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新材料製作的磁帶,使數據存儲抗幹擾能力更強

2020-10-10 青島中科祥雲大數據

據外媒報導,將數據存儲在磁帶上,聽起來可能會讓人覺得很復古,但實際上,由於磁帶的數據密度很高,它仍然被廣泛用於存檔。



現在,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一種新材料製作了磁帶,這種材料可以實現更高的存儲密度和更強的抗幹擾能力,同時還可以使用高頻毫米波向磁帶寫入數據的新方法。



固態硬碟、藍光光碟和其他現代數據存儲技術可以快速寫入和讀取,但它們的存儲密度並不是最好的,而且擴大規模的成本也很高。雖然磁帶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就沒有在消費者層面上流行過,但在數據中心和長期檔案存儲領域,其較慢的速度是為更高的數據密度所付出的可接受的代價。

不過當然總有改進的空間,在新研究中,東京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新的存儲材料,同時也開發出了一種新的寫入材料的方法。該團隊表示,它應該具有更高的存儲密度、更長的壽命、更低的成本、更好的能源效率和更高的抗外界幹擾能力。

「我們的新磁性材料叫做epsilon氧化鐵,它特別適合長期數字存儲,」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Shinichi Ohkoshi說。「當數據被寫入它的時候,代表比特的磁態就會對外部雜散磁場產生抵抗力,否則可能會對數據產生幹擾。我們說它具有很強的磁各向異性。當然,這個特點也意味著,首先寫入數據的難度更大;不過,我們也有一個新穎的方法來解決這部分問題。」



為了寫入數據,該團隊開發了一種新方法,他們稱之為聚焦-毫米波輔助磁記錄(F-MIMR)。頻率在30到300GHz之間的毫米波對準了epsilon氧化鐵帶,同時在外部磁場的影響下。這使得磁帶上的粒子翻轉其磁性方向,從而產生一點信息。

「這就是我們如何克服數據科學領域所謂的『磁記錄三難』,」該研究的作者Marie Yoshikiyo說。「三難問題描述的是,為了提高存儲密度,你需要更小的磁性粒子,但更小的粒子伴隨著更大的不穩定性,數據很容易丟失。所以我們必須使用更穩定的磁性材料,並產生一種全新的方式來寫入它們。讓我驚訝的是,這個過程也可以很省電。」

該團隊還沒有詳細說明新技術的存儲密度到底有多大--相反,這項研究似乎是一個概念驗證。這意味著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團隊估計基於該方法的設備可能會在5到10年內投放市場。在同一時間段內,我們可能會看到許多迥然不同的存儲技術開始嶄露頭角,比如雷射蝕刻玻璃玻片、全息薄膜、DNA和活體細菌的基因組,不過改善現有的基礎設施總是有好處的。這項新研究發表在《先進材料》雜誌上。

