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第一階段調研,初步梳理出基層和企業反映的共性問題4個,個性問題21個,內容主要涉及要素保障、融資貸款、政策落實、人才培養、技術支撐等多個方面,其中需湖州市協調解決的湖州客車廠汽車生產許可證變更等9個問題,連同湖州市「雙服務」組梳理的18個問題,任務已分解到湖州市相關部門,我們將會同湖州市「雙服務」組跟蹤落實辦理情況。現將共性問題和需省級相關部門協調解決的個性問題匯報如下:
1、用工難:調研中發現用工難是目前影響湖州經濟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近年來,我國東部地區用工形勢日趨嚴峻,湖州市也同樣存在,尤其是春節後隨著企業復工及產能快速釋放,用工缺口一度明顯加大,湖州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用工緊張問題。如南潯區年初用工缺口曾經達到1萬多,通過多方努力,仍舊有3000人左右的結構性用工缺口。另外,結構性用工矛盾、用工流動性加大等因素導致勞動力成本上升20%以上,推高了企業運營成本。同時,隨著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增速和工資水平的提高,湖州目前的工作環境遠不如以前能夠吸引很多外來務工者,企業用工難問題呈加劇之勢。目前湖州市許多企業有訂單、有設備,但因招不到工人而不能飽和生產的現象比較普遍,通過走訪,有近50%的企業出現招工緊張情況。另外,實用人才的匱乏直接造成企業市場競爭力下降,企業跑單現象嚴重。
調研中發現,從企業層面上,通過兩個方面的努力可以緩解用工難問題:一是加強自身管理,進一步關愛員工,改善員工待遇,即精神和物質兩手都要抓。如長興的浙江三志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遠大高分子技術有限公司就是注重企業文化建設,增強企業凝聚力的例子。二是通過轉型升級,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促進企業提高自動化水平。如安吉縣的浙江永藝家具有限公司。從政府層面上,我們認為要進一步發揮引導和宣傳作用,在政策支持、信息服務、人才引進等方面更好地幫助企業,但解決用工難問題主要還是要靠企業自身。
2、用電難:節能降耗作為國家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約束性指標,是我國作為負責任國家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更是倒逼經濟轉型升級的剛性要求。從湖州市情況看,企業家普遍予以理解和支持,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政府為保證節能降耗而實施的有序用電與企業正常生產用電需求之間的矛盾。隨著工業生產的快速回升,直接體現為用電負荷的快速增長,尤其是進入3月份,湖州市所屬區、縣已連續幾周出現用電負荷超計劃的情形。在全省用電形勢極為緊張、向外省購電困難的背景下,區縣工業用電緊張的矛盾將更為突出。
從調查情況來看,目前區、縣都採取規模以下企業開五停二,保大限小等有序用電措施,但政府以限電來節能減排存在三個問題:一是針對政府採取限電方式,許多企業採取用能耗更高的柴油機發電等措施,以減少因停電帶來損失,企業的這些應對措施與政府提倡的節能減排要求相去甚遠,如何引導值得思考。二是有序用電過程中政企溝通還需加強,需要有階段計劃和預先告知機制,採取人性化的辦法來實施。目前所謂的有序用電是指在國家確定我省總用電指標的前提下,上級政府將用電指標層層分解到下級政府,並實施實時監控,一旦哪個下級政府超過用電指標,上級政府予以警告,通知下級政府採取相應措施,有關政府通知當地企業限電或者甚至直接拉閘限電。在具體實施時,由於目前大部分線路往往是多家企業共用,限電影響面往往過大。政府應當認真傾聽企業的合理訴求,加快電力設施改造,提高電網信息化、精細化管理水平。三是由於我省經濟發展的特殊性,中小企業是我省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在政府保大限小的用電調控政策下,中小企業的生存更加艱難,而中小企業往往是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關乎千家萬戶的福祉,關係全社會和諧發展,如何更好地處理好節能降耗、社會和諧及經濟發展的關係值得思考。另外,有序用電的差別化對待需要加強。近年來,像安吉等一些原本經濟欠發達的地區發展勢頭比較強勁,趕超步伐較快。但由於原來的用電基數較低,受到限電影響更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發展速度,因此在制定限電標準方面需要差別化對待,提高限電的科學性。
3、用錢難:用錢難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企業融資困難。國家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今年以來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加息,銀行貨幣流動性下降,企業融資壓力聚增。二是融資成本加大。由於企業融資渠道單一,銀行貸款利率上調,銀行可貸款減少,同時貸款要求提高,企業轉向社會資本融資,導致企業融資成本加大。帶來的直接後果是企業利潤變薄,職工工資上不去,內需上不去,還可能由此引發一些社會問題(民間借貸不規範)。為緩解用錢難,我省在2008年實施了《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開展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浙政辦發[2008]46號)對銀行貸款不足起到了有效的補充作用,目前來看,還要適當增加小額貸款公司數量,同時加強政府部門間協調,搭建借貸雙方信息溝通平臺,拓寬融資渠道。
4、用地難:在中央土地指標「收緊」的背景下,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企業擴張新增項目用地需求與當地政府有限的土地指標之間的矛盾極為突出。特別是湖州,一方面近年來經濟持續向好,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增加,新開企業增加,一批低能耗項目陸續落戶湖州,用地需求十分旺盛,尤其是對湖州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帶動作用的一些重點項目用地需求增加,當地用地壓力大增;另一方面為堅守國家規定的耕地紅線,用地指標十分緊張。當地很難通過佔補平衡方式在本來就是平原地區的區域獲得更多土地,需求和堅守的矛盾凸顯,許多想到湖州投資的企業由於土地指標不足導致項目難以落地。在當前的形勢下,要緩解用地難問題,建議除了向上級政府爭取土地指標外,更多的是需要盤活土地存量,特別是動員一些佔地未用企業進行土地置換,為當地項目落地、經濟發展搶佔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