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生物調製的氮摻雜碳化矽的雷射寫入

2020-08-31 工程學習

雷射寫入過程及其應用的示意圖。(A)CO2雷射在PDMS基板上書寫圖案,其中該圖案可以是(i)在表面上,(ii)溝槽或(iii)直通導致形成兩個不同的片。結構(i)至(iii)隨雷射功率和寫入速度而變化。由於燒蝕過程的性質,在SiC下方形成石墨層。(B)雷射書寫電極是柔性電極,可以與心臟整合,並通過電脈衝刺激心臟以使其起搏。(C)雷射寫入電路可用於相互連接的細胞團的光電化學調製。圖片來源:Science Advances,doi:10.1126 / sciadv.aaz2743

在材料科學中,可以將導電和半導電材料嵌入絕緣的聚合物基材中,以用於有用的生物界面應用。然而,直接使用化學方法來實現複合構型是具有挑戰性的。雷射輔助合成是一種用於製備各種材料的快速且廉價的技術,但它們在構建生物物理工具和生物醫學材料中的應用仍有待探索。在一份新報告中,Vishnu Nair和美國芝加哥大學和西北大學的化學,分子工程,物理學和原子探針層析成像研究團隊使用雷射寫入將部分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轉化為摻雜氮的立方矽。碳化物(3C-SiC)。他們通過使用海綿狀石墨層將緻密的3C-SiC表面層連接到PDMS基質,從而促進了兩個表面之間的電化學和光電化學活性。他們在PDMS和獨立的3-D結構中開發了二維(2-D)碳化矽圖案。Nair等。通過應用柔性電極(用於獨立的心臟起搏)和光電電極(用於將過氧化物局部遞送至平滑肌片),確立了雷射複合材料的功能。該工作現在發表在「 科學進展」上

雷射輔助材料合成

由於其易於應用,成本低和產生複雜相的獨特能力,通常使用通過雷射輔助工藝進行材料合成。雷射生產的複合材料可以擴展設計原理,以開發用於生物傳感和活性的材料和設備。例如,科學家以前曾使用石墨烯/石墨基導電材料,通過雷射書寫來電化學感應汗液中的代謝產物。在目前的工作中,研究團隊選擇了除矽以外的材料平臺,以執行電子,電化學,光化學和光熱控制多尺度生物成分。矽(Si)的缺點包括在生理條件下降解和有限的電化學性能。生物電子和生物材料必須比結構精度更能促進操作靈活性。結果,在生物界面研究中需要結合雷射書寫或基於噴嘴的印刷技術來開發節儉且用戶友好的材料和裝置。


SEM-EDS揭示了3C-SiC-MnOx的化學成分。廣告。晶體的放大圖,顯示了通過化學沉積形成的MnOx(x〜2)塗層。嗯 (d)中所示的晶體上各種元素的EDS圖。圖片來源:Science Advances,doi:10.1126 / sciadv.aaz2743

碳化矽


Nair等。由於其在半導體行業中的重要性,因此在該工作中使用了碳化矽(SiC)。立方3C多型(3C-SiC)表現出高電子遷移率,熱導率和飽和漂移速度,儘管其合成需要嚴格的條件。該團隊展示了以PDMS(聚二甲基矽氧烷)為前體的3C-SiC的2-D和3-D雷射圖案。他們在富氮氣氛下通過雷射燒蝕形成了緻密的SiC層,以生產具有預期幾何形狀的複合材料。與嵌入式石墨網絡一起,SiC表現出偽電容電化學行為和光電化學活性。科學家用二氧化錳(MnO 2或MnO x)以提高其光電化學活性。使用這些基於SiC的設備,他們將活動定向在離體心臟和培養的細胞中。這項工作表明了雷射書寫如何能夠有效地產生用於生物界面研究的靈活的多功能半導體/彈性體相互作用。

