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航天局Ariel計劃進入飛行實施階段

2020-11-29 cnBeta

歐洲航天局宣布旗下的Ariel計劃進入飛行實施階段。Ariel全稱是大氣遙感紅外系外行星大型勘測,這項任務將選擇工業承包商來建造相關探測器。Ariel任務是研究系外行星的構成以及它們是進化和演化。

執行該任務的探測器將以可見光和紅外波長同時勘測約1000個行星大氣層的不同樣本。這將是人類首次專門測量系外行星化學成分和熱結構的任務。該任務將調查行星化學成分,以及這些成分與形成環境之間的聯繫。

Ariel任務還將研究不同恆星類型是否推動了行星物理和化學進化。探測器觀測數據,將讓科學家深入了解行星大氣層形成初期情況以及隨後演化過程。歐洲航天局認為研究這些系外行星,將為了解太陽系如何融入整個宇宙提供相關數據。

Ariel計劃在歐洲航天局11月12日委員會會議上通過,讓探測器可以順利建造,Ariel計劃將是歐洲航天局十年內發射的第三個專用系外行星任務。2019年12月,歐洲航天局發射了具有特色的系外行星衛星Cheops。「柏拉圖」,「行星凌日」和「恆星振蕩」任務相關探測器計劃在2026年發射。Ariel任務的探測器計劃於2029年發射升空,將專注於溫暖和炎熱的行星,包括圍繞母恆星運行的超級地球類行星和氣態巨行星。接下來,工業界將在未來幾個月內投標Ariel相關航天硬體,到明年夏天,歐洲航天局將選定一家主要的工業承包商進行建造。

