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保持健康的腸道菌群可以減緩與年齡有關的肌肉流失

2021-01-07 佛系老派健身

肌肉會隨著年齡而變化,如果沒有進行力量訓練,則到了30歲時,身上的肌肉會達到一定的峰值並逐漸下降。這時身體會開始慢慢失去肌肉組織並增加體內脂肪。另外,到了中年之後,肌肉流失的速度還會繼續增加。但是,運動的人,尤其是那些進行力量訓練的人,肌肉的流失速度較慢。實際上,研究表明,一些運動強度較高的舉重運動員的肌肉成分與二十歲的年輕人一致。

鍛鍊肌肉力量在保持肌肉質量方面起著關鍵作用,但其他因素也起著作用。吃什麼是影響身體成分的因素。如果你沒有攝入足夠的總卡路裡並獲取足夠的蛋白質,則身體會進入分解代謝狀態,並分解肌肉組織。並且動物研究表明,個體腸道菌群的組成也可能在與年齡有關的肌肉流失中起著作用。

構成腸道菌群的細菌

數以千計的細菌在你的腸道中生存,它們影響著營養吸收以及消化和免疫健康。雖然許多研究表明,腸道內更多種類的菌群可以有效地控制體重,但是還有動物研究表明,它對肌肉也起著一定的作用。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先測試了老鼠的力量,其中一些老鼠的腸道微生物組正常,而其他老鼠的腸道中沒有細菌。他們發現,腸道內沒有菌群的小鼠的肌肉較弱,並且其肌肉的代謝活性較低。

之後,當他們將來自含有健康菌群的小鼠的腸道細菌放入沒有腸道細菌的小鼠中時,小鼠受體表現出更強的肌肉力量和功能。研究人員還發現,沒有細菌的小鼠缺乏某些對運動很重要的蛋白質。當他們給沒有細菌的小鼠的腸道內加入細菌時,他們恢復了這些蛋白質。

如前所述,沒有腸道細菌的小鼠的肌肉代謝活性也較低,產生的能量也較少。另外,他們的線粒體功能不佳。而線粒體是產生ATP的能量產生細胞器,並且ATP也是使肌肉收縮的高能量分子。當他們將某些細菌從健康小鼠轉移到無菌群的小鼠時,這些沒有細菌的小鼠的線粒體也更為活躍並產生更多的ATP。

服用益生菌可以改善肌肉功能嗎?

益生菌是可以為宿主帶來益處的腸道細菌。有些人通過食用發酵食品而獲得益生菌,而另一些人則服用含有這些微生物的補充劑來獲得益生菌。並且食用益生元還可以通過為有益的腸道細菌提供能量來支持它們的健康。儘管人類無法分解纖維並將其用作能源,但是細菌卻可以有效地將纖維分解。因此益生元就像細菌的食物一樣。

並且一些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促進小腸從蛋白質中吸收胺基酸。發表在《國際運動營養學會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益生菌能夠改善運動員的肌肉恢復能力並減輕肌肉酸痛。如果細胞能夠更有效地吸收蛋白質,那對肌肉的生長和恢復將會非常有利,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它會導致更大的肌肉生長。目前,沒有強有力的證據表明服用益生菌會促進肌肉生長或防止肌肉流失。但是,它可能有助於肌肉恢復。

益生菌可能對肌肉恢復有益的另一種方式是增強免疫功能。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通過與致病菌爭奪資源並影響免疫細胞的活性,從而降低某些病毒和細菌感染的風險。經過激烈的鍛鍊或長時間的鍛鍊(例如長跑)後,幾天之內身體會更容易受到病原體(如病毒)的侵害。如果這時你的睡眠不足或營養不足,則更容易感冒和感染流感病毒。

如何獲取益生菌

新鮮的酸菜,以及發酵蔬菜,酸奶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另外,你還可以獲取這些食物所提供的額外營養。此外,發酵蔬菜還含有益生元,可以幫助益生菌生存和繁殖。雖然不能100%保證會促進肌肉生長或肌肉功能,但可以改善消化系統的健康並支持免疫系統的健康。

另外,也可以使用江中利活菌固體飲料,它是一款#國民益生菌#,所有菌株均來自於中國內蒙古大草原,更適合中國人腸道;專屬於江中的植物乳桿菌P9,可以有效降解腸道內農藥殘留;每袋500億活菌,每一粒活菌均受微包膜技術保護,90%以上有效到達腸道。

參考文獻

[1]Ticinesi A, Nouvenne A, Cerundolo N, Catania P, Prati B, Tana C, Meschi T. Gut Microbiota, Muscle Mass and Function in Aging: A Focus on Physical Frailty and Sarcopenia. Nutrients. 2019 Jul 17;11(7):1633. doi: 10.3390/nu11071633. PMID: 31319564; PMCID: PMC6683074.