SiC仿生模擬刺激人的主動脈平滑肌細胞(A)3C-SiC中的n摻雜以及隨後的能帶彎曲表明光刺激後可能發生純氧化反應。(B)375nm的10ms發光二極體(LED)脈衝期間的光電流測量設置示意圖(頂部)和3C-SiC光響應的代表性跡線,揭示了光陽極氧化反應。(C)在3C-SiC和3C-SiC-MnO 2上的螢光動力學測量證實水被氧化為H 2 O 2,並且顯示出每平方釐米的光照射材料通過水的氧化產生的H 2 O 2的相對濃度。(D)平滑肌細胞中外源H2O2信號通路的示意圖。外源過氧化物導致肌醇三磷酸受體(IP3R)的活化增加,誘導鈣從內質網(ER)/肌漿網(SR)的內部存儲中釋放,並吸收外源鈣。(E)取決於收縮周期的刺激時機的不同鈣反應的代表性跡線。(F)用顯微鏡Z堆棧在平滑肌細胞集合體上實現設備級實現的示意圖。比例尺,僅沿Z軸100μm。(G)3D熱圖顯示了從細胞系中的刺激點傳播的鈣波。比例尺,50μm。CB,導帶;VB,價帶;GPCR,G蛋白偶聯受體;RTK,受體酪氨酸激酶。圖片來源:Science Advances,doi:10.1126 / sciadv.aaz2743 (E)取決於收縮周期的刺激時機的不同鈣反應的代表性跡線。(F)用顯微鏡Z堆棧在平滑肌細胞集合體上實現設備級實現的示意圖。比例尺,僅沿Z軸100μm。(G)3D熱圖顯示了從細胞系中的刺激點傳播的鈣波。比例尺,50μm。CB,導帶;VB,價帶;GPCR,G蛋白偶聯受體;RTK,受體酪氨酸激酶。圖片來源:Science Advances,doi:10.1126 / sciadv.aaz2743 (E)取決於收縮周期的刺激時機的不同鈣反應的代表性跡線。(F)用顯微鏡Z堆棧在平滑肌細胞集合體上實現設備級實現的示意圖。比例尺,僅沿Z軸100μm。(G)3D熱圖顯示了從細胞系中的刺激點傳播的鈣波。比例尺,50μm。CB,導帶;VB,價帶;GPCR,G蛋白偶聯受體;RTK,受體酪氨酸激酶。圖片來源:Science Advances,doi:10.1126 / sciadv.aaz2743 (G)3D熱圖顯示了從細胞系中的刺激點傳播的鈣波。比例尺,50μm。CB,導帶;VB,價帶;GPCR,G蛋白偶聯受體;RTK,受體酪氨酸激酶。圖片來源:Science Advances,doi:10.1126 / sciadv.aaz2743 (G)3D熱圖顯示了從細胞系中的刺激點傳播的鈣波。比例尺,50μm。CB,導帶;VB,價帶;GPCR,G蛋白偶聯受體;RTK,受體酪氨酸激酶。圖片來源:Science Advances,doi:10.1126 / sciadv.aaz2743

碳化矽的合成與結構表徵

在實驗期間,Nair等。製備了純PDMS聚合物平板,並將其放在商用雷射切割機平臺上,以將聚合物燒蝕成目標圖案。該過程將材料轉換為黃色固體,並與PDMS基質形成薄而深色的連接層。該團隊使用暗場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HAADF-STEM),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和選定區域電子衍射分析了結構(SAED)。結果表明,密集堆積的固體層具有良好的切面晶體和類似於石墨的海綿狀分層晶格網絡之間的界面。結果證實了通過海綿狀石墨網絡與PDMS連接的3C-SiC的一步合成,其中直接雷射點可能促進了高溫下PDMS向SiC的轉化,而周圍環境中的較低溫度導致了石墨的形成。由此產生的基於熱梯度的半導體-導體結是許多電化學和光電化學裝置的必需配置。

2-D和3-D列印以及3C-SiC電極的電容特性

該團隊在一次雷射掃描後控制了基板上轉換後的線條或溝槽的寬度和深度,以控制半導體/彈性體複合材料的顯影。作為概念驗證,他們將矢量繪畫矢量化並列印在PDMS上,並使用拉曼映射在細節中檢測到SiC。。對於3-D列印,他們在切割後的PDMS上使用SiC的逐層技術,並在其頂部使用PDMS的新鮮層,以實現層間SiC融合。Nair等人使用印刷的3C-SiC /石墨/ PDMS複合材料,探索了3C-SiC的電化學性能。他們通過使用銀漿通過將刮擦的SiC /石墨貼片的石墨面電連接到銅線上來製備電極來實現此目的。然後他們密封了裝置,僅使密堆積的SiC暴露於電解質中。記錄的雙層電容和降低的電荷轉移電阻將能夠促進生物調製實驗中複合材料表面與細胞和組織之間的耦合改善。


