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變材料能在0.5納秒內快速切換

2020-12-01 中國科學院

  英國劍橋大學、新加坡數據存儲研究所與新加坡技術和設計大學的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用可以在不同電狀態間快速來回切換的相變材料替代矽,他們有望研製出信息處理速度快1000倍且更小、更環保的計算機。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據美國《大眾科學》網站近日報導,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基於硫化物玻璃的「相變材料(PCMs)」能在十億分之一秒(0.5納秒)內,在合適的電脈衝下,在晶體和導電狀態與玻璃和絕緣狀態之間,可逆地快速切換。在由這種材料製成的非易失性存儲器單元內,邏輯操作和存儲可在同一處進行,從而節省時間和能源;而在矽基計算機內,邏輯操作和存儲在不同的地方進行。

  目前,在大多數計算機、手機和平板電腦內,計算都由矽基邏輯設備進行,計算結果也由矽製成的固態存儲器存儲。以前,增加計算能力的主要方法是通過減少邏輯設備的大小來增加其數量,但這種方法很快會行不通,因為目前最小的矽基邏輯和存儲設備約為20納米,而且採用層級架構構造而成。為了增加晶片上設備的數量,這些設備被製造得越來越小,層與層之間的縫隙也變得越來越小,可能會使存儲在非易失性存儲器設備某些區域內的電子從縫隙中逃走,導致數據損失。而由相變材料製成的設備能克服這種限制,因為其已被證明能小到2納米。

  因此,為了在不增加邏輯設備數量的情況下提高處理速度,替代方法是增加每個設備能執行的計算數量,用矽根本無法做到這一點,而研究人員已經證明,相變材料邏輯/存儲設備可以做到這一點。

  相變材料首次於上世紀60年代研製而成,最初被用於光存儲設備(比如可重寫的DVD等)內,現在主要用於電存儲領域且在某些智慧型手機內替代矽基快閃記憶體。儘管已被證明能執行邏輯計算,但這種相變材料也有缺陷:目前,它們的運算速度無法與矽相比,而且在初始的非結晶狀態下不穩定。不過,研究人員在最新研究中發現,通過執行可逆的邏輯操作過程——從晶體狀態開始,接著在單元內融化這種相變材料,再到執行邏輯操作,這種材料不僅可以變得更穩定而且能更快地執行操作。

  該研究的領導者、劍橋大學化學學院的史蒂芬·艾略特說:「我們希望用由相變材料製成的非易失性設備替代需要不斷刷新而耗能費時的動態隨機存儲器(DRAM)和邏輯處理器,最終研製出運行速度更快且更環保的計算機。」

