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楊金波葉堉團隊二維磁性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2020-08-29 量子之聲

自2017年來,二維磁性在單層材料中的實現使得二維磁性材料得到了極大的關注。這些範德瓦爾斯磁體讓我們對二維極限下的磁性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不同磁結構的範德瓦爾斯磁體使得實驗上探究二維下的磁學模型成為可能。比如,Ising鐵磁在單層CrI3中發現,而且XY模型的NiPS3在單層極限下磁性被抑制。除了這些,有著變磁行為的範德瓦爾斯磁體則甚至更有趣,比如在少層CrCl3中由於奇數層存在著的未補償磁矩,使得奇數層存在著spin-flop轉變,而偶數層則沒有。然而現存的二維磁性材料卻非常稀少,這些促使著對於新範德瓦爾斯磁體的發現,不僅僅是有助於對二維磁性的研究,更是對二維自旋電子學器件應用提供了材料基礎。

對此,楊金波課題組與葉堉課題組合作發現了一種新型的四元二維鐵磁半導體AgVP2Se6,為稀少的二維鐵磁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員。AgVP2Se6的居裡溫度為18K,磁疇沿著面外c軸方向。通過機械剝離得到了最薄4層(2.9nm)的樣品,並研究了少層材料的磁性。對於較厚的樣品,磁滯回線表現為臺階狀。隨著厚度的降低,磁滯回線逐漸變方。測量的最薄樣品(6.7nm)在居裡溫度以下各溫度磁滯回線完全演變為方形,成為了一個硬磁材料。這一成果近期發表在了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文章題為「A quaternary van der Waals ferromagnetic semiconductor AgVP2Se6」(DOI: 10.1002/adfm.201910036)。北京大學博士生彭宇軒為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為北京大學葉堉研究員與楊文雲工程師。

少層AgVP2Se6的磁滯回線

同時,楊金波課題組生長了範德瓦爾斯反鐵磁CrPS4單晶和浙江大學的鄭毅課題組合作,通過一系列的磁性測量、磁轉矩和變場中子衍射實驗,研究了CrPS4的磁結構和變磁行為。課題組通過零場的中子衍射得到CrPS4是一個A型反鐵磁,即面內是鐵磁耦合而面間是反鐵磁耦合,而通過磁性測量發現低場的磁化強度突變類似於反鐵磁中的spin-flop轉變,而在8T左右磁化強度飽和意味著材料可能成為了一個類鐵磁態,緊接著通過磁轉矩的方式驗證了這一猜想。最後,課題組利用變場的中子衍射實驗,發現spin-flop轉變實際上是沿著c軸(面外)反鐵磁耦合的磁矩轉向了沿著b軸(面內)反鐵磁耦合併沿著磁場方向有一定傾斜。而隨著磁場進一步升高,磁矩完全轉到外磁場方向形成了一種類鐵磁態。這一成果近期發表在了Advanced Materials上,文章題為「Magnetic Structure and Metamagnetic Transitions in the van der Waals Antiferromagnet CrPS4」(DOI: 10.1002/adma.202001200)。北京大學博士生彭宇軒、丁石磊和浙江大學博士生程滿為共同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為楊金波、楊文雲和浙江大學鄭毅研究員,相關合作者還有澳大利亞ANSTO中子衍射科學家Maxim Avdeev。

CrPS4在c軸磁場下磁結構的演變

另外,課題組利用第一性原理計算發現了二維多鐵材料CuCrP2S6(鐵磁和鐵電共存),並在實驗上實現了該材料的成功製備。鐵磁性起源於Cr原子,鐵電性起源於Cu離子,這是一個Type-II的多鐵材料。幸運的是這種材料當中還存在可能的谷自由度,並且谷自由度也是極化的,谷、自旋、電偶極子自由度通過自旋-軌道耦合相互耦合在一起,可以相互控制,基於此課題組提出了超級多鐵的的物理概念。課題組利用機械剝離獲得了CuCrPSe6 的納米片,並且確定了Cu具有一個電荷的正電荷,首次觀察在同一二維材料中發現了鐵磁和鐵電共存的信號。(Nanoscale: 11(12): 5163-5170(2019))。

