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可更好存儲甲烷

2020-11-25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倫敦2月5日電(記者張家偉)甲烷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但常規條件下甲烷因較難存儲而造成運輸和使用成本大幅上升。英國劍橋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材料,能使單位體積內甲烷存儲量大幅提升50%,遠優於現有材料。

  存儲甲烷的傳統方法是在250個大氣壓下將其壓縮,許多科學家致力開發多孔吸附材料,使甲烷可在較低壓強狀態下存儲。美國能源部2012年設定的一個研究目標是,在室溫和65個大氣壓下能將263立方釐米甲烷壓縮存儲到1立方釐米的材料中,但現有材料的吸附能力還遠低於這一目標。

  劍橋大學研究人員在《自然·材料》期刊上發表報告說,成功合成了一種被稱作塊體金屬有機框架的新材料。報告第一作者、劍橋大學博士生田天告訴新華社記者,這種新材料能實現在每立方釐米中壓縮存儲259立方釐米甲烷,比此前最好材料的存儲能力提升了50%,已非常接近美國能源部的目標。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新材料不僅能用於存儲甲烷,還可存儲二氧化碳、氨氣等小分子氣體。

  此外,相比同類材料,這種塊體金屬有機框架的力學性能還提升了130%,比原有材料更硬,更適於實際應用。

  鑑於新材料的優勢,目前研究團隊已成立一家公司,致力於把這項成果推向實際應用。如果新材料實現量產,預計可為全球天然氣運輸每年節省千億英鎊(1英鎊約合1.4美元)的成本。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打造低成本甲烷存儲系統 可讓天然氣汽車在家中加氣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Alicante)先進材料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打造了一種經過優化的低成本甲烷存儲系統。該團隊由無機化學系教授Joaquín Silvestre領導,採用了MOF材料(高度多孔金屬有機框架)。
  • 太陽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有新方法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7日發表的一篇能源論文稱,科學家展示了利用太陽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的新方法。這種用溫室氣體生產燃料的方式,或將能為人類提供一種可持續能源。太陽的熱輻射能清潔且可持續,但是要儲存它卻十分困難,因為電池只有有限的存儲容量和壽命。所以研究人員提出,用太陽光的能量生產燃料是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
  • 這種新材料製作的磁帶,使數據存儲抗幹擾能力更強
    ,這種材料可以實現更高的存儲密度和更強的抗幹擾能力,同時還可以使用高頻毫米波向磁帶寫入數據的新方法。雖然磁帶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就沒有在消費者層面上流行過,但在數據中心和長期檔案存儲領域,其較慢的速度是為更高的數據密度所付出的可接受的代價。不過當然總有改進的空間,在新研究中,東京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新的存儲材料,同時也開發出了一種新的寫入材料的方法。
  • 第三類存儲技術誕生,二維材料的新異質結構
    打開APP 第三類存儲技術誕生,二維材料的新異質結構 李倩 發表於 2018-04-16 10:00:43 或許沒那麼誇張,卻也足以體現數據在網際網路時代的重要性,那麼保存數據的手段——存儲的重要性自然也不容忽視。 目前的半導體電荷存儲技術主要有兩類,第一類是易失性存儲,如計算機內存,可在幾納秒之內寫入數據,但是掉電之後數據會立即消失。
