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病毒所未卜先知?洩露?搶註專利?副所長正面回應

2021-01-11 手機鳳凰網

日前,有一篇題為《請問武漢病毒研究所,你是能未卜先知嗎?》的網文在網絡上流傳,對「中科院武漢病毒所洩露人造病毒」、「搶註瑞德西韋專利」等問題再次提出了質疑,並引發公眾關注。

那麼,這些問題到底是另一種「陰謀論」,還是合理的科學懷疑?記者採訪了中科院武漢病毒所黨委書記、副所長、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肖庚富研究員,他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正面回應。

科學網: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出現一些針對武漢病毒所的質疑,所裡怎麼看待這些問題?

肖庚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我所職工、學生緊急投入相關科研工作。這段時間,病毒基因組測序、病原鑑定、病毒溯源、病原檢測、藥物疫苗研製、動物模型建立等科研攻關,以及支援地方開展疑似病例核酸檢測,各方面任務集中過來,大家日夜忙碌,無暇他顧。

看到有人在網上說我們「製造」甚至「洩漏」了2019新冠病毒時,我們的感覺是被人當頭打了一悶棍,也覺得特別匪夷所思。後來,國內國際很多專家都公開發聲,主流觀點是該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沒有發現人工合成的證據。《柳葉刀》雜誌也於2月18日發表文章,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著名科研單位的27位病毒學家、流行病學家聯合發表聲明反對陰謀論,全力支持奮戰在疫情一線的我國科技工作者。我們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逐步清晰了。

至於「洩漏」,我們所最早是在2019年12月30日收到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送來的不明原因肺炎樣品,立即組織力量、連續72小時攻關,於2020年1月2日確定2019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1月5日分離得到病毒毒株,為確定病原、開展病毒檢測、藥物篩選研發提供了重要基礎。在此之前,我們所根本沒有這個病毒。

後來,又陸續出現了一些質疑。我們針對性地進行了一些回應和聲明。現在,考慮到部分問題比較專業、部分公眾仍然有些疑問,我接受您的採訪,盡我所能地進行回應。

關於「人造病毒」洩露

科學網:2015年,《自然-醫學》雜誌發表了一篇題為《一種傳播性類SARS蝙蝠冠狀病毒群顯示感染人類的可能性》(A SARS-like cluster of circulating bat coronaviruses shows potential for human emergence)的論文,這篇論文發現一種叫做SHC014的病毒具有潛在致病性,研究者還進一步構建了一種嵌合病毒。武漢病毒所石正麗是作者之一,石正麗在這項研究中做了什麼工作?

肖庚富:這篇論文的工作主要是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 Ralph Baric 教授的實驗室完成的,該論文第一作者、通訊作者都是美國學者。在這項研究中,石正麗研究員僅提供了SHC014這個冠狀病毒的刺突囊膜蛋白基因序列,沒有參與用它構建嵌合病毒的具體實驗操作,所構建的病毒材料也未引進國內。這項工作的動物實驗都是在美國完成的,而且美國團隊只開展過小鼠感染實驗,未開展非人靈長類感染實驗。另外要說明的是,SHC014與此次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相似性為79.6%,它們不是近親,而且武漢病毒所也沒有SHC014 活病毒。也就是說,武漢病毒所從未合成、保藏過2015年發表的這項工作中由美國團隊實施構建的嵌合病毒,也未對該嵌合病毒進行後續研究。

科學網:2018年,《自然》雜誌也刊發了石正麗團隊的一篇論文,研究人員在豬體內分離出一株新型冠狀病毒,這株病毒與此次引起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有什麼關係?

