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離退休幹部人數已近2000萬。「最美桑榆景,人間重晚情」,夕陽也能有別樣的美麗。無論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堅守,還是「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的姿態,很多領導幹部為「退而不休」做了完美的註腳。但也有少數人把「發揮餘熱」變成「利用餘威」,大搞權力尋租,不僅晚節不保,還嚴重汙染了政治生態。
浙江省政協原副主席斯鑫良退休後四處插手地方事務,深圳市政府辦公廳原巡視員湯耀治在返聘期進行權色、錢色交易,中央對外聯絡部四局原局長曹白雋「退休後違規從事與原任職務管轄業務相關的營利性活動」……在這些案例中,無論是通過信息交換從企業「撈金」,還是「遞條子」「打招呼」幹預權力行使,無論是在社會團體「掛職喝茶」、在書畫協會「默認雅賄」,還是做「紅頂中介」拿政府的「鞭子」、收企業的票子,退休腐敗的種種「變體」,令人警醒。
一個巴掌拍不響。細溯根源,一些現職幹部對老領導感恩戴德,投桃報李;一些企業用其人脈,促其變身掮客,為退休腐敗提供了溫床。但內因是變化的根據,本質原因還是退休領導幹部鬆了心中廉潔清正的「弦」:有的不願做「平頭百姓」,出任虛職也要將其變成權力「自留地」;有的覬覦從未降臨的富貴,被花天酒地、醉生夢死迷住雙眼;有的僥倖心態仍在作祟,「退休腐」實際上是「在職腐」的延續。認識偏差也好,思想變質也罷,歸根結底還是拎不清權與利、公與私的界限。
退休不是為所欲為的「隱身衣」,更不會成為監管的「空窗期」。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對腐敗零容忍,周永康、徐才厚等「大老虎」被查時均已不在領導崗位;《關於規範退(離)休領導幹部在社會團體兼職問題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離退休幹部工作的意見》等重大部署明確了退休黨員幹部的行為邊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和監察法的出臺整合反腐資源、匯聚磅礴之力,權力的籬笆越扎越緊,「一朝腐敗,終身追責」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黨紀國法決不會對退休幹部「睜一眼閉一眼」。
目前對退休幹部的管理機制已初見成效,但確實還存在監督空白點。比如,一些執法者發現,如何界定離職迴避者與原工作業務是否直接相關,是現實的疑難。一些專家也發現,「退(離)休後三年內,不得到本人原任職務管轄的地區和業務範圍內的企業兼職(任職)」的規定,尚不足以「消磁」官員及其家屬的關係網。一些制度法律尚需進一步完善和優化。
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統一,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經驗。退休不等於離開黨員身份,錘鍊黨性是終身必修課,不能因為退休而成為過去時。每一位退休黨員幹部都要把握好「什麼可為」與「什麼不為」的界限,「知止」方能打開更開闊的人生。換句話說,共產黨員正是因為時刻保持先進與純潔,才能道高服人、德高望眾,它不是一份職業,而是畢生的執守與追求。
當前, 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鞏固壓倒性態勢、奪取壓倒性勝利的決心必須堅如磐石。 既要給在職幹部的權力「加上鎖」,也要把「退而不休」的權力「關進籠」,做到權力行使到哪裡,監督就跟隨到哪裡。惟其如此,才能讓少數深陷「名利場」「官商圈」的退休領導幹部無處進行「餘威公關」,無法實現「餘威變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