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危言聳聽!Space X們正在殺死地球上的天文觀測

2020-07-05 DG範

想像一下,當我們的上方布滿衛星的時候,天空會是什麼樣子?

這不是危言聳聽!Space X們正在殺死地球上的天文觀測


示意圖

前幾天,數碼愛好者曾轉引英國衛報的消息稱,有天文學家正在警告,Space X的「星鏈」衛星會威脅到夜空的「荒野感」,而如今,這一擔憂進一步加深了。

Space X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射新衛星。自一月份以來,已經部署了400多顆Starlink(星鏈)衛星,並且計劃將Starlink(星鏈)規模擴大到40,000顆以上,這是人類發射的衛星總數的五倍。

然而,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據美國CNN報導,包括Amazon和OneWeb在內的許多其他公司正在建造或計劃建造類似於Starlink的衛星網際網路星座項目。想像一下,這將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數目。

這些新增加的衛星不但令地球上空的交通變的繁忙,還大大增加了太空任務的風險。歐洲航天局的「風神」與美國的Starlink就曾出現相撞險情,而歐洲航天局去年9月對「風神」手動變軌就是為了避免與Starlink發生「交通事故」。

這不是危言聳聽!Space X們正在殺死地球上的天文觀測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公司加入太空俱樂部,太空中衛星的數量會爆發性的增長。而這除了對於太空交通、太空垃圾清掃造成壓力之外,對於基於陸地觀察的天文學也帶來了致命的打擊。

讓衛星變暗有用嗎?

在聽聞天文學家們抱怨之後,Space X的馬斯克最初是以防禦姿態進行發聲,馬斯克在2019年5月的推文中說,除非仔細觀察,否則任何人都不會看到Starlink衛星,並且它們不會對天文學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然而,那並不是事實。曾有天文愛好者將Starlink誤認為流星雨。Starlink衛星的尺寸相當大(573磅或260千克),其低空高度使它們從地面顯得特別明亮。在某些地方甚至不用望遠鏡也可以看到它們。如果Starlink增長到包括數以千計的衛星,他們將「可能超過在天空中所有可見星」。

這不是危言聳聽!Space X們正在殺死地球上的天文觀測

儘管Space X 最近為使Starlink(星鏈)變暗做出了努力,他們與天文學界合作,並測試了各種降低衛星亮度的方法。包括傾斜衛星以避免太陽的光線,使用吸收光線的塗料,給衛星配備可伸縮遮陽板等,但是,即使在最佳情況下,Starlink衛星仍可能嚴重損害天文學家研究天空的能力。

躍躍欲試準備找到第九大行星的魯賓天文臺就深受其影響。天文學家說,衛星發出的光軌跡可能會汙染魯賓天文臺(Rubin observation)拍攝到的數千張圖像,儘管Space X最近已經做出了努力來減弱它的星鏈反光。

天文學家捕捉到了看起來像發光螞蟻在望遠鏡鏡頭上爬行的痕跡。一些業餘觀星者被逗樂了。但是對於一群專業的天文學家來說,這是令人恐懼的。

這不是危言聳聽!Space X們正在殺死地球上的天文觀測

Space X在其博客文章中承認,對於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能源部和私人捐贈基金資助的,耗資5億美元的魯賓天文臺來說,Starlink衛星構成了一個特別明顯的問題。

魯賓天文臺可以證明是否存在第9行星,有些科學家預測這是一個比地球大的世界,這可能是導致太陽系遙遠其他物體無法解釋的運動的原因。它甚至可能會重塑關於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理論。

魯賓天文臺對於追蹤可能有一天威脅到我們星球的近地小行星也將特別有用。那些衛星的幹擾可能會對這些觀測造成最大的損害。天文學家通常在黃昏時搜尋小行星,這與Starlink衛星一天中最亮的時間相同。

