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高校銅仁學院近期處理了一起學術不端事件。
澎湃新聞記者5月15日從銅仁學院人文學院官網獲悉,該學院網站公布了一則《人文學院關於李怡淨學術不端行為的處理決定》:4月24日,微信公眾號「古史微」刊發舉報我院教師李怡淨抄襲哈爾濱師範大學陳唯聲教授論文的文章。獲悉此信息後,我院黨政領導高度重視,立即成立調查組,並責成院學術委員會對涉嫌抄襲的論文進行調查,經鑑定舉報情況屬實。
銅仁學院人文學院方面在處理決定中表示:針對李怡淨學術不端行為,人文學院黨政聯席會議研究決定,給予李怡淨如下處分:(一)責成該教師向陳唯聲教授道歉;(二)對該教師進行科研誠信誡勉談話;(三)在全院範圍內進行公開通報批評;(四)暫停該教師財政資助科研項目和科研活動,限期整改;(五)一年內,取消該教師申請或申報科研項目(專項、基金等)、科技獎勵、學術榮譽稱號和專業技術職務晉升等資格;(六)兩年內,取消該教師各類評先評優資格。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銅仁學院人文學院網站還一併公布了一封當事人李怡淨署名的致歉信。
致歉信開篇,抄襲者李怡淨就向被抄襲者陳唯聲先生致歉:「我是貴州銅仁學院人文學院教師李怡淨。首先我要向您致以最真心、最誠心的道歉。十五年前,因要參加職稱評定,故在學校的圖書館裡查找資料。因自己是從事世界歷史方面的教學,主要也就是查找世界歷史相關的資料。當翻閱到您的文章《古代印歐語系各族的起源、 遷徙及其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北方論叢》1988年第5期)時,深深被您的觀點和文採吸引,所以就把這篇文章全部複印下來,同時還翻閱和複印了其他相關的文章。但因自己未受過科研方面的訓練,更主要的是科研能力有限,沒有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在自己一念私慾和僥倖的心態下,一時糊塗抄襲了陳老您的文章,給您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和極壞的影響,萬分抱歉。」
李怡淨在致歉信中還寫道:「其實一直想給您致歉,但我都沒有勇氣,一直生活在懊悔和自責中,生怕有一天東窗事發。可紙終究保不住火!我為自己無恥行為感到羞愧,為自己思想的麻痺感到深惡痛絕。雖然自己努力工作,但也不能抹去這個汙點、這個錯誤。也許患上癌症就是對自己錯誤行為最好的懲罰。」
在致歉信末尾,抄襲者李怡淨表示:「錯已鑄成,只有深刻的反省自己,深挖錯誤的根源,才能給您一個交代。希望老先生您能接受這遲到15年的道歉,懇請得到您的批評和原諒。」
5月15日午間,銅仁學院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上述事件已在4月下旬得到處理,並向社會公開了處理結果,學院層面也已聯繫被抄襲單位致歉,銅仁學院還會繼續端正學風,嚴肅處理學術不端行為。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古史微」微信公眾號今年4月24日發布了署名為「郭放」的文章《拒絕學術造假!舉報貴州銅仁學院教授抄襲哈爾濱師範大學陳唯聲教授論文》。文章舉報貴州銅仁學院教師劉怡淨《古代印歐語系各族的起源、遷徙及其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銅仁師範高等專科學報》2005年第5期)涉嫌抄襲哈爾濱師範大學陳唯聲教授的同名文章(《北方論叢》1998年第5期)。
根據「古史微」微信公眾號文章對比,李文和陳文存在大面積相同或者相近的地方,李文部分段落僅將陳文的「印歐語」改為「印歐語系語言」,把陳文的部分詞語引號刪除,其他完全相同。
公開資料顯示,被抄襲者陳唯聲是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本科1953級學生,此後在哈爾濱師範大學歷史系工作,長期從事世界史教學研究。
抄襲者李怡淨,女,出生於1968年11月,現為銅仁學院人文學院教師,目前主要承擔世界古代史、中學歷史教學法、教材講授等課程的教學工作。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