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璐等:溫度變化對中國工業生產的影響及其機制分析

2021-01-16 經濟學季刊

近年來,在自然條件變化和人類社會活動的共同影響下,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嚴重。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從1880年到2012年,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升高了約0.85℃。最新觀測結果表明,全球變暖趨勢還在持續。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2015—2019年這五年的全球平均溫度已經達到了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此外,全球氣候變化還伴隨著許多其他極端氣候事件,包括災難性颶風、洪水、熱浪和乾旱。這些極端事件對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與全球相比,我國溫度上升趨勢更加明顯,是氣候變暖的敏感區和影響顯著區。從1951年到2018年,我國平均地表溫度每10年升高0.24℃,升溫速率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此外,我國極端高溫事件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後也明顯增多。

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暖,《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近200個締約方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巴黎協定》。該協定將全球平均升溫2℃作為氣候變化的危險水平並確立全球行動目標。與此同時,學術界也開始評估全球氣候變暖對經濟社會的各種影響,但是已有研究側重於定量分析高溫對農業部門的影響,原因在於農業生產對天氣的依賴程度最大,是受氣候變暖最敏感的行業。

高溫也會通過影響勞動生產率和勞動時間而間接影響工業部門,尤其是在勞動密集型行業。但是,目前研究氣候變化對工業影響的文獻相對較少,並且集中在宏觀層面上,缺乏微觀層面的實證分析。此外,也缺乏對影響渠道進行全面考察的相關研究。基於此,本文利用1998—2007年中國工業企業微觀數據,結合同時期天氣數據,研究溫度變化對我國工業生產的影響,並探討可能的影響渠道。

本文首先通過一個理論模型闡明了溫度變化影響工業產出的作用機制,然後實證檢驗理論模型的預測。研究結果顯示,工業產出與溫度變化之間存在非線性關係:夏季溫度升高會顯著降低工業產出,而冬季溫度升高則會增加工業產出;相對於溫度區間12℃—15℃來說,日均溫度處於較高或較低的區間均會負向影響企業的工業產出。此外,我們還發現,溫度的季節性波動也會給工業產出帶來不利影響。

進一步的影響機制檢驗結果表明,高溫會通過降低工業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固定資產總值、投資以及創新能力而間接影響其產出。從分樣本的估計結果來看,夏季溫度升高對工業產出的負向影響會因企業所有權屬性的不同而存在差異。夏季溫度升高對國有及外資企業的產出沒有顯著的影響,但是會顯著降低集體企業和私營企業的產出,並且對私營企業的衝擊更大。最後,利用主要氣候變化模型對21世紀中期(2040—2069年)和長期(2070—2099年)的溫度預測數據,本文預測,如果不採取進一步的氣候變化適應性措施,未來全球變暖可能會導致我國工業產出在中期下降約3%—15%,在長期下降約6%—20%。

本文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在研究視角上,本文較為全面地考察了溫度變化影響工業產出的作用機制。部分文獻圍繞一種或幾種渠道探討了溫度變化對工業產出的影響,但對影響渠道的考察並不全面。第二,現有文獻考察溫度變化對工業產出的影響時,僅考慮了溫度平均水平變化(level)的影響,忽略了溫度波動幅度變化(variability)的影響。不同於已有研究,本文不僅考慮了溫度平均水平變化,也考慮了溫度波動幅度變化對工業產出的影響。

