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中藥趕跑了溼氣,簡單有奇效!

2021-01-19 養身健康百科

戳上面的藍字關注我們哦!

在所有的去溼方法中,講簡單有效:我推薦炒薏米水!


無論是民間盛傳的薏米赤小豆湯,還是乾隆的祛溼八珍糕,配方雖好,但都要花大量時間烹製,有心無力,喝一兩次又絕對是沒效果的。


唯一的好處是,終於有越來越多的朋友認識到:祛溼健脾比補腎更急迫更重要了。


下面,是一個長沙的妹子,在長了一臉痘痘,遍嘗中西之術,終於祛痘修成正果的故事。我想這就是我要找的那個祛溼方了。




去年冬天給我留下了可怕的後遺症:滿臉的痘,用了各種方法乃至喝中藥都無濟於事。


這次長出來的小疙瘩不似以往上火冒出來的大痘痘,而是像小米粒一樣的丘疹,密密麻麻連成一片。


我有幸拜會長沙一位老中醫,老中醫說,你溼熱很重,熱在表,溼在內,除溼很關鍵。老中醫給了我一個方子,把薏米炒制表皮略焦黃,每晚睡前,適量炒薏米(15克)泡水,水量300毫升左右,開水也行,純淨水亦可,浸泡一晚,第二天起來,加點開水,空腹喝下,一定很好。


我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心態開始乖乖照做,每晚都用滾滾的開水,我相信開水能激發出薏米仁最大的能量。大概喝到第三天的時候,皮膚就有了一些小變化,小米粒狀的丘疹沒有繼續增加的趨勢,感覺在慢慢減少。


從前只知道薏米煮水喝能去水腫,沒想到炒薏米的效果這麼好,中藥的炮製方法是非常講究的,薏米炒後性平甚至偏微溫,比較有利於腸胃,且健脾的作用比生薏米強。


1、《本草經疏》凡病大便燥,小水短少,因寒轉筋,脾虛無溼者忌之;妊娠禁用。也就是說:大便乾結、小便量少、發冷抽筋,脾胃虛寒,孕媽媽不要用。但是炒制過的薏仁米就溫和多了!


2、中醫認為「焦香入脾」,從五行學說的角度,火生土,炒制過帶苦味焦香味的薏仁米生脾土的效果更好!


我已經喝了2周多時間,快要恢復至從前的樣子,只不過留下了很多之前亂擠的痘印。




1、生薏米性偏涼,經常煮喝容易傷身體元氣,但炒薏米就溫和多了,健脾的作用增強,甚至可以治療脾虛引起的腹瀉。


2、炒薏米有烘焙過的焦香,還能理氣解鬱,舒緩心中鬱悶。


3薏米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分解酵素,能使皮膚角質軟化,對皮膚贅疣、粗糙不光滑者,長期服用也有療效。