以上研究得到了科技部重點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北京大學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的支持。

相關焦點

  • 物理學院楊金波、葉堉課題組二維磁性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自2017年來,二維磁性在單層材料中的實現使得二維磁性材料得到了極大的關注這些範德瓦爾斯磁體讓我們對二維極限下的磁性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不同磁結構的範德瓦爾斯磁體使得實驗上探究二維下的磁學模型成為可能。比如,Ising鐵磁在單層CrI3中發現,而且XY模型的NiPS3在單層極限下磁性被抑制。
  • 半導體所等在各向異性二維材料物性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半導體所等在各向異性二維材料物性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2016-04-19 半導體研究所 【  最近,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半導體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譚平恆研究組在各向異性二維材料的物性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研究組和南加州大學教授汪涵等合作,通過拉曼光譜和光致發光光譜表徵了平面內各向異性的二維材料ReSe2。
  • 北大《Nature Materials》: 二維導電MOF研究獲突破性進展!
    該研究得到了世界首例二維配位聚合物(金屬有機框架、MOF)的單晶結構,清晰揭示了二維配位聚合物材料在晶體下的排列。基於此類材料構築出單晶器件,並系統深入地研究了二維配位聚合物的一系列電子學性質和磁性起源,首次觀察到了二維配位聚合物的Moiré Pattern,為該類全新的電子學材料基礎研究及後續應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進展|二維室溫鐵磁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當二維材料的厚度降低至原子級幅度時可導致很多新奇物理現象的出現,使得二維材料成為當今凝聚態物理和材料科學的研究熱點。二維鐵磁體作為二維材料家族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獨特的物理特性而備受關注。通常,隨著二維鐵磁體厚度的降低,其鐵磁有序居裡溫度TC也會降低,鮮有材料會隨著厚度的降低TC反而升高。
  • 工學院孫強教授研究組在二維多孔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Soc.》最近刊發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北京大學應用物理與技術研究中心孫強教授研究組的論文「Magnetism of phthalocyanine-based organometallic single porous sheet」 (http://pubs.acs.org/doi/pdf/10.1021/ja204990j), 報導了他們在二維多孔金屬有機單原子層材料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 第25屆國際稀土永磁與先進磁性材料及其應用大會在北大舉行
    REPM作為永磁領域的最為重要的國際會議,其宗旨是把全世界從事永磁材料研究、開發以及應用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召集在一起,讓大家有機會可以展示各自近期開展的研究工作以及就永磁材料研究和開發過程中相關問題展開交流和合作,提高全世界範圍內永磁材料的研究、開發和應用水平,共同促進人類社會的文明和進步。本次會議共吸引海內外23個國家400餘位專家學者及產業人員參會。
  • 二維磁性材料非線性光學研究獲重要進展
    復旦大學物理系吳施偉課題組與華盛頓大學許曉棟課題組合作,在二維磁性材料雙層三碘化鉻中觀測到源於層間反鐵磁結構的非互易二次諧波非線性光學響應,成功揭示了三碘化鉻中層間反鐵磁耦合與範德瓦爾斯堆疊結構的關聯。該成果8月1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二維磁性材料是近年來國際上備受關注的研究熱點。
  • 山東大學在二維儲能材料及器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山東大學材料學院碳納米材料工程應用研究中心(簡稱碳納米中心)在儲能材料及器件方面取得系列重要成果,成果發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Nano energy
  • 南科大黃明遠、黃麗課題組發表二維磁性材料磁光拉曼效應研究成果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副教授黃明遠與副教授黃麗課題組聯合在二維磁性材料磁光拉曼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頂級期刊《納米快報》(Nano Letters),這是黃明遠課題組今年第二次在Nano Letters發表研究成果。
  • Science: 掃描探針顯微鏡控制器在二維磁性材料研究中的突破性應用...
    導讀:  自2017年來,二維磁性在單層材料中的實現使得二維磁性材料受到了極大的關注。範德瓦爾斯磁體讓我們對二維極限下的磁性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不同磁結構的範德瓦爾斯磁體使得實驗上探究二維下的磁學模型成為可能。
  • 進展 | 二維材料及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取得重要進展
