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超快、可調製的用於生物醫學的黃色光的雷射問世

2020-09-13 江蘇雷射產業創新聯盟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這裡為大家報導了一種結構緊湊的、可調製的超快黃光高功率雷射。利用中紅外雷射在兩級倍頻過程的四次諧波產生 的雷射來實現的。 科學家最近設計了一款超快、結構緊湊、高功率的黃光雷射器。這一新的,可調製的雷射具有優異的光束質量,並且可以滿足可實施的黃色雷射光源用於製造超快光脈衝的要求。

.研究人員採用兩步非線性變頻 轉換將中紅外雷射轉換成黃色的,波長可以在570nm到596nm之間調製的雷射。

圖解:這一波長的變化剛好可以有較大範圍的應用



製造一個更好的黃色雷射

研究表明雷射的光譜在黃色光譜範圍內的時候,是比較理想的用於醫療處理的光源。但是這一波長範圍的光源在以前通常是使用效率低下和大的銅蒸汽雷射來實現的、或者使用光參量振蕩器(optical parametric oscillators)和染料雷射器來實現的。

這些黃色的雷射可以有效的且在很寬廣的範圍內使用,這一黃色的雷射具有一種或者多種缺點,例如,缺乏優異的空間光束整形、較低的平均功率、較寬的輸出脈衝以及受限的或者不能對波長進行調製等。

產生黃光雷射的示意圖



飛秒雷射對於很多應用都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因為它在很短的時間內發射出大量的光子,可以提供非常高的強度和極端精密的加工,而不會造成熱損傷。





圖解:(a)黃色雷射的波長調製及其相應的雷射輸出功率,(b)黃色雷射的強度自相關性,(c)在591nm時的光譜寬度,(d)在可調製範圍內的脈衝寬度和光譜寬度

目前市場上還沒有商業化的可以提供理想參數的飛秒黃光雷射器。因此,為了在一個實驗中解決這些限制,研究團隊實施了一個新的設計,超快固態Cr2+:ZnS 雷射,發射出中紅外波長且採用兩級倍頻來實現。

但是超快雷射器的倍頻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工藝並且包含著正確晶體的探測以創造出高質量的滿足所需要要求的雷射來。

研究團隊採用超快倍頻中紅外雷射,獲得了峰值波長為2360nm的黃色雷射光源,是在兩個不同的非線性晶體中實現的,使用簡單的光功能學部件並在常規的光學實驗室就得以實現高功率、可調製和超快黃色雷射光源。



作為這次實驗研究的副產品,我們的雷射光源還可以提供可調製的近紅外輻射的實質平均功率,可以用於多種用途,包括光譜學、材料加工和影像學。

高功率的時候雷射功率的穩定性 (a)以及在泵浦功率為1.8W時的遠場強度分布(b)、黃色雷射的圖片

圖解:a中分別為 Cr2+:ZnSCr2+:ZnS pump 雷射 (黑色), first stage SHG (紅色), second stage SHG (黃色) ,時間為 2 h.

這一新的黃色雷射已經經受了測試,結果表明這一雷射可以提供非常高的輸出平均功率,超過1W,在重複頻率為80MHz的時候脈衝為130 fs,並且具有非常優異的空間光束整形。研究團隊同時注意到該雷射在較長的周期內其穩定性也非常優異。 .

研究人員打算進一步的提高該設備(這一新雷射)的緊湊性、效率以及脈衝持續時間。同時他們呢還正在致力於探索新的途徑來提高該雷射的性能,以使得該雷射可以在室溫下使得更加方面使用且耐用。

項目的研究團隊

文章來源:

Yadav, D., et al. (2020) Watt-level, ultrafast, tunable yellow source based on single-pass, fourth harmonic generation of Cr2+:ZnS laser at 2360 nm. Optics Letters. doi.org/10.1364/OL.404358.

