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硬碟」,用雷射寫入數據

2020-11-26 科學網

 

飛秒雷射加工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極具吸引力的技術,從眼部的手術到大量透明材料的直寫,各種應用中都有它的重要參與。現在,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科學家展示了一種在石英玻璃中進行超快雷射寫入的新方法,該方法可生成各向異性的納米結構和對應的雙折射效應,且傳輸損耗可忽略不計。這項技術可通過平面光學器件實現實用的波前整形,並能對從紫外線到紅外的高功率雷射進行偏振光束整形,以及進行大容量光學數據存儲。他們的研究成果最近發表在國際頂尖光學期刊《Light: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雜誌上。

一般情況下,常規的光學器件(如透鏡或反射鏡)通常通過控制材料的厚度或者折射率來改變光程差,從而達到控制相位的目的。近期有研究指出,通過構建幾何結構或者Pancharatnam-Berry相位的手段在空間上改變各向異性,就可以使用平面光學器件實現具有任意波陣面的光束。然而,不論是哪種控制各向異性模式的方法,都仍然面臨著難以產生低損耗、高損傷閾值和高耐久性的隨空間變化的雙折射效應的困難。

針對控制雙折射的各向異性所面臨的這些困難,來自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光電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提出了一種新的雙折射修飾方法,該方法利用超快雷射在石英玻璃中進行直接寫入從而實現了超低損耗。這種雙折射修飾方法與源於納米光柵或者納米片的常規雙折射修飾方法完全不同,它包含了具有伸展型各向異性形狀的隨機分布的納米孔,這些納米孔的排列方向與雷射直寫時的偏振方向相垂直,這個特點正是這種方法具有高透射率以及可控雙折射效應的原因。

這種雙折射修飾方法可以用於製造可應用在大功率雷射器中的超低損耗且空間移變的雙折射光學元件,包括幾何相位平面稜鏡和透鏡,矢量光束轉換器和零階延遲器等。科學家們用這種方法在石英玻璃中製造的雙折射光學元件具有從紫外到近紅外波段的高透射率及高耐久性,成功突破了使用常規材料和基於諸如光取向液晶和超表面的製造方法在幾何相位和偏振整形上遇到的局限性。同時,這種具有高透射率的空間選擇性雙折射修飾方法還可以在石英玻璃中實現高容量的多路復用數據存儲。

他們的研究成果最近發表在Light: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雜誌上。

圖1 圖片展示了在石英玻璃中經過納米孔修飾的幾乎無損的幾何相位平面透鏡。

(圖左)平面透鏡的雙折射圖像以及具有不同手性圓偏振性質的488nm波段雷射的光強分布模式。焦距為±208nm;

(圖右)同一個透鏡可以矯正-5D的近視和+5D的遠視。

圖2幾何相位光學元件及矢量光束轉換器

圖片展示了用低損耗雙折射修飾方法製作的幾何相位光學元件及矢量光束轉換器。a)慢軸梯度為0.01π⋅rad⋅μm^(-1)的幾何相位稜鏡的雙折射圖像(上)以及具有不同圓偏振的工作波長為457nm的CW雷射束經過幾何相位稜鏡衍射之後形成的光強分布模式(下)。b)幾何相位透鏡的雙折射圖像,以及具體不同圓偏振的工作波長為488nm的CW雷射束經過幾何相位透鏡聚焦和散焦之後的光強分布模式。對於488nm的波長的光,透鏡的焦距為±208mm。c)在線偏振白光照射下的不帶偏振器(左)和帶有偏振器(中)的10毫米矢量光束轉換器。轉換器中心部分的慢軸分布如最右圖所示。d)經過不帶偏振器的轉換器之後的343nm波長的雷射束的光強分布模式(左)。由帶有偏振器的轉換器產生的徑向矢量光束(中)與方位矢量光束(右)的光強分布模式。

(來源:科學網 Cai Miao)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377-020-0250-y

