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東西是由石油帶來的,加上連帶的事項,恐怕專業的科學家也數不清楚。這麼重要的石油是怎麼發現的,從什麼時候人類就開始使用石油了呢?追溯使用石油的歷史,不得不驚嘆古人的智慧,雖然不像現在這樣的充分地利用,但是在那樣的年代能發現石油的一些基本利用價值已經不簡單了。
課本上稱石油是「工業的血液」,一點不假。現在石油不僅成了最重要的動力燃料,而且是有機化學工業最重要的原料,包括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合成洗滌劑、合成氨、石油蛋白等在內,石油化工產品已多達六七千種以上。
能有智慧利用大自然的給予,也只有人類了。這些從地下淌出來的「黑色金子」,隨著被人類越來越廣泛的認識和利用,可以說支撐了人類文明史的前進和發展。那麼,人們是怎樣一步步的發現和利用這些上天賜予的「物華天寶」呢,看看人類是怎樣的聰慧。
當世界上某些民族的拜火教徒們把從地下跑到地面上來的石油氣體點著當做「聖火」而朝拜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就已經認識和知道如何利用石油了。早在 1800 多年前,我國就有關於石油的文字記載。據《漢書·地理志》上說:上郡高奴縣的淆水,水像油一樣,可以燃燒。
上郡高奴縣就是今天陝西省延長縣一帶,淆水是當地的一條河流。可能是由於地層壓力的影響,埋藏在地下的石油跑到地面上來,浮在淆水上面,看起來好像油一樣,把油撈出來點火燒著,可以用來點燈做飯。
一千六百多年以前,我國勞動人民又在甘肅玉門關附近找到了從地下流出來的石油。當時有一部古書《後漢書》上說:玉門關附近有一種泉水,像肉湯一樣油膩膩的,點起燈來極其明亮,但不能吃。這種油膩膩的泉水,就是一種含有石油的水,人們不僅用它來點燈,而且還把他像漆一樣塗在木桶上,所以又叫「古漆」,這就是聰慧人類。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水晶柱》上講到了甘肅酒泉發現含油的泉水,介紹了石油的性質、形色、產區和用途,並且指出:這種含油的泉水用來膏車,效果很好。所謂膏車,即潤滑車軸的意思。唐朝時,人們稱石油為「石脂水」。有一部古書上還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一次,甘肅的酒泉被突厥人包圍了,他們搭起雲梯來攻城。守城的軍隊用乾草澆上「石脂水」點著了往城下扔去,石脂水灑到突厥人的雲梯上(雲梯是木製的),雲梯就著火燃燒起來,突厥人忙潑水搶救,結果「石脂水」遇水,燃燒更加猛烈,突厥人大敗而去。油類著火不可以用水撲滅,現在人都知道的常識。
在北宋時,京都汴梁(今河南開封)設有專門管理軍械的機構軍器監,軍器監有「猛火油作」,也就是專門加工石油的車間。這說明,當時的猛火油已經是石油的加工產品,而且在軍事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了。
「石油」這個名稱最早是由宋朝人沈括提出來的。他在《夢溪筆談》一書中指出:鹿(縣)延(安)境內有石油。並指出:用石油的煙製成的墨(他稱為「延川石液,黑光如漆,比松煙墨還好。他還說,石油的數量很多,地下埋藏也很豐富,燒起來不留灰燼,大有發展前途。並且預言:這種用石油制墨的方法,在松木漸竭時將是取代松木製墨的最好途徑。當時不僅發現了石油在文化領域內的用途,而且還有石油在醫療方面利用的記載。
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人類的科技如此發達,卻仍然在使用著天然的眾多的礦藏,更離不開這些礦藏。從古代發現和使用石油,不得不說人類就是地球「天然」的主人。大自然給了這麼多的寶藏,人類發現之後都能把它們的利用價值充分發掘出來。誰不慨嘆地球上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