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圍繞武漢病毒所的傳聞一波接一波湧上輿論場,「說實話,我們所的公關能力極其糟糕。」一位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研究生說。
中科院武漢分院異常安靜,武漢病毒研究所的六層大樓就位於院內。 (南方周末記者崔慧瑩/圖)
「我們做任何回應都不會有人相信,公眾只願意相信自己想看到的事情。」席捲全國的新冠肺炎病毒源頭在哪裡,至今還沒有答案。圍繞武漢病毒所的傳聞卻一波接一波湧上輿論場,一位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研究生說,媒體的曲解讓他和老師們頭疼。
新冠肺炎疫情初現時,曾有人調侃病毒「投錯了胎」:哪裡不選,偏選坐擁P4實驗室的武漢。更有人稱,「如果武漢搞不定,沒人搞得定」。
未曾想,變化來得太快。「人工合成病毒」「所長門」「雙黃連門」「搶註專利」等話題在社交媒體上發酵,武漢病毒研究所一時間名聲大噪,儘管它離華南海鮮市場大約二十多公裡。
舉國抗「疫」當下,作為病毒研究機構的武漢病毒研究所,忙起了闢謠——比如該所的一名前研究生是新冠肺炎的「零號病人」,以及偽造該所一名人員實名舉報所長。還有一些屬於普通人看起來的「合理猜測」:加強生物安全的發文幾乎年年都有,但在這個時間點的發文,難免令人浮想聯翩。
最近的一次發聲是在2月19日,武漢病毒研究所在官網發布了《致全所職工和研究生的一封信》,稱病毒源於合成、P4實驗室洩漏、零號病人等都是謠言。公開信稱,這些謠言對該所科研人員造成極大的傷害,也嚴重幹擾了該所承擔的戰「疫」應急科研攻關任務。
在公開信中,武漢病毒研究所回顧了疫情發生以來所做的工作,例如迅速確定新冠病毒的全基因序列、分離得到病毒毒株、向世衛組織提交病毒序列等,並表示回首過去一個多月的艱辛付出,「我們問心無愧」。
除了僅有的幾次闢謠,風暴中心的武漢病毒研究所幾乎從未對外發聲。2月22日上午,中科院武漢分院異常安靜,武漢病毒研究所的六層大樓就位於院內,15分鐘內只有一輛車駛入。保安婉拒了南方周末的採訪請求。
面對外界的指責,武漢病毒所新發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石正麗曾「以自己的生命」做擔保,斷然否認該團隊洩漏病毒的可能性。前述研究生表示,石正麗本身的科研任務非常繁重,現在卻要花費大量的精力來處理這種事情,「說實話,我們所的公關能力極其糟糕」。
(本文由南方周末獨家授權騰訊平臺,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