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院楊金波、葉堉課題組二維磁性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2020-11-24 北大新聞網

自2017年來,二維磁性在單層材料中的實現使得二維磁性材料得到了極大的關注。這些範德瓦爾斯磁體讓我們對二維極限下的磁性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不同磁結構的範德瓦爾斯磁體使得實驗上探究二維下的磁學模型成為可能。比如,Ising鐵磁在單層CrI3中發現,而且XY模型的NiPS3在單層極限下磁性被抑制。除了這些,有著變磁行為的範德瓦爾斯磁體則甚至更有趣,比如在少層CrCl3中由於奇數層存在著的未補償磁矩,使得奇數層存在著spin-flop轉變,而偶數層則沒有。然而現存的二維磁性材料卻非常稀少,這些促使著對於新範德瓦爾斯磁體的發現,不僅僅是有助於對二維磁性的研究,更是對二維自旋電子學器件應用提供了材料基礎。

對此,楊金波課題組與葉堉課題組合作發現了一種新型的四元二維鐵磁半導體AgVP2Se6,為稀少的二維鐵磁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員。AgVP2Se6的居裡溫度為18K,磁疇沿著面外c軸方向。通過機械剝離得到了最薄4層(2.9nm)的樣品,並研究了少層材料的磁性。對於較厚的樣品,磁滯回線表現為臺階狀。隨著厚度的降低,磁滯回線逐漸變方。測量的最薄樣品(6.7nm)在居裡溫度以下各溫度磁滯回線完全演變為方形,成為了一個硬磁材料。這一成果近期發表在了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文章題為「A quaternary van der Waals ferromagnetic semiconductor AgVP2Se6」(DOI: 10.1002/adfm.201910036)。北京大學博士生彭宇軒為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為北京大學葉堉研究員與楊文雲工程師。

少層AgVP2Se6的磁滯回線

同時,楊金波課題組生長了範德瓦爾斯反鐵磁CrPS4單晶和浙江大學的鄭毅課題組合作,通過一系列的磁性測量、磁轉矩和變場中子衍射實驗,研究了CrPS4的磁結構和變磁行為。課題組通過零場的中子衍射得到CrPS4是一個A型反鐵磁,即面內是鐵磁耦合而面間是反鐵磁耦合,而通過磁性測量發現低場的磁化強度突變類似於反鐵磁中的spin-flop轉變,而在8T左右磁化強度飽和意味著材料可能成為了一個類鐵磁態,緊接著通過磁轉矩的方式驗證了這一猜想。最後,課題組利用變場的中子衍射實驗,發現spin-flop轉變實際上是沿著c軸(面外)反鐵磁耦合的磁矩轉向了沿著b軸(面內)反鐵磁耦合併沿著磁場方向有一定傾斜。而隨著磁場進一步升高,磁矩完全轉到外磁場方向形成了一種類鐵磁態。這一成果近期發表在了Advanced Materials上,文章題為「Magnetic Structure and Metamagnetic Transitions in the van der Waals Antiferromagnet CrPS4」(DOI: 10.1002/adma.202001200)。北京大學博士生彭宇軒、丁石磊和浙江大學博士生程滿為共同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為楊金波、楊文雲和浙江大學鄭毅研究員,相關合作者還有澳大利亞ANSTO中子衍射科學家Maxim Avdeev。

CrPS4在c軸磁場下磁結構的演變

另外,課題組利用第一性原理計算發現了二維多鐵材料CuCrP2S6(鐵磁和鐵電共存),並在實驗上實現了該材料的成功製備。鐵磁性起源於Cr原子,鐵電性起源於Cu離子,這是一個Type-II的多鐵材料。幸運的是這種材料當中還存在可能的谷自由度,並且谷自由度也是極化的,谷、自旋、電偶極子自由度通過自旋-軌道耦合相互耦合在一起,可以相互控制,基於此課題組提出了超級多鐵的的物理概念。課題組利用機械剝離獲得了CuCrPSe6 的納米片,並且確定了Cu具有一個電荷的正電荷,首次觀察在同一二維材料中發現了鐵磁和鐵電共存的信號。(Nanoscale: 11(12): 5163-5170(2019))。

