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低維磁性材料研究獲進展

2020-11-26 科學網

 

由於自旋量子效應的存在,低維磁性材料會出現與三維磁性材料不一樣的磁性基態。對於二維自旋體系,量子漲落和熱漲落之間的競爭將主導磁相變行為,長程序反鐵磁相變有可能克服量子漲落而出現。但是,包含三角自旋網格特別是籠目(kagome)晶格的磁性材料,強烈的幾何阻挫和量子自旋漲落的作用會使長程有序的基態無法形成。對低維磁性材料的有序-無序量子相變現象的探索和對其機理的闡明是關聯電子體系中有待深入理解的基本物理問題,是目前材料科學和凝聚態物理領域最重要的研究熱點之一。

 

近日,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何長振課題組製備了自旋S = 1/2的同構化合物BiOCu2(XO3)(SO4)(OH)·H2O [X = Te(1), Se(2)]。該系列化合物具有典型的二維層狀結構,二價Cu2+磁性離子的平面拓撲結構是介在籠目(kagome)晶格和星(star)晶格之間的新型自旋晶格。磁性測試結果表明,化合物1出現了非磁性自旋能隙基態,而化合物2在24K以下出現反鐵磁有序態。理論計算模擬看出化合物1的自旋能隙基態可能是由於Cu2+離子的二聚體化,化合物2的反鐵磁基態則克服了Cu2+離子的二聚體化。這種由非磁性離子置換誘導的有序-無序量子相變現象在二維籠目(kagome)晶格相關體系中比較罕見。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

 