使用電子顯微鏡對雷射印刷的SiC進行結構分析,表明其下方形成了石墨層。(A)HAADF-STEM圖像顯示了與SiC集成在一起的多孔石墨表面。高倍率圖像顯示藍色和綠色標記區域中的分層石墨結構。(B)3C-SiC的切片切片,其衍射圖樣(C)取於[011]分度區。(D)顯示立方SiC晶格的HAADF-STEM圖像。(E)X射線衍射顯示SiC的3C多型,具有堆疊缺陷和下方的石墨層。(F)3C-SiC樣品的原子探針重建,顯示出氮摻雜。元素映射:紅色,C;藍色,Si;和綠色(N)。來自APT的質譜表明,氮存在於SiC晶格中,並與碳和矽原子鍵合。比例尺,(A)0.1μm(左),10 nm(中),10 nm(右);(B)100 nm;(D)1納米; (F)20納米。AU,任意單位。圖片來源:Science Advances,doi:10.1126 / sciadv.aaz2743

開發用於心臟起搏和用作光電極的柔性電化學電極


然後,科學家列印並測試了用於組織刺激的基於SiC的柔性生物電子設備。在安裝了可行的收縮大鼠心臟後,他們將柔性SiC裝置靠在左右心室上,以向心臟傳遞電刺激。受到刺激後,心率同時與刺激率同步,以破壞心電圖(ECG)信號,表明明顯的過速起搏作用。當他們停止電刺激時,心臟恢復緩慢的房室結節律。實驗表明,SiC /石墨/ PDMS複合材料如何完全適用於組織和器官的調製。Nair等。此外,還研究了光激發後SiC表面的電化學活性,結果表明印刷的3C-SiC器件具有光陽極輸出。他們通過化學反應將水氧化為過氧化氫證實了這一發現,並根據結果提出了進一步的研究,以了解所觀察到的催化過程的確切機理。由於過氧化氫和其他活性氧通常在調節平滑肌細胞中起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小組研究了H 2 O 2的作用。使用3C-SiC作為刺激肌肉的容器。基於結果,他們建議該裝置在慢性脊髓損傷後在創傷外科手術中促進血管收縮或括約肌收縮的遠程治療應用。

雷射印刷的SiC可以形成2D和3D結構。(A)通過光學顯微鏡確定的雷射列印解析度與雷射功率和掃描速度的關係,以等高線圖表示。(B)通過光學顯微鏡確定的雷射列印深度作為雷射功率和掃描速度的函數,以等高線圖表示。(C)被矢量化並列印在PDMS上的繪畫。比例尺,1釐米。(D)在顯示SiC的印刷圖案上的氮缺陷發光的拉曼映射。比例尺,2毫米。(E)3C-SiC的氮缺陷發光拉曼光譜。(F)用於3D列印的多層矢量設計。(G)逐層列印方法以獲得穩定的3D集成結構。圖片來源:芝加哥大學Jaeseok Yi。(i)後續層的焊接,(ii)PDMS Piranha蝕刻,(iii)獨立的SiC-石墨結構。

以這種方式,Vishnu Nair及其同事演示了在PDMS基板上對摻氮3C-SiC進行2-D和3-D雷射寫入。生成的層與PDMS建立了無縫的軟硬體接口。柔性裝置充當離體心臟的刺激電極,並充當局部過氧化氫產生的光電極。科學家的目標是將半導體/彈性體複合材料無縫集成到晶片上的器官或晶片上的有機體的研究中,或無縫集成到光化學活性的微流體系統中。未來的研究還將精確地研究裝置中H 2 O 2產生的電化學機理。