4、利水消腫、清熱排膿,對體質原因導致的面部粉刺、皮膚粗糙、色素斑點有明顯療效。




將鍋小火燒熱,放入乾淨的薏米(薏米不需要淘洗,就用幹的,如果嫌不乾淨可以用溼毛巾揉搓一下),全程小火翻炒至表皮微黃,我炒了1個小時。


炒好的薏米有微微的焦黃。


炒好放涼後裝入密封的容器內保存。


每天晚上抓一把放保溫杯裡,開水衝泡,第二天早上喝。如果早上沒時間,也可以拿到辦公室隨時衝泡。


炒薏米水有烘焙過的焦香從水中一縷縷溢出,是穀物的香。


衝泡過的薏米還會開花,大家知道,薏米煮到開花是要很長很長時間的,所以,炒薏米雖然只是簡單地泡水喝,卻能釋放出所有的能量。



相關焦點

  • 冬天也要排溼,只要一味中藥,就可趕跑它
    有一個長沙的姑娘,去年冬天留下了可怕的後遺症:滿臉的痘,用了各種方法乃至喝中藥都無濟於事。這次長出來的小疙瘩不似以往上火冒出來的大痘痘,而是像小米粒一樣的丘疹,密密麻麻連成一片。大概喝到第三天的時候,皮膚就有了一些小變化,小米粒狀的丘疹沒有繼續增加的趨勢,感覺在慢慢減少。從前只知道薏米煮水喝能去水腫,沒想到炒薏米的效果這麼好,中藥的炮製方法是非常講究的,薏米炒後性平甚至偏微溫,比較有利於腸胃,且健脾的作用比生薏米強。
  • 兩個中藥偏方治療凍瘡有奇效
    民間兩個中藥偏方治療凍瘡有奇效,如下:  凍瘡膏  【組成】肉桂、紫草、熟地各15克,木香身3克,黃柏30克,炒蒼朮30克。  【用法】上藥共為細末,用適量凡士林調成軟膏。塗敷患處。  【功效】散寒止痛,活血生肌,祛溼收口。  【主治】凍瘡。
  • 西南風趕跑海上溼氣 昨青島天空如洗過一樣藍(圖)
    原標題:西南風趕跑海上溼氣 昨青島天空如洗過一樣藍  上午還是陰沉沉的天氣,下午忽然就變異常晴朗了。昨天島城的天氣上演了「大逆轉」,下午湛藍的天空、溫暖的陽光和涼爽的海風讓很多出遊的家庭收穫了「意外之喜」.「這天氣就是給出遊準備的。」很多人都感嘆。
  • 一味中藥48小時竟然可殺死98%癌細胞?
    蒲公英常常出現在我的藥方裡,蒲公英能治療多種疾病,有一種神奇的效果,可能你並不知道,小小的蒲公英竟然是癌症的剋星,一味中藥48小時竟然可殺死98%癌細胞?最近有研究證明,蒲公英根提取物在48小時內就會對癌細胞起到抑制作用。   科學家興奮宣布這種草根能在48小時內殺死98%癌細胞。更妙的是罹患癌症的人常常在手術之後需要忍受化療的折磨,幾個月下來不僅身體變得很虛弱,頭髮都會掉光光。現在科學家發現,蒲公英的根可以殺死癌細胞。《本草綱目》介紹,蒲公英主治婦人乳癰腫,水煮汁飲及封之立消。解食毒,散滯氣,清熱毒,化食毒,消惡腫、結核、疔腫瘤。
  • 鼻炎試試這幾個外用方,有奇效!
    原標題:鼻炎試試這幾個外用方,有奇效!鼻炎患者在冬天最難受,鼻子不通氣,晚上睡不好,白天頭昏沉。鼻炎除了要根據個人情況來系統治療,有些中草藥小單方外用,對緩解鼻塞症狀也有幫助。1. 蒼耳子香油滴鼻取蒼耳子40個放在炒鍋中炒幹碾碎。
  • 每天猜一味中藥 | 昨日草果
    中藥小課堂來給你講講中藥的知識我們每天會讓你猜一味中藥並在第二天公布答案這是一場知識盛宴快來猜猜看吧!現在揭曉謎底的時刻到了!昨天給大家猜的中藥是(點擊答案可以跳轉昨日題目)來看看它的具體介紹吧!
  • 每天學一味中藥,四葉參!
    多年生草質或基部稍木質的纏繞藤本,全株無毛或莖葉偶被疏柔毛,有白色乳汁,根肥大,紡錘狀,灰黃色,散布橫生皮孔。單葉,生於莖上的小,互生;生於小枝上的常3或4片簇生枝頂,具短柄,葉片柔軟,菱狀卵形、狹卵形或橢圓形,長3~10釐米,寬1.5~4釐米。
  • 每日一味中藥:火麻仁
    中藥火麻仁是桑科草木植物大麻的成熟去殼種仁。中醫認為火麻仁有潤燥滑腸的功效與作用。別名:大麻仁,線麻子(代殼者)。來源產地:為桑科一年生草木植物大麻的成熟去殼的種仁。均為栽培。主產於東北、華東,其它各省亦有生產。採收炮製火麻仁:除去雜質及果皮。炒火麻仁:取淨火麻仁,照清炒法炒至微黃色、有香氣。果實呈橢圓形或扁卵圓形,長4~5毫米,直徑3~4毫米。表面光滑,灰綠色或灰黃色。
  • 真「貼」有奇效?專家提醒2點
    尤其是五花八門的各種「貼」,有「吸脂排毒」的,有「改善近視」的,可謂無孔不入。不過,這些「貼」是確有奇效,還是偽科學忽悠人呢?足貼變黑是在吸脂排毒?「夏天離不開空調、冷飲和各種冰鎮水果……汗排不出來,體內溼氣加重,導致肥胖水腫、出油長痘。溼氣和毒素長期聚集腳底,阻礙身體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因而引發各種疾病,這時候就需要我們把溼氣及毒素從腳部排出來。」
  • 有一味不被重視的中藥,中醫稱它為鳳凰衣,能潤肺止咳
    有一味中藥材叫做鳳凰衣,它到底是什麼呢?難道真是鳳凰身上的?其實先不論有沒有鳳凰,中藥材鳳凰衣與鳳凰無關,這味中藥農村比較常見,只是不被人們重視,它就是雞蛋孵出雞仔後留下的蛋殼內膜。中藥鳳凰衣是雞蛋孵化留下的蛋殼內膜中藥鳳凰衣最早見於漢代藥學著作《名醫別錄》,原名雞卵中白皮。也稱雞蛋膜衣、鳳凰退。根據記載,其藥性甘平,有「養陰潤肺,止咳開音」的作用。
