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群學君 群學書院
△
題圖 | 羅聘:《飯鬼圖》
說起來,人多怕鬼。但其實現代人所說的「怕」,大多是指感官刺激,玩的就是心跳,這是現代人被消費主義文化生產裹挾的結果。恐怖電影恐怖小說,跟色情電影色情小說是一個邏輯,無非就是為了刺激腎上腺素分泌,讓讀者觀眾覺得「爽」,爽完了就算,根本不用帶腦子。
可至少在中國,如果把源遠流長的鬼文化理解為「恐怖」或者「怕」,就太小瞧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至少在傳統社會,人們的精神世界,從來離不開鬼,鬼神觀念在千百年來中國人的三觀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用知名寫鬼能手「有鬼君」的話說:在古代中國,人和鬼不過是生命的一體兩面。
事實上,鬼的世界,依舊是人的世界,那些聽起來讓人毛骨悚然心驚肉跳的故事,並不比人世間活生生發生的事更可怕。活著的時候,人們沉湎於功名利慾,死了,照舊不能解脫塵世的枷鎖。真要論「可怕」,人世間恐怕比鬼世界要可怕一百倍。
以下這些閒言碎語,算是讀欒保群先生《捫蝨談鬼錄》的筆記心得。很多年裡,欒先生是國中寫鬼的第一高手,今年初春,一位網絡寫手出身的「有鬼君」脫穎而出,一本《見鬼》在坊間被爭相傳誦,我還沒有讀到,有機會讀了,會再來寫心得。
怕鬼幹什麼?
害你的都是人
文 | 群學君
圖 | 羅聘《鬼趣圖》
中國人熟悉的鬼,但最具體最令人難忘的形象,無非是吊死鬼、淹死鬼、殭屍、旱魃、骷髏之類,所有這些鬼的背後,其實都是赤裸裸的人心。鬼從來不在地下,「鬼」在人間。
縊鬼
縊鬼就是吊死鬼。在中國古代,上吊是最常見的,最普遍的自戕方式,因為簡單、廉價(只要一根繩子外加一棵樹或者一根房梁就行),所以是底層貧苦老百姓了結殘生的首選。也因為簡單、廉價,只有悽清沒有悲壯,只有慘悴沒有剛烈,所以古來的帝王將相大英雄,即便窮途末路,也很少選擇自縊——比較一下霸王烏江自刎和崇禎煤山自縊,就能立刻感受到氣勢上的差別。
不過宋明以後,有一種自縊卻突然身價高漲,成為朝廷爭相旌表的忠貞之舉,這就是用自縊來盡忠的節臣和用自縊來守貞的烈婦。隨著理學對民眾思想的浸淫,自縊成為實現節烈忠義的簡便手段,當世或者後世的當權者,總是利用各種手段大加褒揚,仿佛這種忠臣節婦的數量,代表著一個王朝的道德水平。
於是,比自縊本身更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發生了:至少在南宋以前,老百姓大多因為饑寒交迫實在走投無路才會選擇自縊,可是那以後,越來越多的人——其中絕大多數是女人,並且很大比例是被迫的——為了莫名其妙的理由就可以去上吊:老公死了,要上吊;還沒成婚的甚至還沒見過面的未婚夫死了,最好也上吊;兵荒馬亂中被歹徒強姦了,當然要上吊,哪怕被別的男人摸了一下身子,也要上吊——最不濟也要把被他摸過的地方砍掉,甚至被罵一兩句難聽的話,也要上吊,因為唯有上吊才能自證清白,可是罵人的人呢?照樣毫髮無損優哉遊哉地做他的衛道士……
一個主流價值觀畸形到如此程度的社會,才是真正百鬼猙獰的世界吧?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也正是從南宋以後,一種「無聲的抵抗」開始了,這就是縊鬼的形象的惡化:眼球外翻、舌長及胸,屎尿橫流的慘厲之狀,會讓所有生者心有餘悸。其實,這未嘗不是民間社會一種「弱者的武器」:既然不能從道義上與朝廷主導的價值觀直接抗衡,那麼至少可以用虛構的惡鬼告誡準備自縊的人們,為了所謂的「名節」輕率的放棄生命,是一件多麼愚蠢和可惡的事。