[2]Medical News Today. 「Could gut microbes be the key to overcoming muscle loss in older age?」

[3]J Int Soc Sports Nutr. 2015; 12(Suppl 1): P36. Published online 2015 Sep 21. doi: 10.1186/1550-2783-12-S1-P36.

相關焦點

  • 解密|腸道菌群與健康長壽|腸道菌群|微生物|益生菌|解密|長壽|疾病...
    02 長壽老人腸道微生物群特徵對長壽的研究可能有助於我們理解人類是如何延緩衰老,如何戰勝與年齡相關的疾病。腸道微生物群被認為是監測和可能支持健康衰老的變量之一。事實上,宿主-腸道微生物體內平衡的破壞與炎症和腸道通透性以及骨骼和認知健康的普遍下降有關。
  • 腸道微生物群與不健康衰老|微生物群|健康狀況|腸道菌群|虛弱者|...
    健康相關的行為也有助於健康的微生物群,如果微生物群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不同老年人之間的腸道微生物差異比不同年輕人之間更大。早期年齡段的菌群變化更加迅速,基本上出生第一年每個月都有其對應的年齡菌群特徵,之後到菌群的年齡特徵範圍變寬。
  • 研究表明腸道菌群有助於動物在寒冷條件下維持核心體溫
    腸道微生物組已被證實對人類和動物的生理健康存在多種影響。近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約翰·斯彼克曼(John Speakman)研究團隊揭示了腸道菌群在低溫條件下對動物的體溫調節過程起到的重要作用。
  • 菌群:腸道裡的健康密碼
    本文轉自【人民政協報】;仲夏來了,天氣愈加炎熱,很多人選擇喝點兒冷飲來降暑,沒想到腸道菌群平衡被破壞,拉起了肚子。人和細菌是共生體。腸道菌群就是腸道裡的各種細菌,數量有10萬億個,約為人類體細胞的10倍。人體腸道菌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大類: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
  • 腸道菌群的形成及影響因素研究進展
    腸道微生物菌群常被認為是人體後天獲得的一個重要器官,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個大腦」,可以保護宿主免受病原菌的侵襲,促進宿主的消化吸收、藥物代謝和致癌物、影響脂肪的吸收和分布、調節能量代謝、調節先天免疫和獲得性免疫系統等[1,2]。研究表明腸道菌群組成、結構和比例,與人體健康狀況有著密切關係。一旦腸道菌群的這種微生態平衡被破壞,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調,也會造成各種胃腸道及全身性疾病。
  • 腸道菌群——被遺忘的器官
    經過10年的發展,人類有關微生物組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13年12月,「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關係的研究」被列入Science雜誌報導的十大科學進展,腸道菌群已經成為近年來研究的最熱門領域之一。腸道微生物作為數量龐大、種類繁多的微小生命體對人類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大量研究表明腸道菌群與肥胖、糖尿病、肝臟疾病、心腦血管疾病、腸易激症候群、炎症性腸病、慢性腎病、愛滋病、過敏性溼疹、消化道癌症、自閉症、抑鬱症及老年痴呆等精神性疾病相關,已經成為一系列代謝性疾病防控的新方向。下面就腸道菌群的分布、分類、功能與疾病關係等方面進行介紹。
  • 健康的人類微生物組|微生物群|腸道菌群|人類|健康|細菌|植物|...
    某些直接從樣品中直接測序16S rRNA基因的早期努力表明,對應於已知物種的85%至95%的細菌豐度可歸因於與擬桿菌,梭狀芽孢桿菌XIVa和梭狀芽孢桿菌第四類有關的三個細菌群。16S研究還顯示,健康人之間以及一個人內緊密聯繫的生物地理位點(例如黏膜和糞便樣本)之間的生物分類組成存在很大差異。
  • 腸道菌群與疾病
    腸道菌群的種類和數量只是相對穩定的,它們受飲食、生活習慣、地理環境、年齡及衛生條件的影響而變動。正常情況下,腸道菌群、宿主和外部環境建立起一個動態的生態平衡,對人體的健康起著重要作用。2菌群與疾病一般情況下,腸道菌群與人體和外部環境保持著一個平衡狀態,對人體的健康起著重要作用,但是這種平衡在某些情況下,可被打破,形成腸道菌群失調,表現為腸道菌群在種類、數量、比例、定位和生物學特性上的變化。
  • 最新研究發現,孤獨症或與腸道菌群有關?腸道健康究竟有多重要!
    孤獨症,可能和腸道菌群有關係一直以來,科學家都是在探究孤獨症的發病機制與腸道菌群存在的關聯。理由在於,多數孤獨症患兒都存在消化道疾病的情況,並且很多研究也發現了孤獨症兒童腸道菌群失調,比如雙歧桿菌豐度降低,梭菌屬豐度上升。但腸道菌群如何參與孤獨症的發病機制尚並未被闡明。最近,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王娟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康禹團隊給出了答案。
