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太空人努力學中文:想上中國空間站
□新華社記者 張毅榮 「你好,我是馬天,我是歐洲航天員……」剛一見面,馬蒂亞斯·毛雷爾就用流利的中文作了簡短自我介紹。近日,在德國科隆的歐洲太空人中心,這位德國太空人對記者講起了他的「中國故事」,並透露了自己的「中國心願」。
-
歐洲太空人:學中文有利於未來在中國空間站工作
新華社德國科隆7月29日電(記者張毅榮)德國太空人馬天(馬蒂亞斯·毛雷爾)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學好中文「非常重要」,「未來在中國的飛船或空間站工作,一切也都會使用中文」,他期待能和世界各國太空人一起到中國空間站工作。
-
從愛理不理到高攀不起:歐洲太空人學漢語,希望能進中國空間站
美國的國際空間站計劃在2024年前退役,這個計劃卻讓免費使用者俄羅斯感到不滿,俄羅斯提出要和國際空間站分道揚鑣說拜拜,希望能夠和中國合作,這一舉動引起了美國的警覺。中國的空間站計劃在2020年發射,這就意味著當美國的國際空間站退役後,中國的空間站是唯一運行的空間站。
-
歐洲太空人們為啥拼命學中文?
原創: 亦平最近,BBC發出了疑問:為什麼歐洲的太空人們最近在埋頭苦學中文?因為他們已經到中國訓練,還期待將來能到中國的空間站工作。德國太空人馬天並且在未來的任務中,他們還想爭取副駕駛的位置。歐洲太空人們非常隱晦地同中國太空人說想要坐在左邊的位置,結果咱們答應得特別輕鬆。
-
當年禁止中國進入國際空間站,如今想加入天宮空間站,美國想多了
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美蘇冷戰中,為了能夠對美國NASA主導的阿波羅登月計劃作出回應,蘇聯成功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空間站,成功讓太空人可以近地軌道上停留超過1年的時間。有傳聞稱,在當年組建國際空間站的時候,美國直接禁止中國太空飛行器和相關零部件進入國際空間站。
-
美太空人:不排除神舟飛船成空間站運輸器的可能性
跟美國非裔女太空人聊航天:不排除神舟飛船成為空間站運輸器的可能性【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溫燕】當前全球共有約500名「太空人」,其中美國太空人佔2/3。如果區分性別,全球女太空人僅50人,非裔女太空人更是寥若晨星,而珍妮特·埃普斯(Jeanette Epps)博士就是其中之一。2009年,埃普斯入選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太空人,並曾在俄羅斯航天城「星城」受訓。近日,埃普斯博士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表示期待早日飛往國際空間站並駐留。在談到未來中國神舟飛船是否有可能成為國際空間站成員搭乘的運輸器時,她說:一切皆有可能。
-
【中國那些事兒】外媒:在火星上說普通話 為什麼歐洲太空人愛上了...
中國日報網10月29日電 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學習漢語已然成為一種全球流行趨勢,這不,就連歐洲航天員都幹勁十足地學起了普通話。外媒認為,這說明探索太空的國際合作越來越需要中國力量。 7月18日,在德國科隆,德國太空人毛雷爾在歐洲航天局哥倫布實驗艙的模擬艙內展示實驗操作。
-
國際空間站究竟這是咋了?俄太空人修理近7小時,美國人夠狠夠壞
實際上這樣說也不算嚴謹,嚴格地說該空間站是美國俄羅斯主導,當年美國人拒絕中國加入空間站項目,俄羅斯也沒有表示什麼。 但從前些年開始,科學家們就開始改變了預測,認為國際空間站只能使用到2024年,雖然尚未作出最終決定,但國際空間站的表現已顯示故障頻繁,問題重重。 歐洲空天局想讓國際空間站繼續運營到2028年,幾乎沒有可能,雖然歐洲空天局是國際空間站合作的一份子,但他們的話語權幾乎等於零,只能配合美俄做一些空間研究。
-
組圖揭秘:空間站太空人們的日常生活
原標題:組圖揭秘:空間站太空人們的日常生活 圖片說明:國際空間站距離地面約400公裡,空間站乘組人員一般保持在而美國太空人斯考特·凱利(Scott Kelly)與俄羅斯太空人米哈伊爾·科爾尼延科(Mikhail Kornienko)將在國際空間站停留一年,評估長期失重環境對人體的影響,為未來人類登陸火星的長期太空飛行做準備。
-
太空人在空間站並不安全,他們面臨多種潛在危險,微生物就在其中
去年我國對外宣布正式完成了空間實驗室階段的航天任務,接下來將進行空間站的建設任務,並且預計在2025年之前完成。在中國完成空間站建設之前,已經存在由多個國家聯合起來共同建造了一個國際空間站,參與其中的國家就有美國、俄羅斯、日本、歐洲、加拿大和巴西。
-
蘇聯太空人在太空上到底有沒有酒駕空間站?