以上研究得到了科技部重點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北京大學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北大楊金波葉堉團隊二維磁性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自2017年來,二維磁性在單層材料中的實現使得二維磁性材料得到了極大的關注。這些範德瓦爾斯磁體讓我們對二維極限下的磁性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不同磁結構的範德瓦爾斯磁體使得實驗上探究二維下的磁學模型成為可能。比如,Ising鐵磁在單層CrI3中發現,而且XY模型的NiPS3在單層極限下磁性被抑制。
  • 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拓撲量子輸運方向取得系列進展
    ,也為拓撲材料應用於電子、光電子器件奠定基礎。近期,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低維拓撲材料電子輸運與器件效應研究的前沿領域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廖志敏課題組率先實驗發現了狄拉克半金屬Cd3As2中外爾費米子手性反常導致的負磁電阻效應【Nature Commun.
  • 南科大黃明遠、黃麗課題組發表二維磁性材料磁光拉曼效應研究成果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副教授黃明遠與副教授黃麗課題組聯合在二維磁性材料磁光拉曼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頂級期刊《納米快報》(Nano Letters),這是黃明遠課題組今年第二次在Nano Letters發表研究成果。
  • 半導體所等在各向異性二維材料物性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半導體所等在各向異性二維材料物性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2016-04-19 半導體研究所 【  最近,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半導體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譚平恆研究組在各向異性二維材料的物性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研究組和南加州大學教授汪涵等合作,通過拉曼光譜和光致發光光譜表徵了平面內各向異性的二維材料ReSe2。
  • 二維磁性材料非線性光學研究獲重要進展
    復旦大學物理系吳施偉課題組與華盛頓大學許曉棟課題組合作,在二維磁性材料雙層三碘化鉻中觀測到源於層間反鐵磁結構的非互易二次諧波非線性光學響應,成功揭示了三碘化鉻中層間反鐵磁耦合與範德瓦爾斯堆疊結構的關聯。該成果8月1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二維磁性材料是近年來國際上備受關注的研究熱點。
  • Science: 掃描探針顯微鏡控制器在二維磁性材料研究中的突破性應用...
    導讀:  自2017年來,二維磁性在單層材料中的實現使得二維磁性材料受到了極大的關注。範德瓦爾斯磁體讓我們對二維極限下的磁性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不同磁結構的範德瓦爾斯磁體使得實驗上探究二維下的磁學模型成為可能。
  • 北大《Nature Materials》: 二維導電MOF研究獲突破性進展!
    該研究得到了世界首例二維配位聚合物(金屬有機框架、MOF)的單晶結構,清晰揭示了二維配位聚合物材料在晶體下的排列。基於此類材料構築出單晶器件,並系統深入地研究了二維配位聚合物的一系列電子學性質和磁性起源,首次觀察到了二維配位聚合物的Moiré Pattern,為該類全新的電子學材料基礎研究及後續應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化工與化學學院於淼課題組在石墨烯功能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哈工大報訊(化工/文) 近日,我校化工與化學學院於淼教授課題組在石墨烯功能化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該工作為石墨烯光致精準功能化的首例,通過精細調控局域雜化模式打開石墨烯帶隙,首次在原子尺度實現了石墨烯的二維長程有序功能化,為石墨烯基二維材料在電子器件和光電器件應用方面的關鍵難題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法。
  • 物理系江萬軍課題組在拓撲量子磁性方面取得研究進展
    清華新聞網7月13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物理系江萬軍課題組在拓撲磁結構的旋性布朗運動方面取得進展,在2020年7月美國物理學會出版的國際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以「拓撲數相關的斯格明子旋性布朗運動」(Topology-Dependent Brownian Gyromotion
  • 進展|二維室溫鐵磁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當二維材料的厚度降低至原子級幅度時可導致很多新奇物理現象的出現,使得二維材料成為當今凝聚態物理和材料科學的研究熱點。二維鐵磁體作為二維材料家族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獨特的物理特性而備受關注。通常,隨著二維鐵磁體厚度的降低,其鐵磁有序居裡溫度TC也會降低,鮮有材料會隨著厚度的降低TC反而升高。
