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系化合物相變存儲器

2021-01-08 電子產品世界

硫系化合物是由元素周期表第16族元素組成的合金(舊式元素周期表:第VIA族或第VIB族)。在室溫條件下,這些合金的非晶態和晶態都十分穩定。當加熱時,硫系化合物可以從非晶態變成晶態,反之亦然。
最近,GST成為一項新的具有突破性的非易失性固態存儲器技術PCM的構成要素。事實上,非晶態和晶態具有不同的電阻率。固態PCM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低電阻率(晶態)和高電阻率(非晶態)分別代表二進位數字1和0。因此,PCM以材料本身的結構狀態存儲信息,用一個適當的電脈衝信號引起兩個(穩定)狀態之間的轉換。

在基於矽的相變存儲器中,不同振幅的電流從加熱元器件流出,穿過硫化物材料,利用局部熱焦耳效應,改變接觸區周圍的可寫入體積(圖1)。經過強電流和快速猝滅,材料被冷卻成非晶體狀態,導致電阻率增大。切換到非晶體狀態通常用時不足100ns,單元的加熱時間常量通常僅為幾納秒。恢復接觸區的晶體狀態,使材料的電阻率變小,需要施加中等強度的電流,脈衝時間較長。存儲單元寫操作所需的不同電流產生了存儲器的直接寫操作特性。這種直接寫入功能可簡化存儲器的寫操作,提高寫性能。讀取存儲器使用比寫入電流低很多的且基本上無焦耳熱效應的電流,因為該電流只區別高電阻(非晶體)和低電阻(晶體)狀態。


圖 1 – PCM技術開發路線圖

集現有存儲技術的優點於一身

與現有的存儲技術相比,PCM將傳統存儲技術的優點融為一體:快閃記憶體的非易失性、RAM的位可修改性、讀寫速度與標準RAM媲美且優於NOR、NAND或EEPROM存儲器。

此外,隨著製造技術的不斷進步,PCM很容易縮減到更小的幾何尺寸,以更低的成本實現更高的密度。全球很多實驗室已經使用硫系化合物薄膜證明,基本PCM存儲器能夠縮減到5nm技術節點。隨著PCM存儲單元縮小,涉及狀態變化的材料體積就會減少,導致功耗降低,寫性能提高。相反,DRAM、快閃記憶體和EEPROM器件的光刻技術節點很難縮減到32nm以下。受益於硫系薄膜材料的狀態控制方法的研究和改進,PCM的耐用性和寫入速度預計在近期內會大幅提升。隨著光刻技術向尖端技術邁進,PCM每位成本將會大幅度降低。

技術開發路線圖

圖1所示是恆憶的PCM技術開發路線圖。第一個晶片測試載具最初採用的是180nm技術節點,測試結果令人滿意。

存儲單元包括一個選擇器和一個存儲元器件。原則上,選擇器可以是一個MOS電晶體或者P區是襯底或共地線的p-n-p結(圖2)。p-n-p結構可以優化成一個雙極結型電晶體(BJT)或一個純二極體。為了驗證單元結構,MOS和BJT/二極體選擇器的集成最初都是採用標準180nmCMOS製造技術。基於BJT的解決方案更適用於高性能和高密度應用,而MOS單元則更適合系統晶片或嵌入式系統。在這種情況下,非易失性存儲器單元的集成製造只需將很少的附加掩模增加到標準前工序製造工藝,因此,PCM的成本優勢明顯高於競爭技術。


圖 2 – MOS型PCM和雙極型PCM單元比較

一款採用90nm製造工藝的128Mb相變存儲器(產品名稱:Alverstone)已經上市銷售(圖3),另一款採用45nm製造工藝的1Gb PCM產品(產品名稱:Bonelli)目前正在開發中(圖4)。這兩款產品均基於BJT型單元的版圖設計。