相關焦點

  • 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進入關鍵實施階段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記者胡喆)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航天科技集團2021年計劃安排40餘次宇航發射任務,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進入關鍵實施階段,是全年宇航任務重中之重;「天問一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繞、落、巡」探測;將重點開展空間站實驗艙、載人月球探測關深階段的研製工作,重點加快推動北鬥導航國家戰略在民用航空等領域應用落地
  • 我國將於今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空間站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我國將於今年春季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空間站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原標題: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我國將於今年(2021年)春季在海南文昌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
  • 再次實施制動,嫦娥五號進入近圓形環月軌道飛行
    再次實施制動,嫦娥五號進入近圓形環月軌道飛行】記者從國家航天 局獲悉,北京時間29日20時23分,嫦娥五號在近月點再次剎車,從橢圓環月軌 道變為近圓形環月軌道。後續,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擇機實施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 體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的分離。
  • 2021年中國宇航發射任務有望突破40次 空間站進入關鍵實施階段
    中新社北京1月4日電 (郭超凱 陳立 趙聰)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該公司1月4日召開2021年度型號工作會。會議指出,2021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計劃安排40餘次宇航發射任務,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進入關鍵實施階段。2020年中國航天發射次數達39次,與2018年持平。
  • 從這裡走向星辰大海|我國空間站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央視網消息:「十三五」期間,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圍繞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和空間站研製建設等工作取得了顯著進展和重要成果。目前工程全線正在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計劃,為後續實現空間站長期穩定在軌運營進行準備。
  • 從這裡走向星辰大海 | 我國空間站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央視網消息:「十三五」期間,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圍繞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和空間站研製建設等工作取得了顯著進展和重要成果。目前工程全線正在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計劃,為後續實現空間站長期穩定在軌運營進行準備。
  • ESA的Ariel任務進入實施階段 將於2029年探索系外行星
    歐空局(ESA)已經批准執行大氣遙感紅外系外行星大調查(Ariel)任務,該任務已從研究階段邁入實施階段,並交由工業承包商承建,計劃在 2021 年年中的時候發射升空。儘管目前人類已經發現了超過 4000 多顆系外行星,但還有成千上萬的候選者正在等待確認。
  • 嫦娥五號探測器再次實施制動,進入近圓形環月軌道飛行
    【嫦娥五號探測器再次實施制動,進入近圓形環月軌道飛行】嫦娥五號進入近圓形環月軌道飛行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1月29日20時23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近月點再次「剎車」,從橢圓環月軌道變為近圓形環月軌道。
  • 天宮一號即將「歸來」 中國航天進入空間站時代
    天宮一號於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進行6次交會對接,完成了各項既定任務,為中國載人航天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2016年3月16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正式終止數據服務,全面完成了歷史使命,進入軌道衰減期。
  • 嫦娥五號探測器再次實施制動 進入近圓形環月軌道飛行
    後續,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擇機實施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的分離。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將進行月球正面軟著陸,按計劃開展月面自動採樣等工作。新華社發(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供圖)圖為三維模擬動畫圖。
  • 中國航天 2021 年全年計劃發射次數「40+」
    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召開了 2021 年型號工作會議,會上指示了部分關於我國航天事業的決定和安排。 航天科技集團計劃在 2021 年安排 40 餘次宇航發射任務,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進入關鍵實施階段,是全年宇航任務重中之重; 「天問一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 「繞、落、巡」探測; 將重點開展空間站實驗艙、載人月球探測關深階段的研製工作,重點加快推動北鬥導航國家戰略在民用航空等領域應用落地。
  • 我國空間站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2020-10-06 20:37:55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記者從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目前我國空間站各艙段研製進展順利,空間應用系統正在開展空間站科學實驗設施研製以及運營階段應用任務論證工作。執行空間站建造階段四次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每個乘組三人,由執行過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擔任指令長。
  • 一分鐘了解我國載人航天的發展階段
    我國的載人工程,於1992年便開始計劃實施,從計劃實施到真正發射試驗性載人飛船,這一階段,主要是以無人載人飛船發射為主,通過不斷的發射試驗性飛船,來完善載人飛船的可行性。可以說,從1999年發射的神舟一號至神舟四號飛船,儘管這四次都沒有真正的載人,但每一次都出色的完成任務並返回地面,這讓我國在技術上每次飛行試驗都向前跨了一大步,並不斷的完善,最終才會有神舟五號的載人飛天任務圓滿完成。第二階段:載人航天階段,真正標誌我國成為世界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的國家。
  • 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破3億千米,計劃明年2月實施火星捕獲
    國家航天局介紹,在軌飛行期間,天問一號已完成三次中途修正和一次深空機動等飛控工作。11月初,著陸巡視器進入艙和火星車的多個分系統完成了首次在軌自檢,結果正常。天問一號探測器計劃於2021年2月到達火星,實施火星捕獲;2021年5月擇機實施降軌、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軟著陸火星表面、火星車駛離著陸平臺、開展巡視探測等工作。
  • 港媒:歐洲太空人想進中國空間站
    香港《南華早報》10月6日文章,原題:歐洲航天員學習中文,為將來合作打基礎歐洲太空人正在努力學習漢語,因為他們準備在未來與中國太空人一起工作。一年一度的世界航天界最大盛會國際宇航大會剛剛在德國城市不萊梅閉幕。
  • 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破3億千米,計劃明年2月實施火星捕獲
    本報訊,截至昨日凌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16天,飛行裡程超過3億千米,距離地球約6380萬千米。昨日,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目前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部分分系統完成自檢,各系統工作正常。
  • 印度載人航天計劃受挫,首次無人飛行任務被迫推遲
    而一旦這個發射任務延期,勢必會對印度載人航天項目之後的工作產生不利影響。相關資料顯示,在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之前提出的規劃中,「加甘揚」計劃在正式實施載人飛行之前年12月執行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在印度人看來,按時完成此次載人航天飛行,不僅能為印度獨立75周年獻上賀禮,同時繼俄美中之後第四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國家的殊榮,也能極大提高他們的國際地位。
  • 聚焦中國航天 計劃2016年發射「天宮二號」
    2015年計劃完成20次宇航發射  記者從航天科技集團獲悉,2015年中國計劃完成20次宇航發射,將超過40顆太空飛行器送入太空。無論是從發射次數,還是發射太空飛行器的數量,都將創下中國航天歷史新高。  中國航天在近年來持續高密度發射,從2013年的16次,到今年的20次。
  • 歐洲新計劃:2024年登陸月球 2030年造訪火星
    國際在線報導:雖然「獵兔犬2號」火星登陸器至今下落不明,但是歐洲航天局卻欲與美國試比高,義無反顧而且毫不吝嗇地推出了新的名為「曙光」的徵服太空計劃。歐洲航天局1月13日已經宣布,計劃在2024年首先登陸月球,之後將於2030年造訪火星。
  • 嫦娥五號順利騰空奔月,歐洲航天局來「抱大腿」:希望與中國合作
    對於中國本次探月任務,歐洲媒體高度關注。歐洲媒體報導說,此次"嫦娥五號"探月採集是目前為止第三個從月球帶回採集樣品的國家,如果成功了將是一個裡程碑式的成就。對此,歐洲航天局還專門在網上發文表示自己參與了此次重大探月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