一顆小細菌,被吞入人類的細胞後,會發現細胞裡漂浮著一團團油滴,它們看起來很好吃。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富有吸引力的美味竟是細胞內的陷阱…… 在頂尖學術期刊《科學》的最新一期上,科學家們發現,細胞內包裹著油脂的脂滴(lipid droplet),其實在幫助人體自身的防禦系統抵抗感染,堪稱細胞裡的「細菌戰鬥機」。這一發現不僅刷新了人們多年來對脂滴的認識,也為開發新的抗菌療法提供了新的方向。
  • 逆天了,手機檢測細菌耐藥性?
    對抗細菌耐藥性的挑戰之一是部分偏遠地區由於缺乏設備和技術人員而無法檢測細菌藥物敏感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個來自UCLA的團隊開發了一種便宜而簡便、可以自動檢測細菌藥物敏感性的手機附件,這項研究成果最近發表在《科學 報告》雜誌上。
  • 這種新型合成抗生素 可對抗「超級細菌」
    圖片來源:布法羅大學可殺死超級細菌teixobactin作為一種天然的抗生素,是2015年1月美國科學家發現的近30年來第一種新型抗生素,其可以殺死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和萬古黴素腸球菌(VRE)等多種多重耐藥性細菌,但對抗像MRSA這樣的超級細菌,需要開發合成後方能發揮效用。
  • 四聯療法能克服耐藥性嗎...
    但是由於中國有鉍劑,2012年的第四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推薦使用含鉍劑的四聯療法作為Hp根除的一線療法,並且推薦克拉黴素作為四聯療法中的兩種抗生素之一。正確使用克拉黴素,還需了解這些事克拉黴素片與阿莫西林作用比較,有個2優勢!
  • 新型抗生素或可解決細菌耐藥性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他們在研究一類從前無法在實驗室中培養的細菌,從而希望找對新的抗生素資源。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 近日,發表在《自然》雜誌的上的一項研究中,這個來自美國東北大學的研究小組報告了他們最新的突破進展。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抗生素有望解決細菌耐藥性難題。
  • 香港理工大學研製新抗生素或可對抗「超級細菌」—新聞—科學網
    中新網9月25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團隊通過創新抗菌機制,成功研發新一代候選抗生素Nusbiarylins化合物,有力抑制多種細菌生長
  • Chem Comm:阿司匹林幫助順鉑擊敗耐藥性
    新研究顯示:將阿司匹林固定到順鉑(cisplatin)上能在順鉑耐藥細胞裡產生一種戰勝藥物耐藥性的療法。該研究成果發表於《Chemical Communications 》。順鉑,跟其他化療藥物一樣,是一種用來治療各類型癌症的抗癌藥物,包括睪丸癌、卵巢癌、肺癌和膀胱癌。
  • 抗生素耐藥性新機制研究最新進展(第1期)
    抗生素耐藥性產生新方式doi:10.1371/journal.pbio.2000631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荷蘭格羅寧根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對抗生素敏感的細菌當它們的周圍有足夠多的耐藥性細胞表達一種抗生素滅活因子時,也能夠存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