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中科院重點部署項目的支持。(來源: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福建物構所新型低維磁性材料研究獲進展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記劉益春和「低維氧化鋅材料的載流子調控與功能化研究...
    東北師範大學紫外光發射材料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徐海陽說,「低維氧化鋅材料的載流子調控與功能化研究」項目在信息、民用以及軍事領域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它可以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影響。  徐海陽表示,他所工作的實驗室已在紫外發光材料與器件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項重要進展,其中榮獲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的「低維氧化鋅材料的載流子調控與功能化研究」項目是最具成果的一項研究。  據項目帶頭人、東北師範大學校長劉益春介紹,氧化鋅是一種重要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低維氧化鋅更因其優異的光電特性和新奇的物理性質成為材料科學前沿。
  • 進展| 第一性原理計算篩選本徵二維磁性材料
    在二維層狀材料中實現磁性是研究人員的重要目標,因為二維磁性材料既是構造自旋電子學器件的基礎,又是研究新奇物理現象的平臺。通常,人們通過摻雜磁性原子或利用界面近鄰效應在非磁性材料中引入磁性,但是這些非本徵的磁性易受到載流子濃度、雜質類型、界面原子結構等因素的影響。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低維量子輸運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低維量子輸運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7-10-19 19:38
  • 物理所低維半導體納米材料的結構與熱電特性研究取得進展
    低維半導體納米材料是未來納電子器件的基本組成單元,在電子、熱電、光電乃至能源等領域都有重要的應用。在過去的幾年中,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高鴻鈞研究組在新型硼低維納米材料的製備、性質和應用方面開展系統研究,取得許多有意義的成果【Adv. Funct.
  • 研究團隊利用鐵電極化場對低維半導體材料精準摻雜並構建多種電子...
    近年來,新型低維材料出現,其獨特結構和奇異物性備受關注,已在電子和光電子器件等領域顯現出其潛在的價值。通過元素摻雜來調控半導體材料載流子類型及濃度是構建半導體功能器件的物理基礎。具體到新型低維半導體材料,如何實現對其載流子的精準調控,同樣是實現其豐富功能器件的必經之路。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員與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及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的相關團隊通力合作,提出了利用非易失性的鐵電極化場對低維半導體材料的精準摻雜的新方法,並運用該方法構建了多種新型功能的電子和光電子器件。
  • 清華材料學院陳娜等在室溫磁性半導體及器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材料學院陳娜等在室溫磁性半導體及器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12月14日電 近日,材料學院材料加工研究所非晶合金研究組陳娜副研究員和合作者通過誘導磁性金屬玻璃發生金屬-半導體轉變的方式,開發出居裡溫度高於600 K的p型磁性半導體,並基於此磁性半導體實現了室溫p-n結和電控磁器件的製備(圖1b和c)。
  • 基於納米鐵氧體磁性材料的腫瘤治療研究獲進展
    近年來,利用磁控方法克服腫瘤耐藥性,實現安全、可控、有效地治療癌症已成為該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該方法可自由控制納米藥物的釋放時間,提高藥物的釋放量,並在有效範圍內增大對腫瘤的機械殺傷。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所屬慈谿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吳愛國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型高效治療癌症的方法。
  • 基礎研究|我區新型磁相變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Crystal structure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Yb2In and Eu2-xYbxIn alloys)的最新科研成果,該研究在新型磁相變材料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 清華物理系實驗團隊合作在電場調控質子化控制磁性研究中取得進展
    清華物理系實驗團隊合作在電場調控質子化控制磁性研究中取得進展清華新聞網1月15日電  1月10日,清華大學物理繫於浦、楊魯懿等人的實驗研究團隊和上海交通大學羅衛東的理論研究團隊合作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發表《電控質子過程對SrRuO3磁態的調控》(Reversible manipulation of
  • 二維磁性材料非線性光學研究獲重要進展
    復旦大學物理系吳施偉課題組與華盛頓大學許曉棟課題組合作,在二維磁性材料雙層三碘化鉻中觀測到源於層間反鐵磁結構的非互易二次諧波非線性光學響應,成功揭示了三碘化鉻中層間反鐵磁耦合與範德瓦爾斯堆疊結構的關聯。該成果8月1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二維磁性材料是近年來國際上備受關注的研究熱點。
  • 陳根:科學家首次利用電力,讓非磁性材料擁有磁性
    文/陳根磁性材料是古老而用途廣泛的功能材料。近日,在一項突破性的新研究中,明尼蘇達大學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將豐富而廉價的非磁性材料硫化鐵(又稱「傻瓜金」或黃鐵礦)電轉化為磁性材料。一般來說,當材料中原子的大多數電子向同一方向旋轉時,就會產生鐵磁性(ferromagnetism)。但對於非磁性材料,電子通常是成對的,因此它們的相反自旋抵消了磁場。這是科學家首次將完全非磁性材料轉化為磁性材料,這也將是為更節能的計算機存儲設備創造有價值的新型磁性材料的第一步。
  • 寬量子阱雙勢壘磁性隧道結中長程相位相干性研究獲進展
    雙勢壘磁性隧道結利用在兩個平行絕緣層之間的超薄磁性金屬層形成二維量子阱(QW),並通過調節金屬層厚度和磁矩方向來控制量子阱共振隧穿,是研究自旋相關的量子阱態、量子阱分立能級、量子阱共振隧穿磁電阻(QW-TMR)等自旋量子效應及自旋量子調控的標準結構,也是研發各種基於量子阱共振隧穿磁電阻效應的新型自旋電子學材料及量子阱共振隧穿二極體等重要單元器件的物理基礎。
  • 中科院物理所磁性金屬橫向光伏效應的低磁場調控研究獲進展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孫繼榮課題組博士研究生王拴虎等通過在半導體與磁性金屬之間建立強烈的關聯,通過調控對磁場更為敏感的磁性金屬實現了對半導體內部電子運動行為的低磁場調控,產生明顯磁效應的磁場僅為幾個奧斯特。
  • 清華大學:探秘低維量子世界
    實驗室以低維量子體系為研究對象,瞄準國際最新科學前沿和關鍵科學技術問題進行攻關。窺視真理並非易事,在持之以恆的奮鬥後,實驗室不僅取得了一系列豐碩的科研成果,而且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物理學人才,知交同道,砥礪前行。
  • 二維材料中聲子熱性質研究獲進展
    國際物理學期刊《現代物理評論》於11月13日發表了由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顧驍坤,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魏宇傑,以及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教授尹曉波、李保文以及楊榮貴聯合撰寫的關於《二維材料中聲子熱性質
  • 合肥研究院在新型熱電材料物理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永勝課題組在理論計算和解釋新型熱電材料(Pyrite型ZnSe2)的物理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研究通過求解聲子和電子玻爾茲曼輸運方程,理論計算發現Pyrite型ZnSe2具有良好的熱電性質;基於對材料中原子成鍵情況和聲子振動性質的分析,解釋其具有低晶格熱導率的物理機制。
  • ...鐵電極化場對低維半導體材料精準摻雜並構建多種電子和光電子器件
    近年來,新型低維材料出現,其獨特結構和奇異物性備受關注,已在電子和光電子器件等領域顯現出其潛在的價值。通過元素摻雜來調控半導體材料載流子類型及濃度是構建半導體功能器件的物理基礎。具體到新型低維半導體材料,如何實現對其載流子的精準調控,同樣是實現其豐富功能器件的必經之路。
  • 物理所低維半導體材料中的光生載流子高效抽取現象研究取得進展
    半導體材料中的光電轉換過程是光電探測器和太陽能器件的基礎,也一直是半導體材料和物理領域的研究熱點。傳統半導體物理理論認為:在低維材料中,光生載流子在形成後會弛豫到基態,由於受到量子限制,光生載流子難於逃離限制勢壘形成有效的光電流。因此,將低維半導體材料應用於光伏和探測器領域一直難以成功。
  • 華東理工大學新型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研究獲進展
    新型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一直是清潔能源領域的研究熱點。
  • 福建物構所滷化鉛雜化半導體材料研究獲進展
    福建物構所滷化鉛雜化半導體材料研究獲進展 2016-02-29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這類材料的半導體性能主要來源於雜化材料中的無機骨架部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三維鈣鈦礦無機結構和二維層狀無機結構上。尋找具有新型滷化鉛結構的雜化材料或可成為解決當前這類材料穩定性不好和導電性能差的一個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