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艘小水線面雙體船艇生記

2020-11-23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

二十一世紀中國船艇的曙光

迎面駛來的一艘船平穩地劈浪而來,如此造型別致的船型,把參觀者的目光吸引住了。這船狀似有三個船頭:兩個在水下,一個在水上;兩個形如"潛艇"的尖錐圓柱體,將主船體穩穩浮起。
形成了寬闊的甲板上,不僅布置有流線型的駕駛室,還足足可以停放一架直升飛機。
這就是汕頭大洋船舶工業總公司和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共同為國家海關總署設計建造的我國第一艘小水線面雙體船--「海關201艇」,該船於4月3曰正式交付拱北海關三門島監管站,成為我國第一艘高性能的海關監管艇。

小水線面雙體船是世界上近三十年來開發出的一種新船型,它在海關緝私、海事教難、旅遊交通、海洋科學考察等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該船由於具有水線面小和良好的耐波性,已成為各國造船和海事界近年來普遍關注的"新寵"。
我國首次開發的小水線面雙體船,專家們一致認為有多處創新:在世界百噸級的小水線面雙體船上,成功地採用了斜(折角)軸系的推進動力傳動,尾軸推進功率傳遞效率達到92%以上,又有效地解決了振動問題;首次採用了鋼和玻璃鋼混合的結構形式;創造了研製高性能船設計建造周期只有1年多的全國先進紀錄。


「海關201」號艇準備下水

對於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國有小型企業,走出自己的一條高科技產業化的創新之路,填補了造船工業的一項技術空白。全國政協常委、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理事長、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總理王榮生給予極高評介,認為它象是"21世紀中國船艇的曙光"。

中國的第一個"吃膀蟹者"

從1973年美國率先設計建造了世界第一艘實用型小水線面雙體船之後,日、英、德等國便著力研發這種新船型。各國在90年代更是加緊開發步伐,特別是美國在開發新一代小水線面船的勢頭有增無減。

其實,早在70年代初,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就開始對小水線面雙體船有關技術進行跟蹤研究,在設計與試驗技術上形成了比較系統的積累。大洋船舶工業總公司謝家驥總經理以企業家敏銳的目光,經過認真調查發現:軍、民兩種領域在海上作業的眾多部門對此型船會有需求的。於是,作為造船行業「小阿弟」 的大洋船舶工業總公司,主動與從事國防科研的"老大哥"--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的"聯姻",形成了"產研結合"的新機制,開始了艱難、曲折的的準備建造小水線面實船的技術開發與市場開拓之路。

應當說,到90年代中期,我國在技術上己經具備了設計和生產了小水線面雙體船的能力,然而,由於市場經濟發育尚不完善,仍然找不到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在中國潛在的用戶都不願冒技術風險,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1999年,國務院作出了"強化海上打擊走私力度"的指示。具有創新觀念和實事求是的態度國家海關總署領導及機關主管人員等在聽取國內知名專家鄭明海軍少將和程天柱總工程師等的建議之後開始考慮:海關的緝私和監管艇採用高技術、高性能的船。當海關得知小水線面雙體船特別適合用於監管作業,但外國在這方面對我實施技術封鎖或者要高價,而我國自己有能力自行設計生產這種高性能船舶的時候,於是在國務院領導的支持下高瞻遠矚地採取果斷決策,即使冒一定的技術風險,也選擇國內技術自己設計生產。在海關總署領導下,大洋船舶工業總公司和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的專家們,經過現場調研、方案論證、專家評審等科學程序,積極準備把可吃的"螃蟹"拿出來。

充分利用國內資源 堅持自主開發

"只有優秀的設計,才有合格的產品"。兩個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們首先抓好設計關,對於影響艦艇性能的數據和尺度,堅持通過試驗或其它科學的辦法解決後才進入施工。在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船舶工程專家吳有生的帶領下,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幾位專家反覆多次進行船模水池試驗,又進行多方案優化設計計算;大洋船舶工業總公司總工程師何正曼從總體設計全局出發,統籌兼顧,反覆改進完善設計方案;海軍工程大學幾位教授放棄春節休息突擊運用有限元計算,摸清了艇體結構應力分布,掌握了該艇在各種波浪載荷下的受力情況。各路專家在大洋船舶工業總公司的組織指揮下為提供一份合格的設計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在大洋船舶工業總公司內部成立了總經理領導下的「三師體系」由他們分別領導設計、工藝和質量工作,具體解決施工建造過程中的難題,為確保道道工序的高質量,他們對船臺、車間約有關工藝裝置等進行了適當技術改造。在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中國船級社質量體系認證要求和駐廠海軍代表質量監督要求嚴格控制質量。

