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吃,吃不多,歸根到底還是消化不好。那麼如何才能改善腸道功能,提高吸收能力呢?原來主要取決於孩子腸道益生菌數量的多少,益生菌過少,便會影響孩子的消化、吸收、成長發育。
一般來講,剖腹產的孩子腸道益生菌較一般孩子差。因為胎兒的腸道內是無菌的,當媽媽分娩時,媽媽產道中的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益生菌被孩子吸入,再定植在孩子的腸道中,生長繁殖,構成了一個良好的腸道微生態環境,這種細菌將陪伴終身,保衛著人體健康。而剖腹產的孩子因未經媽媽的產道,其腸道內益生菌比自然生產的孩子少得多、弱得多。
另外,三天兩頭生病,長期不規則應用抗菌藥物治療的孩子腸道益生菌也很少。寶寶便秘了、寶寶排洩次數增多了,常常讓家長捉摸不透,家長不禁要問:「食量是否要減少?」「是否需要補充營養劑?」家長有勁不知該往哪兒使,只能幹著急。其實,嬰幼兒的腸道內存在一個複雜的微生態系統,其中包含數百種的腸道細菌,影響了結腸及全身的生理功能,包括營養、代謝、免疫和保護。在臨床實踐中,關注影響嬰幼兒腸道菌群建立的因素能夠促進嬰幼兒的腸道發育,保護其腸道健康。
在一個健康的腸道微生態中,有益菌能夠通過其獨特的代謝途徑來幫助嬰幼兒吸收營養物質,這些關鍵營養素對大腦發育有著密切的影響。此外,前沿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失調將會導致多種疾病。健康的腸道微生態能夠改善嬰幼兒的整體健康,幫助他們與環境更好地進行互動。
腸道微生態系統自嬰兒出生時便開始建立,之後的發展受到飲食等其他因素的影響。母乳餵養有助嬰兒建立以雙歧桿菌為主的腸道菌群構成。雙歧桿菌等有益菌能夠有效抑制致病菌的增殖,同時發揮抗炎作用。研究表明,在配方奶中添加益生元也是為了促進有益菌雙歧桿菌增殖,接近母乳餵養兒的腸道菌群構成。
為寶寶高效補充益生菌
科學證明,益生菌能幫助腸道對食物的消化吸收,維持腸道正常運動,促進人體免疫力提高。保持腸道微生態菌群的平衡,是維持腸道健康的保證,一旦沒有足夠的有益生菌,腸道菌群就會發生紊亂,從而引發各種各樣的腸胃道疾病,如腹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微生態製劑治療腸胃道疾病的原理就是直接補充益生菌,抑制有害菌,糾正胃腸道菌群紊亂,維護體內微生態平衡,確保胃腸道健康。
益生菌 ,相信媽媽們都聽得不少了,可是益生菌到底有什麼好處?哪些食物含有益生菌?
益生菌的益處
益生菌就像是寶寶腸胃 的指示器,當寶寶的大便軟硬剛剛好,而且排便規律,就說明他的腸道是健康的。當菌群遭到破壞,腸道失常,大便就會出現異常,出現腹瀉或者便秘,所以平衡菌群對於寶寶健康 有著重要意義。
防止寶寶乳糖不耐受
正常情況下,寶寶隨著年齡增長,腸道中乳糖酶的活性逐漸下降,2歲以後乳糖酶的活性急速降低,3-5歲兒童 乳糖酶缺乏的發生率為30%。有些寶寶則先天缺乏乳糖酶,不能分解消化牛乳中的乳糖,會表現出腹瀉、嘔吐等症狀。
飲用益生菌發酵乳,乳糖不耐受的問題即可迎刃而解。
促進寶寶營養吸收
益生菌發酵後產生的乳酸,可以提高鈣、磷、鐵的利用率,促進鐵和維生素D 的吸收,乳糖分解產生半乳糖,與嬰兒出生後腦的迅速生長有密切關係。它還有利於防治由於缺鐵、缺鈣而引起的貧血症和軟骨病 。
提高寶寶免疫力
益生菌可以產生大量抑制有害菌的物質,包括乳酸、醋酸等有機酸,過氧化氫、醛類、乳酸鏈球等天然抗生物質,可抑制病原菌的繁殖,調整腸道菌群 之間的關係,保持益生菌呈優勢狀態,而克服因抗生素 等因素引起的體內正常菌群失調。
增進食慾 ,預防消化不良
益生菌奶 可以增進食慾,促進胃液分泌,增強腸胃消化功能 ,促進腸胃蠕動 ,因而可以防止便秘 、消化不良和腹瀉等症。
富含益生菌的食物
寶寶1歲之後,每天可以食用一些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常見的有酸奶、奶酪、乳酸飲料 等,不過食用不可過量。以酸奶為例,每天1-2杯(100毫升)為宜。
益生菌的活性會隨著溫度升高而提升並進入發酵過程,長時間常溫保存容易造成食品口味變化 。一般來說,益生菌食品保質期 在1個月內,冷藏溫度應控制在2℃-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