但是,想喝也是不可能不喝的。為了喝上那一口美酒,俄羅斯太空人們各顯神通,真可謂花樣百出。當時,一位在「禮炮7號」空間站上工作的蘇聯太空人正好要過生日,他的一位太空人朋友便將一瓶亞美尼亞白蘭地偷運進了空間站。
-
《地心引力》現中國空間站救美國太空人情節
《地心引力》現中國空間站救美國太空人情節 11月18日下午,該片在北京舉辦了中國首映暨導演見面會,該片導演、曾經執導過《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人類之子》的阿方索·卡隆專程來華助陣,並與中國媒體和影迷面對面交流。該片由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出品,奧斯卡影后桑德拉·布洛克、金球獎影帝喬治·克魯尼兩大好萊塢戲骨聯袂主演。
-
港媒關注中國太空人是如何煉成的?「使命比生命更重要」
參考消息網1月25日報導 港媒稱,中國發布了兩部短片,紀念中國航天員訓練大隊成立20周年。短片分為普通話和英語兩種,意在增強公眾對中國航天計劃的了解和興趣。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月23日報導,在《看見夢想,續寫輝煌》的中文短片中,出現了以前中國航天飛行任務的鏡頭,航天員講述了自己在航天計劃中的作用。2008年執行過神舟七號飛行任務的劉伯明說:「那一刻,使命比生命更重要!」2013年執行了神舟十號飛行任務的張曉光在短片中繼續強調了愛國基調。他說:「身體離地球越遠,心靈離祖國越近。」
-
第四次:國際空間站遭遇太空垃圾 太空人進逃生艙避險
在美國宇航局的聲明中提到,空間站由於太空碎片的緣故而暫停活動,待一切正常後太空人才離開逃生艙進入空間站 據國外媒體報導,現實版的《地心引力》差點上演,國際空間站在近日遭遇到一次危險事故,一顆俄羅斯氣象衛星碎片存在撞擊空間站的風險,太空人全部進入逃生艙躲避。
-
國際空間站傳出壞消息,或威脅太空人生命,俄網友:未來看中國了
中國新聞網消息,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俄羅斯火箭航天消息人士向外界披露,國際空間站的美國艙外部出現氨氣洩漏。,然而,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了,2017年的時候,國際空間站的另外一個位置就出現了類似的情況,經過定位後,由太空人在太空行走期間修復該問題。
-
中國空間站將成全球唯一 俄歐可進但一國直接被拒絕
1983年時任美國總統的裡根提出了國際空間站的設想,經過將近十餘年的探索和設計,直到1991年前蘇聯解體、俄羅斯加盟之後,國際空間站的項目才正式啟動,1998年國際空間站初步投入使用,而後經過美俄等多國十多年的努力,2011年12月最後一個組件發射升空後,國際空間站完成了所有的組裝工作。
-
太空人從空間站飄走了該怎麼辦
首先,太空人一般不能自由浮動。在國際空間站外面,他們通過鋼筋編織的繫繩和太空飛行器相連,這繫繩的拉伸強度可以達到1,100磅。如果是兩個人離開國際空間站,進行太空漫步,他們之間還會有繫繩相連。所以太空人想飄走,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其次,即使這根關鍵的繩子斷掉了,太空人們同樣有超完善的應急措施——噴氣式動力背包,人手一個背在背上,作為一個對艙外活動進行救援的簡單措施。
-
一旦空間站失事,太空人能跳傘逃生嗎?很多人都想錯了
相信在看了空間站內部相對擁擠的環境之後,許多人都會好奇一個問題:一旦空間站失事,太空人能夠通過跳傘的方式逃生嗎因為空間站通常穩定在距離地面約400公裡的宇宙中,所以許多人會產生一種錯覺:空間站是靜止不動的,只需要縱身一躍就能夠回到地球。
-
除了互堵馬桶,美俄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還有哪些明爭暗鬥
,邀請他們去俄羅斯艙段共進晚餐。斯科特才喝了一口,就被馬奶甜到發齁,實在咽不下去,又不好意思辜負對方期待的眼神,只好騙艾登說,要將剩下的馬奶放進冰箱,等做完科學實驗下一餐再喝,趁著艾登不注意,斯科特把馬奶裝進袋子扔了。
-
俄媒:中國2022年發射空間站 並向外國太空人開放
原標題:中國計劃2022年發射天宮空間站俄媒:航天將實現跨越式發展參考消息網8月9日報導俄媒稱,中國計劃2022年發射天宮空間站。天宮預計將遵循與國際空間站類似的設計標準,並向外國太空人打開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