這不是危言聳聽!Space X們正在殺死地球上的天文觀測

魯賓天文臺的望遠鏡的大小和靈敏度使它更容易受到Starlink的光汙染的影響。天文臺的攝像機鏡頭「聚焦在無限遠處」以捕獲遙遠的天體。這意味著前景中的物體(例如,低地球軌道上的明亮衛星)顯得失焦,從而產生了更大的光線模糊。

研究表明,Space X需要將其衛星變暗至7級。

幅度是對亮度的度量,其中較高的數字表示較暗的外觀。例如,海王星的視星等級約為7.7。已經在軌的大多數Starlink衛星的亮度都遠高於此。即使是Space X在1月份發射的帶有深色塗層的實驗衛星,其亮度也仍然是7級的兩倍。 尚不清楚為新衛星開發的Space X遮陽板是否會將其亮度降低到該水平。

更可怕的是,即使Space X能夠將Starlink衛星調暗至7級,它們仍然會影響魯賓天文臺的數據。丟失的像素將與「數月的觀察時間」相關。

衛星幹擾得越多,天文學家犯錯或得出不正確結論的可能性就越大。確保不發生這種情況將需要找到更好的方法來清理有瑕疵的圖像,而這需要時間和金錢。

註:魯賓天文臺已故的天文學家維拉·魯賓(Vera Rubin)的名字命名,後者提供了暗物質存在的一些初步證據。這個觀測站看起來像是棲息在智利一座山峰上的機器人蝸牛,從2022年開始,每晚將捕獲1,000張圖像。與其他望遠鏡不同,魯賓天文臺將能夠在短短的三個晚上拍攝整個天空。據天文學研究大學協會稱,調查完成後,將創造出前所未有的「類似電影的宇宙觀」 。這將為科學家提供前所未有的機會來研究從宇宙起源到銀河系未知內容的所有事物。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們觀測到,一顆白矮星正在「瘋狂」的,吸收紅巨星的能量!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小宙斯帶你看宇宙,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科學家們觀測到,一顆白矮星正在「瘋狂」的,吸收紅巨星的能量。相信對於一些比較喜歡天文的朋友來說,觀測天上的星星大家應該都是非常喜歡的,在近期小編了解到有科學家們發現,距離地球有2萬光年的一個鄰近星系小麥哲倫星雲當中,有一顆恆星爆發了明亮的x射線。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和探索,得出結果這種輻射的來源是一顆白矮星,然而這顆白矮星的增長速度可以說是非常的快,超越了很多普通的白矮星的成長速度。那麼什麼是白矮星呢?
  • SpaceX 的星鏈(StarLink)計劃引發天文觀測災難
    業餘天文愛好者也拍到過類似景象。雖然在肉眼看來,Starlink是排成一隊划過的,但是當對背景星空進行跟蹤拍攝時,看到的就是這樣的景象。這是星鏈衛星散開進入正式軌道之前的,但是這個極端場景可以幫助你理解衛星對數據的影響效果:簡單的說就是這一條上的數據,以及所有這個軌跡「碰到」的天體的數據都不能用了。而且在數據處理中,必須採用算法識別這些衛星軌跡,並將其遮擋掉 (就是把這部分數據標記為沒用。
  • 專家解說南極冰穹A:地球上最好的天文觀測點之一
    朱博士對這次選址建臺的理由如數家珍:南極冰穹A是地球上最好的天文觀測地點之一。這麼優越的平臺,不排除國際上其他國家也擠進來在上面建站、測量的可能性,比如澳大利亞等國曾設想到冰穹A進行選址觀測。所以,我國必須儘量加快在南極冰穹A建臺的計劃,這是我國推進南極科考事業的歷史契機。  「這同時也是我國進入國際天文研究前沿的一個契機。」目前,中國是第一個計劃在南極建天文臺的國家。
  • 巨型衛星星座正在改變天文觀測
