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磁材料的磁滯回線和磁化曲線

2021-01-08 電子產品世界

鐵磁物質是一種性能特異、用途廣泛的材料。如航天、通信、自動化儀表及控制等都無不用到鐵磁材料(鐵、鈷、鎳、鋼以及含鐵氧化物均屬鐵磁物質)。因此,研究鐵磁材料的磁化性質,不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際應用上都有重大的意義。本實驗使用單片機採集數據,測量在交變磁場的作用下,兩個不同磁性能的鐵磁材料的磁化曲線和磁滯回線。

  【原理】

  1)鐵磁材料的磁化及磁導率

  鐵磁物質的磁化過程很複雜,這主要是由於它具有磁滯的特性。一般都是通過測量磁化場的磁場強度H和磁感應強度B之間的關係來研究其磁性規律的。

  


  圖20—1 起始磁化曲線和磁滯回線

  

  圖20—2 基本磁化曲線

  當鐵磁物質中不存在磁化場時,H和B均為零,即圖20—1中B~H曲線的坐標原點0。隨著磁化場H的增加,B也隨之增加,但兩者之間不是線性關係。當H增加到一定值時,B不再增加(或增加十分緩慢),這說明該物質的磁化已達到飽和狀態。Hm和Bm分別為飽和時的磁場強度和磁感應強度(對應於圖中a點)。如果再使H逐漸退到零,則與此同時B也逐漸減少。然而H和B對應的曲線軌跡並不沿原曲線軌跡a0返回,而是沿另一曲線ab下降到Br,這說明當H下降為零時,鐵磁物質中仍保留一定的磁性,這種現象稱為磁滯,Br稱為剩磁。將磁化場反向,再逐漸增加其強度,直到H=-Hc,磁感應強度消失,這說明要消除剩磁,必須施加反向磁場Hc。Hc稱為矯頑力。它的大小反映鐵磁材料保持剩磁狀態的能力。圖20—1表明,當磁場按Hm→0→-Hc→-Hm→0→Hc→Hm次序變化時,B所經歷的相應變化為Bm→Br→0→-Bm→-Br→0→Bm。於是得到一條閉合的B~H曲線,稱為磁滯回線。所以,當鐵磁材料處於交變磁場中時(如變壓器中的鐵心),它將沿磁滯回線反覆被磁化→去磁→反向磁化→反向去磁。在此過程中要消耗額外的能量,並以熱的形式從鐵磁材料中釋放,這種損耗稱為磁滯損耗。可以證明,磁滯損耗與磁滯回線所圍面積成正比。

  應該說明,對於初始態為H=0,B=0的鐵磁材料,在交變磁場強度由弱到強依次進行磁化的過程中,可以得到面積由小到大向外擴張的一簇磁滯回線,如圖20—2所示。這些磁滯回線頂點的連線稱

  

  圖20—3 鐵磁材料μ與H關係曲線

  為鐵磁材料的基本磁化曲線。由此可近似確定其磁導率μ=B/H。因B與H非線性,故鐵磁材料的μ不是常數,而是隨H而變化,如圖20—3所示。在實際應用中,常使用相對磁導率μr=μ/μ0。μ0為真空中的磁導率,鐵磁材料的相對磁導率可高達數千乃至數萬,這一特點是它用途廣泛的主要原因之一。

  2)B~H曲線的測量方法

  實驗線路如圖20—4所示。待測樣品為E1型矽鋼片,勵磁線圈匝數N1=50;用來測量磁感應強度B而設置的探測線圈匝數N2=150;R1為勵磁電流取樣電阻,R1為0.5Ω~5.0Ω。設通過勵磁線圈的交流勵磁電流為I1,根據安培環路定律,樣品的磁化場強

  

  (20—1)

  式中:L為樣品的平均磁路,本實驗L=60.0mm。設R1的端電壓為U1,則可得

  

  因此,

  

  (20—2)

