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學院張青課題組在二維鈣鈦礦半導體螢光激射及動力學研究方面...

2021-01-15 北京大學新聞網

在新型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半導體材料家族中,二維Ruddlesden-Popper鈣鈦礦具有高激子結合能、高結構穩定性、天然量子阱結構等優勢,在下一代低成本、柔性光電子器件如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雷射二極體、光電探測器等領域極具潛力,也為發展高速、低功耗激子器件提供了理想的平臺。比如,基於該類型鈣鈦礦混合相的太陽能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已超過20%,螢光量子產率可達80%,室溫激子極化激元效應亦被廣為報導。近期,北京大學工學院張青研究員課題組基於機械剝離的純相二維鈣鈦礦薄片,報導了依賴於無機層層數(n)的雷射行為,並對內在的能量損耗物理機制進行了研究,指出雙激子俄歇複合和激子聲子耦合是主要的損耗途徑。相關工作在線發表於Adv. Mater. 2019, 1903030,題為「Lasing from Mechanically Exfoliated 2D Homologous Ruddlesden–Popper Perovskite Engineered by Inorganic Layer Thickness」,第一單位為北京大學工學院。

在本工作中,張青課題組製備了(C4H9NH3)2(CH3NH3)n-1PbnI3n+1­(n=1­–5)的單一組分塊狀單晶,並通過機械剝離獲得了微米尺寸的薄片。低溫條件下,n≥3的二維鈣鈦礦在閾值之上能受激輻射出雷射,而對於n≤2的情形,即便溫度降至78 K也無法獲得雷射/自發輻射放大。結合時間分辨螢光光譜、溫度依賴螢光光譜等多種表徵手段,提出高能量注入時,非輻射複合途徑主要為雙激子俄歇複合和激子-聲子耦合。同時,他們量化了不同n值二維鈣鈦礦中的能量損耗因素,隨著n值減小,量子限域效應增加,俄歇複合強度隨之增加,與此同時,晶格剛度降低,激子-聲子耦合強度增加,兩種效應導致螢光激射閾值隨著n降低而逐漸增加。此研究結果為降低二維鈣鈦礦雷射閾值提供了指導。

(a)機械剝離二維鈣鈦礦薄片雷射表徵及能量損耗途徑示意圖;(b)在78K溫度下n=2–5機械剝離二維鈣鈦礦薄片的雷射圖譜(從左至右),對於n=2無法出射雷射;(c)n=2–5的二維鈣鈦礦薄片的螢光有效壽命隨載流子密度的依賴關係(從上到下)以及對應的擬合曲線;(d)n=2–5機械剝離二維鈣鈦礦螢光半高寬隨溫度的依賴關係(從上至下)以及對應的擬合曲線

該工作第一作者為工學院2015級本科生梁印、2017級博士生尚秋宇和北京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魏琪,該工作主要與澳門大學邢貴川教授、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劉新風研究員合作完成,並得到了北京大學物理學院葉堉和施可彬研究員的幫助。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低維量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等項目的經費支持。

