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存儲的選擇,國產相變材料進展如何?

2021-01-15 新浪財經

來源:格隆匯

作者:Alex Hou

來源: 半導體行業觀察

近十多年來,科學界與工業界一直致力於發展第三類存儲器技術,以期在同一單元中實現數據的快速讀寫及穩定存儲,應對數據存儲與處理方面的巨大壓力。基於硫族化物的相變存儲器經過二十餘年的科研發展,已逐步實現工業化生產,並於近期投入市場,例如英特爾「傲騰」晶片等。目前該領域內的研究重點落在如何進一步提升相變存儲的讀寫速度上。相變存儲器中最為核心的技術就是相變存儲材料,也是技術壁壘最高的。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相變存儲器的優勢和潛力,研究人員一直嘗試對相變材料進行改性以進一步提升其性能,同時也在不斷地探索各種類型的新型相變材料。

GST(Ge2Sb2Te5)是目前相變存儲器研究中最為成熟的材料,GST材料的優點是結晶速度快,非晶態和晶態的光電性能差別大;缺點是晶態電阻率和結晶溫度低、熱穩定性差。GST是目前最為理想的相變材料,然而其各項性能仍需要不斷的提高完善,主要是能夠滿足PCRAM存儲需求,需要在相變材料的結構穩定性、電阻穩定性、相位分割清晰以及加快結晶速度等方面進一步研究,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相變存儲器的優勢和潛力,研究人員一直嘗試對GST材料進行改性以進一步提升其性能,同時也在不斷地探索各種類型的新型相變材料。因此,本文主要講述了近年來新型相變存儲器材料的重大科研進展。

研究進展

(1)新型相變存儲材料(Sc-Sb-Te)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宋志棠團隊在新型相變存儲材料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於2017年11月9日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上,如圖1所示,這也是國內先進存儲技術關鍵核心材料領域的第一篇頂級學術論文。

圖1 宋志棠團隊發表的關於新型相變存儲材料的論文

本文創新性提出一種高速相變材料的設計思路,即以減小非晶相變薄膜內成核的隨機性來實現相變材料的高速晶化。通過第一性理論計算與分子動力學模擬,從眾多過渡族元素中,優選出鈧(Sc)作為摻雜元素,設計發明了低功耗、長壽命、高穩定性的鈧銻碲(Sc-Sb-Te,SST)材料。研究人員利用130 nm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工藝製備的SST基PCRAM實現了700 ps的高速可逆寫擦操作(如圖2所示,而傳統GST(Ge-Sb-Te)器件的最快寫操作速度為大約10 ns),這個速度是目前PCRAM的極限,已經可以比得上所謂臨界轉換效應的電阻轉換速度),循環壽命大於107次。相比傳統GST器件,SST基PCRAM功耗降低了90%,且10年數據保持力相當;通過進一步優化材料與微縮器件尺寸,SST基PCRAM綜合性能將進一步提升,使之可以與SRAM和DRAM競爭,這樣就可以使發展一種真正通用的存儲器成為可能。SST基新型相變存儲材料的突破,尤其是其在高密度、高速存儲器上的應用驗證,對於我國突破國外技術壁壘、開發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存儲器晶片具有重要的價值,對於實現我國存儲器跨越式發展、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圖2 新型鈧銻碲(Sc-Sb-Te)相變存儲器件700ps高速寫入操作演示及微觀結晶化機理

圖3 新型鈧銻碲(Sc-Sb-Te)相變存儲器件SET速度

(2)緩存型相變存儲鈧銻碲合金的化學設計原則

西安交通大學金張偉教授課題組聯合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科研人員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設計了新型鈧銻碲合金,成功將相變存儲器的讀寫速度提升十餘倍並達到亞納秒級別,該研究成果於2019年4月25日發表於美國化學學會期刊Chemistry of Materials上,併入選為封面論文。

圖4 張偉團隊發表的關於鈧銻碲合金的化學設計原則的論文

本文就如何調節鈧銻碲的化學成分以達到器件最優性能的問題,針對鈧銻碲(SST)合金的二元母體合金碲化鈧與碲化銻進行系統全面的第一性原理模擬與量子化學鍵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兩種母材在非晶態結構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其中非晶碲化銻提供了與鈧銻碲晶體相更加接近的拓撲結構,而非晶碲化鈧由於陰陽離子間更強的電荷轉移能力,使得體系中同極鍵的比例大大減少,形成大量結構規整且強度高的鈧碲四元環。當大約10%的碲化鈧與90%的碲化銻進行融合形成鈧銻碲合金時(如圖5所示),穩定的鈧碲四元環可極大提升體系結晶效率,使得鈧銻碲相變器件操作速度接近最優。