    因此,探索具有優異性能的新型二維功能材料、研究其新奇物性並構築基於二維材料的新原理器件,對二維材料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異質結的新奇物性方面取得重要進展。(a)具有p4mm二維空間群的MX材料家族的幾何結構(b)泊松比與其它結構參數。理論計算表明,當金屬原子3d軌道滿佔據時,體系具有較弱的次近鄰相互作用,導致負泊松比的發生,與模型預測結果一致。本工作中結構模型演化分析結合大數據材料挖掘的方式,極大地提高了二維負泊松比材料的探索效率,為研究具有優異力學性質的二維材料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 進展|二維材料及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取得重要進展
    因此,探索具有優異性能的新型二維功能材料、研究其新奇物性並構築基於二維材料的新原理器件,對二維材料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納米物理與器件實驗室N11組潘金波副研究員、張豔芳博士、杜世萱研究員與天普大學嚴琪閩教授等人合作,在二維層狀材料及異質結的新奇物性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周薇薇副教授團隊在二維材料的宏量製備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哈工大報訊(威海/供稿)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泰山學者項目支持下,我校威海校區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周薇薇副教授團隊在二維材料的宏量製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幾年來,二維結構的納米材料由於其獨特的物理、結構特性及其在光電子、場效應管、能源轉換和存儲等領域的潛在應用,吸引了研究人員的廣泛興趣。但是,目前二維材料的製備方法主要分為氣相法和液相法,但是均存在一定的缺點,如化學氣相沉積法成本高、產量低,液相法很難獲得大尺寸的二維納米片,且後續需要繁瑣的純化處理。此外,上述方法大多局限於層狀二維材料的合成。
  •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高春雷、吳施偉團隊合作 解密二維磁性材料之堆疊...
    近年來,新興的二維磁性材料備受矚目。相比於傳統的三維空間結構,二維層狀磁性材料因其原子層間較弱的範德華爾斯作用力,能夠人為操控其層間堆疊方式,進而有可能影響其磁耦合特性,為新型二維自旋器件的研製提供新思路。然而,堆疊方式與磁耦合間的關聯機制之前仍不甚明晰,尚未在原子級層面獲得實驗的直接觀測。
  • 國家納米中心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取得新進展
    國家納米中心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9-09-12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字體:小】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張忠、劉璐琪在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中國科大二維材料系列研究取得新進展:預言單層藍磷「半層-半層...
    近日,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國際功能材料量子設計中心在二維材料系列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理論上預言了在GaN(001)襯底上可外延生長單層藍磷,並提出非常規的「半層-半層」生長機制。 二維材料具有很多優越的物理與化學性質。隨著Geim和Novoselov於2004年成功地機械剝離出單層石墨烯,越來越多的凝聚態物理與材料科學研究都在圍繞不同類型的二維材料展開。與石墨稀具有類似的二維層狀結構的黑磷單晶,於2014年由中國科大陳仙輝教授及其合作者通過機械剝離法首次獲得。
  • ...在二維材料系列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基於理論首次實現過渡金屬二...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系列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基於理論首次實現過渡金屬二硫族化合物納米條帶自下而上的可控生長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國際功能材料量子設計中心崔萍博士與校內外同行合作
  •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15-08-17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字體:大 中 小】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的理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新型低維磁性材料研究獲進展
    由於自旋量子效應的存在,低維磁性材料會出現與三維磁性材料不一樣的磁性基態。
  • 二維材料谷極化特性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金玉奇研究員、李剛研究員等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於霆教授和復旦大學叢春曉教授合作,在二硫化鎢谷極化特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內封面文章形式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出版社的Nanoscale Horizons雜誌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