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維健科普專題:健康始於腸道,揭開寶寶體內菌群的秘密

2020-12-01 中華網

本文重點解讀了孩子在出生前至3歲以上兒童發育期間影響體內微生物組(以下統稱為「菌群」)組成的各種可能因素。為什麼剖腹產的孩子健康風險大?母乳餵養和配方奶餵養的免疫力差異在哪裡?

對家長來說,無論何時學習孩子的腸道健康知識都很有必要。因為早點了解腸道菌群就可以幫助提高孩子的整體健康狀況,為孩子打好一生的健康基礎。

在孩子不同生長階段中影響體內菌群的因素

童年時對身體的各方面發育尤其是體內菌群組成和免疫系統來說至關重要。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一切都始於子宮。 懷孕和出生後頭兩年是生命的前1000天,我們看到菌群發生了重大變化,將會影響孩子現在和未來的健康。

據政府報告,尤其是在嬰幼兒出生後1000天(3歲以內)的發育期,菌群在身體、認知、社會和情感發展中發揮了作用。因此,體內擁有許多友好細菌(以下統稱為「益生菌」)非常重要。科學家們已發現第一年發育的延遲可能會影響到兒童、青少年以及成年後的健康。

由於70%的免疫系統存在於腸道中因此這一階段對於免疫系統健康的發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家長可能要考慮益生菌作為嬰幼兒日常生活飲食的一部分。

 

菌群的組成在孩子3歲左右趨於穩定下來,但是許多內外因素仍然可以破壞友好細菌的水平,會導致一些不良副作用,例如免疫力差溼疹消化或過敏等諸多問題

研究表明,益生菌對兒童的體內菌群組成和身體健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同發育階段影響體內菌群的因素-時間軸)

從以上時間軸中可以看出,從懷孕到整個童年,許多因素都會影響體內益生菌的水平。

出生到新生兒:專家解疑:「為什麼剖腹產的孩子健康風險大?」

媽媽懷孕時的腸道菌群、陰道菌群和生產方式(順產和剖腹產)都會影響新生兒體內的菌群組成。

嬰兒的分娩方式可能會影響最早在嬰幼兒腸道內殖民定居的細菌類型。這也是影響一生中體內菌群組成的最大因素之一。

當嬰兒通過陰道出生時,它們會吞噬陰道中的多種細菌,包括許多益生菌。然而,剖腹產嬰兒暴露於較少數量的微生物中。他們接觸的主要細菌類型主要與醫院環境有關,與醫生或助產士皮膚上的細菌有關。

2019年10月進行的一項研究調查了英國600多個嬰幼兒的腸道細菌,這些嬰幼兒是通過陰道和剖腹產出生的。他們發現兩種出生方式之間的主要差異。從出生後四天開始,順產的新生兒就具有高水平的益生菌,尤其是雙歧桿菌。但是,剖腹產嬰幼兒體內的益生菌較少,而潛在病原體的數量也更多。對此結果研究人員也感到很驚訝!

由於剖腹產不能提供與順產孩子同樣數量和多元化的益生菌,因此可能會導致相關的健康問題。現在的研究表明,通過剖腹產出生的兒童更容易出現食物過敏哮喘炎症性腸病糖尿病和肥胖症

嬰兒(1歲以內):專家解疑:「母乳餵養和配方奶餵養的孩子免疫力是否有差異?」

母乳餵養是嬰兒菌群組成的主要驅動因素。母乳是每個女性所獨有的,通常包含益生菌、免疫細胞、營養物質和益生元。

當嬰兒斷奶轉為食用固體食物上時,他們體內菌群就會慢慢適應。他們停止從母乳中接受人乳寡糖(HMO)和益生菌,將需要從其他領域得到補充。他們的腸道細菌慢慢適應去分解消化新食物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當嬰兒完全斷奶後,他們的體內菌群組成開始日趨成熟。

研究人員發現嬰兒腸道菌群中雙歧桿菌的數量下降以及相關的菌群失調,會導致潛在的病原體增多,並可能引發自身免疫疾病(如過敏、哮喘等)。

目前已知在母乳餵養的嬰幼兒腸道中常見的短雙歧桿菌、嬰兒雙歧桿菌,兩歧雙歧桿菌和長雙歧桿菌與嬰幼兒健康密切相關,寶寶健康不僅需要擁有「正確」類型的雙歧桿菌,而且需要大量這樣雙歧桿菌。