圖 3 – 採用90nm製造工藝的129Mb相變存儲器

相關焦點

  • 帶你了解一下什麼叫相變存儲器
    以相變存儲器為代表的多種新型存儲器技術因具備高集成度、低功耗等特點而受到國內外研究者的廣泛關注,本文介紹相變存儲器的工作原理、技術特點及其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11/394239.htm  一、相變存儲器的工作原理  相變存儲器(Phase Change Random Access Memory, 簡稱PCRAM)的基本結構如圖1所示,相變存儲器的基本存儲原理是在器件單元上施加不同寬度和高度的電壓或電流脈衝信號,
  • 化學氣相沉積鍺銻碲化物相變存儲器的商業化取得重大進展
    ATMI公司(NASDAQ:ATMI)和Ovonyx公司今日宣布,雙方在採用化學氣相沉積(CVD)工藝商業化生產基於鍺銻碲化物的相變存儲器(PCM)
  • 採用嵌入式相變存儲器的BEOL e-NVM解決方案
    MRAM存儲器[3]的Ta性能非常有競爭力,但是存儲單元面積較大,工作溫度範圍較窄。 本文提出一個採用28nm FD-SOI CMOS技術的嵌入式相變存儲器 (PCM),這個BEOL e-NVM解決方案在存儲單元面積、訪問時間和溫度範圍三者之間達到了我們所知的最佳平衡點。
  • 用於相變存儲器的GeSbTe MOCVD共形澱積
    打開APP 用於相變存儲器的GeSbTe MOCVD共形澱積 Jun-Fei Zheng,Weimin 發表於 2012-05-04 17:14:18
  • 發現高壓下二氧化硫的非晶多形態相變
    在本工作中,科研人員發現壓力會誘導二氧化硫非晶化,並且存在兩種高壓非晶相:分子非晶相(二配位的硫)和聚合物非晶相(三配位的硫)。這是首次在二氧化硫體系中發現的非晶多形態。 固體所極端環境量子物質中心研究人員利用金剛石對頂砧這一高壓裝置將二氧化硫加壓至60GPa,結合低溫手段,並利用拉曼光譜、同步輻射X射線衍射等技術,獲得了0-60GPa壓力區間77-300K溫度區間的相變以及結構信息。在溫度為77K路徑下,當施加的壓力低於16GPa時,二氧化硫處於晶體相。
  • 1T-TiSe2電荷密度波相變機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層狀二維三角格子結構的二硫屬過渡金屬化合物是一類典型的電荷密度波體系。依照離子堆積的方式和對稱性的差別,該類材料可形成不同的結構,其中受到廣泛關注的是1T和2H結構類型(1和2 表示一個單胞含有的過渡金屬層數目,T和H表示結構具有的三角和六角對稱性)。2H型二硫屬過渡金屬化合物往往表現出電荷密度波和超導電性共存。
  • 盤點未來六大存儲器 誰將脫穎而出
    論文作者盤點和介紹的六種存儲器件包括電阻式記憶存儲器(ReRAM)、擴散式憶阻器、相變存儲器(PCM)、非易失性磁性隨機存儲器(MRAM)、鐵電場效應電晶體(FeFET)和突觸電晶體。下面我們具體地看一下。
  • 高中化學非金屬‖硫及其化合物的重要知識點,高一高三必看
    硫單質首先,我們來說說硫單質。硫是淡黃色固體,難溶於水,微溶於酒精,易溶於有機溶劑二硫化碳。其次,我們說下硫相關的反應:第一,流可以和氧氣點燃生成二氧化硫氣體。這裡我們要注意一下。水銀灑落,這時要用硫粉覆蓋生成難溶性的硫化汞,並開窗通風。第五。自然界中硫主要以化合態形式存在,單質硫只存在於火山口。
  • 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繆向水:相變存儲發展趨勢
    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信息存儲材料研究所所長繆向水講述了相變存儲發展趨勢,以下為整理內容:相變存儲器原理。相變半導體材料在電流穿過的時候,使材料原子發生無序到有序的排列。當從有序到無序的排列時,電子穿過的時候會有阻力,引起的阻力大小和電阻的大小。再通過檢測電阻的大小來檢測0和1。它的主要特點為尺寸越小操作電流越小,對高密度非常有用。
  • 下一代存儲的選擇,國產相變材料進展如何?
    目前該領域內的研究重點落在如何進一步提升相變存儲的讀寫速度上。相變存儲器中最為核心的技術就是相變存儲材料,也是技術壁壘最高的。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相變存儲器的優勢和潛力,研究人員一直嘗試對相變材料進行改性以進一步提升其性能,同時也在不斷地探索各種類型的新型相變材料。
  • 名師精講|第11講 硫及其化合物
    第11講硫及其化合物【知識梳理】一、硫和硫的氧化物硫元素廣泛存在於自然界,游離態的硫存在於地殼附近或地殼的巖層裡。化合物的硫主要以硫礦石和硫酸鹽的形式存在。硫俗稱_硫黃,是一種淡黃色晶體,質脆,易研成粉末,不溶於水,微溶於酒精,易溶於CS2(用於洗滌沾有硫的容器)。硫原子最外層6個電子,較易得電子,表現較強的氧化性。
  • 中科院研發新型相變材料:突破讀寫存儲速度極限