相關焦點

  • 工學院張青課題組鈣鈦礦微腔光子-激子強耦合及雷射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當前,由於無機半導體材料的激子結合能較低,其激子極化激元僅在寬禁帶半導體或者造價昂貴的量子阱中結構中實現。儘管有機半導體材料具有較大的激子結合能,其弱非線性係數及較差的晶格質量極大地阻礙了極化激元的凝聚。
  • 工學院陳匡時課題組發表單分子DNA成像技術的綜述
    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陳匡時課題組在《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IF = 6.6)發表綜述文章"Progress and Challenges for Live-cell Imaging of Genomic Loci Using CRISPR-based Platforms"
  • 大連化物所揭示二維鈣鈦礦量子阱材料中載流子輸運新機制
    以往研究普遍認為,2D鈣鈦礦中載流子以激子形式存在,受到激子壽命和遷移率的限制,其激子遷移距離只有數百納米,比3D鈣鈦礦材料小一個量級以上。基於文獻中報導的載流子輸運特性,在依賴於載流子長距離輸運器件應用方面,2D鈣鈦礦可能無法與3D鈣鈦礦和其他傳統半導體量子阱材料相媲美。
  • 高性能二維鈣鈦礦單晶納米線陣列光電探測器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博士吳雨辰、中科院院士江雷課題組與天津大學教授付紅兵,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張翔團隊合作,製備出高質量的二維鈣鈦礦單晶納米線陣列,首次發現二維鈣鈦礦納米線的邊緣態光電導效應,並實現了目前世界上最高靈敏度的鈣鈦礦光電探測器。
  • 光電轉化率超18%,目前最高性能二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物質科學Physical science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張淵教授課題組、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周惠瓊研究員課題組及陝西師範大學趙奎教授課題組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閱讀原文在本項研究中,研究團隊基於一系列柔性烷基鏈胺鹽(乙胺到己胺),通過調節分子鏈長精準調控間隔陽離子間相互作用力,探索了間隔陽離子分子結構與二維鈣鈦礦晶體結構、光學特性、介電常數、激子特性等材料掛光電性質的構效關係,成功製備出效率超過18%的(AA)2MA3Pb4I13二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研究為發展高性能二維鈣鈦礦材料與光伏器件提供了有效的理論指導
  • 北大鈣鈦礦半導體激子極化激元及連續光泵浦綠色微納雷射研究進展
    半導體微納雷射器成為了光電材料與信息器件領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但是在微納尺度下,半導體材料存在表面缺陷濃度高、增益體積受限、發熱嚴重等問題,實現其電泵浦雷射非常困難。無需粒子數反轉的激子極化激元雷射為降低雷射閾值、實現電泵浦微納雷射提供了解決方案。
  • 工學院王前課題組在氮化硼材料的金屬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美國化學學會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ACS)以全文形式刊發了北京大學應用物理與技術研究中心王前教授課題組及其合作者題為 「Three-dimensional Metallic Boron Nitride」 的研究論文,報導了他們在三維金屬性氮化硼材料的理論設計與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進展
  • 工學院陳匡時課題組在活細胞基因表達可視化技術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最近,北京大學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陳匡時課題組研製出一種能在活細胞中檢測單個RNA的分子探針,該研究成果已發表於Biomaterials,題目為「Single-MoleculeMS2-GFP系統是目前在活細胞內檢測單分子RNA的主要工具,對於研究細胞生理以及疾病的早期發生與發展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 工學院謝廣明課題組在仿箱魨機器魚仿魚類側線感知研究方面取得新...
    近期,北京大學工學院謝廣明教授課題組在仿箱魨機器魚仿魚類側線感知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利用側線系統,魚類可以有效地感知周圍水環境中的水動力學變化信息,並在魚類的趨流、避障、捕食定位、集群等行為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機械、電子、材料及仿生科學的飛速發展,由不同類型的流場傳感器陣列組成的人工側線系統被逐漸地開發出來,並應用於水下機器人,嘗試模擬魚類側線系統感知水流信息的功能,提高水下機器人對外部環境的感知能力。然而,實際上,人工側線系統的應用一直是一個挑戰,鮮有實際應用案例。
  • 工學院莫凡洋課題組在iScience上發表有機聯硼化合物在半導體氧化...
    這些方法的局限性,限制了以TiO2為代表的無機半導體氧化物的進一步廣泛應用。另一方面,由於含有硼硼鍵,有機聯硼化合物具有還原性。北京大學王劍波課題組(Angew. Chem. Int. Ed., 2010, 49, 1846-1849)、南京大學黎書華課題組(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5985-5989)和清華大學焦雷課題組(J. Am.