在母乳餵養的嬰兒中,雙歧桿菌約佔其胃腸道細菌的90%。但在配方奶餵養的嬰兒中,雙歧桿菌的數量似乎較低。研究發現,配方奶餵養的嬰兒中雙歧桿菌數量的減少可能是導致其過敏發生率較高的原因。

數據表明,雙歧桿菌特別是嬰兒雙歧桿菌作為益生菌補充劑提供給母乳餵養嬰兒和配方奶餵養嬰兒能極大地定殖在嬰兒腸道菌群中,並有助於重塑嬰兒腸道中的微生物、生化和免疫環境。

以色列魏茲曼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2017年發表研究結果表明,給母乳餵養的寶寶補充益生菌包括一種特定的長雙歧桿菌亞種嬰兒雙歧桿菌,會使寶寶的嬰兒雙歧桿菌的數量平均增加10,000,000倍。服用完益生菌補充劑後,該數量持續了一個月,並在長達一年的時間內該益生菌的數量仍保持比未服用前增加的水平。

微生物構成了人體內的微觀生態系統。像任何生存的生態系統一樣,最重要的是平衡。保持菌群平衡並保護好孩子的腸胃,將對他們的成長!而且越早開始越好!生命的早期對於孩子的腸道微生物組尤其重要!

關於富維健複合益生菌知識:

嬰兒雙歧桿菌、長雙歧桿菌、鼠李糖乳桿菌三種益生菌均為嬰幼兒早期常見及重要的腸道菌群。這些菌株被證實可通過調理寶寶腸胃,改善溼疹、乳蛋白不耐受、消化不良等症狀;

富維健複合益生菌由澳洲專業的實驗室採用了混合益生菌創新專利技術研製配方,兩瓶裝450億多種益生菌(嬰兒雙歧桿菌、長雙歧桿菌、鼠李糖乳桿菌)科學配比,每毫升含有15億活菌群,按cGMP(藥品生產規範)和TGA(澳大利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標準生產。幫助寶寶便秘等消化問題,

目前市面上的益生菌以粉劑和滴劑為主,富維健複合益生菌滴劑採取先進的包裹懸浮保存技術,用植物油完全包裹了益生菌活體,隔離空氣、水分、溫度,保護益生菌活性,確保活性更高,穩定性更好,服用效果也最佳。同時更高含量,更高吸收率,可滴入輔食中、奶中、或直接滴入口中均可,0歲新生兒就能便捷服用。

本文部分摘自凱特·史蒂芬斯博士(食品和微生物科學博士學位;腸道微生物學(雷丁大學),醫學微生物學士學位)的博文。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