辛勤的汗水終於澆灌出豐碩的高科技之果。下水試驗結果已經證明:此船在線型、主尺度、耐波性、快速性等設計方面都比較優化,為我國高性能新船型科學技術填補了一項空白。她的成功推出,為我國開拓這一領域的國內外市場,已經開創了美好的前景。

不怕風吹浪打 勝似閒庭信步

中國首艘實用的小水線面雙體船的誕生經歷了很多風浪難關,由於造船企業家與科學家的團結合作奉獻精神、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科學態度、靈活機動的市場經濟機制,終於一個一個地被克服了。該艇建造合同是在1999年12月29日由國家海關總署與大洋船舶工業總公司籤訂的,2000年3月30日開工,10月27日下水,12月7日開始系泊試驗,2001年1月開始海上摸底試驗,3月轉入海上試航,4月3日正式交船。很多大船廠,著名研究設計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在參觀後都讚揚小廠辦成了大事。海軍原副司令張序三中將,海軍原裝備技術部部長鄭明少將聯合題詞「不怕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既是對中國首艘小水線面雙體船優異的耐波性能的讚譽,又是對參與這項工程所有人員不畏艱難,終於攀登高峰的表彰。這艘船曾先後十餘次在汕頭港外海試驗,參試人員近600人次,僅個別人感到不適,所有其它人員都突出地感到耐波性優異、運動航態平緩舒適。遭遇過9級陣風、3米以上浪高,越過艇駕駛臺,兩艇的縱橫搖擺幅值都在設計指標之內。4月份一次約有2米浪高的海上演示活動中參加配合保障的有汕頭港務局的拖船、汕頭水產部門的漁政船、汕頭海關的快速緝私艇,這三艘艦艇排水量與海關201艇基本相當,但當天搖擺都較大,少的也在±15°,多的達到±35°。因此在這3艘船上的不少參演人員都發生了暈船嘔吐現象,唯有在海關201艇上的人員因搖擺小於±3°。無一人暈船,反而覺得當日海情不足以考核它的性能。鮮明的對比,更生動地顯示小水線面雙體船比常規船型的優越性。

參加「海關201」號艇下水的嘉賓依次為鄭明少將和鄭淑平、郭景路、程率等海關總署代表

4月14日,首艇離開汕頭船舶碼頭順利航渡到珠江口三門島開始服役,參加監管作業。但是"大洋人"並沒有真的去"閒庭信步",而是抓緊總結首艇經驗,進一步改進2號艇;又在積極提出小水線面雙體船系列方案,推薦給國家有關海事用戶部門,著手向海洋市場闊步前進,爭取更好地為我國海洋開發事業做出貢獻。

