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研究院固體所在高通量篩選二元硫族化合物熱電材料研究中取得...

2020-12-01 中國科學院

合肥研究院固體所在高通量篩選二元硫族化合物熱電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03-12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永勝課題組在高通量篩選二元硫族化合物熱電材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工作基於熱電理論方法的發展,通過高通量計算手段篩選出了具有高效熱電性能的二元硫族材料。

  尋找性能良好的新型熱電材料是促進熱電器件大規模商業應用的重要手段。在高通量研究材料的熱電性能中,需要高效計算材料的電學性質和聲學性質。但由於理論計算材料載流子弛豫時間和晶格熱導率的複雜與困難,先前的很多高通量研究工作均沒有充分考慮材料的電聲相互作用和非簡諧效應強度對其熱電性能的影響。為了提高高通量工作的可靠性,研究團隊將形變勢理論和彈性性質計算方法應用到了高通量研究中,評估了材料的電聲相互作用和非簡諧效應強度,並定義和驗證了可以用來表徵材料電學性能的熱電參數c,和可以表徵材料聲學性能的熱電參數g。同時編寫了高通量熱電材料篩選程序TEMG (Thermo Electric Materials Genome),實現了對無機晶體資料庫中cif晶體結構文件的自動識別、篩選,並將其自動轉化為DFT計算程序需要的結構輸入文件(如POSCAR),自動配置相應的DFT的計算參數(如贗勢、平面波截斷能和k點個數),並自動提交計算作業,大批量DFT計算完成後,能夠自動對產生的大量數據(能態密度和彈性性能等)進行後處理分析:(a)得到每個材料的帶隙和計算出材料的空穴有效質量和電子有效質量,用於表徵材料的電學性質(Seebeck係數、電導率和功率因子);(b)通過彈性性能估算出材料的Grüneisen參數,用於表徵材料的聲學性能(熱導率)。

  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高通量計算分析了243種二元硫族化合物的熱電性質,預測出50種熱電性能良好的二元硫族化合物,其中也包含了以往實驗和理論研究過的熱電材料,證明了方法的準確性。此外還有9種p型和14種n型化合物是未被報導過的新型熱電材料。根據研究結果,研究人員通過對材料晶體結構空間群和分子式中原子的比例進行分析,提出了簡單預判熱電性能的標準。該工作發展了熱電材料的高效評估手段,為今後熱電材料高通量篩選提供了新方法,而且為實驗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熱電材料研究體系和簡單評估標準。

  相關成果以Screening Promising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in Binary Chalcogenides through High-Throughput Computations為題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期刊上。該項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文章連結

圖1. 高通量評估的計算流程圖

    