相關焦點

  • 益生菌是寶寶腸胃 「第一保護傘」 康萃樂給寶寶健康腸道菌群
    益生菌是寶寶腸胃 「第一保護傘」 康萃樂給寶寶健康腸道菌群2017-05-19 17:34:34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母乳餵養是新生寶寶首選的哺育方式,研究表明,母乳中含有維生素、蛋白質、礦物質等豐富的營養物質,可以說是媽媽送給寶寶比黃金還要珍貴的禮物。
  • 最新研究發現,孤獨症或與腸道菌群有關?腸道健康究竟有多重要!
    孤獨症,可能和腸道菌群有關係一直以來,科學家都是在探究孤獨症的發病機制與腸道菌群存在的關聯。理由在於,多數孤獨症患兒都存在消化道疾病的情況,並且很多研究也發現了孤獨症兒童腸道菌群失調,比如雙歧桿菌豐度降低,梭菌屬豐度上升。但腸道菌群如何參與孤獨症的發病機制尚並未被闡明。最近,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王娟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康禹團隊給出了答案。
  • 解密|腸道菌群與健康長壽|腸道菌群|微生物|益生菌|解密|長壽|疾病...
    動物遺傳育種研究所李英團隊在《Current Biology》發表的一項關於壽老人和年輕人群腸道菌群研究發現長壽老人腸道菌群多樣性和菌群豐度顯著高於年輕組,這一結論在義大利相應人群中也得到了證實,提示更多有益菌群以及更豐富的菌群多樣性可能是人類健康長壽的重要原因之一。
  • 腸道菌群是咋回事?營養師帶你了解,腸道菌群的5大生理作用?
    在我們的身體上,微生物從皮膚到腸道,幾乎無一處沒有它們的存在,人體體表和體內分布著超過1000多種的共生微生物,其中80%都在消化道內,細胞總數超過100萬億,約為人體自身細胞數量的10倍。也就是說人體微生物群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微生態系統。
  • 菌群:腸道裡的健康密碼
    中性菌具有雙重作用,如大腸桿菌、腸球菌等在正常情況下對健康有益,一旦增殖失控,或從腸道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就可能引發許多問題。說到腸道菌群,要說下腸道微生態的概念,就是寄生於人體腸道內的細菌、真菌等微生物與人體之間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一個生態系統。離開了腸道微生物的作用,人體無法單獨生成。
  • 如何才能改善寶寶腸道功能,提高吸收能力呢?
    寶寶便秘了、寶寶排洩次數增多了,常常讓家長捉摸不透,家長不禁要問:「食量是否要減少?」「是否需要補充營養劑?」家長有勁不知該往哪兒使,只能幹著急。其實,嬰幼兒的腸道內存在一個複雜的微生態系統,其中包含數百種的腸道細菌,影響了結腸及全身的生理功能,包括營養、代謝、免疫和保護。在臨床實踐中,關注影響嬰幼兒腸道菌群建立的因素能夠促進嬰幼兒的腸道發育,保護其腸道健康。
  • 最新研究:健康腸道菌群對於大腦健康很重要,調節大腦功能與情緒
    過去很多研究發現,腸道菌群與大腦一些疾病存在可能的關聯,比如老年痴呆症,並且發現主要通過腦腸軸來實現調控,因為腸道擁有人體第二多的神經細胞。最近,巴斯德研究所、CNRS和Inserm的一個科學家聯盟發現,慢性壓力引起的腸道菌群變化可以導致類似抑鬱的行為,特別是通過導致血液和大腦中的脂質代謝物(內源性大麻素)減少而引起的。
  • 崔玉濤揭秘嬰幼兒食物過敏 康萃樂益生菌給寶寶腸道專業呵護
    寶寶過敏問題多發,除家庭遺傳因素和生活環境影響外,大多數還與寶寶腸道免疫系統和腸道屏障功能不成熟有關。  針對這一問題,11月26日,美國益生菌領導品牌--Culturelle康萃樂特邀到著名育兒專家崔玉濤來到深圳開設育學園講座專場,舉辦《如何進行科學餵養•揭秘過敏的秘密》主題講座,向寶爸寶媽們分享預防寶寶過敏的正確育兒法。
  • 健康的人類微生物組|微生物群|腸道菌群|人類|健康|細菌|植物|...
    相比之下,人體微生物的宏基因組(微生物在我們體內的總DNA含量)變化更大,只有三分之一的組成基因存在於大多數健康個體中。所以要理解健康微生物組這些差異是重大的挑戰。05 微生物組的典型組成和多樣性健康的腸道菌群因為個體差異較大,很難有一個精確的定義,但通過大量人群樣本數據的了解我們可以明確什麼樣的腸道菌群是不健康的。
  • 腸道菌群與疾病
    尹軍霞 (紹興文理學院生物學系 浙江紹興312000)林德榮 (紹興第二醫院腫瘤科浙江紹興312000)摘要一般情況下,腸道菌群與人體和外部環境保持著一個平衡狀態,對人體的健康起著重要作用但在某些情況下,這種平衡可被打破,形成腸道菌群失調,引發疾病或者加重病情
  • 腸道菌群的改變可能是導致抑鬱症的因素之一。
    近日,巴斯德研究所(Institut Pasteur)的一項研究通過構建小鼠的抑鬱症模型,揭示了腸道菌群與情緒障礙之間的聯繫 —— 腸道菌群的改變可能是導致抑鬱症的因素之一。其中,腸道微生物的影響被發現涉及多種生理過程,包括免疫、代謝和中樞神經系統調節。古話說:「萬病始於腸。」 在今天看來也不無道理。 「腸 - 腦軸」 是消化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之間雙向動態溝通的多種途徑的總稱。作為腸 - 腦軸的重要組成部分,腸道菌群能通過多種方式影響神經系統 。
