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重要事件,是近代變局的一次重大調整,徹底改變了中國近代的政治面貌,對於近代中國歷史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在辛亥革命前後,除了起義暴動之外,還有一種革命方式非常重要,那就是暗殺活動,在辛亥革命的前夜,革命黨人採取了許多刺殺方式,造成了許多轟動性的刺殺事件。
在同盟會興起之後,為了促使革命能夠實行,海外的革命黨集團對於清廷制定了一系列的暗殺措施,在這期間,蔡元培與陳獨秀這樣的文人之士也曾經多次參與暗殺活動,許多為人所熟知的近代風雲人物都曾參加過革命黨的刺殺組織。
光復會就是一個有著濃烈暗殺風格的團體組織,其前身就是龔寶銓1904年組織的上海暗殺團,曾與興中會合作致力於同盟會的創辦,後來還曾一度退出同盟會,成為了另一派系的革命組織,這一派人員包括秋瑾與蔡元培等人,就連魯迅也曾參與其中,這一派專門設置了暗殺培訓項目,對於研發炸彈等手段在革命團體當中最為領先。另外1903年留日學生當中的軍國民教育會暗殺團就是較為早期的以暗殺為目的的學生組織,對於革命党進行暗殺活動大有啟發。
要說首開刺殺先河的革命刺客當屬史堅如,作為興中會成員,史堅如在孫中山的授意下在廣東地區進行暗殺活動,原本他的暗殺活動是為了響應惠州起義,但惠州起義活動很不順利,於是史堅如開始謀劃刺殺兩廣總督德壽,居然在廣州衙門地下挖地道,埋放炸彈,結果炸毀了清朝的廣州衙門,差一點就殺死了暗殺目標,事後史堅如被捕就義,他的暗殺活動開創了革命黨暗殺清廷要員的先例。
1905年,滿清五大臣外出考察, 在北京上車之時遭遇了暗殺行動,刺客吳樾懷揣炸彈接近車廂,但由於過於擁擠,炸彈提前引爆,在場的五大臣之中除徐世昌無恙外,其他四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輕傷,當時吳樾已經非常接近車廂,假如炸彈不是提前引爆,這場爆炸刺殺也許真的會連殺五名滿清要員。吳樾是倡導刺殺活動最為積極的晚清革命人士,他本人就曾撰文《暗殺時代》,將暗殺作為首要革命手段。
吳樾的刺殺發生在甲辰三暗殺之後,易本羲謀刺鐵良計劃未能實行,萬福華刺殺王之春計劃就在最後時刻因槍枝故障被迫放棄,王漢刺殺鐵良計劃雖然順利實行,但在現場開槍後卻沒有命中,結果王漢本人亂中自盡暗殺失敗。吳樾本想用一場空前的暗殺彌補三次暗殺活動的失敗,振興革命,可惜失敗,但也轟動一時。
革命黨的暗殺行動雖然以失敗為多數,但也有成功的案例,在1906年楊卓霖暗殺端方計劃失敗後,1907年發生了徐錫麟刺殺安徽巡撫恩銘事件,這次刺殺活動轟動一時,湯恩銘遇刺身亡,雖然這次刺殺活動背後的安慶起義計劃最終失敗,但這次刺殺成功的影響卻異常空前,之後徐錫麟與秋瑾等人相繼被捕犧牲,安慶起義成為了一場極為慘烈的起義運動。
1908年汪精衛謀刺攝政王,這次刺殺算是革命黨針對更高層滿清官員的刺殺,1911年廣州巡警道臺王秉恩與湖廣總督瑞徵都險些被刺,廣州將軍鳳山在黃花崗起義之後被炸彈刺殺身亡,就連1912年袁世凱都險些遭到暗殺。清末知名的革命黨暗殺事件總共有50多起,這些暗殺活動雖然成功者非常少,但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
辛亥革命除了起義的戰場銷煙之外,還有著更為兇險的暗殺風雲,可見革命鬥爭所需要付出的犧牲之大,而這段歷史也隨著辛亥革命一起成為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時代記憶。
刺客這種行為模式,在人類文明當中存在已久,就連太史公司馬遷也單列刺客傳記,記錄影響歷史的刺殺者,阿拉伯文明當中曾出現過暗殺教派阿薩辛,日本的忍者群體都以暗殺最為作戰方式,西方資產階級革命階段出現了大量暗殺影響歷史的案例,辛亥革命時期的革命刺客與世界歷史當中的其他暗殺群體一樣,屬於一種特殊的歷史時代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