肖庚富:這株冠狀病毒是我所石正麗團隊在與國內外相關團隊的合作研究中,在廣東種豬場患病仔豬體內分離出來的,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冠狀病毒是造成仔豬死亡的原因,將其命名為「豬急性腹瀉症候群冠狀病毒」(簡稱SADS-CoV)。

SADS-CoV屬於α冠狀病毒屬,2019新冠病毒屬於β冠狀病毒屬,二者全基因組序列相似約為 50%,親緣關係甚遠。2018年發現的SADS-CoV是一個從蝙蝠跨種感染到豬的病毒,此病毒不感染人,且與此次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不是一種病毒。實際上,多種冠狀病毒,如SADS-CoV、MERS-CoV和2019新冠病毒(2019-nCoV),在發現之初都被稱之為「新型冠狀病毒」,後來才給予更明確的命名。

關於搶註瑞德西韋專利

科學網:有網友質疑,美國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是在1月20日確診的,在入院7天後使用了瑞德西韋,發現療效明顯。1月31日,這個結果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而武漢病毒所則是早在在1月21日就申報了專利,比論文發表整整早了10天。武漢病毒所是如何「預見」它可能對新型冠狀病毒有效的?

肖庚富: 在國家有關部門指導下,武漢病毒所在2019年12月30日收到了武漢市不明原因肺炎樣品,立即開展了科研攻關,並在2020年1月5日成功分離新冠病毒毒株,隨即為國內多家藥物研發單位進行藥物篩選等工作提供了支撐。這些被篩選藥物,主要是各藥物研發單位基於多年研究抗病毒藥物的基礎和知識確定的,這裡既有瑞德西韋,也有磷酸氯喹等。其中,磷酸氯喹經過進一步驗證,現在已經納入我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現在,藥物篩選工作還在我們的平臺上持續進行,同時還有眾多藥物研發者希望利用我們的平臺開展工作。

武漢病毒所在合作研究中,圍繞抗病毒藥物篩選開展研究,發現瑞德西韋在細胞水平上能有效抑制新冠病毒的感染,有初步確證結果後,1月19日由合作單位代表研究團隊首先向國家有關部門報告後,於21日申報中國發明專利。同時,合作雙方也將這一發現通過多種形式向國家和省市相關部門報告。

另外,武漢病毒所在此項研究中的合作單位在2019新冠病毒發現之前,就已利用FDA批准的上市藥物庫和臨床藥物庫,從幾千種化合物中,篩選過對冠狀病毒 HCoV-229E(編者註:這是一種致病性較低的冠狀病毒,通常僅引起普通感冒症狀)有效的藥物,根據研究結果給武漢病毒所提供了一個優先篩選名錄,瑞德西韋就在這批優先的名單中。因此,這不是什麼「未卜先知」,而是基於前期大量研究工作的結果。

科學網:瑞德西韋正在開展臨床研究,還沒有獲得生產許可,武漢病毒所是如何獲得瑞德西韋的?此前是否與生產瑞德西韋的吉利德公司有過合作?

肖庚富:做科學研究的化合物與臨床用的藥片不同,瑞德西韋雖然作為藥物還沒有在我國上市,但可從實驗試劑銷售商購得。我們實驗用的瑞德西韋是由合作方提供的,既有試劑公司的產品,也有合作單位合成的瑞得西韋。武漢病毒所從來沒有與吉利德公司有過任何聯繫。

科學網:搶註瑞德西韋的專利,是否有違相關法律法規?

肖庚富:藥物專利分為產品發明和方法發明兩大類。產品專利包括物質、製劑、合成中間體、包裝等;方法專利可以大體分為兩類,即適應症專利和邊緣方法專利,其中適應症專利的創新點在於針對一種新的適應症,本質上是藥物的使用方法,常被稱為製藥用途專利。

美國吉利德公司申請專利的時間早於這次新冠病毒的發現時間,它的實驗和專利申請中要求的權利不可能包括這個在其申請日之後才出現的新病毒,吉利德應只對它專利中有實施例說明的病毒擁有適應症專利。

在此項研究中的合作單位和武漢病毒所1月21日申報的專利,專利權人為合作單位,發明人為合作雙方在該項合作研究中的團隊成員。該專利屬於針對抗2019新冠病毒的適應症專利,符合有關法規和通行準則,是藥物研發領域和智慧財產權領域的正常、通常舉措。

科學網:即便如此,有人認為,此舉顯得很不厚道?