這樣看起來,民間故事裡的縊鬼,雖然形象陰森可怕,內心卻廟堂上道貌岸然的君子們,慈悲得多。
殭屍
殭屍簡稱「僵」,就是死而不腐的身體。其實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大部分時間裡,「僵」不僅不可怕,還是被人稱頌的好東西。可能是古人(特別是帝王)思想覺悟不達標,他們不相信(或者不願相信)是人都要死,死後就不能復生的道理,總期待今生今世活得越長越好,實在不行也要期待來生來世,那麼,把肉身保存好就很重要——因為下輩子回來還要用。為了要讓身體死而不腐,無所不用其極。南京博物院有一件鎮院之寶東漢銀縷玉衣,就是為了保護肉身不壞的。
在這種觀念下,如果偶爾有人屍身不朽,那一定會被大大稱頌。最著名的比如顏真卿,據說他被李希烈勒死之後,屍身暫厝,等到李希烈被剿滅,家人把顏真卿的靈柩運回,居然發現他肌膚柔軟,宛若熟睡,更令人驚奇的是頭髮居然由白轉黑,指甲也在不斷生長。顏真卿勸降李希烈,剛烈不屈最終被害,在李唐王朝是被極力旌表的壯舉。唐朝儒道並舉,於是,儒生們就說,這是顏真卿義薄雲天的表現;道士們則說,這是顏真卿羽化成仙的明證。
不過屍身不腐的,也未必就全是節烈之人。歷史的邏輯,有時候會發生一百八十度的轉彎。比如明末,據說魏忠賢死後肉身數年不壞,而二十年後揚州城破,史可法遇難,不終朝即全身腐爛,在遍野屍骸之中無從辨認。於是好心的人們給了另一種解釋:魏忠賢遺體不爛,是上天故意留著讓崇禎鞭屍;至於史可法,則是上天不忍忠臣屍體被辱,讓他儘快入土為安。
說來說去,因為一具屍身聚訟紛紜,不知道顏魯公、史閣部泉下有知,將作何感?
旱魃
揆諸歷史,其實在清代以前,殭屍止於人的遺體,還沒有向「鬼」的方向發展,到清代以後,殭屍在民間的口耳相傳中,才開始變得面目猙獰,甚至出棺作惡,所以早期所有殭屍片,都是以清代為背景。
殭屍的可怖愈演愈「厲」,在形象上也開始發生明顯變化,最突出的一點,是身上開始長毛。據說長毛的顏色,又分為白、黃、紅、綠、黑各種,代表不同的「段位」和「危險指數」。民初劉成禺在《世載堂雜憶》裡還正兒八經的說,孫殿英盜掘東陵,撬開慈禧太后的棺槨,霞光滿室,慈禧栩栩如生,手上的白毛有一寸多長。
僵而長毛,謂之「毛僵」。據說也有科學依據,是下藏地的氣候,特別是溫度溼度有關,所以大體來說,南方多雨水的地方,殭屍比北方要多。而北方比較多的,則一種類似的鬼,叫「旱魃」。
「魃」這個字很古老,《說文解字》裡就有,許慎的解釋就是「旱鬼」。這種鬼很壞,所到之處,往往天降大旱,赤地千裡,田間寸草不生,直到餓殍遍野。於是,在北方,諸如山東、河南、河北一帶,每逢大旱,就有「打魃」的習俗,也叫「打旱骨樁」。就是找個墳,把屍骨(就是所謂旱魃)挖出來打爛,曝於荒野,再向天祈禱,企求早降甘霖。
在中國人看來,刨墳掘墓畢竟是「缺德」的事,更何況還要挫骨揚灰,哪怕是為了拯救鄉民於水火,正經人家也不太願意做這種下三濫的事,所以一般帶頭的,都是鄉間遊手好閒的混混——張岱在《石匱書》裡面稱之為「惡少年」。
一開始,混混們膽子小,專挑無主荒墳下手,繼而是無權無勢的貧苦人家,因為他們即便被欺負了也敢怒不敢言。再到後來,領頭的惡少嘗到甜頭:用「打旱魃」的名義,居然可以如此振臂一呼雲集響應,而在掘墳的過程中,難免會撈點土裡陪葬的好貨。久而久之,「打旱魃」成為噱頭,名為「驅鬼求雨」,實際成了領頭的混混們渾水摸魚、中飽私囊的利器,再加上有「驅邪」這個政治正確性的護身符在握,號令一出,誰與爭鋒?