    隨著近地軌道上的衛星數量越來越多,獲得一個開闊的天空視野的機會正變得越來越小。學界也是剛剛才開始認識到這些巨型衛星星座給天文學界所帶來的真正威脅。美國天文學會在近日公布的報告中總結道,該情況將會「從根本上改變天文觀測領域」,其中就涉及到了光學和近紅外探測的發展。報告作者寫道,「夜空照片中充滿被太陽照亮的衛星將成為一種常態。」
  • 馬斯克惹惱天文學家,星鏈計劃恐令射電天文觀測受阻
    目前,射電天文學家正在尋找解決之道。到目前為止,SpaceX已經發射了超過700顆Starlink衛星,創下了人類歷史上最密集的衛星發射記錄。然而,儘管Starlink的太空網絡布局開啟了通信互聯的新紀元,天文學家們在意的卻是這些衛星對星空帶來的「噪音」。
  • SpaceX 的星鏈(Starlink)計劃使天文學家心煩意亂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今日報導,馬斯克的星鏈計劃這次讓天文學家們感到心煩意亂,成千上萬顆明亮的衛星正在影響和將更大地影響天文學家們對於太空的探索與發現。星鏈計劃,英語:Starlink,是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推出的一項通過近地軌道衛星群,提供覆蓋全球的高速網際網路接入服務。
  • 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武漢大學:「地球物理不是地理」
    小時候特別喜歡聽電臺廣播的長篇評書《三國演義》,在講到群英會那一段時,對諸葛亮所說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理解不深。因為當時我的地理考了100分,便覺得將來把天文學會就成了諸葛亮式的人物,幻想著有朝一日也能呼風喚雨、叱吒風雲。
  • 天文觀測者:不,他們不是外星人!SpaceX的星鏈衛星以假亂真
    天文觀測者:不,他們不是外星人!SpaceX的星鏈衛星以假亂真!SpaceX的星鏈衛星划過地球!眾人誤為外星來客議論紛紛!不,他們不是外星人!這是來自一名英國的天文觀測者的震驚之語!事實上,如果不知情的人看到天空中閃過的一道光,也會誤以為是外星來客,然而真相確實來自SpaceX的星鏈衛星,網友紛紛表示:星鏈衛星這波「以假亂真」真騙到了群眾!
  • 地球大氣層對天文觀測的影響及解決措施
    採用光學設備觀測天體輻射出的電磁波是實現天文觀測的一種有效方法,對天體輻射、大氣層對天體輻射的影響以及目前的主要觀測手段進行清晰認識是本文的主要科普內容,下面一起開始吧。圖5 不同輻射波段的漩渦星系M812 地球大氣對天體輻射的影響在地球表面安裝天文望遠鏡探測宇宙天體輻射電磁波,需要考慮地球大氣的影響,地球大氣對天體輻射的影響主要包括四個方面:(1)蒙氣差:即大氣折射
  • 地球大氣層對天文觀測的影響及解決辦法
    採用光學設備觀測天體輻射出的電磁波是實現天文觀測的一種有效方法,對天體輻射、大氣層對天體輻射的影響以及目前的主要觀測手段進行清晰認識是本文的主要科普內容,下面一起開始吧。在正式開始之前,先一起瞻仰以下這位首次提出太空望遠鏡概念的人物:小萊曼·史莊·斯皮策,(Lyman Strong Spitzer, Jr.,1914年6月26日-1997年3月31日)。
  • 極端外海王星天體「X行星」
    旅行者2號證-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軌道不規則性並不存在20世紀80年代旅行者2號首次飛掠天王星和海王星,在精確測量了它們的軌道數據和質量之後,發現羅威爾觀測到的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軌道不規則性並不存在,這只是由於之前人們對海王星的質量估計過高造成的,儘管「x行星」存在的推論被推翻,但天文學家們並沒有放棄尋找「x行星」。