  • 北大教授在利用彈性應變梯度調控半導體激子和載流子動力學研究上...
    從原子尺度對半導體材料的電子能帶結構和載流子動力學進行人工裁剪和調控,對於設計新型光電子功能器件和提升現有半導體光電子器件性能,尤其是小尺度的納米光電子器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近年來,人們對應變下微/納米結構半導體材料的發光和能帶等物性調控開展了廣泛的研究。但是,對於非均勻應變場的應變梯度對半導體激子和載流子動力學影響的研究,尤其是實驗上的研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主要原因是長期以來一方面難以在微/納米結構半導體中實現精確可控的非均勻應變場;另一方面缺乏同時具有高空間解析度和時間解析度的實驗技術。
  • 北京大學工學院王龍團隊在博弈動力學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這也是新一代人工智慧的一個核心研究課題,引起了控制論、博弈論、人工智慧等多個領域專家學者的極大關注。傳統的控制技術,如PID控制、LQG控制很難適用於日益複雜(不確定、網絡化、智能化、多尺度、多模式、隨機性、非線性、時變性等)的控制對象,急需建立新的研究框架和範式。  北京大學工學院王龍課題組與美國哈佛大學Martin A.
  • 新型光電材料:二維鈣鈦礦的研究進展|第4屆國際二維晶體物理會議
    二維鈣鈦礦作為一種新型光電材料,既有二維材料的可溶液加工、柔性、便宜易獲得等特點,又具備鈣鈦礦材料吸收光譜寬、光吸收係數高和能耗損失低等特性,已經成為材料研究領域的熱點而受到廣泛關注。在 13 日的鈣鈦礦材料專場上,來自南洋理工大學的蘇銳博士、慕尼黑大學 Jochen Feldmann 教授等數十位物理學家在一起探討二維晶體物理的研究進展。蘇銳博士所在的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數理學院物理與應用物理系熊啟華教授領導的課題組,他在會上分享了團隊在「鈣鈦礦晶體的波色愛因斯坦凝聚現象」方面的進展與成果。
  • 2020浙江西湖大學工學院師恩政實驗室科研助理招聘公告
    一、實驗室介紹本課題組(先進材料和功能器件實驗室)主要從事低維材料的合成以及在功能器件的應用。課題組負責人師恩政博士曾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ACS Nano等期刊發表論文14篇。
  • 北京大學工學院席鵬課題組與合作者合力打造光學多維度·超分辨...
    細胞器相互作用的研究是人們認識細胞功能、並且了解致病根源的重要途徑;然而當前的螢光顯微鏡受限於有限的螢光顏色通道,染色種類,染料的穩定性,時間和空間的成像解析度等因素。脂膜廣泛存在於亞細胞器中,其形態、組成和脂質相協同調節生物物理膜特性、膜蛋白功能以及脂和蛋白間的相互作用。
  • 朱林繁教授課題組在原子分子動力學參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我校物理學院近代物理系朱林繁教授課題組與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日本SPring-8同步輻射等國內外同行合作,在乙炔和氧分子的動力學參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連續發表在國際權威雜誌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 [ApJS
  • Science子刊發表郭雪峰課題組在單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中的重要進展
    化學反應動力學在基礎研究和實際應用中都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過化學反應動力學的研究不僅可以揭示化學反應的內在機理,而且能夠對於化學反應進行有效調控,對於合成和化工生產具有實際意義。然而長久以來,由於化學反應速度快、機理複雜,許多化學反應過程仍然尚不明確,亟待研究。
  • 周歡萍課題組2019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重要成果集錦!
    該工作為改善基於小分子的空穴傳輸材料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和其他光電器件的穩定性提供了可行的方法。perovskite photovoltaicsJMCA 2019DOI: 10.1039/C9TA01070J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pdf/2019/ta/c9ta01070j 3、Nat.
  • 蘇州納米所在矽襯底InGaN基半導體雷射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蘇州納米所在矽襯底InGaN基半導體雷射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16-08-18 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該研究方向是目前國際上的研究熱點,但是到目前為止,僅有文章報導了在光泵浦條件下矽襯底上InGaN基多量子阱發光結構的激射。
  • 研究發現錳離子摻雜鈣鈦礦單晶螢光動力學調控機理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超快時間分辨光譜與動力學研究組(1110組)研究員金盛燁團隊在正二價錳離子(Mn2+)摻雜的單一CsPbCl3鈣鈦礦微晶中,通過改變激發條件,成功實現了連續、可逆、寬範圍、高穩定性的發光顏色調控,發現錳離子摻雜鈣鈦礦單晶螢光動力學調控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