  • 新型低維磁性材料研究獲進展
    由於自旋量子效應的存在,低維磁性材料會出現與三維磁性材料不一樣的磁性基態。
  • 化學所侯劍輝課題組在氯取代有機光伏材料設計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近年來,得益於新材料的發展,OPV電池的光伏效率取得了大幅提升,表現出巨大的實際應用潛力。面向OPV技術產業化,提升材料光伏性能的同時,必須注重對合成成本的控制。在材料設計中,引入滷原子是最常見且有效改善光譜、能級以及聚集形貌等基本特性的分子設計方法。目前,眾多高效率給、受體材料的製備過程大多包含步驟冗長、產率較低且成本高昂的氟化過程,嚴重製約了有機光伏材料的大批量製備研發進程。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在金屬負膨脹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工學院孫強教授研究組在二維多孔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Soc.》最近刊發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北京大學應用物理與技術研究中心孫強教授研究組的論文「Magnetism of phthalocyanine-based organometallic single porous sheet」 (http://pubs.acs.org/doi/pdf/10.1021/ja204990j), 報導了他們在二維多孔金屬有機單原子層材料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 進展 | 二維材料及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取得重要進展
    因此,探索具有優異性能的新型二維功能材料、研究其新奇物性並構築基於二維材料的新原理器件,對二維材料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納米物理與器件實驗室N11組潘金波副研究員、張豔芳博士、杜世萱研究員與天普大學嚴琪閩教授等人合作,在二維層狀材料及
  • 南京大學王新平課題組自由基合成與性質研究取得系列進展化學加
    自由基在化學反應、催化、生物化學和功能材料等領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王新平課題組自2011年以來一直致力於自由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質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今年上半年,課題組在雙自由基、主族金屬自由基以及基於自由基的磁性多穩態等方向再次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研究成果以若干篇論文形式發表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修發賢課題組在二維超導天線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修發賢在二維層狀超導體二硒化鈮的非互易天線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11月6日,相關研究成果以《基於二硒化鈮的超導非互易天線》(Nonreciprocal Superconducting NbSe2 Antenna)為題在線發表於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11,5634(2020))。
  • 清華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量子拓撲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量子拓撲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5月7日電 4月30日,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張廣銘課題組近期在量子拓撲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在美國物理學會出版的國際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以「自對偶拓撲張量網絡態中演生出無能隙庫侖氣體態
  • 工學院張青課題組在二維鈣鈦礦半導體螢光激射及動力學研究方面...
    在新型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半導體材料家族中,二維Ruddlesden-Popper鈣鈦礦具有高激子結合能、高結構穩定性、天然量子阱結構等優勢,在下一代低成本、柔性光電子器件如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雷射二極體、光電探測器等領域極具潛力,也為發展高速、低功耗激子器件提供了理想的平臺。
  • 物理學院在拓撲絕緣體納米材料的光熱電效應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新進展
    拓撲絕緣體的材料製備和量子輸運特性是近年來國際研究前沿的一個熱點。在眾多拓撲絕緣體材料中,Bi2Se3是拓撲絕緣體家族中一種重要的三維強拓撲絕緣體。拓撲絕緣體納米結構因其巨大的比表面積和增強的表面電導貢獻非常有利於探索拓撲絕緣體奇異表面態的物理性質和開發拓撲絕緣體在自旋電子學等方面的潛在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