  • 7月2日 日全食天文奇觀觀測指南:怎樣觀測?在什麼地方可觀測?
    在智利和阿根廷的部分地區,天文愛好者們將有機會觀賞到日全食,那時月球將會完全遮蓋住太陽,只顯現出稀疏的日冕。而在南美洲其它地區,愛好者們會看到日偏食,看起來就好像月球咬掉了太陽公公的一部分臉蛋一樣。通過這張指引圖,你就能清楚地看到哪些地區可以看到日食以及當地的日食種類。
  • 為什麼天文學家想到月球上建天文觀測站?
    人類進行天文觀測需要用到望遠鏡,望遠鏡是依靠電磁波來獲取信息的,不同的望遠鏡需要藉助不同頻率的電磁波,甚至工作條件也是不一樣的。月球的背面是人類進行低頻射電天文觀測的理想場所。小學時候學的課文告訴你,星星會「眨眼」,一閃一閃的。
  • SpaceX 載人龍飛船成功返回地球,馬斯克再創歷史
    美國宇航局的兩名太空人,鮑勃·本肯和道格·赫爾利,在5月30號搭乘著載人龍飛船—SpaceX前往國際空間站,停留兩月後,成功返回地球落到墨西哥灣中,這是首艘用於載人飛行的太空飛行器,對於航天領域來說,又是一大裡程碑,不得不說,馬斯克的這一舉措,意義非凡。
  • Space X再次打破記錄
    5月31日,號稱「矽谷鋼鐵俠『的埃隆馬斯克又完成了一項創舉——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將人類太空人送上國際空間站的民營企業家。接下來是長達19個小時的前往國際空間站之旅,如果一切順利,飛船將與以7.8公裡/秒速度環繞地球運行的空間站進行會合和對接。對接如果不成功,龍飛船會和國際空間站相撞——而空間站上目前有兩名俄羅斯太空人和一名美國太空人,這樣會發生嚴重危險。
  • 未來,月球是否會成為人類最理想的天文觀測基地?
    地面天文觀測必然會受到地球大氣層各種效應的影響,並在觀測對象、資料可靠性以及可觀測波段等方面,給天文工作的深入發展帶來嚴重限制,為了從根本上克服這些不利因素的影響,必須把天文望遠鏡及其後端探測設備送到儘可能遠離地球大氣層的太空中去,變地面觀測為空間觀測。
  • 天文觀測大家第谷
    16歲進入大學學習法律,但業餘更加愛好天文觀測。丹麥國王非常崇拜和信任第谷,1576年授予他一座島嶼興建天文臺。第谷做了大量的觀測記錄,並且記錄非常的詳細精確。第谷還曾發現並記錄了仙后座的一顆超新星的爆發,這個發現動搖了亞里斯多德的天體不變理論,開闢了天文學發展的新領域。
  • 天文奇觀「火環」日食周末上演,絕無僅有,所需的線上觀測法在這
    這個周末,日環食將短暫地出現在非洲和亞洲的部分地區,如果你沒有辦法親臨現場,可以通過直播來觀看這一壯觀的自然現象。周日即將發生的日食被稱為環食,當月亮從太陽和地球之間經過時,從我們的星球上看,它並沒有完全覆蓋太陽。在月亮陰影的外側仍有一圈陽光閃耀,因此日環食也被稱為「火環」日食。
  • 科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地球體積大小的流浪行星正在穿越銀河系
    科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地球體積大小的流浪行星正在穿越銀河系 來源:網易科技 • 2020-11-04 11:52:28
  • 科學家正在努力搜尋中!
    圖片來源SETINASA的克卜勒天文望遠鏡觀測到KIC 8462852恆星偶爾會暗淡下來,並且最近幾年曾經劇烈地暗淡過幾次。研究者們認為這幾次暗淡的發生如此強烈,不可能是由於行星掠過恆星表面(行星凌星)引起的(一般來說,由行星凌星引起的恆星亮度下降不會超過1%,而KIC 8462852的亮度下降達到了15%-22%,這是極其異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