  • 超薄納米材料膜或激發新一代可重寫存儲設備和低功耗電子產品
    超薄納米材料膜或激發新一代可重寫存儲設備和低功耗電子產品由伯克利實驗室材料科學系高級教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教授Alex Zettl領導的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新技術,該技術可以用超薄材料製造下一代電子產品的超薄材料,例如可擦寫,低功耗等。存儲電路。他們的發現發表在《Nature Electronics》雜誌上。
  • 新「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變為甲烷
    一種新的催化劑增加了利用可再生能源產生甲烷的希望,甲烷是用於取暖和發電的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現在,一支研究團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這個目標——他們開發了一種新的銅和鐵基催化劑,可利用光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如果經過進一步改進,新的催化劑將有助於減少人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這項新研究是「令人興奮的進步」。
  • 官宣新材料,三星能否再次定義存儲市場?
    據悉,該材料將廣泛應用於DRAM和NAND解決方案,如今在這兩個細分市場,三星均穩居第一名,遙遙領先於海力士和鎂光。這次新材料的推出,三星能否再次定義存儲市場呢?新材料衍生於白色石墨烯,適用於DRAM和NAND解決方案「無晶態氮化硼」由SAIT的研究人員與蔚山國立科學技術研究院(UNIST)以及劍橋大學合作發現,是一種基於白色石墨烯衍生而來的新材料,但不同的分子結構又讓與白色石墨烯 "有獨特的區別"。
  • 新研究或讓鐵電材料實現超高密度信息存儲
    原標題:新研究或讓鐵電材料實現超高密度信息存儲 中科院瀋陽金屬研究所研究人員通過國際合作,在鐵電材料中發現了通量全閉合疇結構以及由順時針和逆時針閉合結構交替排列構成的大尺度周期性陣列,並發現了閉合結構核心處存在巨大彎電效應,有望使鐵電材料實現超高密度信息存儲功能,相關成果4月16日在線發表於《科學》雜誌。
  • 新型超材料:可存儲能量,甚至可成為機械計算機!
    具有兩個穩定狀態的材料或者結構演示了一個概念:「雙穩態」。,強勁到足以執行機械任務,甚至可以進行編程以存儲和處理數據,如同一臺機械計算機。普渡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方法,可以使材料通過可翻轉的圓頂狀物體在其皮膚中存儲能量。
  • 科技:新的甲烷燃料電池可以解決溫度問題
    【科技:新的甲烷燃料電池可以解決溫度問題】導語: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新型燃料電池,該燃料電池使用廉價燃料,在與汽車發動機相當的溫度下運行,可以降低材料成本。燃料電池的實用性和可負擔性並不是特別有名,但這可能剛剛改變。研究人員說,雖然這個細胞是在實驗室,但它有可能在某一天為家庭和汽車提供電力。該催化劑通過使用便宜,易得的甲烷製造出自己的氫燃料而省去了它。整個電池的改進冷卻了甲烷燃料電池中常見的沸騰操作溫度。甲烷燃料電池通常需要750到1000攝氏度的溫度才能運行。
  • 史丹福大學科學家發明二維材料代替矽晶片來存儲數據
    ,扭曲了材料的原子結構這一技術基於新發現的一類金屬,它們能形成令人難以置信的薄層,僅有三個原子厚。創造了存儲二進位數據的開和關、1和0。」這意味著向新器件寫入一個0或1所需的能量應該比今天的非易失性存儲器技術要少得多。此外,根據同一小組去年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研究,原子層的滑動可以如此迅速地發生,以至於數據存儲的完成速度可以比現有技術快一百多倍。原型設備的設計部分基於共同作者、德州農工大學助理教授錢曉峰(Xiaofeng Qian)和他實驗室的研究生王華(Hua Wang)貢獻的理論計算。
  • 下一代信息存儲材料——反鐵磁材料