  • 如何飲食可保持腸胃健康?腸道菌群若失調,可以這樣調理
    其實,筆者認為,健康人的腸胃內部,不應該出現腸道菌群失調。人是一個超級生物體,用腸道舉例,人體內的共生微生物,約95%生存在人體腸道中,其細胞數量甚至是人哺乳細胞數量的10倍之上!人體內養著一堆腸道菌落,那他們是幹什麼的?
  • 重磅級研究成果解讀腸道菌群對機體健康的重要性!
    近年來不斷有研究發現機體中的微生物與許多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尤其是腸道菌群更是與多種疾病發生密切相關;近年來對於人體內微生物尤其是腸道微生物的研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科學家們希望通過研究人類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落,了解人腸道中細菌的物種分布以及與人體互作的關係,最終為研究腸道微生物與疾病的發生機制,以及如何調節人體健康提供非常重要的理論依據。
  • 富維健科普專題:健康始於腸道,揭開寶寶體內菌群的秘密
    因為早點了解腸道菌群就可以幫助提高孩子的整體健康狀況,為孩子打好一生的健康基礎。在孩子不同生長階段中影響體內菌群的因素童年時對身體的各方面發育尤其是體內菌群組成和免疫系統來說至關重要。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一切都始於子宮。
  • 腸道微生物群與不健康衰老
    健康相關的行為也有助於健康的微生物群,如果微生物群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不同老年人之間的腸道微生物差異比不同年輕人之間更大。早期年齡段的菌群變化更加迅速,基本上出生第一年每個月都有其對應的年齡菌群特徵,之後到菌群的年齡特徵範圍變寬。
  • 想不到的身體主宰:腸道菌群失衡可以致癌?
    今年 4 月,《自然》雜誌報導一項新研究:腸道細菌可以導致癌症。這是怎麼回事?別驚,今天就來聊一聊腸道菌群和癌症。01.腸道菌群:人體真正的 " 主宰者 "?此前,通過糞便體外培養,科學家已陸陸續續發現幾百種寄生在人體腸道內的細菌。
  • 前沿研究丨腸道菌群是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的潛在靶點
    3歲以後,腸道菌群組成趨於穩定,並在健康成年人體內保持相對穩定,主要由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門(Firmicutes)組成。在老年人(65歲)中,腸道菌群再次發生劇烈改變。另外,腸道菌群還會被各種條件影響,其中既包括外部條件如分娩方式、飲食習慣、生活習慣、藥物使用等,也包括內部因素如基因、健康狀態等。本文並沒有逐一討論這些腸道菌群的影響因素。
  • 孤獨症果然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研究提供新證據
    圖/人民視覺文丨記者 劉登輝腸道菌群如何參與孤獨症的發病機制,最新研究可能提供了一種路徑。該項研究由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完成,題為「類配對分析策略揭示孤獨症兒童腸道菌群的解毒功能受損」。研究稱,這一發現有助於解釋孤獨症兒童為何對環境毒素暴露更為敏感,並表明腸道菌群解毒功能受損可能與孤獨症的發病機制有關。
  • 腸道菌群的恢復力:定義,與健康的關係以及幹預策略
    谷禾健康 腸道菌群是健康和疾病的新領域。不僅許多疾病都與微生物群落紊亂有關,而且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了其因果關係。在目前我們所知的情況下,很難定義什麼是健康的微生物群,這主要是由於個體間的高度可變性。
  • 神助攻|通過飲食調節腸道菌群 可以提高運動員耐力表現
    耐力運動的主要適應包括:動力學、代謝、神經肌肉和肌肉收縮能力的改善,電解質重新平衡,肌肉組織線粒體生成增加。此外,耐力運動對氧化應激、腸道通透性、肌肉損傷、全身炎症都有深遠影響,體溫升高會改變血液流動並增加水合作用,從而導致腎上腺素和糖皮質激素的釋放,以此來重建機體平衡。
  • 深度解析 | 腸道菌群與慢性肝病,肝癌
    首先,研究表明,使用非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一種預防肝硬化失代償的常用方法)治療可改善腸道屏障,減少腸道轉運時間,從而降低肝硬化患者細菌轉移的可能性。第二,在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期間或作為失代償期肝硬化的長期預防措施,抗生素治療是一種推薦的治療方法,因為它可以改善結果,其機制可能與減少細菌移位有關。
  • Rob Knight發NBT:數據降維新方法助力腸道菌群研究
    來自Microbiome上發表的一項RCT研究,在31名超重/肥胖受試者中,分析了玉米糠中的長鏈阿糖基木聚糖對腸道菌群多樣性、組成及代謝的影響,發現阿糖基木聚糖可顯著增加部分受試者的糞便丙酸鹽水平,而阿糖基木聚糖對丙酸鹽的影響與其誘導的菌群組成變化及基線菌群組成相關。該研究提示,可基於腸道菌群的群落特徵預測膳食纖維對個體健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