  式(20—2)中的N1,L,R1均為已知常數,所以由U1可確定H。

  

  圖20—4 磁滯回線測量線路

  樣品的磁感應強度B的測量是通過探測線圈和R2C2組成的電路來實現的。根據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在交變磁場下由於樣品中的磁通量φ的變化,在探測線圈中產生的感生電動勢的大小

  

  (20—3)

  由式(20—3)可推導出

  

  (20—4)

  S為樣品的截面積。

  如果忽略自感電動勢和電路損耗,則迴路方程為

  E=I2R2+U2

  式中:I2為感生電流;U2為積分電容C2兩端電壓。設在Δt時間內,I2向電容C2的充電電量為Q,則

  U2=Q/C2

  因此E=I2R2+Q/C2

  如果選取足夠大的R2和C2,使I2R2>>Q/C2,

  則E=I2R2

  所以

  

  (20—5)

  由式(20—4)和式(20—5)可得

  

  (20—6)

  式中:C2,R2,N2和S均為已知常量(本實驗中C2=20μF,R2=10kΩ,S=80mm2),所以測量U2可確定B。

  【實驗要求】

  (1)電路連接:選樣品1,按實驗儀上所給的電路圖連接線路,並令R1=2.5Ω;「U選擇」置於0位。UH和UB(即U1和U2)分別接示波器的「x輸入」和「y輸入」,插孔⊥為公共端。

  (2)樣品退磁:開啟實驗儀電源,對試樣進行退磁,即按順時針方向轉動「U選擇」旋鈕,使U從0V增加至3V,然後逆時針方向轉動旋扭使U從最大值降為0V,其目的是消除剩磁,即退磁過程,確保樣品處於磁中性狀態,即H=B=0,如圖20—5所示。

  

  圖20—5 退磁過程

  (3)觀察磁滯回線:開啟示波器電源,令光點位於坐標網格中心,令U=2.2V,分別調節示波器x和y軸的靈敏度,使顯示屏上出現圖形大小合適的磁滯回線(若圖的頂部出現編織狀的小環,可適當降低勵磁電壓U予以消除)。

  (4)觀察基本磁化曲線:按實驗要求(2)對樣品進行退磁,從U=0開始,逐步提高勵磁電壓,將在顯示屏上得到面積由小到大一個套一個的一簇磁滯回線,藉助長餘輝示波器,可觀察到該曲線的軌跡。

  (5)觀察比較樣品1和樣品2的磁化性能。

  (6)測μ~H曲線:仔細閱讀測試儀的使用說明,連接實驗儀和測試儀之間的連線。開啟電源,對樣品進行退磁後,按測試儀使用說明依次測定U=0.5,1.0,…,3.0V時的10組Hm和Bm值,作μ~H曲線。