相關焦點

  • 不透水地表的變化及其對地表溫度的影響
    ,分析了二者與地表溫度之間的關係及其對城市熱環境的影響,發現地表溫度和不透水地表蓋度呈正相關和植被覆蓋度呈負相關,不透水地表有升溫的作用而植被有降溫的作用; Ma 等(2010)基於Landsat TM/ETM+數據和相關的不透水地表光譜指數分析了廣州市從1990~2005 年不透水地表蓋度以及植被豐度對城市地表溫度和城市熱島強度之間的關係,結果表明從1990~2005
  • 【專稿】孔鋒:氣候變化多樣性風險及其應對的全球機制
    引子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嚴峻挑戰之一。本文從氣候多樣性、氣候變化風險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多樣性著手,系統分析了氣候變化對全球可持續發展影響的多樣性和嚴峻性。
  • 工業廢石膏在水泥生產中的應用分析
    北極星固廢網訊:摘要:近年來,隨著可持續發展規劃的不斷深化,節能環保理念深入人心,帶動了各領域生產結構發生了變化。工業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廢石膏,對生態環境構成了一定汙染,且造成資源過度浪費。將廢石膏應用到水泥生產中非常必要,不僅能夠降低生產成本,而且能夠提高資源利用率,兼顧節能與環保的雙重需求。
  • 方修琦:歷史氣候變化對中國社會經濟的影響
    (a)周期性循環;(b)脈衝式變化;(c)適應性轉型;(d)崩潰與衰落;(e)遷徙與替代 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人類活動與人地相互作用歷史悠久,以農為本的中國傳統社會受到環境演變特別是氣候變化的強烈影響,中國東部典型的季風氣候,以及隨之而來的周期性冷暖波動、突發性極端事件(主要為旱、澇災害),深刻地影響了生產、生活資源的數量和分布,並引發人類對其進行適應
  • 徐冠華: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影響和對策
    全球變化指的是什麼?當前的人類會走向何方?如何面對當前全球變化給人類帶來的挑戰?4月20日,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主任徐冠華院士在西安向陝西省第十九屆「科技之春」宣傳月領導幹部科技報告會的聽眾做了一場《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影響和對策》的科技報告。
  • 中國北方季風區過去2200年氣候變化及其對歷史朝代興衰更替的影響
    氣候波動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是當前全球變化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過去兩千年氣候重建對深入認識十年至百年尺度的氣候演變及其與人類社會的相互關係,辨識現代及未來氣候變化的自然背景,以及預測未來的氣候演化具有重要科學價值。
  • 溫度變化對零件測量誤差的影響
    摘 要:本文以高壓電氣產品零件屏蔽罩為例,從理論和實際兩方面計算、分析、論證了溫度變化對線膨脹係數大的金屬零件的測量誤差影響程度,及溫度變化和零件測量誤差兩者的關係,從而對檢查員在實際檢查中採取有效措施避免溫度變化對測量結果的影響,保證測量結果正確性起到指導作用;另外可對設計人員在產品設計時根據產品安裝環境對線膨脹係數大的金屬零件尺寸公差做相應調整,保證產品可靠安全運行提供參考依據
  • 研究揭示氣候變化對高寒草地生產力的影響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氣候變化與減排固碳創新團隊系統揭示了在氣候變化條件下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物候與生產力之間的關係,為生態脆弱區草地生態系統適應性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據。據幹珠扎布博士介紹,青藏高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畜牧業生產基地。高寒草甸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極為敏感,其生產力是維繫生態系統生態與生產功能的關鍵因素。物候是反映植物對環境變化響應的重要指標,且與植物生產力密切相關。但溫度和降水變化條件下植物物候改變對植物生產力的調控機制仍不明確。
  • 中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調查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
    0  第二節 2020年中國環保產業運行及影響分析6    一、中國環境保護基本概況1    二、主要汙染物總量減排狀況分析2    三、中國環境汙染治理投資分析年中國造紙工業廢水處理態勢分析智  第一節 2020年中國造紙工業發展狀況分析林    一、中國造紙工業經濟運行狀況分析4    二、中國造紙工業生產和消費狀況分析0
  • 中國邊緣海小型浮遊動物生物量及其攝食的調控機制