    自旋電子學以及反鐵磁材料都是可替代方案,它們可以在相同空間內存儲兩倍多的信息。文︱蘇嵐目前,越來越多的信息需要存儲,但終端設備卻越來越小。此外,由於技術的不斷更新,基於矽的傳統電子技術正快速接近其極限,例如物理特性的極限,如存儲信息所需的比特數或電子數。自旋電子學以及反鐵磁材料都是可替代方案。它們不僅僅可用來存儲信息的電子,還有它們的旋轉都包含電磁信息。這樣,可以在相同空間內存儲兩倍多的信息。美因茨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可以在反鐵磁材料中存儲信息,並能評估其寫入操作的效率。
  • 新材料可將太陽能儲存數月甚至數年
    圖片來源:Science Alert網站果人類想在利用可再生能源方面做得更好,科學家們就必須在尋找有效的能量存儲方式上更加努力。據最新一期《材料化學》雜誌報導,英國科學家已經確定了一種可將太陽能存儲數月乃至數年的特殊材料——金屬有機框架(MOF)材料。
  • 甲烷氣體模塊FSM-T-01用於第二大溫室氣體甲烷濃度監測
    它對全球溫度的影響已達到「新高度」,現在可以說二氧化碳是主要的影響源。但是,除了二氧化碳之外,科學家最近還發現,第二大溫室氣體甲烷排放量可能已創下新的「記錄」,這意味著人類甲烷排放量被大大低估了,其影響已經與碳排放越來越近了。可以這麼說,甲烷是地球上第二大溫室氣體。它的影響力是二氧化碳的30倍。
  • 甲烷是什麼?甲烷的物理性質和化學反應
    甲烷在地球上有很高的相對豐度,使之成為很有發展潛力的一種燃料,但在標準狀態下收集以及存儲氣態的甲烷是一個十分有挑戰性的課題。物理性質:甲烷是無色、無味的氣體。甲烷對空氣的重量比是0.54,比空氣約輕一半。甲烷溶解度很小,在20℃、0.1kpa時,100單位體積的水,能溶解3個單位體積的甲烷。
  • 1克材料鋪滿1.3個足球場!超高孔隙率的神奇材料問世|專訪
    就在近日,一項由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領導的研究團隊設計併合成了一種新型的金屬-有機框架化合物(MOF),其具有超高的孔隙率和表面積,與傳統吸附劑材料相比,它能以更安全的壓力和更低廉的成本儲存更多的氫氣和甲烷。「我們已經為下一代清潔能源汽車開發出了更好的氫氣和甲烷氣體儲存方法。」該研究的負責人、西北大學化學系教授 Omar K.
  • 助力安全高效地存儲清潔能源
    尤其是具有高達2000 m2/g的比表面積的多孔材料,如金屬-有機骨架(MOFs)、多孔炭 、共價有機骨架和多孔有機聚合物等已被廣泛用於作為清潔能源氣體車載儲存的候選吸附劑之一。這些吸附劑的特性可使裝載氣體的車輛能夠承受比目前甲烷儲存系統所需的更低的極端裝載壓力。
  •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研究獲突破 甲烷可供電手機
    向鉑材料「拜拜」  SOFCs屬於第三代燃料電池,這種全固態化學發電裝置可在中高溫條件下直接將儲存在燃料和氧化劑中的化學能高效、環境友好地轉化成電能。但是,可靠性、溫度和成本一直是用SOFCs給手提電腦、手機充電或驅動下一代汽車和卡車所遇到的「攔路虎」。  在SOFCs中,氧離子從陰極通過電解液朝陽極進發,在陽極產生電流並回流到陰極。
  • 新型材料存儲甲烷能力創新紀錄
    圖片說明:新型材料中的一個納米籠子。(圖片來源:Shengqian Ma, Miami University)可替代能源技術是當前納米研究的一個熱點。科學家最近開發出一種類似海綿的材料,它具有迄今為止最高的存儲甲烷能力。相關論文發表在1月23日的《美國化學會志》(JACS)上。
  • 金剛石:為新一代能量存儲設備鋪路
    導讀據日本東京理科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科學家發現,在水基電池中採用導電納米金剛石作為電極材料,可顯著提升電池的能量存儲能力。可是,目前它能夠存儲的能量比理想值的要少得多。創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Takeshi Kondo 博士領導的東京理科大學以及 Daicel 株式會社的課題組,提議採用導電納米金剛石作為電極材料,製成一種高性能的能量存儲設備(超級電容)。該設備適用於長時間內多次快速充放電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