19世紀末20世紀初有個法國大學者勒龐,寫了一本書,當然跟打旱魃沒有半毛錢關係,但是描繪的心態很相似,書名就叫《烏合之眾》。古往今來的社會動員,道理都差不多。只是可惜了無端獲罪的旱魃。
虎倀
周作人先生說過一句話:中國關於鬼怪的故事中,殭屍固然最是兇殘,虎倀卻最陰慘。
虎倀是什麼呢?大部分人不知道,其實相比起殭屍、旱魃之類,中國人應該對「倀」最熟悉。我們從小耳熟能詳一個詞叫「為虎作倀」,所謂「倀」,其實本來也是好端端的人,一不留神被老虎吃了,結果變成了一種鬼,這種鬼不僅不恨吃他的老虎,反而把老虎當成主人,自己做了老虎的馬前卒,專門幫老虎再找獵物,甚至自己的親朋好友也不放過。——用今天人們可能更熟悉的一個概念說,有點「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意思。
從六朝到明清,「為虎作倀」的故事,屢見不鮮,版本各異,隨著文人的加工,諷刺的意味也越來越濃,「虎倀」也不斷成為那些甘為鷹犬的小人的代名詞。
不過最有啟發意義的故事,或許出自唐人戴孚的《廣異記》。說是湖北有個人夜裡走上路,忽然遇到幾個人,拿一張虎皮往自己身上一蒙,然後倒頭就稱「大王」。這個人往身上一看,自己已經變成一隻老虎,那些自願做了小跟班的,就是一群倀鬼。大概是他們以前依附的老虎大王不知所終,他們又臨時抓了個人代班。一開始,那個人還挺快活,變成老虎,吃香喝辣,山林裡莫敢不從,身邊還有一群小兄弟吹喇叭抬轎子。過了兩三年,他越來越覺得不對勁,想金盆洗手,被身邊的倀鬼架著早已沒有退路。好不容易有一天,他瞅準機會逃走,躲到一座寶相莊嚴的大廟裡,每天吃齋念佛,漸漸恢復人性。正準備改頭換面重新做人,往外一看,廟門口那群倀鬼,正兜著虎皮虎視眈眈等著自己呢!
這雖然是個荒誕不經的鬼故事,但是如果所有的貪官(或者其他自以為是的「大人物」),在享受身邊宵小天花亂墜的奉承之餘,如果花一兩分鐘讀一讀這個故事,或許,就不會邁向那個萬劫不復的深淵。
△
活著的時候,我們可能看不穿滾滾紅塵,死了,就一定能釋然於人間的溫情冷暖、名利慾望嗎?由文字和故事築就的鬼世界到底是何種景象?冥界的生死薄籍由誰掌管,鬼的戶口如何解決……鬼的世界,依然是人的世界。作者用幽默的筆觸和旁徵博引的考據,令讀者洞窺中國傳統民間傳說中光怪陸離的幽冥世界!
掃碼即可購買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亦可購買
▽
▽
梁漱溟紀念特別講演 | 《金陵刻經處》新書分享會 | 《謝辰生口述》新書分享會 | 杜春媚對話郭海平 | 千古聚訟《蘭亭序》| 對話舒國治 | 對話葉兆言 | 周文重大使講演 | 五作家文學冷餐會 | 博物館史對話 | 晚年柳詒徵 | 程章燦談胡小石 | 民國知識人 | 王笛《袍哥》新書分享會 | 黃盈盈:中國人的性、愛、婚 | 金光億:人類學與文化遺產 | 葉聖陶孫女回憶姑蘇葉氏文學世家 | 孫中興談愛情 | 長三角社會學論壇 | 生命科學與人類健康高峰論壇 | 胡翼青:大數據與人類未來 | 社會心理學會雲南暑期班 | 楊國樞先生追思會 | 鄭小悠:年羹堯之死 | 畢淑敏讀者見面會 | 高歡藏品展特別活動 | 魏定熙《權力源自地位》新書對話會 | 2018共讀南京之《南京城市史》| 中國首部書店話劇 | 四姝崑曲雅集 | 徐新對話劉成 | 莫礪鋒:開山大師兄 | 周琦教授品讀百年越南 | 福克《兩性》新書分享會 | 社會學十位長江學者聚首貴陽 | 你所不知道的金庸 | 文心雅韻:中國傳統人文之美系列講演 | 谷嶽南京分享會 | 謝宇教授系列講演 | 對話:林語堂與中國文化精神 | 周志文《論語講析》新書分享會 | 「雙十一」消費魔咒特別論壇 | 王陽明逝世490周年特別論壇 | 茶葉:中國與世界 | 大學教授對話著名作家:中小學作文改怎麼寫? | 文學名刊主編南京見面會 | 《放下心中的尺子——莊子哲學五十講》| 青年作家費瀅《東課樓經變》新書分享會 | 仰之彌高:20世紀中國畫八大家特展 |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購買書籍。閱讀原文
原標題:《怕鬼幹什麼?害你的都是人》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