肖庚富:因為此事,武漢病毒所的確承受了極大的輿論壓力,這是事實。

這裡要說明一點,合作雙方在1月21日申報專利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響應並沒有宣布啟動。我們雙方沒有在媒體上宣傳,而是先報告國家有關部門,然後按照科學規範將我們的發現整理成文章接受同行評議,我國主辦的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 接收文章並在網上在線公開後,我們才在所官網報導相關科研進展,這裡有個時間差,所以造成普通民眾誤解。

另外,在國家出現緊急狀態或者非常情況或者為了公共利益目的時,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其實可不經專利權人同意,直接允許其他單位或個人實施其發明創造,即「強制許可」。

但是,在當前中美貿易摩擦的大背景下,智慧財產權是貿易戰的核心領域。美國吉利德公司擁有瑞德西韋的化合物專利,如果我國對瑞得西韋採取了強制許可,我們可能面臨較大的國際輿論等風險,這是合作雙方決定去申請專利的一個方面。

另一方面,如果我國獲得了瑞德西韋抗新冠病毒的適應症專利,就可能出現有利於我國的「交叉許可」情形。也就是各方都想將瑞得西韋用於治療新冠病毒,但都會侵犯對方專利,因此就可能通過協商談判,來進行相互的許可。

也就是說,如果瑞德西韋能夠成藥,美國吉利德願意許可給中國企業,中方申請的適應症專利有可能成為一個可以對藥價談判產生影響的因素。從保障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對在我國尚未上市、且具有智慧財產權壁壘的藥物,依據國際慣例申請適應症專利,為我國爭取了一個更好談判籌碼。

我想強調的是,合作雙方都是國立研究機構,他們的工作均以國家和人民利益為根本目標,所做出的決策也是基於這一根本目標。

至於此舉是否會「傷害」吉利德公司,其實合作雙方已經申明過:如果國外相關企業有意向為我國疫情防控做出貢獻,我們雙方一致同意在國家需要的情況下,暫不要求實施專利所主張的權利,希望和國外製藥公司共同協作為疫情防控盡綿薄之力。