相關焦點

  • 中科院研發新型相變材料:突破讀寫存儲速度極限
    聶翠蓉科技日報北京11月15日電,據《科學》雜誌官網14日報導,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饒峰和同事研發出一種全新的相變材料——鈧銻碲合金,可在不到1納秒內實現多晶態與玻璃態兩種相態之間的轉換。
  • 觀測相變記錄材料結構變化過程
    Ge2Sb2Te5材料和Ag3.5In3.8Sb75.0Te17.7材料的相變模型 日本高亮度光科學研究中心(JASRI)、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理化學研究所、松下電器產業及筑波大學聯合宣布,成功地對用於DVD-RAM等可擦寫光碟的有代表性的相變記錄材料其結構高速變化的情況進行了觀測。
  • 相變材料及相變乳狀液的熱性能
    Inaba等[13]對相變材料為十四烷(C14H30,融點5.8℃,潛熱229kJ/kg) 的相變乳狀液的熱物性進行了初步的探索。本文系統的介紹了十四烷為相變材料的相變乳狀液的相變性能。嘗試了新相變材料「十四烷與十六烷的二元混合物」,測量了其相變溫度和潛熱,並尋找到溫度適宜的相變材料。通過添加乳化劑製備了20wt%新相變材料的乳狀液,測量了相變乳狀液的相變溫度和潛熱。
  • 界面相變是LCO材料衰降的主要因素嗎?
    下圖a為電池在4.0-4.7V範圍內進行循環的數據,從圖中能夠看到在這一電壓範圍內,LCO材料的容量也發生了快速衰降,但是我們從下圖b、c可以看到雖然LCO材料的容量出現了明顯的衰降,但是LCO顆粒的表面層厚度卻非常薄,這一發現表明LCO顆粒表面層的形成主要來自放電過程,特別是在放電過程中較低的電壓範圍內。
  • 下一代存儲的選擇,國產相變材料進展如何?
    目前該領域內的研究重點落在如何進一步提升相變存儲的讀寫速度上。相變存儲器中最為核心的技術就是相變存儲材料,也是技術壁壘最高的。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相變存儲器的優勢和潛力,研究人員一直嘗試對相變材料進行改性以進一步提升其性能,同時也在不斷地探索各種類型的新型相變材料。
  • 認識鋰電池相變材料冷卻系統
    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的冷卻,太陽能系統的冷卻,建築材料,工業餘熱利用,家用車用空調系統以及鋰電池的熱管理系統。相變材料的兩個指標參數,相變潛熱和相變溫度,基本圈定了一種材料所能適用的環境類型。相變潛熱越大,材料保持環境溫度恆定的能力越強。3 相變材料的種類相變材料可以分成無機相變材料、有機相變材料和複合相變材料三種。
  • 採用Modelica語言建模分析研究相變材料比熱容動態熱流計測試方法
    關鍵詞:定形相變材料 熱性能 動態熱流計法 熱焓 比熱容 導熱係數1. 概述隨著建築節能以及能量存儲的需要,相變材料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出現了各種新型的定形相變複合材料,而定形相變複合材料的熱焓、比熱和導熱係數等是相變材料設計、研製和生產過程中的重要物理性能參數。
  • 什麼是相變保溫材料FTC
    經國家建設部科技成果鑑定,專家一致認為「該產品引進了相變蓄能機理,潛熱值較大,通過材料相變,熔化吸熱,凝結放熱使室內溫度相對平衡,達到建築節能,推廣後會有較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該項研究成果對相變蓄能在建築相關應用領域有技術方面的推進,具有國內先進水平。」
  • 基於微通道平板換熱器的相變材料放熱性能影響研究
    結果表明:換熱器的結構對換熱性能有著重要的影響,相比於普通的平板式換熱器,微通道換熱器能明顯地降低相變材料放熱時間;流體流速增大放熱速度有所提高,但是容易導致速度場溫度場不均勻,換熱性能提升有限。相變材料凝固總時間隨相變材料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對於相變蓄熱產品,需按照設計時間對相變單元相變材料厚度進行選型。最後以仿真結果製備相變樣機、搭建儲/放熱系統,並對比實驗數據驗證模擬結果。
  • 淨相科技程鏡江:導熱和相變材料在電池熱管理中應用
    其次,現在在新能源領域提到淨相科技都知道我們是做相變材料的公司,雖然一開始提出電池領域降溫應用的並不是我們的產品。 什麼是相變材料?最常見的水,就是相變材料,在0度的時候吸收大量的熱,冰熔化成水,這是一個相變過程。 淨相科技所生產的相變材料跟水最大的不同有兩點:第一,雖然水是一個轉化的過程,但是宏觀上面依然保持原來的形態。