  • 腸道微生物群與不健康衰老|微生物群|健康狀況|腸道菌群|虛弱者|...
    腸道菌群你年齡預測模型圖從上圖看出腸道年齡和生理年齡基本是符合的,說明人體真實年齡與腸道菌群的年齡特徵是相符合的。健康相關的行為也有助於健康的微生物群,如果微生物群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不同老年人之間的腸道微生物差異比不同年輕人之間更大。早期年齡段的菌群變化更加迅速,基本上出生第一年每個月都有其對應的年齡菌群特徵,之後到菌群的年齡特徵範圍變寬。
  • 腸道菌群——被遺忘的器官
    2013年12月,「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關係的研究」被列入Science雜誌報導的十大科學進展,腸道菌群已經成為近年來研究的最熱門領域之一。腸道菌群對宿主免疫系統的發育起到了關鍵作用,可刺激機體在腸道形成更多的淋巴組織,並提高免疫球蛋白在血漿和黏膜中的水平,使免疫系統處於一種適度的活躍狀態,對入侵體內的病原菌保持有效的免疫作用。無菌動物的淋巴系統、抗體形成等發育不良,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都低於普通動物。無菌動物進行腸道菌群移植後,其免疫系統的發育明顯好轉。
  • 重磅級研究成果解讀腸道菌群對機體健康的重要性!
    近年來不斷有研究發現機體中的微生物與許多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尤其是腸道菌群更是與多種疾病發生密切相關;近年來對於人體內微生物尤其是腸道微生物的研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科學家們希望通過研究人類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落,了解人腸道中細菌的物種分布以及與人體互作的關係,最終為研究腸道微生物與疾病的發生機制,以及如何調節人體健康提供非常重要的理論依據。
  • 深度水解奶粉肽敏舒 守護寶寶腸道健康!
    相信在餵養寶寶的道路上,有媽媽會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寶寶喝奶粉時總出現不同程度的過敏現象,由最先開始的皮膚發紅到後面的腹瀉和溼疹等。其實,這可能是因為寶寶對牛奶蛋白過敏導致的。對此,媽媽們也不用太過緊張,乳蛋白深度水解奶粉肽敏舒,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 腸道菌群 | Science專刊:決定你健康狀況的"第二基因組"
    腸道菌群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二者之間的關係是目前研究的熱點。隨著研究者的不斷深入,我們發現,對人體微生物的了解還遠遠不夠,它們能幫助我們做什麼,以及我們如何改變它們?不可否認的是,益生菌已經在重建和恢復一些人的健康腸道微生物方面,顯示出了巨大的潛力。然而,益生菌產業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一些企業肆無忌憚地誇大益生菌的健康作用,在現有的監管框架下,制定嚴格的測試標準仍存在困難。宿主基因可調控特定種類的腸道菌群 為什麼不同人的腸道微生物有差異?
  • 寶媽必讀之乳源雙重活性因子gsMO,寶寶的「腸道護衛軍」
    gsMO和gos在腸道中協同作用,一個抑制有害菌,一個增殖有益菌,菌群平衡,強健腸道,寶寶才能不上火少、生病。市面上少數優質奶粉含此類成分,例如啟賦藍鑽含gsMO,諾優能PRO含gsMO和gos,供需要奶粉餵養的寶寶選擇。乳源雙重活性因子是什麼?這是母嬰學界近期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
  • 腸道裡的醫學未來:利用腸道菌群的治療前景
    通過調控體內菌群來促進健康、消除疾病,也成為了近些年的研究熱點。頂尖學術期刊《科學》近期發表的一篇綜述文章,總結了目前來看富有治療前景的三種腸道微生物調控策略。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與大家分享其中的要點。
  • 腸道菌群的形成及影響因素研究進展
    Keywords:Gutmicrobiota;Composition;Determinants腸道是體內細菌定植的主要場所,這些數量巨大、複雜多樣化細菌就形成了腸內微生態菌群,也稱為腸道菌群。對於自然出生的嬰兒,最初的腸道菌群建立需要一個月的時間,而剖腹產的嬰兒至少需要6個月。出生後第一年嬰兒體內細菌數量相當不穩定,但仍來源於母體內和直接環境中的細菌。其後多數嬰兒每克糞便細菌可達到109-1010[5,6]。當嬰兒開始吃固體食物的時候,他們就朝著成人腸道菌群的方向發展,到2歲左右,糞便菌群和成人菌群相似。
  • 羊棲菜酵素:具有調節腸道菌群功能的作用
    酵素食品在生物體內能夠參與多種代謝過程,用羊棲菜和果蔬經過多種菌種發酵得到的羊棲菜酵素,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微生物多樣性。腸道菌群作為胃腸道內環境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持機體健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