  (7)令U=3.0V,R1=2.5Ω測定樣品1的Bm、Br,Hc等參數。

  (8)取實驗要求(7)中的H和其相應的B值,用坐標紙繪製B~H曲線,實驗數據點數可取32~40點即每象限8~10點。


相關焦點

  • 鐵芯磁滯的回線測量
    變壓器的鐵芯材料的磁滯損耗和渦流損耗大小是決定變壓器的鐵芯材料技術性能好壞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對變壓器的鐵芯材料進行磁滯回線測量是必要的,通過測試變壓器鐵芯的磁滯回線,很容易就可以看出變壓器的鐵芯材料的主要電氣性能。
  • 一文讀懂磁滯回線
    這種磁化曲線與退磁曲線不重合特性稱為磁化的不可逆性。磁感應強度 B 的改變滯後於磁場強度 H 的現象稱為 磁滯現象。二、磁滯回線形成過程 如要使 B 減少,必須加一個與原磁場方向相反的磁場強度-H,當這個反向磁場強度增加到-Hc 時,才能使磁介質中 B=0。
  • 一文讀懂磁滯回曲線
    這些實操中容易產生問題,其實是因為沒有搞明白磁性能的一些基本概念,今天懂磁帝就結合磁滯回曲線帶大家溫習一下磁性材料的基礎知識~硬磁性材料,如釹鐵硼強磁,有兩個顯著特徵,一是在外磁場作用下能被強烈磁化,另一個是磁滯,即撤走外磁場後硬磁材料仍保留磁化狀態,下圖為硬磁材料的磁感應強度B與磁化場強度H之間的關係曲線。
  • 開關電源變壓器的鐵心磁滯回線測量與匝間短路的判斷
    現代電子設備對電源的工作效率和體積以及安全要求越來越高,在開關電源中決定工作效率和體積以及安全要求的諸多因素,基本上都與開關變壓器有關,而與開關變壓器技術性能相關最大的要算是變壓器的鐵芯材料。變壓器的鐵芯材料的磁滯損耗和渦流損耗大小是決定變壓器的鐵芯材料技術性能好壞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對變壓器的鐵芯材料進行磁滯回線測量是必要的。
  • 什麼是鐵磁材料?磁化後的機件為什麼要退磁?怎樣退磁?
    一、什麼是鐵磁材料?鐵磁材料的基本特性是什麼?它是怎樣分類的?導磁能力很強的物質,如矽鋼、鑄鋼、坡莫合金等,都叫做鐵磁材料。鐵磁材料具有以下三個基本特性,第一個,磁導率不是常數,隨著磁感應強度的增大而減小。
  • 釹鐵硼| 磁滯回線與磁能積
    磁滯回線      磁滯回線(magnetic hysteresis loop)表示磁場強度周期性變化時,強磁性物質磁滯現象的閉合磁化曲線。     它表明了強磁性物質反覆磁化過程中磁化強度M或磁感應強度B與磁場強度H之間的關係。
  • 每周一磁 · 磁滯回曲線和內稟退磁曲線(B-H曲線和J-H曲線)
    永磁材料有兩個顯著特徵,一是在外磁場作用下能被強烈磁化,另一個是磁滯,即撤走外磁場後材料仍保留磁化狀態。外磁場的變化與永磁體磁性變化之間的關係可以用兩條曲線來描述,即磁滯回線(B-H曲線)和內稟退磁曲線(J-H曲線)。
  • 軟磁環磁滯回線測量中的定標
    關鍵詞: 磁滯回線 功率放大器 定標 隨著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與其密切相關的軟磁材料及其性能測量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軟磁材料絕大多數都用作工作在動態磁化條件下的磁性器件[1],如開關電源變壓器磁芯、回掃變壓器磁芯、濾波器磁芯等。磁性產品性能的好壞主要取決於作為導磁材料的磁心的性能[2]。
  • 老張談電機:NO.7永磁材料(一)
    前面幾篇文章,老張聊了很多基礎的鐵磁材料的基本特性今天老張會講解最後一個基本特性——退磁與退磁曲線。接著老張會逐一介紹鐵磁材料的幾個主要性能參數,性能參數部分會分為2章來講。
  • 如何學電工基礎:關於磁性材料的磁特性(二十三)