  • 相變儲能材料專家杜兔平:溫度常變,初心未改
    從商務控溫杯到「小豬能能」系列兒童降溫杯及降溫碗等,度卡科技致力研發出覆蓋白領、大學生、親子等不同人群的控溫產品,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打造新時代的健康飲水溫度,度卡科技讓溫度恰到好處。這位東華大學碩士研究生校外導師,同時也是北京宇田相變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業界稱之為「相變儲能材料專家」、「行業領頭人」,在這些光環標籤的背後,是杜兔平積極投身技術研究、持續創新的經歷和故事。
  • 高低溫環境內可實現能源循環利用的光敏相變材料
    相變材料由於可以在相態轉變過程中實現熱量的存儲與釋放而成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途徑之一。但是,相變材料的相變過程主要依靠環境溫度改變,缺乏其他有效的控制手段,因此限制了其在不同溫度環境中的能量存儲與可控釋放。同時,由於分子結構的限制,目前有機相變材料在低溫環境下難以保持較高的能量密度和較寬的相變溫度區間,使得其在極端環境能量應用領域面臨巨大的挑戰。
  • 相變材料——重要的節能環保材料
    [1]孫茹茹,李化建,黃法禮,等.相變材料在水泥基材料中的應用[J].矽酸鹽通報,2020,39(3):662-668+676.[2]胡志德,趙思勰,汪宏濤.複合相變材料在混凝土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矽酸鹽通報,2018,37(9):2825-2829.
  • 在黑暗中0.5秒鎖定獵物,蛇是如何 「看清」的?
    在黑暗中0.5秒鎖定獵物,蛇是如何 「看清」的?
  • 珍珠巖無機相變隔熱材料延長大棚內適合蔬菜生長的溫度段
    珍珠巖無機相變材料在建築外牆保溫工程中的應用一直存在爭議。以無機材料為主要載體添加一定比例的相變材料形成的無機相變保溫材料,通過現場抹塗 施工,最後一道抹塗時壓入耐鹼網布。提供珍珠巖無機相變保溫材料的企業一般介紹40-50mm即可實現建築節能65%設計要求,這一點是值得懷疑的。根據相變機理, 當超過一定溫度時,固體相向液相轉變,材料吸熱;當溫度降低到一定溫度時材料由液相向固體相轉變開始放熱,通過吸熱和放熱維持一定空間的溫度保持相對穩 定。
  • FTC相變保溫材料的特點及應用
    它利用相變調溫機理,通過蓄能介質的相態變化實現對熱能儲存,改善室內熱循環質量。當環境溫度低於一定值時,相變材料由液態凝結為固態,釋放熱量;當環境溫度高於一定值時,相變材料由固態熔化為液態,吸收熱量。     相變材料還可利用相變調溫機理,使電負荷「削峰平谷」,充分利用低谷電價,降低住戶用能成本,減少能源浪費。
  • 濰坊:喝水神器55度杯沒毒 變溫靠夾層中的相變材料
    將開水倒入水杯後用力搖晃,在很短的時間內會變成55℃的溫水,將涼水倒入水杯搖晃後,能升溫變成溫水。對此,有市民擔心杯中有化學物質不敢購買。  1月17日,記者體驗了這種55度杯,效果並沒宣傳的好。專家表示,變溫是相變材料熱量傳遞的過程,並沒有毒。
  • 硫系化合物相變存儲器
    固態PCM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低電阻率(晶態)和高電阻率(非晶態)分別代表二進位數字1和0。因此,PCM以材料本身的結構狀態存儲信息,用一個適當的電脈衝信號引起兩個(穩定)狀態之間的轉換。在基於矽的相變存儲器中,不同振幅的電流從加熱元器件流出,穿過硫化物材料,利用局部熱焦耳效應,改變接觸區周圍的可寫入體積(圖1)。
  • 仿生水凝膠材料可在數十秒內使傷口快速癒合
    怎樣才能使傷口快速癒合?來自浙江大學醫學院等單位的研究團隊報告了一種能在數十秒內完全止住大動脈損傷和心臟穿透傷大出血的仿生水凝膠材料,這種材料的效果已經在動物實驗中得到證實,未來有望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 華人科學家揭示正極材料脫鋰和嵌鋰相變機理
    近日,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任職的華人女科學家Guoying Chen在《Nature Communication》雜誌上發表文章闡述了正極材料LiXMn1.5Ni0.5O4(0£x£1)在嵌鋰和脫鋰過程中的相變反應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