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二維室溫鐵磁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2021-01-11 新華網客戶端

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當二維材料的厚度降低至原子級幅度時可導致很多新奇物理現象的出現,使得二維材料成為當今凝聚態物理和材料科學的研究熱點。二維鐵磁體作為二維材料家族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獨特的物理特性而備受關注。通常,隨著二維鐵磁體厚度的降低,其鐵磁有序居裡溫度TC也會降低,鮮有材料會隨著厚度的降低TC反而升高。近期,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M08組龍有文研究員團隊和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的何軍教授團隊合作,對不同厚度的Cr2Te3樣品進行了研究,發現其TC隨著材料厚度的降低而逐漸升高,直到厚度低於二維極限(~10 nm)時,TC由塊體的160 K急劇上升至室溫附近(約280 K),並通過理論計算揭示了這一反常現象的機理。 一直以來,根據Mermin-Wagner理論,由於熱擾動的影響,長程的鐵磁有序很難在二維材料中形成。但是,近期一系列二維層狀材料,比如Cr2Ge2Te6,CrI3以及VSe2等的長程鐵磁性被發現,掀起了層狀材料(層與層之間由範德瓦爾斯鍵連接)磁性研究的熱潮。然而到目前為止,對於非層狀鐵磁材料(原子之間由非範德瓦爾斯鍵連接)不斷變薄直至1個元胞左右厚度的磁性演化卻缺乏相關的研究。為探索二維非層狀材料的鐵磁行為,研究團隊生長出了不同厚度的Cr2Te3,並對其結構、電輸運、磁性以及反常霍爾效應等進行了詳細表徵。研究表明,當厚度大於12 nm時,材料展示了與塊體類似的鐵磁行為,其TC僅隨厚度降低略有升高。然而,當厚度降低至6個元胞厚度時(約7.1 nm),TC急劇上升至室溫附件,可高達280 K,展示了與其他鐵磁材料TC隨厚度變化截然相反的規律。進一步通過理論計算,團隊發現Cr2Te3鐵磁居裡溫度隨厚度的反常變化可能源於材料表面原子的重構,使得表面原子間距離變短,鐵磁相互作用增強,該結論進一步獲得了X光衍射結果的佐證。本工作率先發現了鐵磁居裡溫度隨厚度降低而急劇升高的反常現象,為深入研究二維材料特別是非層狀二維材料的新奇物理性質提供了範例。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近期的Nano. Lett. 上(20,3130,2020)。該工作獲得了科技部(2018YFE0103200,2018YFA03057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11934017,51772324,11921004,11574378),中國科學院(QYZDB-SSW-SLH013,GJHZ1773)等項目的支持。