相關焦點

  • 武漢病毒研究所專利搶註,GILEAD官方回應:「病人第一!」
    一時,關於武漢病毒所「搶註」特效藥專利權的新聞隨處可見。藥物的用途發明專利是指對已知藥物發現了某一不為人知的新用途時,針對這一用途本身申請並獲得授權的專利。搶註是指搶先註冊,多為非權利人去爭奪權利人應得的權利,有時也指權利人先於他人的預防式註冊。
  • 疫情下武漢病毒所做了啥, 是否預警?原病毒所科研人員回應
    (但是鋪天蓋地的疫苗宣傳中鮮有提及武漢病毒所,是否可能是因為當時的武漢病毒所正處於謠言漩渦中央,大家避嫌只好略去武漢病毒所的名字?具體詳情作為外人無從得知。)2020/04/15:武漢病毒所副所長關武祥與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等作為專家,共同參加湖北省全民國家安全教育宣傳分享普及生物安全知識,分析梳理我國生物安全現狀,圍繞更好維護國家生物安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武漢病毒研究所申請美國公司藥物「瑞得西韋」抗新冠病毒專利!
    為什麼美國公司的藥物,武漢病毒研究所還能夠申請專利?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專利的作用。在商業競爭中,專利是戰勝對手的一種手段。在醫藥行業中,為了保護高投入的研究不受侵犯,專利這一制度的產生非常重要。通過專利保護,可以使發明者在商業競爭中保持優勢。
  • 武漢病毒所:身處漩渦,忙闢謠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圍繞武漢病毒所的傳聞一波接一波湧上輿論場,「說實話,我們所的公關能力極其糟糕。」一位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研究生說。
  • 武漢病毒所「神藥」申請國家專利 A股概念龍頭誕生(名單)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團隊,在武漢公布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阿比朵爾、達蘆那韋兩種藥物能顯著抑制病毒複製,建議將以上兩種藥物列入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
  • 疫情下武漢病毒研究所做了啥?離職的科研人員萬餘字長文回應
    武漢病毒所都沒有改造出這麼一個病毒,從何洩露?那麼有可能是從石正麗或周鵬的蝙蝠病毒庫裡洩露出來的嗎?同樣可能性幾乎可以忽略。 3為什麼武漢病毒所和石正麗不站出來澄清?個人的觀點,武漢病毒所和石正麗的確應該站出來針對謠言和汙名一一辯駁,進行澄清。但是他們也受到種種實際客觀情況的限制。
  • 武漢病毒所所長回應「病毒陰謀論」:很不幸,我們被當作替罪羊
    封面新聞記者 燕磊上周五,美國NBC新聞獲準進入武漢病毒研究所,並與正在查明新冠病毒起源的高級科學家進行了交談。武漢病毒所所長王延軼表示,她和其他人員感到被不公正地針對了,她敦促政治界不要影響對於病毒如何傳播給人類的溯源調查。王延軼說,「不幸的是,我們已被指定為該病毒起源的替罪羊。在進行研究和相關工作以對抗病毒的同時遭到無端或惡意的指控,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會感到非常生氣或被誤解。」
  • 武漢病毒所80後美女所長 首次露面接受央視採訪 履歷實在太牛
    視頻中,武漢病毒研究所所長王延軼公開露面接受央視採訪,回應了新冠病毒相關傳言。>此前,有不少文章指此次新冠病毒是從武漢病毒研究所洩露的今年2月,武漢病毒研究所又在《自然》雜誌發表過一篇文章又提到所裡發現了一種來自蝙蝠的新型冠狀病毒,而且和此次新冠病毒相似度達到了96.2%,但王所長告訴告訴記者,它的名稱叫RaTG-13,它在自然界也需要50年左右的時間才可能進化到新冠。
  • 天氣熱了,蚊子或成新冠病毒宿主?武漢病毒所回應
    武漢病毒所回應 此前有自媒體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的消息稱,3月16日凌晨,石正麗對世界疫情作了全面分析,石正麗稱目前中國和世界的疫情形勢仍然嚴峻,夏日即將到來時更加不能能掉以輕心,她認為對4月底結束全球病情不必抱有太大樂觀,蚊蟲將會成為冠狀病毒的新型傳播方式。
  • 諾獎得主蒙塔尼耶「人造病毒」這一炮
    為什麼會提到武漢病毒所?為什麼又要提到印度學者呢?我這裡僅作背景補充。1月31日,印度理工學院德裡分校的研究人員在生物預印本BioRxiv發表論文稱新冠病毒特有基因插入片段跟HIV很像,不太像自然進化而來。作者聲稱,在新冠病毒的S蛋白(刺突蛋白)中發現了4個插入片段,這4個片段是新冠病毒所獨有的,其他冠狀病毒中沒有這些插入片段。
  • 武漢病毒所公開信:病毒源於合成、P4洩露、零號病人等都是謠言
