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信息存儲材料——反鐵磁材料

2020-09-03 TechSugar

由於技術的不斷更新,基於矽的傳統電子技術正快速接近其極限,例如物理特性的極限。自旋電子學以及反鐵磁材料都是可替代方案,它們可以在相同空間內存儲兩倍多的信息。


文︱蘇嵐


目前,越來越多的信息需要存儲,但終端設備卻越來越小。此外,由於技術的不斷更新,基於矽的傳統電子技術正快速接近其極限,例如物理特性的極限,如存儲信息所需的比特數或電子數。自旋電子學以及反鐵磁材料都是可替代方案。它們不僅僅可用來存儲信息的電子,還有它們的旋轉都包含電磁信息。這樣,可以在相同空間內存儲兩倍多的信息。


美因茨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可以在反鐵磁材料中存儲信息,並能評估其寫入操作的效率。


反鐵磁性是材料的一種磁性,磁矩反平行交錯有序排列,但不表現宏觀強的淨磁矩,這種磁有序狀態稱為反鐵磁性。在反鐵磁性物質內部,相鄰價電子的自旋趨於相反方向,這些物質的淨磁矩為零,不會產生磁場。具有反鐵磁性的物質比較不常見,大多數隻存在於低溫狀況下。具有反鐵磁性的物質有鉻、錳、輕鑭系元素等。


最近,美因茨約翰內斯古滕貝格大學(JGU)研究人員和日本仙臺東北大學合作證實了採用反鐵磁材料存儲信息是可行的,」我們不僅能展示在反鐵磁材料中存儲信息基本可行,而且還能有效評估電子信息寫入絕緣反鐵磁材料中的效率。」JGU的Mathias Kläui教授小組研究員洛倫佐·巴爾德拉蒂(Lorenzo Baldrati)博士說道。為了進行評估,研究人員採用反鐵磁絕緣氧化鈷(CoO)——一種可幫助實現應用落地的模型材料。結果顯示:通過電流控制反鐵磁材料比磁場更有效率。


這一發現擴展了反鐵磁性材料的應用領域,包括從不能用外部磁場進行消磁的智慧卡片到超快計算機——這都得益於反鐵磁體擁有的超於鐵磁體的優越性能。相關研究論文已經於近期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未來,JGU的研究人員還想研究信息可以多快被存儲以及寫入的存儲器可以多「小」。


磁性材料早就被人們運用在生活的各個領域,如電子、自動化、通信、家用電器等諸多領域,而且信息存儲、處理與傳輸的進步已經離不開磁性材料的理論研究的發展和實驗方法的創新。而反鐵磁性已被提出大半個世紀,其實際應用一向不被看好,後來法國的物理學家阿爾貝-費爾和他的研究小組於 1988 年研究發現了在單層交替的鐵、鉻薄膜所製成的鐵-鉻超晶格薄膜中的巨磁電阻效應(GMR)之後,才正式開啟了自旋電子學的研究熱潮。


然而目前對於是否可能在反鐵磁材料中存儲電子信息業還具有爭議性。Mathias Kläui教授表示,美因茨大學和日本東北大學在自旋電子學領域已經進行了長期的合作,未來,兩個大學還將設立首個聯合學位,並針對反鐵磁自旋電子學這個新興領域組建優秀的國際團隊,共同研究反鐵磁性和自旋電子學技術及其應用。


(微信公眾號搜索「TechSugar」並關注,讓我們做你身邊最值得信賴的科技媒體!)