相關焦點

  • 雷射刻寫製備氮摻雜的碳化矽材料能用於生物調控
    雷射輔助合成是一種用於製備多種材料的快速且成本低廉的技術手段,但是這種技術在製造生物物理工具和生物醫學材料方面的應用還並未被深入研究過。在一篇最近的報導中,Vishnu Nair與一支來自芝加哥大學和西北大學,匯集了化學,分子工程,物理學和原子探針斷層掃描領域人才的科研團隊合作,使用雷射刻寫將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基質的部分區域轉變成為了氮摻雜的立方碳化矽(3C-SiC)。
  • Carbon:可擴展生產多層鋰硫電池的氮摻雜碳
    電化學分析氮摻雜的影響。 N摻雜的積極影響已成功地從紐扣電池轉移到袋裝電池。 獲得具有238 Whkg-1的比能量密度的原型電池。本文提出一種新穎的可擴展合成方法,其通過三聚氰胺浸漬和隨後的熱分解從商業炭黑材料生產高度多孔的氮摻雜碳。在大於100 g的批次水平上證明了工藝放大規模。通過熱解溫度和碳與三聚氰胺的比例控制氮的摻雜。硫碳陰極在中等的電解質與硫比為7μLmg S -1時表現出增強的循環壽命。
  • Carbon:通過花菜葉子衍生的氮摻雜活性炭的Ni / NiO用於電催化劑
    本文要點:通過一步熱解從廢菜花葉中摻入N摻雜活性炭的Ni / NiO。Ni / NiO納米顆粒和N摻雜的碳協同作用可提供有效的活性位點和電荷轉移。鹼性介質中用於OER和HER的高性能雙功能電催化劑。優異的陽極/陰極倍率能力和用於水分解的電解槽的穩定性。
  • 上海大學劉浩:電紡絲氮摻雜碳纖維用於電催化
    電紡氮摻雜碳纖維具有尺寸均勻、缺陷可控、排列有序和可批量生產等優點,這有利於在電催化中的實際應用。氮摻雜可以激活相鄰的碳原子。石墨氮可以向π-共軛碳體系提供電子,吡啶氮對相鄰的碳原子具有電子吸引作用,從而提高了電催化性能。然而,純氮摻雜碳纖維的催化活性無法滿足實際應用的需求。因此,研究人員對優化碳纖維的結構和組成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 高導電、高質量氮摻雜垂直取向石墨烯薄膜用於多功能電極相關應用
    還基於甲烷/乙腈前體的合成策略,通過氮摻雜來調整載流子濃度。當該氮摻雜VG薄膜的透明率為88%時,其電阻可以降低至約2.3kΩ·sq–1,導電性比常規的基於甲烷前體PECVD產品提升了一倍多。該合成方法可製造30英寸規模的均勻氮摻雜的石墨烯玻璃,從而促進其在高性能可開關窗戶中的應用。另外,這種氮摻雜的VG膜也可被用作電催化放氫反應的有效電催化劑。
  • SCMs|氮摻雜碳納米管陣列用於電化學還原CO2製備CO/H2
    近日,天津大學張兵教授和史豔梅博士等人在Science China Materials發表研究論文,發展了一種簡易的等離子體處理策略,利用氮摻雜碳納米管陣列(N-doped carbon nanotube arrays,CNTA)作為電催化劑,通過電化學CO2-H2O還原製備CO/H2比例可控的合成氣。
  • 物理所發現硼、氮共摻雜使金屬性碳納米管轉變為半導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許智、王文龍、白雪冬、王恩哥等人提出了一種新的方法,在生長單壁碳納米管過程中,原位進行硼(B)、氮(N)共摻雜,實驗和理論研究發現,硼、氮共摻雜使金屬性碳納米管轉變為半導體。
  • 劉忠範院士團隊《ACS Nano》:高導電、高質量的氮摻雜垂直取向的...
    還基於甲烷/乙腈前體的合成策略,通過氮摻雜來調整載流子濃度。當該氮摻雜VG薄膜的透明率為88%時,其電阻可以降低至約2.3kΩ·sq–1,導電性比常規的基於甲烷前體PECVD產品提升了一倍多。該合成方法可製造30英寸規模的均勻氮摻雜的石墨烯玻璃,從而促進其在高性能可開關窗戶中的應用。另外,這種氮摻雜的VG膜也可被用作電催化放氫反應的有效電催化劑。
  • 用碳化矽半絕緣襯底製造HEMT
    一般來說,N型半導體是砷化鎵,會選擇砷化鎵半絕緣襯底;N型半導體是氮化鎵,襯底的選擇會是碳化矽、氮化鎵等。半絕緣碳化矽就在這方面有用武之地。  那麼結構中為什麼強調是N型半導體呢?因為電子遷移率大於空穴遷移率,以此實現更快的遷移。這也是選擇肖特基結的原因。  為了進一步提高遷移速率,還可以在結構中製造半絕緣-半絕緣異質結。
  • 礦熱爐用氮碳化矽爐眼磚的工藝原理、優缺點以及砌築方式
    另外受其結構及氮化效果影響,氮碳化矽磚厚度也受限制,目前該公司使用氮碳化矽磚厚度為150mm,爐眼磚由5塊高壓黏結而成,在日常使用過程中發現在溫差明顯區域會出現分片脫離現象。2、氮碳化矽爐眼磚砌築方式該公司2011年開始引入氮碳化矽磚砌築錳矽合金電爐,隨後引入到其他爐臺。在實踐過程中摸索出一套適合氮碳化矽爐眼磚與普通碳磚相結合的砌築方式,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青島農業大學:N摻雜石墨烯用於集成柔性酶促生物燃料電池