圖2. 243種二元硫族半導體化合物的簡單熱電評估參數(γ , x)的分布情況,其中黑球和紅球分別表示預測出的良好p型和n型熱電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永勝課題組在高通量篩選二元硫族化合物熱電材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工作基於熱電理論方法的發展,通過高通量計算手段篩選出了具有高效熱電性能的二元硫族材料。
  尋找性能良好的新型熱電材料是促進熱電器件大規模商業應用的重要手段。在高通量研究材料的熱電性能中,需要高效計算材料的電學性質和聲學性質。但由於理論計算材料載流子弛豫時間和晶格熱導率的複雜與困難,先前的很多高通量研究工作均沒有充分考慮材料的電聲相互作用和非簡諧效應強度對其熱電性能的影響。為了提高高通量工作的可靠性,研究團隊將形變勢理論和彈性性質計算方法應用到了高通量研究中,評估了材料的電聲相互作用和非簡諧效應強度,並定義和驗證了可以用來表徵材料電學性能的熱電參數c,和可以表徵材料聲學性能的熱電參數g。同時編寫了高通量熱電材料篩選程序TEMG (Thermo Electric Materials Genome),實現了對無機晶體資料庫中cif晶體結構文件的自動識別、篩選,並將其自動轉化為DFT計算程序需要的結構輸入文件(如POSCAR),自動配置相應的DFT的計算參數(如贗勢、平面波截斷能和k點個數),並自動提交計算作業,大批量DFT計算完成後,能夠自動對產生的大量數據(能態密度和彈性性能等)進行後處理分析:(a)得到每個材料的帶隙和計算出材料的空穴有效質量和電子有效質量,用於表徵材料的電學性質(Seebeck係數、電導率和功率因子);(b)通過彈性性能估算出材料的Grüneisen參數,用於表徵材料的聲學性能(熱導率)。
  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高通量計算分析了243種二元硫族化合物的熱電性質,預測出50種熱電性能良好的二元硫族化合物,其中也包含了以往實驗和理論研究過的熱電材料,證明了方法的準確性。此外還有9種p型和14種n型化合物是未被報導過的新型熱電材料。根據研究結果,研究人員通過對材料晶體結構空間群和分子式中原子的比例進行分析,提出了簡單預判熱電性能的標準。該工作發展了熱電材料的高效評估手段,為今後熱電材料高通量篩選提供了新方法,而且為實驗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熱電材料研究體系和簡單評估標準。
  相關成果以Screening Promising Thermoelectric Materials in Binary Chalcogenides through High-Throughput Computations為題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期刊上。該項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文章連結
  圖1. 高通量評估的計算流程圖
   