    2月19日,武漢病毒研究所在官網發布一封《致全所職工和研究生的一封信》。公開信顯示,近期,網絡流傳涉及該所若干謠言,如「新冠病毒源於人工合成」「病毒是從P4洩露的」「軍方接管P4」「某研究人員因病毒洩露死亡」「某研究生是『零號病人』」「某研究員實名舉報所領導」等,引發了各界的持續關注,對該所科研人員造成極大的傷害,也嚴重幹擾了該所承擔的戰「疫」應急科研攻關任務。
  • 武漢病毒所所長王延軼回應新冠病毒相關問題稱,「武漢病毒所最早是...
    文 / 浚濱2020-05-24 09:43:26來源:FX168 武漢病毒所所長王延軼回應新冠病毒相關問題稱,「武漢病毒所最早是在去年的12月30號才第一次接觸到(新冠病毒),當時還是叫不明原因肺炎的臨床樣本……在這之前我們是完全沒有接觸過
  • 抗新冠病毒藥物「瑞得西韋」專利申請解讀!
    2月4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於其官網上發布了一則科研進展的消息,稱瑞得西韋(Remdesivir,GS-5734)和磷酸氯喹(Chloroquine)在細胞水平上可有效抑制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對在我國尚未上市,且具有智慧財產權壁壘的藥物瑞得西韋,依據國際慣例,從保護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在1月21日申報了中國發明專利(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用途)(後文稱該專利申請),並將通過
  • 造謠武漢病毒研究所的帳號來自境外!是誰在趁疫亂華?
    隨著16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發布聲明,2012級女研究生黃燕玲是 「零號病人」的傳言漸有止息之勢。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7日,又有網傳武漢病毒所研究員陳全姣實名舉報武漢病毒所所長王延軼洩露病毒。
  • 年輕的武漢病毒所所長接受採訪回應陰謀論! !
    新冠病毒從武漢病毒所洩漏的傳言是否屬實?新冠病毒和2018年發表於自然雜誌的論文中提到的病毒有什麼關係?武漢病毒所裡有活病毒嗎?武漢病毒所所長王延軼在採訪中一一解答。CGTN記者Hu Chao(以下簡稱CGTN):這次疫情發生以來,外界一直有一種這樣的聲音和說法,認為新冠病毒是從我們武漢病毒所洩露的,才引發了這次全球流行的這樣一種疫情。您怎麼看這個問題?武漢病毒所所長王延軼:「這種說法完全是無中生有的。
  • ...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主任袁志明回應新冠病毒溯源等問題
    新華社北京6月1日電題:「給溯源研究一個理性環境」——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主任袁志明回應新冠病毒溯源等問題新華社記者「病毒溯源是一個科學問題,要由科學家用科學事實和證據說話。」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袁志明說。日前,袁志明接受新華社採訪,就病毒溯源、信息公開、科研現狀等問題作出回應。
  • 美記者進入武漢病毒所,所長駁斥:我們被當作替罪羊
    【武漢病毒所所長駁斥新冠病毒起源陰謀論:很不幸,我們被當作替罪羊】美國全國廣播公司10日報導,上周五,該媒體的記者獲準進入武漢病毒研究所,並與正在查明新冠病毒起源的高級科學家進行交談。武漢病毒所所長王延軼表示,她和其他人員感到被不公正地針對了,她敦促政治界不要影響對於新冠病毒如何傳播給人類的溯源調查。「不幸的是,我們被當作這種病毒起源的替罪羊。」她說,「任何人在進行與病毒作鬥爭的研究和相關工作時,如果受到無端或惡意的指控,必然會感到非常憤怒或被誤解。」
  • 新型冠狀病毒的專利之爭
    這幾天武漢病毒研究所「搶註」瑞得西韋專利的消息,引發了各種爭議,有褒有貶。筆者在給企業做研發培訓的過程中,喜歡用一個玩笑進行說明何為用途專利:如果有人發現每天早晚各服一滴除草劑,可以有效降低血壓,而毒性可控,則這個人可以擁有一件用途專利。用途專利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將作為木材殺菌劑的五氯酚製劑用作除草劑,這是一件用途專利。
  • 抗疫期間,中科院武漢病毒所做了什麼
    ◎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科研人員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承擔了不少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任務。但網絡流傳的 「新冠病毒源於人工合成」「病毒是從實驗室洩露的」等謠言,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