相關焦點

  • 反鐵磁性材料中能否存儲信息?能
    與鐵磁材料相比,反鐵磁材料中的微觀磁矩產生了取向變化。在資訊時代,我們需要存儲的信息越來越多,與此同時終端設備越來越小。然而,矽基傳統電子存儲技術正在達到極限。自旋電子學,特別是反鐵磁材料,為信息存儲提供了另一種選擇:電子不僅可以存儲信息,電子自旋也可以包含磁性信息。這樣的話,同樣的空間可以存儲加倍的信息。然而,反鐵磁材料是否可以存儲電子信息,一直存在爭議。
  • 反鐵磁性材料中能否存儲信息?能!
    與鐵磁材料相比,反鐵磁材料中的微觀磁矩產生了取向變化。 在資訊時代,我們需要存儲的信息越來越多,與此同時終端設備越來越小。然而,矽基傳統電子存儲技術正在達到極限。 自旋電子學,特別是反鐵磁材料,為信息存儲提供了另一種選擇:電子不僅可以存儲信息,電子自旋也可以包含磁性信息。這樣的話,同樣的空間可以存儲加倍的信息。
  • 反鐵磁性材料中也能存儲信息了,智慧卡再也不怕消磁了
    與鐵磁材料相比,反鐵磁材料中的微觀磁矩產生了取向變化。在資訊時代,我們需要存儲的信息越來越多,與此同時終端設備越來越小。然而,矽基傳統電子存儲技術正在達到極限。自旋電子學,特別是反鐵磁材料,為信息存儲提供了另一種選擇:電子不僅可以存儲信息,電子自旋也可以包含磁性信息。這樣的話,同樣的空間可以存儲加倍的信息。然而,反鐵磁材料是否可以存儲電子信息,一直存在爭議。
  • 未來信息存儲的領航者——多鐵性材料丨科普矽立方
    在我們的印象中,紙張似乎是信息存儲的開始。然而在信息載體出現之前,大腦才是最強大的信息存儲器。而後出現了用於信息存儲的工具——龜甲、竹片和紙張等。當時間流淌到近代,錄音磁帶的發明實現了模擬信號的存儲,這也標誌著磁性存儲時代的開始。
  • 實空間新型拓撲磁激發在磁性二維材料及人工反鐵磁薄膜中的發現與...
    實空間新型拓撲磁激發在磁性二維材料及人工反鐵磁薄膜中的發現與調控 2020-11-16 16:39:21 來源 : 中國科學院
  • 實空間新型拓撲磁激發在磁性二維材料及人工反鐵磁薄膜中的發現與調控
    近年來,研究人員運用該方法,從微觀角度重點研究了納米尺度磁性斯格明子生成與調控,研究材料包括DMI非中心對稱FeGe單晶、中心對稱磁性塊體以及磁性薄膜等多種材料體系,並拓展到磁渦旋、磁泡等多種非線性磁疇結構,揭示了非線性拓撲磁疇結構的形成規律和物理機制,實現了零磁場下、寬溫區內可作為非易失磁性存儲單元的高密度拓撲磁疇結構,促進了新型拓撲自旋電子器件的應用及新物態、新功能、新材料的發現。
  • 進展 | 實空間新型拓撲磁激發在磁性二維材料以及人工反鐵磁薄膜中的發現與調控
    >,揭示了非線性拓撲磁疇結構的形成規律和物理機制,實現了零磁場下、寬溫區內可作為非易失磁性存儲單元的高密度拓撲磁疇結構,促進了新型拓撲自旋電子器件的應用以及新物態、新功能、新材料的發現。反鐵磁材料由於磁矩相反使得拓撲霍爾效應抵消,有望保證拓撲磁疇結構沿直線運動,因此研究反鐵磁材料中拓撲磁疇結構的生成與調控,探索新型拓撲磁疇結構、新型拓撲磁性材料是當前拓撲磁疇結構在自旋電子學應用的重要研究方向
  • 電場控制的反鐵磁自旋電子器件
    而隨著研究的深入,近年來反鐵磁自旋電子器件的興趣日益增長。與鐵磁體相比,反鐵磁性材料具有更快的自旋動力學特性和對雜散磁場的低靈敏度,這使其成為自旋電子存儲器件的理想選擇。一方面,反鐵磁自旋在外部磁場下的穩定性與自旋翻轉場HSF有關,其可達到100特斯拉以上。另一方面,零場反鐵磁共振頻率可以高達太赫茲(THz)。
  • 新研究或讓鐵電材料實現超高密度信息存儲
    原標題:新研究或讓鐵電材料實現超高密度信息存儲 中科院瀋陽金屬研究所研究人員通過國際合作,在鐵電材料中發現了通量全閉合疇結構以及由順時針和逆時針閉合結構交替排列構成的大尺度周期性陣列,並發現了閉合結構核心處存在巨大彎電效應,有望使鐵電材料實現超高密度信息存儲功能,相關成果4月16日在線發表於《科學》雜誌。
  • 進展|二維室溫鐵磁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當二維材料的厚度降低至原子級幅度時可導致很多新奇物理現象的出現,使得二維材料成為當今凝聚態物理和材料科學的研究熱點。二維鐵磁體作為二維材料家族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獨特的物理特性而備受關注。通常,隨著二維鐵磁體厚度的降低,其鐵磁有序居裡溫度TC也會降低,鮮有材料會隨著厚度的降低TC反而升高。