  圖2. 243種二元硫族半導體化合物的簡單熱電評估參數(γ , x)的分布情況,其中黑球和紅球分別表示預測出的良好p型和n型熱電材料
  

列印 責任編輯:江澄

相關焦點

  • 合肥研究院在利用彈性常數高效計算材料熱導率方法方面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物質計算科學研究室研究員張永勝在利用彈性常數計算材料熱導率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以Lattice thermal conductivity evaluated using elastic properties為題發表在《物理評論B》上 (Physical Review B 95, 155206 (2017
  • 合肥研究院在新型熱電材料物理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永勝課題組在理論計算和解釋新型熱電材料(Pyrite型ZnSe2)的物理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結果以Localized dimers drive strong anharmonicity and low lattice thermal conductivity in ZnSe2為題,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B上。理解高性能熱電材料中的物理機制是尋找、設計和優化材料熱電性質的基礎。
  • 合肥研究院在銅銻合金熱電性能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秦曉英課題組在Cu3SbSe4熱電性能研究中取得新進展。通過協同調控功率因子和導熱性,提高銅銻合金的熱電性能,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Materials Today Energy上。
  • 合肥研究院在提升有序Double Half-Heusler熱電性能研究中獲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提升有序Double Half-Heusler熱電性能研究中獲進展 2020-11-26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永勝課題組在提升有序Double Half-Heusler(DHH)熱電性能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為後續實驗提供新的研究體系,也為提升半休氏勒合金(Half-Heusler,HH)的熱電性能提供新思路。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在金屬負膨脹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基於高通量計算篩選發掘新型光電半導體材料
    相對於成本昂貴、周期長的傳統實驗試錯法,以高通量計算為核心的功能材料篩選技術,隨著理論研究的完善以及計算機算力的提升,已成功應用於光電材料研發領域,為實驗提供可靠的理論指導,極大地縮短研發周期,降低了研發成本。
  • 合肥研究院高性能紫外光探測器研究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高性能紫外光探測器研究取得進展 2017-09-07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廣海課題組在高性能紫外光探測薄膜器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並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件。
  • 合肥研究院在二氧化釩紅外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納米室研究人員在熱致相變二氧化釩納米材料的紅外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通過將二氧化釩與透明導電材料複合,實現了對紅外光透過率的主動和動態調控。為解決二氧化釩相變溫度過高的問題提供了一種新的研究思路,將透明導電材料引入熱致變色研究領域,拓展了透明導電材料的應用範圍。  二氧化釩是一種具有熱致相變特性的過渡金屬氧化物,低於相變溫度具有半導體性質和高的紅外光透過率,而高於相變溫度則具有金屬特性和高的紅外光反射率。
  • 合肥研究院在金屬團簇研究中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金屬團簇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6-09-14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然而,金屬納米糰簇的研究也存在很多困難和挑戰(如精準合成、結構解析等)。應對這些問題和挑戰,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伍志鯤課題組進行了不懈努力。繼揭示金納米糰簇中存在像有機分子一樣的「同分異構」現象(Nature Commun.
  • 合肥研究院等在高壓下氨-氦化合物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等在高壓下氨-氦化合物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20-07-0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計算物理團隊研究員王賢龍與江蘇師範大學教授李印威合作,採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基於粒子群優化算法的全局結構搜索方法和分子動力學方法研究了高壓下氨-氦化合物的物性,預測了系列穩定的氨-氦高壓化合物,指出氦並不像人們普遍認為的只能夠存在於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大氣中,也可能大量存在於其上地幔中。
  • 合肥研究院等在單層1T'-WTe2體系中刪極電壓調控超導電性機理研究...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超導與關聯電子材料研究團隊、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平,以及北京郵電大學博士楊巍等合作,在1T'-WTe2體系中理論研究了刪極電壓調控超導電性的機理以及物性。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 上海微系統所研究員李鐵做客合肥研究院固體所青年論壇
    上海微系統所研究員李鐵做客合肥研究院固體所青年論壇 2017-06-09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科技日報】我國研發出具有超低熱導率的熱電材料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固體所物質計算科學研究室張永勝研究員課題組,在熱電材料低熱導率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著名的《物理評論B》上。  熱電材料可以實現熱能和電能之間的相互轉化,其轉換效率可以用無量綱的ZT值來衡量,ZT值越大,熱電轉換效率越高。
  • 安徽師範大學教授耿保友訪問合肥研究院固體所
    安徽師範大學教授耿保友訪問合肥研究院固體所 2017-10-31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10月26日下午,應研究員梁長浩的邀請,安徽師範大學教授耿保友到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交流訪問
  • 合肥研究院等在單層1T』-WTe2體系中刪極電壓調控超導電性機理研究...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超導與關聯電子材料研究團隊、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平,以及北京郵電大學博士楊巍等合作,在1T'-WTe2體系中理論研究了刪極電壓調控超導電性的機理以及物性。
  • 高通量緊湊型聚變體積中子源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FDS鳳麟核能團隊,在高通量緊湊型聚變體積中子源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High-field
  • 固體所在MoS2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室研究員趙邦傳課題組在MoS2鋰離子電池(LIBs)電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相關研究結果分別發表在ChemElectroChem,Nanoscale,Small 上。
  •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教授Pierre Ruterana訪問合肥研究院固體所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教授Pierre Ruterana訪問合肥研究院固體所 2015-09-2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   9月18至19日,應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所副所長曾雉邀請,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教授Pierre Ruterana
  • 合肥研究院在新型金屬負熱膨脹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室研究員童鵬課題組在金屬負熱膨脹(Negative thermalexpansion, NTE)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然而,由於內稟的原子非簡諧振動,大多數固體材料呈現出「熱脹冷縮」現象,導致材料尺寸隨環境溫度變化而變化,嚴重影響了儀器設計精度和功能;長期往復溫度循環還會導致微觀應力集中,縮短材料與器件的使用壽命。NTE材料則呈現出「熱縮冷脹」現象,為調控材料膨脹係數、提高材料尺寸熱穩定性提供了契機。
  • 新型熱電材料具有創紀錄的性能!
    休斯頓大學德克薩斯超導中心(TcSUH)主任、物理學家任志峰(音譯)說:它在任何溫度下都保持著很高的優點,因此它在未來的應用中可能會很重要,任志峰是該研究的通訊作者,其研究論文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熱電材料作為一種潛在的「清潔」能源吸引了越來越多研究團體的興趣。這種能源是將發電廠或其他工業過程產生的餘熱轉化為電能而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