相關焦點

  • 1255米磁帶容量達580TB 磁帶存儲技術再創紀錄
    磁帶是最古老的數據保存技術和設備之一,誕生於1928年,迄今已經走過92年了,馬上就是「百歲老人」,但是依然老當益壯,速度不快,但勝在穩定、長壽、容量高,遠勝光碟、機械硬碟、固態硬碟。藍色巨人IBM與富士膠片(Fujifilm)聯合開發了新的鍶鐵氧體(SrFe)材料,用於LTO-8級磁帶後,存儲密度可達每平方英寸317Gb。這個密度雖然不大,但是磁帶可以做得非常長,這次就達到了1255米,因此總的容量達到了驚人的580TB,假設每本書容量1MB,那就可以保存5.8億本書。
  • 存儲介質:從磁帶到藍光
    之後,又發展出DVD、藍光等多種音頻存儲介質。  而近日,也有部分網友來詢問相關的東西。因此,筆者在這裡簡單為大家介紹一下曾經的、現在的主要的音頻存儲介質。一共有五種,分別是磁帶、黑膠、CD、DVD、藍光,其中前兩者為模擬音頻存儲,後三者為數字音頻存儲介質。
  • 為什麼工作能力強就是抗幹擾能力強?
    一、你為什麼工作不好事實上,如果你在一個單位工作了好幾年,仍然覺得自己的工作能力不夠強,那麼工作能力就是「聰明」和「適當的」。事實上,我建議你不妨找一份更適合你、能充分發揮你優勢的工作。否則,你只能在你當前的單位中「吃髒物」。如果你小心地吃太多的汙垢,你很容易成為墊腳石。
  • 富士膠片成功研發鍶鐵氧體磁帶 實現全球最大580TB存儲容量
    580TB的容量足以存儲相當於12萬張DVD的數據。SrFe是一種磁性材料,具有極高磁性,即使加工成精細顆粒,仍能穩定地保持高性能,作為原材料被廣泛用於生產電機用磁鐵。富士膠片應用公司自主技術,成功研發出超細「SrFe磁性顆粒」,可用作生產數據存儲用微粒磁帶介質的磁性材料。
  • 高存儲密度、毫米波寫入,誰說磁帶只能「復古」不能高科技?
    [釘科技編譯]根據《newatlas》消息:將數據存儲在磁帶上聽起來可能有些復古,但是由於其高密度的特性,在當今世界仍被廣泛用於歸檔和記錄大量數據。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用新材料製造了磁帶,這種磁帶具有更高的存儲密度,可以更好地保護數據免受幹擾,並提供了一種使用高頻毫米波在磁帶上進行寫入的新方法。
  • 天賦異稟,高存儲密度成為海量數據存儲首選
    飛機變成無數碎片散落在大海中,但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從海水中打撈出了飛機上用於數據存儲的 IBM 磁帶。IBM 科學家將磁帶進行復原,找出了 7位太空人在飛機失事瞬間的生理數據以及太空梭的其他數據,得以還原飛機失事的部分真相。 經過長時間的海水浸泡,數據依然能得到恢復,這樣的數據保護能力,不僅在當時,放到如今也是難以想像與無可替代的。
  • 這種2D材料能讓計算機像神經元一樣具備處理和存儲數據的能力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工程團隊近日開發出了一種新型計算機晶片,可在相同電路中處理和存儲數據。團隊使用了名為二硫化鉬(MoS2)的二維材料,能夠讓電子產品更小、更節能。在傳統計算機中,通常會在一個區域(CPU)處理數據,然後在將數據傳遞到另一個區域(例如硬碟和固態硬碟)進行存儲。這種模式已經為我們服務了數十年,但這並不一定是最有效的處理方式。
  • 新型無線能量數據傳輸系統,抗幹擾強,效率高,速度快
    實際測量得到功率傳輸效率為90.5%,數據傳輸速率為119kbit/s,並且樣機數據傳輸電路抗幹擾能力強。在耦合係數降低60.2%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正常工作,測量得到的功率傳輸與數據傳輸之間的幹擾非常小,功率傳輸和數據傳輸幾乎不受這些幹擾的影響。
  • 媒體:定位更精準,抗幹擾能力強
    媒體:定位更精準,抗幹擾能力強 黨文婷、嚴聖禾/光明日報 2020-07-31 07:10
  • 科學家創造世界最小的原子存儲單元 利用單個原子的運動來存儲數據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德克薩斯大學的工程師們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小的記憶存儲設備之一,由一種二維材料製成,橫截面面積只有一平方納米。這種被稱為 「原子電阻」的裝置是通過單個原子的運動來工作的,這將為具有難以置信的信息密度的更小的記憶系統鋪平道路。
  • 新材料可更好存儲甲烷
    新華社倫敦2月5日電(記者張家偉)甲烷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但常規條件下甲烷因較難存儲而造成運輸和使用成本大幅上升。英國劍橋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材料,能使單位體積內甲烷存儲量大幅提升50%,遠優於現有材料。
  • 史丹福大學科學家發明二維材料代替矽晶片來存儲數據
    >史丹福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發明了一種通過在原子薄金屬層上相互滑動來存儲數據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將更多的數據裝入比矽晶片更小的空間,同時還可以使用更少的能源。,扭曲了材料的原子結構這一技術基於新發現的一類金屬,它們能形成令人難以置信的薄層,僅有三個原子厚。
  • 科學家造出世界最小的存儲 由一種二維材料製成
    科學家造出世界最小的存儲 由一種二維材料製成 來源:快科技 • 2020-11-24 17:30:47 在科學家的努力下
  • 在惡劣環境下集成式溫溼度傳感器抗幹擾能力更穩定
    打開APP 在惡劣環境下集成式溫溼度傳感器抗幹擾能力更穩定 廠商供稿 發表於 2019-05-17 15:26:07 近期,廣州奧松電子有限公司隆重推出新品集成式溫溼度傳感器
  • Nature:用2斤DNA就能存儲世界上所有的數據
    大衛•馬科維茨(David Markowitz)是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高級智慧研究計劃(Intelligence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ctivity (IARPA))的一名計算神經學家。
  • 如何提高單片機系統的抗幹擾能力
    因此單片機的抗幹擾問題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  1 幹擾對單片機應用系統的影響  1.1測量數據誤差加大  幹擾侵入單片機系統測量單元模擬信號的輸入通道,疊加在測量信號上,會使數據採集誤差加大。特別是檢測一些微弱信號,幹擾信號甚至淹沒測量信號。
  • 利用微處理器設計的電機數字測速系統,抗幹擾能力強、測量精確
    為了滿足工業電氣控制中對發動機、電動機、工具機主軸等旋轉設備的轉速測量和控制,設計一款基於微控制器控制的霍爾傳感器測速系統,此系統具有抗幹擾能力強、測量精確等優點,在電氣工程實踐中,經常會遇到各種需要測量轉速的場合,在對設備轉速和控制中,常需要分時或連續測量、顯示其轉速及瞬時速度。
  • 科研團隊研發出「萬物DNA」材料 傳統存儲方式面臨極限
    科技日報北京12月9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生物技術》雜誌9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科學家報告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運用「萬物DNA」特殊材料3D列印出來的「兔子」!該材料包含了用以合成DNA編碼的兔子「藍圖」,之後,原始兔子所含的DNA被解碼,穩定地複製了5代兔子。
  • 未來信息存儲的領航者——多鐵性材料丨科普矽立方
    在我們的印象中,紙張似乎是信息存儲的開始。然而在信息載體出現之前,大腦才是最強大的信息存儲器。而後出現了用於信息存儲的工具——龜甲、竹片和紙張等。當時間流淌到近代,錄音磁帶的發明實現了模擬信號的存儲,這也標誌著磁性存儲時代的開始。
  • 光學大數據存儲:更快,更久,更綠色—新聞—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