  • 進展|高壓製備大線性磁電效應與磁場誘導鐵磁-鐵電性材料
    由於磁場可調控電極化以及電場可調控磁性質,線性磁電效應材料作為一種重要的磁電耦合多功能材料獲得了廣泛研究。在實際應用中,人們期望材料在較為寬廣的溫度或磁場範圍內具有大的線性磁電係數α。然而,自從1960年在Cr2O3中首次發現線性磁電效應以來,線性磁電材料α的大小往往在20-30ps/m以內。
  • 下一代電子信息材料與器件高峰論壇在錫舉行
    12月6日,下一代電子信息材料與器件高峰論壇暨第三屆低維材料應用與標準研討會在錫舉行。市委書記黃欽,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校長張廣軍共同為微納系統國際創新中心揭牌。(宦瑋 攝)太湖佳絕處,冬景似春華。
  • 鐵磁材料的磁滯回線和磁化曲線
    鐵磁物質是一種性能特異、用途廣泛的材料。如航天、通信、自動化儀表及控制等都無不用到鐵磁材料(鐵、鈷、鎳、鋼以及含鐵氧化物均屬鐵磁物質)。因此,研究鐵磁材料的磁化性質,不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際應用上都有重大的意義。
  • 反鐵磁性材料,在提高電子設備的速度方面很有潛力!
    康奈爾大學科學家在測量和控制氧化鎳中的自旋方面進行了新嘗試,著眼於提高電子設備的速度和存儲容量。其研究論文《反鐵磁性Pt/NiO異質結構中自旋-扭矩轉換的自旋Seebeck成像》發表在《物理評論X》期刊上。研究作者Greg Fuchs是應用和工程物理學副教授,其專業之一是自旋電子學--研究自旋(一種可以記錄信息的角動量):控制電子的磁性。
  • 中國科大半金屬磁性材料的理論設計取得新進展
    自旋電子器件基於電子自旋進行信息的傳遞、處理與存儲,具有目前傳統半導體電子器件無法比擬的優勢。其中,半金屬磁性材料由於可以提供完全自旋極化的載流子,被視為構建自旋電子器件的理想材料。為使自旋電子器件能在常溫下工作,半金屬磁性材料必須具有高於室溫的鐵磁居裡溫度、較寬的半金屬能隙,以及顯著的磁各向異性能,至今人們還沒有找到同時滿足這些條件的磁性材料。
  • 下一代存儲的選擇,國產相變材料進展如何?
    目前該領域內的研究重點落在如何進一步提升相變存儲的讀寫速度上。相變存儲器中最為核心的技術就是相變存儲材料,也是技術壁壘最高的。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相變存儲器的優勢和潛力,研究人員一直嘗試對相變材料進行改性以進一步提升其性能,同時也在不斷地探索各種類型的新型相變材料。
  • Rev.綜述:自旋電子學材料第一性原理設計
    自旋電子學是下一代信息技術中最具希望的一種,它利用電子的自旋傳輸信息,並且具有很多優點,例如,數據處理速度快、電路集成度高、能耗低。
  • 科學家發現首個低於尼爾溫度的反鐵磁拓撲量子材料
    科學家發現首個低於尼爾溫度的反鐵磁拓撲量子材料  Emma Chou • 2019-12-21 15:14:11
  • 王金蘭團隊從理論上成功預測近百種穩定的二維鐵磁功能材料
    (通訊員 蔣紅燕)近日,物理學院王金蘭教授課題組藉助人工智慧技術,結合密度泛函理論和高通量計算材料資料庫,搭建了二維鐵磁功能材料的智能化設計平臺,從理論上成功預測了近百種穩定的二維鐵磁功能材料。二維本徵鐵磁材料由於其獨特的原子層厚度和可控的電子-自旋自由度,已成為下一代自旋電子器件的理想材料。然而,傳統的鐵磁材料研發基於試錯法, 效率低且成本高昂,尤其是面對成千上萬種候選材料時,這種方法更是捉襟見肘。
  • 新器件|歐洲高校聯合探索反鐵磁性氧化鐵中的長距離信息傳輸性能,可以減少器件產生多餘熱量
    德國美因茨大學(JGU)的物理學家與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的理論家和挪威挪威科技大學(NTNU)的量子自旋電子學中心(QuSpin)合作,展示了反鐵磁性氧化鐵這是生鏽的主要成分,是一種廉價且有前景的材料,可以以更高的速度以低過量的熱量傳輸信息。科學家們成功地觀察了被稱為反鐵磁體的磁性材料組中的第一次信息長距離傳輸。這些材料可以比現有器件更快地實現計算速度。該研究已發表在自然科學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