    如圖23-4為磁性物質的磁滯回線。的閉合磁化曲線叫做磁滯回線。磁性材料在循環磁化過程中是伴隨著能量的損耗的,即磁滯損耗,它是磁疇反覆轉向引起的能量損失。另外,可以證明,B-H磁滯回線所包圍的面積正比於在一次循環磁化中的能量損耗,在此也不展開講述。
  • PCB設計中鐵電磁滯回線的作用
    還有另一類具有磁滯現象和開關行為的材料:鐵電體。 鐵電材料是鐵磁材料的電模擬物,但是驅動這些材料中的磁滯的物理機制是不同的。鐵磁材料享有許多涉及功率轉換,濾波和隔離的應用,但鐵電材料的應用水平卻不高。這是這種獨特材料類別的一些潛在應用,以及它們在電路中的行為方式。 什麼是鐵電磁滯回線?
  • 軟磁材料和硬磁材料的區別
    永磁材料(硬磁材料)指磁滯回線肥大,具有低磁導率高剩磁,高矯頑力和高磁阻的鐵磁性材料,硬磁材料難以磁化,也難以退磁.如鎢鋼、鐵氧體、釹鐵硼等;這些材料,易磁化,不易退磁,主要用做磁帶材料和永久磁鐵。軟磁材料指磁滯回線狹窄,具有高磁導率低剩磁,低矯頑力和低磁阻的鐵磁性材料,軟磁材料容易磁化,也容易退磁.如矽鋼片、鐵鎳合金、鑄鋼等;這些材料磁導率較高,易磁化,易退磁,磁滯回線包圍面積小,磁滯損耗小,多用於做磁頭和電機的鐵心。
  • 渦流損耗與磁滯損耗有什麼區別?
    磁滯損耗是由於導磁體的磁滯回線的面積不為0產生的。磁滯回線包圍的面積越大,磁滯損耗越大。磁滯損耗會導致導磁體發熱。   另外渦流損耗和磁滯損耗都屬於鐵損。渦流損耗和磁滯損耗都只有在交變磁場中發生。   渦流損耗體現為:磁場在導體中產生渦流,電流(渦流)通過有電阻的導體產生熱能。   磁滯損耗體現為:鐵芯內部磁疇高速旋轉過程中產生摩擦所致,最終也體現為熱能。
  • 開關變壓器之鐵芯磁滯損耗分析
    為了簡單,我們用變壓器鐵芯的理想磁化曲線和等效磁化曲線的概念來對變壓器鐵芯的磁滯損耗進行分析。在圖2-11中,直線d-o-a是變壓器鐵芯的理想磁化曲線;當輸入電壓為交流的時候,磁通密度是從負的最大值- Bm到正的最大值Bm之間來回變化。
  • 軟磁材料測量:磁性材料交直流特性測試能力說明
    根據測試獲得的B、H值,匯制磁化曲線和磁滯回線等,並參考定義,確定對應曲線上的初始磁導率ui、最大磁導率um、剩磁Br、矯頑力Hc和飽和磁感應強度Bs,勵磁磁場強度Hs等,軟磁材料直流磁特性是軟磁材料最重要的基本參數。
  • CMF實驗室 | 磁性材料
    鐵磁類物質磁化後,內部的磁疇整整齊齊、方向一致地排列起來,使磁性加強,就構成磁鐵了。磁鐵的吸鐵過程就是對鐵塊的磁化過程,磁化了的鐵塊和磁鐵不同極性間產生吸引力,鐵塊就牢牢地與磁鐵「粘」在一起了。剩餘磁感應強度Br:是磁滯回線上的特徵參數,H回到0時的B值。矩形比:Br∕Bs矯頑力Hc:是表示材料磁化難易程度的量,取決於材料的成分及缺陷(雜質、應力等)。
  • 北大楊金波葉堉團隊二維磁性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通過機械剝離得到了最薄4層(2.9nm)的樣品,並研究了少層材料的磁性。對於較厚的樣品,磁滯回線表現為臺階狀。隨著厚度的降低,磁滯回線逐漸變方。測量的最薄樣品(6.7nm)在居裡溫度以下各溫度磁滯回線完全演變為方形,成為了一個硬磁材料。
  • 物理學院楊金波、葉堉課題組二維磁性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通過機械剝離得到了最薄4層(2.9nm)的樣品,並研究了少層材料的磁性。對於較厚的樣品,磁滯回線表現為臺階狀。隨著厚度的降低,磁滯回線逐漸變方。測量的最薄樣品(6.7nm)在居裡溫度以下各溫度磁滯回線完全演變為方形,成為了一個硬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