相關焦點

  • 我國首臺超快掃描隧道顯微鏡問世
    掃描隧道顯微鏡(簡稱STM)是一種空間解析度可以達到原子量級的微觀探測工具。然而,受電流放大器帶寬的局限,其時間分辨一般只能達到微秒量級,而很多微觀動力學過程往往發生在皮秒和飛秒量級。為了提高STM的時間解析度,其中一種比較可行的辦法是將超快雷射的泵浦-探測技術和STM相結合,利用超快光與電子隧穿過程的耦合來實現「飛秒-埃」尺度的極限探測。
  • 醫學光子技術分類及醫學成像技術詳解
    醫學光子技術分為兩大類:光子診斷醫學技術與光子治療醫學技術,前者是以光子作為信息載體,後者則以光子作為能量載體。 目前,無論是光診斷還是光治療技術,多以雷射為光源。
  • 八年磨一劍,國內首臺超快掃描隧道顯微鏡問世
    為了提高STM的時間解析度,其中一種比較可行的辦法是將超快雷射的泵浦-探測(pump-probe)技術和STM相結合,利用超快光與電子隧穿過程的耦合來實現「飛秒-埃」尺度的極限探測。儘管超快雷射技術和STM相耦合的概念在上世紀90年代就被提出,但是相關研究受限於一系列技術難點,進展非常緩慢。
  • 諾派雷射(NPI Lasers)發布RainbowTM系列超快光纖雷射器
    諾派雷射(NPI Lasers)推出高穩定性RainbowTM系列超快光纖雷射器。該系列產品覆蓋近紅外-中紅外主流波段,具有高度的可定製化與卓越的性價比,大大降低了集成廠商或科研用戶進入超快應用的門檻,讓超快雷射在精密微加工、非線性光學、太赫茲產生和傳感探測等前沿科技領域獲得更深入、廣泛的應用,並能夠幫助客戶及早、快速地拓展超快市場的發展機遇。
  • 國內首臺超快掃描隧道顯微鏡問世!走進北大科學家的量子科學世界
    為了提高STM的時間解析度,其中一種比較可行的辦法是將超快雷射的泵浦-探測(pump-probe)技術和STM相結合,利用超快光與電子隧穿過程的耦合來實現「飛秒-埃」尺度的極限探測。儘管超快雷射技術和STM相耦合的概念在上世紀90年代就被提出,但是相關研究受限於一系列技術難點,進展非常緩慢。.
  • 用於生物調製的氮摻雜碳化矽的雷射寫入
    (B)雷射書寫電極是柔性電極,可以與心臟整合,並通過電脈衝刺激心臟以使其起搏。(C)雷射寫入電路可用於相互連接的細胞團的光電化學調製。圖片來源:Science Advances,doi:10.1126 / sciadv.aaz2743在材料科學中,可以將導電和半導電材料嵌入絕緣的聚合物基材中,以用於有用的生物界面應用。然而,直接使用化學方法來實現複合構型是具有挑戰性的。
  • 雷射刻寫製備氮摻雜的碳化矽材料能用於生物調控
    雷射刻寫過程及其應用的圖示圖片來源:Science Advances, doi: 10.1126/sciadv.aaz2743在材料科學領域,導體和半導體材料可以被嵌入絕緣的聚合物基底中,以在生物界面上得以應用。然而,直接通過化學過程得到這樣一種複合結構卻極具挑戰性。
  • 上海光機所在有機太陽能電池超快動力學方面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蘇州大學合作,在有機太陽能電池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研究團隊利用飛秒瞬態吸收技術研究了有機太陽能電池活性層材料,解釋了DIO添加劑對電池效率提升的貢獻,相關成果發表在《納米材料》(nanomaterials)上。
  • 有機太陽能電池超快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蘇州大學合作,在有機太陽能電池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研究團隊利用飛秒瞬態吸收技術研究了有機太陽能電池活性層材料,解釋了DIO添加劑對電池效率提升的貢獻,相關成果發表在《納米材料》(nanomaterials)上。
  • 玻璃與異質材料超快雷射微焊接獲國家發明專利
    玻璃材料超快雷射微焊接樣件圖近日,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光子製造中心研究員賀斌副團隊採用超快雷射在玻璃材料與金屬合金、單晶矽等異質材料微焊接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採用超快雷射微焊技術實現了矽酸鹽玻璃、藍寶石玻璃、石英玻璃等多種玻璃材料與單晶矽和銅合金、鋁合金、鈦合金合金等異質材料的高強度直接焊接,完成的航天航空一些樣件已通過性能測試