圖5 鈧銻碲合金的化學設計原則

(3)新型相變異質結構存儲器

近年來基於先進的PCRAM技術研發神經元計算器件已成為業界研發焦點。然而商用PCRAM器件在反覆可逆相變操作過程中,GST材料組分逐步偏析乃至出現較大孔洞,其非晶相具有本徵的電阻值隨時間顯著漂移特性,且在結晶化時亦存在較大的隨機性,致使多數據態存儲操作時各態電阻值波動較大,導致高密度存儲陣列的單元間與單元內反覆多次操作一致性、協同性低下,造成神經元計算時噪聲頗高,嚴重製約了高精度、高效率神經元計算器件的開發。聚焦此關鍵科學問題,深圳大學饒峰團隊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馬恩教授、西安交通大學張偉教授合作在面向高精度神經元計算應用的相變存儲材料與器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於2019年8月22日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上,如下圖所示。

圖6 饒峰團隊發表的關於新型相變異質結構存儲器的論文

本文提出了一種新式的相變異質結(Phase-change heterostructure,PCH)設計,由多個交替堆疊的相變層與限制層構成,並通過原位加熱且低速生長的多層薄膜磁控濺射沉積技術實現了高質量PCH薄膜的製備。該PCH可有效抑制玻璃態相變材料結構弛豫以及反覆可逆相變過程中的組分偏析,將PCRAM器件數據態的阻值波動和漂移降低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該PCH基PCRAM器件在迭代RESET操作時可實現9個穩定的多態存儲(各電阻態阻值漂移係數小於~0.005,遠低於非晶GST器件的~0.11),並在累積SET操作時器件電導呈現高一致性(波動小於9%,而GST器件波動則超過40%),如圖7所示,這些優越的性能適用於精準矢量矩陣乘法計算、快速時序相關探測和其他要求高精度和高一致性的機器學習任務。此外,相比GST基器件而言,PCH器件的操作速度快一個數量級(達亞10 ns級)、操作壽命提升三個數量級(如圖8所示, PCH器件的循環壽命約為109,而GST器件的為106)、操作功耗降低超過87%,亦為發展DRAM型高性能PCRAM器件提供了可行的解決方案。值得指出的是,PCH結構所採用的多層膜製備技術並不會大幅增加晶片製造成本或需開發額外複雜的工藝,可完美匹配現有PCRAM量產工藝,將有助於大力推進基於先進微電子技術的高性能神經元感知晶片的開發。

圖7 抑制電阻漂移數據

圖8 SET速率與循環耐力曲線

本文展示了一種創新的PCH架構設計,它比傳統的PCRAM設備提供了更多的性能優勢,特別是在電阻狀態下大幅降低了噪音和漂移。這些性能優勢源於在相變周期中被抑制的成分和結構的變化,並使控制良好的迭代RESET和累積SET成為可能。因多層沉積不會顯著增加製造成本或者需要複雜的製備過程,PCH架構設計方法適用於工業生產,特別是其相對容易地被納入到如高性能的神經啟發計算等的先進的設備設置。

結論

國際半導體發展路線圖指出,從2010年開始,非傳統半導體材料陸續進入晶片製造領域:PCRAM,CNT,Graphene等,PCRAM作為最有前途的新型存儲器,未來市場空間巨大。PCRAM三大核心技術存儲材料、存儲單元結構和存儲陣列中,目前,傳統的相變存儲材料GST的智慧財產權掌握在國外巨頭的手中,因此,我國可以通過布局新型相變材料,實現相變存儲底層技術的自主可控,在政策支持下有望實現技術與市場的彎道超車,相變存儲技術的突破將有助於中國存儲晶片產業實現自主可控。