相關焦點

  • 50TB硬碟就靠它了 兩分鐘了解HAMR技術
    在今年底之前,希捷的熱輔助磁記錄技術(HAMR)終於要投入實用了,雖然初期這些採用HAMR的硬碟只提供給商用的Lyve存儲系統,但是作為近期大幅提升硬碟容量的最靠譜技術,以後消費級硬碟的容量升級也只能靠它了,所以先了解一下這個技術對小夥伴們以後升級也有好處。
  • 利用雷射而不是磁鐵,實現超快數據讀寫,存儲設備或將迎來革新
    現代生活圍繞著數據展開,已經離不開數字信息,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新的、快速且節能的方法來讀取和寫入存儲設備上的數據。隨著磁性材料的全光開關(AOS)發展,使用雷射脈衝而不是磁鐵來寫入數據基於光學的方法,在過去的十年中受到了相當大的關注。雖然AOS速度快、能效高,但在精確度方面存在問題。
  • 世界首塊「蠶絲硬碟」問世!寫得數據,存得DNA,可植入...
    蠶絲硬碟真的是蠶絲做的嗎?除了我們熟知的數據儲存,它竟然還能存儲DNA、疫苗等繁雜的生物信息,甚至可以植入生物體使用?普通硬碟使用鋁合金材料或玻璃來做基板,誰也沒想到可以使用蠶絲蛋白也可以做基板。,其工作原理是藉助蠶絲蛋白對紅外光纖的選擇性吸收,並利用近場紅外納米光刻技術,在絲素蛋白膜上加工高密度點陣實現數字信息寫入,對點陣成像可進行信息讀取,從而實現了蠶絲蛋白的存儲功能。
  • 續·SSD的冗餘與寫入放大
    大多數SSD並不是完美符合二進位的容量,如240G和250G的SSD很多,但256G的就少見一些,但快閃記憶體顆粒是嚴格符合二進位的容量的,假如一個顆粒是128GB(1Tbits),那這樣的SSD就用2顆快閃記憶體就可以了,共256GB,至於250GB的盤就是用剩下的6GB當冗餘,240GB的盤就有16GB的冗餘。 冗餘有什麼用?
  • 世界首塊「蠶絲硬碟」問世!寫得數據,存得DNA,可植入人體
    蠶絲硬碟真的是蠶絲做的嗎?除了我們熟知的數據儲存,它竟然還能存儲DNA、疫苗等繁雜的生物信息,甚至可以植入生物體使用?普通硬碟使用鋁合金材料或玻璃來做基板,誰也沒想到可以使用蠶絲蛋白也可以做基板。,其工作原理是藉助蠶絲蛋白對紅外光纖的選擇性吸收,並利用近場紅外納米光刻技術,在絲素蛋白膜上加工高密度點陣實現數字信息寫入,對點陣成像可進行信息讀取,從而實現了蠶絲蛋白的存儲功能。
  • 單盤20TB容量蛻變 揭秘硬碟性能大提速
    沒錯,就是硬碟受不了!20M寬帶再來個「迅雷高速通道」,不到半月把3TB硬碟塞滿了,以後的日子怎麼過!再看機箱裡還有多少硬碟位,就算Z87主板的6個硬碟插口用光,連巨無霸4TB硬碟都用上,至多24TB存儲空間。
  • 硬碟的S.M.A.R.T.是什麼 硬碟的S.M.A.R.T.介紹【詳解】
    ,它監控著硬碟內的各種信息,若監控到的情況已經超過預設的安全值範圍,就會向用戶發出警告(就是大家見到的黃色警告),如果是在可修復範圍內的話硬碟會嘗試自動修復,如果超出了可修復範圍,硬碟的軟體會盡力防止在出錯扇區再次寫入數據防止數據遺失,並且會報告危險(就是大家看到的紅色危險標誌),通常主板BIOS在開機時都會檢查硬碟S.M.A.R.T.信息,如果有危險報告的話就會告訴用戶,而且通常這樣會卡在啟動界面
  • SSD硬碟多久才能寫死?長江存儲科普TBW壽命:能用80年
    隨著SSD快閃記憶體才MLC轉向TLC、QLC,不僅寫入性能越來越低,壽命、可靠性也愈發引人關注,總有網友擔心SSD會被寫死,所以寫入壽命很重要。如何衡量SSD的壽命水平?業界有個標準叫做TBW,也就是常說的寫入數據量。
  • 微軟將《超人》電影存在一小塊玻璃上 未來數據存儲還有哪些黑科技?
    Project silicon項目使用超快雷射光學和人工智慧將數據存儲石英玻璃上。在與華納兄弟娛樂公司的合作下,這個團隊將1978年的《超人》電影存儲在一塊玻璃上,大小和一個飲料杯墊差不多。矽玻璃很硬,可以在滾燙的水中煮、在烤箱或微波爐中烘烤、去磁或其他破壞傳統檔案介質的因素下使用。
  • 細胞也當硬碟?科學家成功將數據「寫入」活細胞DNA
    ◎ 科技日報記者 馮衛東據最新一期《自然·化學生物學》雜誌報導,美國研究人員通過CRISPR技術,將數字電子信號直接轉換為存儲在活細胞基因組中的遺傳數據,這或是邁向開發用於長期數據存儲的新介質的關鍵一步。
  • 大家知道計算機中的數據是怎麼讀取和寫入的?怎麼自動備份文件