    聶翠蓉科技日報北京11月15日電,據《科學》雜誌官網14日報導,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饒峰和同事研發出一種全新的相變材料發表在本周出版的《科學》雜誌上的這一研究成果,突破了相變存儲器(PCRAM)的存儲速度極限,為實現我國自主通用存儲器技術奠定了基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計算機已經變得更小、更快、更便宜,存儲性能繼續提升所面臨的挑戰也更加嚴峻。靜態/動態隨機存儲器(SRAM緩存/DRAM內存)是與計算機中央處理器直接交換數據的臨時存儲媒介,可按需隨意取出或存入數據。
  • 清華微納電子系任天令團隊在極低功耗阻變存儲器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微納電子系任天令團隊在極低功耗阻變存儲器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12月13日電12月4日,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在《美國化學學會·納米》(ACS Nano)上發表了題為《面向神經計算應用基於機械剝離二維鈣鈦礦材料的極低工作電流阻變存儲器》(「Extremely Low Operating Current Resistive
  • 相變材料能在0.5納秒內快速切換
    據美國《大眾科學》網站近日報導,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基於硫化物玻璃的「相變材料(PCMs)」能在十億分之一秒(0.5納秒)內,在合適的電脈衝下,在晶體和導電狀態與玻璃和絕緣狀態之間,可逆地快速切換。在由這種材料製成的非易失性存儲器單元內,邏輯操作和存儲可在同一處進行,從而節省時間和能源;而在矽基計算機內,邏輯操作和存儲在不同的地方進行。
  • 什麼是相變保溫材料FTC
    通過二元相變原理,相變潛熱值大,具有較高蓄熱密度,蓄、放熱過程近似等溫的特點,節能效果明顯。經國家建設部科技成果鑑定,專家一致認為「該產品引進了相變蓄能機理,潛熱值較大,通過材料相變,熔化吸熱,凝結放熱使室內溫度相對平衡,達到建築節能,推廣後會有較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該項研究成果對相變蓄能在建築相關應用領域有技術方面的推進,具有國內先進水平。」
  • 合肥研究院固體所在高通量篩選二元硫族化合物熱電材料研究中取得...
    合肥研究院固體所在高通量篩選二元硫族化合物熱電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03-12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永勝課題組在高通量篩選二元硫族化合物熱電材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MRAM、PCM和ReRAM,下一代的存儲器會是誰?
    存儲器晶片開發的主要挑戰是面對日益增長的微處理器性能提高,如何保持同步提供高吞吐速度與較低功耗?面對挑戰存儲器製造商選擇改變計算架構和移至更小的工藝節點生產。除此之外,很多業者也在尋找其他路徑,研發更先進的存儲器以替代當前的存儲器。
  • 帶硫系玻璃晶片的超級光學示波器
    來自雪梨大學光學系統超寬帶設備中心(CUDOS)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用硫系玻璃光學晶片提高了光學示波器的解析度,相比於傳統的電子設備提高了近20倍。  CUDOS的主任Ben Eggleton教授說:「我們論證了通過硫系晶片中四波混頻,結合長波碳納米管鎖模光纖雷射器的方法,實現萬億波特光學取樣。」四波混頻有光學非線性的性質。
  • FTC相變保溫材料的特點及應用
    它利用相變調溫機理,通過蓄能介質的相態變化實現對熱能儲存,改善室內熱循環質量。當環境溫度低於一定值時,相變材料由液態凝結為固態,釋放熱量;當環境溫度高於一定值時,相變材料由固態熔化為液態,吸收熱量。     相變材料還可利用相變調溫機理,使電負荷「削峰平谷」,充分利用低谷電價,降低住戶用能成本,減少能源浪費。
  • 硫的物理化學實驗反應研究
    硫的元素符號是S,原子量是32,硫的物理性質硫通常稱做硫黃,是一種淡黃色的晶體,在實驗室裡,平常我們可以見到兩種不同形狀的硫:一種是黃色粉末狀的,稱做「硫華;另一種是淡黃色棒狀的,稱做「硫棒」,很脆,容易把它敲成碎塊,或者研成粉末.硫具有八面體形的結晶,它的外形好象是由兩個四面稜錐體的底面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圖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