相關焦點

  • 中科院研發新型相變材料:突破讀寫存儲速度極限
    聶翠蓉科技日報北京11月15日電,據《科學》雜誌官網14日報導,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饒峰和同事研發出一種全新的相變材料發表在本周出版的《科學》雜誌上的這一研究成果,突破了相變存儲器(PCRAM)的存儲速度極限,為實現我國自主通用存儲器技術奠定了基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計算機已經變得更小、更快、更便宜,存儲性能繼續提升所面臨的挑戰也更加嚴峻。靜態/動態隨機存儲器(SRAM緩存/DRAM內存)是與計算機中央處理器直接交換數據的臨時存儲媒介,可按需隨意取出或存入數據。
  • 微膠囊相變材料的研究進展
    微膠囊相變材料的研究進展 發表時間:2017/1/11 文 | 申天偉 陸少鋒 辛 成 李朝龍
  • 我國科學家研發出柔性相變儲能材料膜
    該相變材料膜機械柔性好、形狀可裁剪及摺疊、冷熱循環壽命長,相變過程中材料始終保持固態,可實現大尺寸製備,並為開發高性能柔性相變儲能材料及熱管理器件提供新的方法與思路。相變儲能材料能夠在恆定溫度下吸收和釋放大量潛熱,可作為一種高效熱能儲存與溫度控制介質應用於電子器件熱管理領域。然而,傳統相變儲能材料一般利用其固液相變行為進行儲能與控溫,固相材料因剛性大而不具備柔性,液相材料在相變過程中會發生洩漏,無法應用於柔性可穿戴器件熱管理。針對此問題,史全團隊通過化學聚合的方法獲得一種柔性相變儲能材料膜。
  • 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繆向水:相變存儲發展趨勢
    來自產業界的眾多嘉賓圍繞快閃記憶體技術本身將如何演變與發展,以及快閃記憶體競爭的其它存儲晶片技術,存儲系統將會怎樣發展這些熱點問題進行了精彩的分享。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信息存儲材料研究所所長繆向水講述了相變存儲發展趨勢,以下為整理內容:相變存儲器原理。相變半導體材料在電流穿過的時候,使材料原子發生無序到有序的排列。當從有序到無序的排列時,電子穿過的時候會有阻力,引起的阻力大小和電阻的大小。再通過檢測電阻的大小來檢測0和1。它的主要特點為尺寸越小操作電流越小,對高密度非常有用。
  • 相變材料——重要的節能環保材料
    [1]孫茹茹,李化建,黃法禮,等.相變材料在水泥基材料中的應用[J].矽酸鹽通報,2020,39(3):662-668+676.[2]胡志德,趙思勰,汪宏濤.複合相變材料在混凝土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矽酸鹽通報,2018,37(9):2825-2829.
  • 二氧化釩——多種刺激響應相變材料及其應用
    二氧化釩(VO2)是一種強關聯電子體系二元氧化物,由於其內部電子、軌道、晶格和自旋的強相互作用,外界微小刺激引起的局域電子和晶體結構的變化即可誘導VO2發生可逆的金屬-絕緣體相變。伴隨相變,VO2的晶體結構、電阻、紅外光透過率、折射率和磁化率等發生急劇的變化。正是因為VO2近室溫的相變溫度和相變前後物理化學性質的突變,使其在電子、軍事、日常生活等方面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
  • 大連化物所史全/吳忠帥合作《ESM》:柔性相變儲能材料膜
    該相變材料膜機械柔性好、形狀可裁剪及摺疊、冷熱循環壽命長,相變過程中材料始終保持固態,可實現大尺寸製備,並為開發高性能柔性相變儲能材料及熱管理器件提供新的方法與思路。相變儲能材料能夠在恆定溫度下吸收和釋放大量潛熱,可作為一種高效熱能儲存與溫度控制介質應用於電子器件熱管理領域。
  • IBM搞定多位封裝 相變存儲再近一步-IBM,相變存儲,PCM, ——快科技...
    IBM的研究人員們近日再次得出豐碩成果,攻克了相變存儲(PCM)的一大難題:多位封裝。相變存儲技術已經開發了很多年,但是一直被局限在每單元一比特數據上,也就是1 bit-per-cell(1bpc),這樣自然難以大幅提升容量、降低成本。
  • 帶你了解一下什麼叫相變存儲器
    以相變存儲器為代表的多種新型存儲器技術因具備高集成度、低功耗等特點而受到國內外研究者的廣泛關注,本文介紹相變存儲器的工作原理、技術特點及其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使相變材料發生物理相態的變化,即晶態(低阻態)和非晶態 (高阻態)之間發生可逆相變互相轉換,從而實現信息的寫入 (「1」)和擦除(「0」)操作。