    大家知道計算機中的數據是怎麼讀取和寫入的?其實這個概括地說,硬碟是利用特定的磁粒子的極性來記錄數據。磁頭在讀取數據時,將磁粒子的不同極性轉換成不同的電脈衝信號,再利用數據轉換器將這些原始信號變成電腦可以使用的數據,寫的操作正好與此相反。
  • QLC固態硬碟到底如何?固態硬碟你選了什麼?
    目前SLC硬碟早已消失在民用市場,而MLC硬碟也在加快退市中,故本文主要討論TLC以及今年才出現的QLC硬碟。SLC MLC TLC QLC數據對比圖雖然TLC硬碟在一經推出後就一直被人詬病其壽命,但其後來在3D NAND技術的加持下也擁有了數千次的PE(完整擦寫)次數。
  • 這種新材料製作的磁帶,使數據存儲抗幹擾能力更強
    、藍光光碟和其他現代數據存儲技術可以快速寫入和讀取,但它們的存儲密度並不是最好的,而且擴大規模的成本也很高。雖然磁帶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就沒有在消費者層面上流行過,但在數據中心和長期檔案存儲領域,其較慢的速度是為更高的數據密度所付出的可接受的代價。不過當然總有改進的空間,在新研究中,東京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新的存儲材料,同時也開發出了一種新的寫入材料的方法。
  • 當我們知道觀測黑洞的數千TB數據是被裝在硬碟裡、用飛機運輸之後
    小編發現了一個奇妙的細節:全球8個天文臺觀測黑洞產生的幾千TB數據,竟然是放在硬碟裡通過飛機運輸的!也就是說,這次觀測黑洞產生的近10PB的數據量,用20臺最高規格閃電立方就可以裝完,而從天文臺到閃電立方、閃電立方到雲上,在最理想的狀況下只需要兩周就可以完成遷移。幾千塊硬碟、1萬臺筆記本?KO!
  • 固態硬碟原理大揭秘
    寫入以及讀取數據的時候呢,這個電機啊就讓這個磁碟磁片轉起來,然後磁頭就會到達要寫數據的扇區,把數據寫進去。工作原理就有點像那種留聲機工作原理。而且機械硬碟的旋轉速度要遠高於唱片(目前機械硬碟的常見轉速是 7200 r/min),所以機械硬碟在讀取或寫入數據時,非常害怕晃動和磕碰。另外,因為機械硬碟的超高轉速,如果內部有灰塵,則會造成磁頭或碟片的損壞,所以機械硬碟內部是封閉的,如果不是在無塵環境下,則禁止拆開機械硬碟。但是到底機械硬碟到底慢在哪裡?其實慢就慢在它的這種工作方式。雖然看似7200轉每分鐘非常快了。
  • 全球首款「蠶絲硬碟」問世!可植入人體,可存儲DNA
    5G等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帶來了高可靠低延遲的網絡連接,我們將更快進入「萬物互聯」時代,連接到網絡的設備激增,就會帶來數據存儲量的激增。如何突破現有存儲設備限制,實現更高效、更大容量的存儲是當下技術人員研究的重點。
  • 300元買2TB硬碟:實測太意外-200元,硬碟,PC電腦...
    從淘寶的產品描述來看,這款硬碟是日立的原裝庫存產品,企業級監控用,安全穩定靜音,而且商家提供1年包換服務,可能不少玩家一激動就買了,2T空間基本上可以滿足大多數玩家的需求了,下面我們就買回這款硬碟,看看300元的2T硬碟靠譜不
  • 世界首塊蠶絲硬碟問世 有望應用於外太空等極端環境
    蓋過蠶絲被,但你用過蠶絲硬碟嗎世界首塊蠶絲硬碟問世,具備普通光碟功能還可記錄生命信息5G等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帶來了高可靠低延遲的網絡連接,我們將更快進入「萬物互聯」時代,連接到網絡的設備激增,就會帶來數據存儲量的激增。
  • 都是存儲器,但RAM、ROM、快閃記憶體、硬碟怎麼分?
    總的來說上面那些算是存儲器,從存儲器的材質來看,大概可以分為三種,分別是磁性的機械硬碟、DVD和藍光類的光碟,而第三種則是今天要講的主人公,半導體存儲器,顧名思義,它是用半導體集成電路工藝製成的存儲數據信息的固態電子器件。
  • 年度盛宴:22款256GB固態硬碟橫向評測(全文)_固態硬碟評測-中關村...
    壓縮算法和非壓縮算法的最大區別:     兩者最大區別在於寫入放大。壓縮算法主控對數據進行識別,處理器針對「壓縮型數據」根據一定比例壓縮,然後將壓縮好的數據寫進快閃記憶體,有利於降低快閃記憶體的數據寫入量;非壓縮算法主控則不區分數據類型,對快閃記憶體直接寫入數據,對快閃記憶體的壽命有較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