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破壞的特徵顯示,根部未熔合和未焊透是造成破壞的原因。「最好的實踐」為焊工提供了最大程度在製造中避免這種缺陷的指南。
SS Schenectady,1943年,一艘全焊接油輪,在船塢中斷為兩截, 主要原因是設計不合理和製造質量差。
2、 製造和使用過程中的缺陷和缺欠
從是否能夠使用的角度的來看,焊接接頭中有缺欠不意味著部件是有缺陷的,所以使用的術語是缺欠而不是缺陷。由於這個原因,一個部件的生產質量是根據一個質量水平來定義的,在該質量水平中,缺欠種類和大小的限制被清楚地定義,例如根據ISO 5817的要求的B、C或D等級。對於美國標準ASME IX和AWS D1.1,驗收級別包含在以上標準中。
應用規程會規定基於不同接頭形式必須要達到的質量等級。
缺欠可能是部件或結構在製造過程中和在使用期,由於不利條件而形成,大致可以根據以上條件進行分類。典型的缺欠如下:
2.1 製造
— 未熔合
— 未焊透
— 裂紋
— 氣孔
— 夾渣
— 焊縫形狀和尺寸錯誤
2.2 使用
— 脆性斷裂
— 應力腐蝕裂紋
— 疲勞斷裂
焊接工藝、坡口形式和可達性和焊工的技能會直接影響製造中缺陷的產生。錯誤的工藝和不好的技術可能造成缺陷的產生,並導致使用中產品的破壞。
3、 根部未熔合或未焊透
3.1 特徵
根部未熔合是未能將接頭一側的根部熔合在焊縫中。根部未熔合也可能是接頭兩側根區未熔合。在下列情況下可能出現這類典型的缺陷:
— 對接焊時,坡口鈍邊過大(圖a)
— 根部間隙過小 (圖b)
— 焊縫錯位(圖c)
— 在雙面焊縫中,背面清根不夠(圖d)
— 使用過低的焊接熱輸入(圖e)
— 坡口角度過小,
— MMA焊時使用的焊條直徑過大(圖f g)
a) 鈍邊多大
b) 根部間隙過小
c) 焊縫錯位
d) 熱輸入過小
e) 電弧熱量過低
f) 過大的焊條直徑;
g) 小焊條直徑
3.2 原因
這些類型的缺欠在熔化電極工藝(MIG、MAG、FCAW、MMA和SAW)中更可能發生,其中電弧熔化電極絲或棒,使其「自動」熔敷成焊縫金屬。焊工對熔池熔透的控制是受限制的,其不能控制熔敷金屬的熔敷。因此,非熔化電極(TIG)工藝中,焊工能夠控制與熔透有關的焊材的熔敷,這種類型的缺陷較少發生。
MMA焊時(焊條電弧焊), 使用正確的焊接參數和電極直徑,提供足夠的電弧能量輸入和足夠的熔透,可以減少根部熔合和根部未焊透的傾向。電極直徑也很重要,因為它應該足夠小,以充分接近根部,特別是當使用小的坡口角度時(圖2)。通常使用直徑為2.5mm或3.25mm的焊條進行根部焊接,以便焊工能夠控制焊池和熔透程度。然而,對於滲透性要求不太嚴格的填充焊道,可以使用4mm或5mm直徑的焊條來實現更高的熔敷率。
MIG焊時,基於材料的厚度選擇的正確的焊接參數,以及短的電弧長度,應該可以獲得理想的焊道熔合。對一定尺寸的鈍邊,寸太低的電流水平會導致熔合不良。過高的電電流,會導致焊工的焊接速度過快,將導致熔池在根部橋接不足而不實現足夠的熔合。T
還必須選擇正確的鈍邊和坡口角度,並準確地設計根部間隙。為了防止焊接期間根部間隙過小,需要適當的進行點固焊。
3.3 如何防止
以下技術可以用於避免根部未熔合:
— TIG焊時,不要使用過大的鈍邊或過小的根部間隙,並保證電流大小適合以形成足夠的熔池來完全連接熔合根部
— 在MMA焊時,電流的大小應合適,根部焊道焊接時所使用的焊條直徑不要過大
— 在 MIG / MAG焊時,使用合適的較高電流,並配合合適的電壓
— 使用有間隙的坡口,間隙應有一定的寬度以保證在點焊及隨後的焊接過程中間隙過小
— 不能使用過小的電流,因為此時焊接熔池過小無法使根部完全連接熔合
4 驗收等級
ISO5817中三個質量驗收等級都有對未熔合和未焊透的限制要求。
對於B級(高級)和C級(中級),根部未熔合是不允許的。然而,對於驗收等級為C級(中級)的雙面部分熔透對接焊縫是例外。
對於D級(低級),短缺欠的未熔合是允許的。
壓力容器製造時,根部未熔合是不允許的,但管道製造時,某些材料和壁厚情況下,根部未熔合是允許的。
5 返修焊
如果根部無法直接檢驗,例如無法使用滲透或磁粉檢驗,可以使用射線或超聲波檢驗。對於返修工藝,通常要求通過打磨或刨削清理根部,以獲得理想的坡口,並使用原有的工藝重新焊接。
最後讓我們從宏觀圖片認識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