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魚大家都吃過也見過,對於它們的形態還是有印象的,而皇帶魚從其名字可以想像到它的形象,跟帶魚體型相似,但是帶上了一個「皇」字,顧名思義就是長的比較大。這種魚類有很多種名字,例如:布倫希爾蒂、龍宮使者、龍王魚、大帶魚、白龍王、大鯡魚王、搖槳魚、胖魚、蠻、買牛、豬精、百牛等等。當然還有一個比較著名的稱呼,那就是地震魚。
這種魚類生活在深海區,一般很少見到它們到海面上活動,因此有人認為這種魚類要是在海面上被看見,這意味著它們生活的深海區發生了什麼事情或者將要發生什麼事情,因此導致地震魚離開熟悉的生活區來到海面,而將要發生的事情最可能的就是地震,它們名字的由來也是由此而來。因為它們的出現時間曾經和地震現象完美匹配過。
但個人認為叫它們地震魚是言過其實了,就像是經常被人提及到的地震雲,都屬於一種謠言,至少是沒有科學道理的。地震是經常發生的現象,它們發生的頻率超出你的想像,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去地震網搜索一下,也許此時此刻在世界上的某一個地區正能在發生著地震。只是地震很小的時候,大家不注意而已。
因此地震魚的出現和地震發生了,這兩個事件沒有必然的聯繫,更多的是一種巧合,並且這種巧合的概率還很大。
而這次在日本福井縣附近的漁港出現了兩條地震魚,它們拖著長長的身子在水面上嬉戲環遊,最後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它們是深海硬骨魚,主要生活在20-1000米區域內,但大多數活躍在20-200米左右,成年後體長平均可以達到5米左右。把它們的出現和地震聯繫到一起並沒有什麼依據,很多證據也算是巧合。
地震可以說是對於人類破壞性最大的災害了,它的難纏之處還在於根本無法預測,這並不是技術發達與否的問題,而從理論上來講,地震就是不可以預測的。在板塊的不斷移動中,很難去分析何時何地釋放出它們的能量。
雖然不能用科學的方法測出地震,但有些人觀察地震前發生的一些現象,從而總結出很多靠著經驗來預判地震的方法,例如各種動物在地震前的異常行為,家畜不進圈、貓上樹不下來、魚躍出水面、蟾蜍過馬路等等。但實際上引起這些現象的因素很多,很難說就是因為地震的影響。
對於日本出現「地震魚」的事情,根本也不用去擔心什麼,因為完全沒有必要。地震魚從深海來到海面,有很多因素可以導致這樣的結果。實際上從進化論的角度來考慮,皇帶魚具備這樣的能力能帶給它什麼好處?難道是提高生存率嗎?想必並不會。靠著動物的異常現象來預測地震的出現並不是一種科學的辦法。
文/杜若,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