    的研究論文,揭示了調控中國邊緣海小型浮遊動物生物量及其攝食的主要因子及內在規律。然而,相對於浮遊植物,小型浮遊動物的研究相對較少,人們對於影響其生物量分布及其攝食率的主要因子及其調控機制的認識仍不足,使得很多主流海洋生地化模型忽略了小型浮遊動物在浮遊生物食物網中的重要作用。
  • 領域4:氣候變化-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雲特徵和輻射的影響,研究沙塵氣溶膠對大氣環流、雲和降水的影響機制,評估沙塵在我國區域氣候變化特別是北方乾旱化中的作用和貢獻。  優先主題32:中國近海海面溫度變化及其對我國沿海氣候的影響  收集整理我國近海船舶歷史觀測資料,建立可用於氣候分析的、高質量海面溫度和氣溫資料數據集,研究我國近海(日本海、黃海、東海、南海)地區1900—2010年海面溫度的季節性和區域性年代以上尺度變化規律,研究我國近海區域海面溫度年代和趨勢變化的原因,研究最近50年我國近海地區海面溫度變化對沿岸地帶氣溫和降水的影響及其機理
  • 論文推薦|李波波等:考慮溫度、孔隙壓力影響的煤巖滲透性演化機制...
    筆者前期已進行了不同溫度下孔隙壓力變化的滲流試驗,但其理論模型並未綜合考慮溫度、應力、滑脫效應耦合作用的影響。因此,筆者擬在當前典型的S&D模型基礎上進行改進,建立適用於三軸恆定外應力條件,考慮溫度、孔隙壓力及滑脫效應影響的煤巖滲透率模型。通過試驗結果驗證其合理性,同時與其他模型進行對比體現其可靠性,為煤層氣的開採提供理論支撐。
  • 酪蛋白體外消化過程中DPP-IV抑制活性的變化規律及其機制分析
    綜上,目前對於牛乳酪蛋白直接消化過程中DPP-IV抑制活性變化規律仍不清晰,從DPP-IV抑制典型結構特徵肽分析DPP-IV抑制活性變化機制的研究鮮少、較新穎。    4 UPLC-ESI-Q-TOF-MS/MS分析特徵結構肽段組成及其含量變化
  • 工業相機的定義及其穩定性分析
    打開APP 工業相機的定義及其穩定性分析 發表於 2017-12-07 09:35:00 當然,做為應用驅動型的產品,不得不承認工業相機在某些行業的需求價格彈性是非常大的,如果對工業相機的幀率和穩定性沒有太多的要求,圖像噪聲或多或少不影響檢測,那麼這個行業必然成為一片紅海,大量的同質替代品出現、用戶關心更多的是能省多少錢以及短期快速收益,最終的結局必然是價格趨同。要做這些行業,那對不起,只有能玩兒的起的去玩了。
  • 溫度變化影響人死亡率和壽命
    近日,中國疾控中心研究人員發現,溫度變化會對人的死亡率和壽命產生影響。在較為極端的溫度下,人們必須加強防護措施。
  • 中國東南部春季雲短波輻射效應的維持機制及其年際變化研究獲進展
    已有研究表明,中國東南部(包括西南、長江中下遊和華南)分布有全球最強的雲輻射冷卻效應,春季的強度超過-120Wm-2,其形成和維持與同期青藏高原熱動力強迫、低空西(南)氣流匯合及高空西風急流抽吸有關(圖1)。目前,雲宏、微觀物理屬性的衛星反演資料還存在不確定性,氣候模式模擬的雲物理變量也有不小的偏差,而再分析的氣象場具有相當的可靠程度。
  • 2020年版中國工業矽行業發展現狀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下遊行業對工業矽的具體需求變化情況如下:  鋁合金方面,汽車行業是鋁合金的重要需求來源,**年,在經歷了前幾年快速增長後,隨著我國汽車產銷增速下降,鋁合金需求增速也出現減緩,儘管採用原鋁生產鋁合金的企業比例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工業矽市場,但受自身增速下滑影響,鋁合金對工業矽的消費量已低於有機矽行業。
  • 演化增長:特徵及其解釋機制
    經濟增長不僅僅表現在要素積累或資源使用效率的提高,還涉及到整個資源配置模式(包括生產模式、交易模式和消費模式等)的變化,它最終體現為一個經濟體能夠滿足人們各種不斷變化和增長的需求的能力的提升。因此,演化增長分析並非直接從加總生產函數或加總增長率出發,而是基於各種差異化的經濟活動及其差異化的增長率。而這種差異化的增長率是促使經濟系統發生結構性變遷的重要驅動力。 二是經濟增長並非如主流增長理論所描述的動態一般均衡的過程,相反,由於諸如技術、組織和制度等各種創新的湧現,經濟增長本質上是一個非均衡的過程。
  • 氣候變化對綠色能源生產的影響
    隨著地球氣候的變化,創紀錄的炎熱夏季和極端天氣事件證明了這一點,許多研究人員正在尋找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和風電場。可再生和可持續能源雜誌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調查當前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場和未來的氣候是否會有所不同。研究人員專注於澳大利亞,因為這是一個理想的案例研究極端天氣事件,如叢林火災和風暴。
  • 警惕氣候變化對湖水溫度的影響
    研究稱,科學家們通過人造衛星和地面測量,收集了235個湖的溫度數據,分析這些湖水在這25年來的溫度變化。「我們想看看,在全球升溫情況下,這些湖會發生什麼變化。」山姆·胡克說,他是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的科學部經理,本次研究報告的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