相關焦點

  • 中國首艘小水線面雙體船
    吳鍇:我國首艘小水線面雙體船2000年10月27日下水,儘管這是一艘海關監管艇,但該船型的軍事價值不言而喻。請您先談一下小水線面雙體船的優缺點。其中美國和日本水平最高,分別有26艘和14艘;德、英各3艘;俄、荷、挪、芬、韓、丹、瑞典各1艘。德國後來居上。雙體船主要用作水聲偵察警戒、武器試驗保障、隱身技術試驗等。 美海軍的小水線面雙體船應用始於1973年建成的「卡瑪利諾」號靶場試驗保障船,用於海上觀測監視火箭飛行軌道,在海上打撈回收返回地球的彈頭數據艙等。它證實了小水線面船全海候和適合海上特種作業與多功能的特色。
  • 雙體航母時代來臨?中船重工試驗船成功合體!可載160架殲20
    而且雙體航空母艦的優勢顯而易見。我國海軍全面「下餃子」具體地說,在同等吃水噸位下,兩艘或三艘航母的飛行甲板實用面積至少可達單體航母的2倍;而機庫如果建在兩艘吃水艦船之間和飛行甲板下面,其有效面積甚至可達單體航母的2.5倍以上。
  • 海星推出第一艘Seaview 56雙體帆船
    今年以來,海星遊艇(Heysea Yachts)已經交付了多艘超級遊艇,目前該公司正在擴大業務範圍,推出了首款雙體帆船。海星遊艇旗下最新打造的——Seaview 56雙體帆船,長17.6米(58英尺),已在10月15-18日舉辦的深圳灣遊艇會SMC國際遊艇展上正式推出。海星遊艇的一位發言人告訴IBI:「目前,我們仍在打造這艘雙體帆船的模具,一旦模具完成,我們將開始船體的生產。」
  • 中國研製出世界第一艘雙體穿浪隱形飛彈艇
    中國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艘雙體穿浪隱形飛彈艇。   該艇突出隱形性能,能在海浪中快速穿行,並具有雙船體外形。022型要比任何一艘中 國海軍的常規飛彈快艇都要安靜,尤其在高速的時候。它可以協同其他護衛艦、飛彈驅逐艦、岸基偵察機、預警機甚至快艇之間實施「適當前伸」的遠海進攻作戰。
  • 國外海洋調查船發展歷史趨勢及對我國的啟示
    2.4 船型多樣化80年代以前的海洋調查船全部為常規的單體船,而由於調查船上需要布置大量海洋調查儀器設備,為了更好地兼顧船舶穩定性、快速性和整體性,80年代以後逐漸出現小水線面雙體海洋調查船,如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的「Ferdinand R.H assler」、美國海軍的「Im peccable」和「Victorious」調查船以及日本建造的一些小水線面雙體調查船。
  • 我國首艘快速雙體貨櫃船下水
    6月28日,由湖北天龍高速船業有限公司研發設計的我國首艘快速雙體貨櫃船「天龍18」號是目前我國第一艘體量最大的快速雙體貨櫃船,滿載排水量達3400噸,填補了我國快速雙體貨櫃貨船的多項空白。  據了解,與其他運載方式相比,水路航運有資源、經濟和生態三大優勢。以長江航運為例,長江航運具有投資省、運能大、成本低等經濟優勢。一個5000噸級船舶相當於100輛汽車、100節鐵路車皮的運量。
  • 雙體地效穿浪船
    如澳大利亞設計建造的新型高性能靠排水航行的雙體穿浪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在靜水中的航速可以達到甚至是超過50節。但是,由於穿浪船仍然屬於排水型船舶,所以吃水的那部分船體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海水的摩擦阻力,特別是興波阻力的消極作用,導致航速很難再有所提高。那麼,能否利用航空技術來大幅度提高穿浪船的航速以挖掘這一優秀船型的巨大潛力呢?
  • 12艘2020年最激進的超級遊艇概念|直升機|雙體|風帆|帆船_網易訂閱
    968米雙體支援艇「 Haven」設計者: Incat Crowther(澳大利亞)  這艘68.2米長雙體動力艇由Incat Crowther設計,該概念受Covid-19啟發名為「Haven」號(避風港)的支援艇由贏得世界超級遊艇大獎「類別大獎的「Hodor」號幕後團隊推出。
  • 美軍雙體艦試航問題多,船艏曾被風浪拍碎,前代已被中國飛彈擊毀
    美國海軍先後向澳大利亞租借英凱特(Incat)造船公司建造HSV-X1「合資企業」號、TSV-1X「矛」號、HSV-2「褐雨燕」號三艘民用雙體運輸船,美國海軍陸戰隊也向澳大利亞奧斯塔(Austal)造船廠租借了「西太平洋快車」號高速雙體運輸船,並參與了本世紀初的大量軍事運輸行動。
  • 太陽能、雙體、兩棲 「三體合一」
    使用太陽能在水上和陸地上行駛,正是這種雙體雙重功能使它能夠脫穎而出。 它在沙灘或水中的速度都非常快。誠然,目前這只是一個概念,不過Lazzarini 設計工作室的Pierpaolo Lazzarini說,只要有足夠的錢,任何人都可以建造它。
  • 2020遊艇展:好船推薦,10艘滿足不同人群需求的單體帆船
    今天,小編從#2020海之藍雲端國際遊艇展#參展船艇中,特別挑選了10款不同類型的單體帆船,涵蓋休閒度假、巡航賽艇、專業賽船,滿足用戶需求。下面,一起來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船型!因此全新巴伐利亞C42也順勢而生,在C系列優異設計基因之上,精進更多細節設計,為中意C系列的帆船買家提供更多尺寸選擇。V型船艏以及艉部船體切線(舭緣線)設計相得益彰,既優化升級了航行性能,又加大了甲板下方的活動空間,延伸寬敞舒適和奢華格調。
  • 航程1.1萬海裡 Metal Shark推出48米鋁製雙體探險遊艇Magnet
    美國遊艇製造商Metal Shark推出了其首艘名為「Magnet」的48米雙體鋁製探險遊艇(以下簡稱M48)。 這艘M48米高速、探險雙體船型的第一艘船體是在路易斯安那州富蘭克林造船廠建造的。
  • 海星正式進入帆船市場,發布首款雙體帆船Seaview 56
    近日,一直專注於中大型豪華遊艇的海星遊艇,發布了旗下首款雙體帆船海星Seaview 56,標誌著海星遊艇集團正式進入帆船市場。據了解,首艘Seaview 56將在2021年下半年交付船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