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加工零件的時候經常會遇到精度的問題。本人從事機械設計有5年以上的時間了,遇到這樣的關於精度的問題也很多。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不求甚解,項目過去就算完了,沒有花費精力和時間去整理總結。
經常會有一些加工廠說我們工具機的精度很高,能達到1微米,或者說能到到IT3的等級。下面問題來了,工具機的精度和我們要加工零件的精度有什麼不同,如果沒有不同,是不是工具機的精度能達到1微米,那麼這臺工具機加工出來的零件的精度就能到達1微米呢?
現在我就帶著問題討論一下這個精度的概念。只是討論,所發表的內容只是本人工作過程中的經驗總結和對加工行業認識的總結,有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先舉例子說問題:
工廠會根據圖紙要求選擇不同的加工方式,就拿鑽孔來說,普通鑽床的加工精度是IT10,意思是鑽床加工精度最高是IT10,即這臺鑽床的最高理論加工精度,也就是說這臺鑽床加工出來零件的最高尺寸精度。加工出來的精度不單單是和工具機本身的加工精度有關,還和操作者的水平、加工刀具的使用,夾具的使用,使用環境,零件的加工工藝有關。比如加工一個100x100mm的零件,沒有必要把他的每一個尺寸的精度都是0.001mm,這樣的話,即便是工具機的加工精度沒有問題,整個加工工藝會差別很大,加工成本會高很多,對一些關鍵性的配合尺寸我們設計過程中可以給以高的精度,對於外觀面和非配合尺寸沒有必要給高精度,直接一個大點的刀,大點的吃刀量,快點的進給速度,很快就能加工完,在精度要求高的尺寸處,可以給小刀,減少吃刀量,多次切削,多次測量,多次對刀,從而保證加工精度。
類比一個例子:遊標卡尺,普通的遊標卡尺的精度是0.02mm,這是能看到的,每個刻度都是0.02mm,我們也可以說他的測量精度是0.02mm,嚴謹的說他的最高測量精度是0.02mm。因為同一個尺子,在不同的人使用的情況下精度可能是0.03mm,比如握持方式不對,讀書方式不對,測量方法不科學等等都有可能導致測量數據的不同。
另外在這裡加深一下精度和公差的概念
比如我們說的60H7,這個孔的尺寸,他的直徑是60mm,公差帶代號是H,公差等級是IT7,
注意上面這個尺寸的三個條件,公稱尺寸,公差帶代號,公差等級,只有這三個條件都得到了,我們才能確定這個公差帶位置。之前在有的工程圖紙的技術要求裡面總是看到這樣的表述:未注公差按照IT10級加工,其實這種表述是錯誤的,我怎麼按照IT10加工,你又沒給公差帶代號。我不知道這個是不是老的標準,反正現在這樣標註是錯誤的。國家已經給出未注公差標準是GB/T1804-2000。
下面這個表格摘自機械手冊,表頭說的很明白即各種加工方法能達到的公差等級。
備註:關於加工精度、加工方法的選擇在機械設計手冊第一冊公差與配合的章節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