圖1:Cr2Te3具有三方晶體結構。

圖2:二維Cr2Te3具有鐵磁性,在280 K和180 K附近出現兩個磁轉變。

圖3:不同厚度Cr2Te3鐵磁居裡溫度Tc隨厚度的變化關係,低於二維極限(~10 nm)時,Tc急劇上升到室溫附件(約280 K)。

圖4:理論計算和XRD測試表明二維Cr2Te3表面原子可能會重構,使得表面原子間距離變短,從而導致Tc急劇升高。 編輯:他和貓

來源:新華號 中科院物理所

相關焦點

  • 進展 | 二維材料及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取得重要進展
    因此,探索具有優異性能的新型二維功能材料、研究其新奇物性並構築基於二維材料的新原理器件,對二維材料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異質結的新奇物性方面取得重要進展。(a)具有p4mm二維空間群的MX材料家族的幾何結構(b)泊松比與其它結構參數。理論計算表明,當金屬原子3d軌道滿佔據時,體系具有較弱的次近鄰相互作用,導致負泊松比的發生,與模型預測結果一致。本工作中結構模型演化分析結合大數據材料挖掘的方式,極大地提高了二維負泊松比材料的探索效率,為研究具有優異力學性質的二維材料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 進展|二維材料及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取得重要進展
    尋找新材料、新結構和新原理器件是推動信息化器件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近年來,二維材料由於僅有單個或幾個原子層厚度,量子效應凸顯,呈現出許多區別於傳統三維材料的新奇物性和卓越性能,有望成為新原理型光、電、磁等器件的核心材料。
  • 平帶鐵磁有序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雙聘教授陸輕鈾與中國科大教授曾長淦合作,首次在具有平帶結構的Fe3Sn2晶體中,獲取了鐵磁結構研究的新進展,並且結合理論闡述了其高溫鐵磁機制。
  • 清華材料學院陳娜等在室溫磁性半導體及器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材料學院陳娜等在室溫磁性半導體及器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12月14日電 近日,材料學院材料加工研究所非晶合金研究組陳娜副研究員和合作者通過誘導磁性金屬玻璃發生金屬-半導體轉變的方式,開發出居裡溫度高於600 K的p型磁性半導體,並基於此磁性半導體實現了室溫p-n結和電控磁器件的製備(圖1b和c)。
  • 國家納米中心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取得新進展
    國家納米中心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9-09-12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字體:小】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張忠、劉璐琪在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15-08-17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字體:大 中 小】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的理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合肥研究院在新型金屬負熱膨脹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expansion, NTE)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室研究員童鵬課題組在金屬負熱膨脹(Negative thermal expansion, NTE)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半導體量子電晶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半導體量子電晶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我校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半導體門控量子點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中國科大半金屬磁性材料的理論設計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楊金龍研究組在尋找具有室溫半金屬磁性材料方面取得重要理論進展,使得製備可在常溫環境下工作的自旋電子器件成為可能。此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
  • 半導體所等在各向異性二維材料物性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半導體所等在各向異性二維材料物性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2016-04-19 半導體研究所 【  最近,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半導體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譚平恆研究組在各向異性二維材料的物性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研究組和南加州大學教授汪涵等合作,通過拉曼光譜和光致發光光譜表徵了平面內各向異性的二維材料ReSe2。
  • 北大楊金波葉堉團隊二維磁性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自2017年來,二維磁性在單層材料中的實現使得二維磁性材料得到了極大的關注。這些範德瓦爾斯磁體讓我們對二維極限下的磁性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不同磁結構的範德瓦爾斯磁體使得實驗上探究二維下的磁學模型成為可能。比如,Ising鐵磁在單層CrI3中發現,而且XY模型的NiPS3在單層極限下磁性被抑制。
  • 二維材料谷極化特性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金玉奇研究員、李剛研究員等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於霆教授和復旦大學叢春曉教授合作,在二硫化鎢谷極化特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內封面文章形式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出版社的Nanoscale Horizons雜誌上發表。
  • 物理學院楊金波、葉堉課題組二維磁性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然而現存的二維磁性材料卻非常稀少,這些促使著對於新範德瓦爾斯磁體的發現,不僅僅是有助於對二維磁性的研究,更是對二維自旋電子學器件應用提供了材料基礎。對此,楊金波課題組與葉堉課題組合作發現了一種新型的四元二維鐵磁半導體AgVP2Se6,為稀少的二維鐵磁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員。
  • 二維材料雙光子吸收層數依賴特性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微納光電子功能材料實驗室研究員王俊課題組在二硫化鉬(MoS2)簡併雙光子吸收的層數依賴特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為過渡金屬硫化物的非線性光學性質研究以及在光子學方面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和實驗指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Photonics Research7, 762-770 (2019)。
  • 張晗教授綜述:二維熱電材料研究進展
    2 綜述了基於微納器件的單層/少層二維材料本徵熱電性能測試方法及研究進展。3 討論了基於二維材料的光-熱電效應在自供電光電器件中的應用進展及機制。內容簡介近年來,大量的理論預測表明,包括石墨烯、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第四主族硫族化合物、黑磷、MXene等在內的二維材料具有非常優異的熱電性能,實驗也證實這些材料具有較大的應用潛力。近日,深圳大學張晗教授等人發表綜述,詳細總結了二維材料在熱電領域的研究進展。
  • 數據驅動具有負泊松比二維材料及具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二維材料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研究獲進展
    尋找新材料、新結構和新原理器件是推動信息化器件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近年來,二維材料由於僅有單個或幾個原子層厚度,量子效應凸顯,呈現出許多區別於傳統三維材料的新奇物性和卓越性能,有望成為新原理型光、電、磁等器件的核心材料。因此,探索具有優異性能的新型二維功能材料、研究其新奇物性並構築基於二維材料的新原理器件,對二維材料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周薇薇副教授團隊在二維材料的宏量製備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哈工大報訊(威海/供稿)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泰山學者項目支持下,我校威海校區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周薇薇副教授團隊在二維材料的宏量製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幾年來,二維結構的納米材料由於其獨特的物理、結構特性及其在光電子、場效應管、能源轉換和存儲等領域的潛在應用,吸引了研究人員的廣泛興趣。但是,目前二維材料的製備方法主要分為氣相法和液相法,但是均存在一定的缺點,如化學氣相沉積法成本高、產量低,液相法很難獲得大尺寸的二維納米片,且後續需要繁瑣的純化處理。此外,上述方法大多局限於層狀二維材料的合成。
  • 二維磁性材料非線性光學研究獲重要進展
    復旦大學物理系吳施偉課題組與華盛頓大學許曉棟課題組合作,在二維磁性材料雙層三碘化鉻中觀測到源於層間反鐵磁結構的非互易二次諧波非線性光學響應,成功揭示了三碘化鉻中層間反鐵磁耦合與範德瓦爾斯堆疊結構的關聯。該成果8月1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二維磁性材料是近年來國際上備受關注的研究熱點。
  • 負泊松比二維材料及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研究獲進展
    尋找新材料、新結構和新原理器件是推動信息化器件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近年來,二維材料由於僅有單個或幾個原子層厚度,量子效應凸顯,呈現出許多區別於傳統三維材料的新奇物性和卓越性能,有望成為新原理型光、電、磁等器件的核心材料。因此,探索具有優異性能的新型二維功能材料、研究其新奇物性並構築基於二維材料的新原理器件,對二維材料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大連化物所二維原子晶體限域生長研究取得新進展
    大連化物所二維原子晶體限域生長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5-12-30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    文章連結 大連化物所二維原子晶體限域生長研究取得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