  • 楊金虎教授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可逆晶態相變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楊金虎教授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可逆晶態相變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6-12-13  瀏覽:
  • 同步輻射技術在二氧化釩薄膜相變的應力調控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同步輻射技術在二氧化釩薄膜相變的應力調控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鄒崇文副研究員和樊樂樂博士等利用同步輻射X射線衍射和倒空間成像技術(Reciprocal
  • 國防科技大學方糧:快閃記憶體技術進展及新型存儲技術
    2019年12月4日,在中國數據與存儲峰會上午的快閃記憶體系統與應用論壇上,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研究員方糧為我們帶來《快閃記憶體技術進展及新型存儲技術》的主題演講。相變技術(PRAM)另外一種新興的存儲技術,我們稱之為相變。由相變引起電阻的變化。
  • 相變材料能在0.5納秒內快速切換
    英國劍橋大學、新加坡數據存儲研究所與新加坡技術和設計大學的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用可以在不同電狀態間快速來回切換的相變材料替代矽,他們有望研製出信息處理速度快1000倍且更小、更環保的計算機。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 認識鋰電池相變材料冷卻系統
    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的冷卻,太陽能系統的冷卻,建築材料,工業餘熱利用,家用車用空調系統以及鋰電池的熱管理系統。相變材料的兩個指標參數,相變潛熱和相變溫度,基本圈定了一種材料所能適用的環境類型。相變潛熱越大,材料保持環境溫度恆定的能力越強。3 相變材料的種類相變材料可以分成無機相變材料、有機相變材料和複合相變材料三種。
  • 二維碳化鈦Mxene,下一代柔性LED的透明電極材料新選擇
    二維碳化鈦Mxene,下一代柔性LED的透明電極材料新選擇美國和韓國的研究人員報導了首個以二維碳化鈦MXene作為柔性透明電極的高效柔性發光二極體。具有優異的柔韌性和導電性的柔性透明導電電極(TCE)的開發是下一代顯示器的關鍵要求之一,因為傳統的TCE銦錫氧化物(ITO)易碎。已經提出了多種材料,例如石墨烯,導電聚合物和金屬納米線,但是它們的電導率不足,功函數低和電極製造複雜限制了它們的實際應用。
  • 下一代信息存儲材料——反鐵磁材料
    它們不僅僅可用來存儲信息的電子,還有它們的旋轉都包含電磁信息。這樣,可以在相同空間內存儲兩倍多的信息。美因茨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可以在反鐵磁材料中存儲信息,並能評估其寫入操作的效率。反鐵磁性是材料的一種磁性,磁矩反平行交錯有序排列,但不表現宏觀強的淨磁矩,這種磁有序狀態稱為反鐵磁性。
  • 中科院研發出柔性相變儲能薄膜可用於可穿戴領域
    相變材料(PCM - Phase Change Material)是指溫度不變的情況下而改變物質狀態並能提供潛熱的物質。轉變物理性質的過程稱為相變過程,這時相變材料將吸收或釋放大量的潛熱。
  • 華人科學家揭示正極材料脫鋰和嵌鋰相變機理
    近日,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任職的華人女科學家Guoying Chen在《Nature Communication》雜誌上發表文章闡述了正極材料LiXMn1.5Ni0.5O4(0£x£1)在嵌鋰和脫鋰過程中的相變反應機理。
  • 《Nature》晶界相變,開闢材料設計新道路!
    晶界會導致材料變脆容易產生破裂,但是某些晶界能夠阻礙位錯運動進而增強材料性能。隨著現代研究的深入進行,研究者們發現晶界只有零點幾納米厚並具有獨特的結構,與相鄰的晶粒結構有很大區別。已有研究指出對於二元以上合金,晶界的結構會發生與晶粒相變無關的相變。
  • 進展|高壓比熱研究量子磁性相變
    量子磁性系統的相變研究近年來在理論上進展迅速,從具有拓撲序的量子自旋液體 [1]到超越朗道-金茲伯格對稱性破缺理論的去禁閉量子臨界點[2] 以及具有湧現連續對稱性的新型一級相變[3] ,新的結果不斷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