  • 西安光機所玻璃與異質材料超快雷射微焊接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日,西安光機所光子製造中心賀斌副研究員團隊採用超快雷射在玻璃材料與金屬合金、單晶矽等異質材料微焊接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玻璃材料超快雷射微焊接原理圖超快雷射玻璃微焊接技術是基於超快雷射能量非線性吸收機制,使異種材料在結合界面微小尺度範圍內等離子體化後再重構實現連接的精密焊接技術。
  • 科學家發現創紀錄超短雷射脈衝用於工程和生物醫藥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羅切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近期在飛秒雷射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他們利用一種新發現的孤立波縮短了飛秒雷射脈衝的時長。光學研究所發展了創紀錄超短雷射脈衝用於新的發展的技術,工作於比較重要的場合如工程和生物醫藥。
  • 來自三D拓撲絕緣體的可調THz輻射
    他們最近系統地調查了來自比的THz輻射2泰3由飛秒雷射脈衝驅動的納米膜。他們發表在《高級光子》上的報告展示了具有任意可調極化狀態的手動 THz 波的高效生成,允許控制手性、橢圓性和主軸。(a) 具有水平線性偏振 (HLP)、垂直線性偏振 (VLP)、左手圓形偏振 (LCP) 和右手圓形偏振 (RCP) 的飛秒雷射脈衝在拓撲絕緣體 Bi2Te3 上發光,並產生極化可調諧 THz 波。(b) 宏觀螺旋性依賴光電流,只能產生單向旋轉電流。(c) 圓形偏振雷射脈衝照明下的微觀電子過渡。
  • 60年前,人類製造出了一種神奇的光,從此它與陽光並列……
    這種顏色鮮亮、始終會聚在一起的光,成為人類在20世紀繼核能、電腦、半導體之後的又一重大發明。 60年來,雷射被廣泛用於各種領域,被稱為「最快的刀」「最準的尺」「最亮的光」,甚至有人將雷射與太陽光並列,認為它已成為人類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在人類走向未來世紀的路途中,雷射還將承擔起更多重任。
  • Er:YAG雷射與Nd:YAG雷射在口腔醫學領域中的應用
    > 雷射,全稱為受激輻射的光放大,在生物學領域主要利用其光熱效應,當雷射照射生物組織時被組織及其表面的水吸收而轉化為熱能,從而對組織產生加熱、凝結、切割、切除等作用。早在1990年,Nd:YAG雷射就獲得FDA批准可用於口腔軟組織疾病。此後,Nd:YAG雷射也逐漸用於口腔醫學各領域。Er:YAG雷射和Nd:YAG雷射同屬固體脈衝雷射。Er:YAG雷射的水吸收率更高,對周圍健康組織熱損傷更小。Nd:YAG雷射穿透力更強,通過光熱效應作用於組織,殺菌、凝血效果更好。本文就這兩種雷射在口腔醫學領域應用中的比較作一綜述。
  • 相干公司推出滿足光遺傳學波長和調製需求的黃光雷射器
    光泵半導體雷射器 (OPSL) 具備可擴展/可調輸出功率、直接模擬和數字調製,以及即插即用功能,能夠滿足光遺傳學、流式細胞術和其他生命科學應用對黃光雷射器波長日趨增加的需求。  Ingo Waldeck 和 Matthias Schulze,Coherent Inc.
  • 科英雷射推出強脈衝光治療儀 可用於皮膚、血管性疾病治療
    日前,吉林省科英雷射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關於新產品發布的公告。公司於2019年5月18日獲得吉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器械註冊證,新品名稱為「強光一號™強脈衝光治療儀」,型號、規格包括KL-L型、KL-L(N)型、KL-L(E)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