    N摻雜石墨烯的集成柔性EBFC。令人鼓舞的是,雷射刻劃的N摻雜石墨烯(LSNG)具有出色的機械強度和導電性。 更重要的是,LSNG電極表現出出色的電催化性能,可以顯著降低輔因子酶的過電勢。。以葡萄糖和氧氣為燃料,在開路電壓(EOCV)為0.45±0.03v時,集成柔性EBFC的最大功率密度(Pmax)可達27±1.7μwcm–2,優於或可與報導的柔性EBFC相媲美。
  • 一種超快、可調製的用於生物醫學的黃色光的雷射問世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這裡為大家報導了一種結構緊湊的、可調製的超快黃光高功率雷射。利用中紅外雷射在兩級倍頻過程的四次諧波產生 的雷射來實現的。 科學家最近設計了一款超快、結構緊湊、高功率的黃光雷射器。這一新的,可調製的雷射具有優異的光束質量,並且可以滿足可實施的黃色雷射光源用於製造超快光脈衝的要求。
  • | 雷射摻雜技術摘要
    在太陽能電池的製備過程中,雷射被用來開槽(埋柵電池)、隔離(邊緣隔離、電極隔離)、切片、織構、消融(PERC),數不勝數。這裡兔子為大家簡要的介紹一下雷射在摻雜上的應用。光伏器件作為半導體器件,發電依賴於內建電場,而內建電場是通過在材料裡面添加不同極性的摻雜來實現的。所以摻雜工藝無論是對於太陽能光伏器件的提效還是降本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 SCMs|高性能鉀離子電池自支撐負極材料:氮摻雜空心碳纖維
    近日,湖南大學魯兵安教授等人在SCIENCE CHINA Materials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一種具有多級結構(氮摻雜團簇複合中空碳纖維
  • PWM調製雷射頻率實現液位檢測儀
    該信號並使其中一路電壓信號經U4A放大後輸出;U4B對兩路電壓信號進行加法運算後反饋至PI調節器U6A的反相輸入端,用於對雷射強度進行調節。  雷射頻率調製採用SG3524晶片對雷射頻率進行調製,雷射頻率f由電阻R3和電容C1決定,f=1.18/(R3×C1)=1.18/(24K×0.1F)≈500Hz;引腳2的電壓V2=R2/(R1+R2)×VREF=2.5V;SG3524輸出方波佔空比=V2/VREF×100%=50%。
  • 碳化矽MOSFET器件的特性優勢與發展瓶頸!
    引言 碳化矽功率器件近年來越來越廣泛應用於工業領域,受到大家的喜愛,不斷地推陳出新,大量的更高電壓等級、更大電流等級的產品相繼推出,市場反應碳化矽元器件的效果非常好,但似乎對於碳化矽元器件的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那為什麼SiC器件這麼受歡迎,但難以普及?本文簡單概述一下碳化矽器件的特性優勢與發展瓶頸!
  • 德龍雷射完成1.5億元融資 中微公司參與 碳化矽切割設備成後續看點
    不過根據彼時招股書中披露的內容,也能一窺德龍雷射的產品架構。 招股書顯示,德龍雷射當時的主要產品包括半導體雷射加工設備、現代顯示雷射加工設備以及科研等其他雷射加工設備。其中在半導體方面,招股書顯示,其主要半導體加工設備包括:晶圓雷射切割設備(用於對矽、砷化鎵、氮化鎵的切割,主要用於LED晶片切割製成)、晶圓雷射應力誘導設備(用於背鍍LED晶圓切割)、矽晶圓雷射應力誘導切割設備(用於矽晶圓切割)以及晶圓雷射開槽設備(用於Low-K薄膜晶圓切割)。 德龍雷射在招股書中稱,其半導體雷射加工設備主要應用於LED晶片製造的劃片環節。
  • 科研進展:首實現四邊類波導光學諧振腔低溫調製光譜及紫外雷射輸出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科院強雷射材料重點實驗室張龍研究員、董紅星博士領銜的光學微腔研究小組在光學諧振腔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研究首次實現了四邊類波導光學諧振腔低溫調製光譜及紫外雷射輸出,成功解析非規則六邊形回音壁微腔對低維光場的調製分布。
  • 碳化矽二極體和碳化矽MOS管你了解多少
    本文主要是講碳化矽二極體的應用領域與歷史介紹、詳解碳化矽MOS管分類及結構。矽與碳的唯一合成物就是碳化矽(SiC),俗稱金剛砂。SiC 在自然界中以礦物碳矽石的形式存在,但十分稀少。不過,自1893 年以來,粉狀碳化矽已被大量生產用作研磨劑。碳化矽用作研磨劑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主要用於磨輪和眾多其他研磨應用。
  • 「玻璃硬碟」,用雷射寫入數據
    飛秒雷射加工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極具吸引力的技術,從眼部的手術到大量透明材料的直寫,各種應用中都有它的重要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