  • 一味中藥出自兩種植物,是祛風溼常用中藥之一,其中一種有毒傷腎
    一味中藥防己,出自兩種不同植物[防己出自兩種不同植物]>中藥防己做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上品,歷代的中醫藥類書籍均有記載,是中醫調理風溼關節疼痛的常用中藥之一,關於它的原植物是不同的兩種。中藥防己雖有兩種植物品種,但其功效作用是相同的,其四氣屬寒,五味屬苦,歸膀胱經和肺經,有祛風溼、利水消腫的作用。
  •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陳皮
    導言:陳皮可以說是很接地氣的一味中藥了,「為芸香科常綠小喬木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成熟果皮」,說白了真的就是橘子皮。但出身尋常,藥效可不含糊,陳皮辛散苦降性溫,芳香醒脾,長於理氣健脾燥溼,降逆止嘔,用於脘腹脹滿,食少吐瀉 ,經常被當作主藥使用。
  • 這樹葉,也是一味中藥,泡茶代飲,抗菌消炎、祛風溼
    枸骨是一種非常好的觀果喬木,果實紅豔欲滴,且經冬不落;葉形有特色,葉緣先端有三到五個大尖刺齒,一般為三個,旁邊兩個向正面翹起,中間一個向背面翹起。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冬青,就是枸骨的近親,區別在於冬青的葉緣並沒有上下翹起的大尖刺齒,只有和葉片同一平面的細細的鋸齒。
  • 每天學一味中藥,草果!
    頂端有一圓形突起,基部附有節果柄。表面灰棕色至紅棕色,有顯著縱溝及稜線。果皮有韌性,易縱向撕裂。子房3室,每室含種子8~11枚,集成長球狀。種子四至多面形,長寬均為5毫米,表面紅棕色,具灰白色膜質假種皮,有縱直的紋理,在較狹的一端有一凹窩狀的種臍,合點在背面中央,成一小凹穴,合點與種臍間有一縱溝狀的種脊。質堅硬,破開後,內為灰白色。氣微弱,種子破碎時發出特異的臭氣,味辛辣。
  • 有一味中藥是五參之一,護心保肝,活血祛瘀,養血安神,降血脂
    多數西醫有時候不認可中醫的中藥,但有一味草藥被中西醫都認可,它是中藥「五參」之一,西醫說它能護心、保肝、調理心腦血管疾病、降血脂,中醫說他能養血安神、活血祛瘀。它就是中藥材丹參。中藥丹參是植物丹參的乾燥根莖中藥丹參是多年生本草植物丹參的乾燥根以及根莖,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中醫認為有「活血祛瘀、涼血消癰、養血安神」的作用。
  • 一味中藥承載千年文化、人情世故,可以驅蟲、安脾胃,卻被玩壞了
    有句話叫做「存在即合理」,但是有一些本該是「合理」的東西卻被人們的思想帶偏,在中醫文化的發展中也是如此,就有那麼一些中草藥本是為了健康而生,被帶跑偏了。比如有一味中藥承載了千年的文化、人情世故,它即是中藥也是零食,用之可以祛除多種寄生在腸胃的蟲體、安脾胃,沒成想卻被玩壞了,本是無毒之物卻被玩成了毒。
  • 這東西,農村到處可見,果實好看但不能吃,卻是一味了不起的中藥
    看到這種野果,不要摘來吃,因為有毒,但卻是一味好藥,你認識嗎?村裡轉悠時,我的目光總在路兩邊逡巡,那是一種類似於尋寶的「貪婪」目光,總是樂於為了一朵野花野草四處奔波,彷佛在經營著甜蜜的事業。這時節,小野果們陸續成熟,有一種叫「白英」的野果與龍葵很像,葉、花、果都像,連藥用功效也如出一轍。也難怪,它倆是一家子的,都屬於茄科茄屬,但要是仔細分辨,也很容易看出些許區別來。
  • 每日一味中藥——砂仁
    後來人們又將這種草移植到房屋前後,進行栽培,久而久之成為一味常用的中藥,這就是「砂仁」的由來。 具體辨別如下: 1、看外形:正品砂仁(陽春砂、綠殼砂)呈橢圓形或卵圓形,有不明顯的三稜(海南砂有明顯三稜),外表面棕褐色,密生刺狀突起。
  • 一味多數是野生的中藥,清肝、養腎、健脾三種作用,還明目、健腦
    有一味多數是野生的中藥材,它能清肝、養腎、健脾,還能明目、健腦,被稱之為「養陰清肝明目之要藥」,它就是中藥楮實。中藥楮實出自漢代醫藥學著作《名醫別錄》,多數是野生採集,雖有部分是栽培但數量相對較少。根據記載楮實藥性甘、寒,無毒,有「養腎益陰,清肝明目,健脾利水」的作用。根據歷代醫者的經驗,總結其功效分三種。
  • 中藥一般吃多久見效 喝中藥的注意事項
    雖然說現代社會中醫沒落了,被西醫比下去了,不過因為中醫治療方法的危害小,並且對一些病有奇效,所以仍然有相當一部分人看中醫,吃中藥,那麼請問中藥一般吃多久見效?吃中藥的禁忌是什麼?中藥什麼時候喝最好?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中藥一般吃多久見效專家表示,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對藥物的吸收能力也不一樣所以這個時間不太好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