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陽,一枚碼字不輟的80後高校教師。俯仰自得,遊心太玄。以真誠的觀察,獵取稀缺的有趣和價值。
來源:經管之家。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作者與來源。
芒果衛視《乘風破浪的姐姐》已成為今年夏天現象級的爆款綜藝,相比綜藝節目中活力四射的女明星,學術界值得崇拜的「姐姐」其實更多,她們不斷打破「史上最年輕」記錄,擁有遠超同齡人的學術能力和成就,也有令人羨慕的才華和造詣。科學需要女性,女性在學術上的光芒相比男性毫不遜色,在這些極具魅力的學術「姐姐」面前,你我都應是仰慕者,讓我們一起來盤點這些不斷打破同齡人記錄的學術「姐姐」們:
70後天才女教授
顏寧
1977年出生,1996年高考後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系,2000~2004年,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學習,師從施一公,隨後在普林斯頓做了2年博後,2007年返回清華,30歲時開始擔任教授和博士生導師,37歲時率領團隊攻克世界難題——首次解析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的GLUT1的三維晶體結構,隨後揭示出葡萄糖跨膜轉運這一細胞過程的分子基礎[1],40歲遠赴普林斯頓大學任教。
研究領域:結構生物學——膜蛋白的結構和功能
科研成就:35篇CNS論文,僅2020年上半年顏寧團隊已經發表2篇Nature、1篇CELL、1篇PNAS
任職情況: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清華大學兼職教授
榮譽/稱號: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Nature十位中國科學之星,求是傑出科學家獎,國際蛋白質學會「青年科學家獎」、「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
顏寧姐姐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天才科學家,科研水準和領軍實力已經得到了中美兩國頂級名校和知名科學家的一致認可,任何人的科研道路不需要被輿論綁架,顏老師愛追星,也愛八卦,也曾在微博上懟過人,這樣的科學家太接地氣。顏寧老師的學習經歷和學術成果常常被媒體所廣泛報導,簡直用「開掛」都難以形容,絕對是實力超強的一線科學巨星。而顏寧老師的學生如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殷平、西湖大學90後博後鄢仁鴻等都已經獨立發表了Nature論文,他們也都迅速成長為國內的科研明星,顏寧老師如今也才不過42歲,已經可謂是桃李滿天下了。
29歲北京大學博導
劉穎
1984年出生,2002年考上南京大學生物系,2006年赴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就讀博士,2011年於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醫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13年擔任北大博導,2017年入選美國霍華德·休斯研究所國際研究學者。
研究領域:細胞應激和穩態調控相關研究
科研成就:以第一或通訊作者身份在Science、Nature、Molecular Cell和Cell Research發表多篇論文
任職情況: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線粒體與代謝研究室主任、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研究員,美國霍華德·休斯研究所國際研究學者
榮譽/稱號:最年輕的北大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19年科學探索獎、2019年世界經濟論壇世界青年科學家、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惠康信託和卡洛斯提·古爾本金基金會聯合授予的國際研究學者(International Research Scholar)
比顏寧老師還年輕一歲拿到頂級名校北大的博導,也是北大歷史上最年輕博導,而很多人還不知道當年劉穎老師高考為了生物專業放棄了清華、北大,選擇了南京大學,就憑這一件事,請問誰能學得來?當不了清北的學生,劉穎老師就去當博導,2017年被知名媒體以接近整版篇幅專訪,事業、家庭兩不誤,愛好廣泛,做得一手好菜,喜歡在朋友圈曬美食、曬娃,還經常參加北京的馬拉松比賽,學神一般的劉穎老師還在母校南大透露曾在本科階段《有機化學》掛過科,閒暇時間還致力於中小學生命科學的科普……在應邀接受《環球科學》採訪時強調「科研其實就是一份工作,會鼓勵自己的女學生,要堅持自己的夢想,如果自身適合科研就一定要堅持下去」。像顏寧老師一樣,劉穎老師同時在科研和生活上都能夠做到多姿多彩,不刻板、不單調、接地氣,這才是她們最具魅力的地方。
80後211大學副校長
盧豔麗
1982年出生,2005年獲農業區域發展管理學學士學位,跨專業考研到玉米所作物遺傳育種專業,讀博期間師從榮廷昭院士,2008年獲國家公派赴墨西哥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留學,2009年被該中心聘任為consultant scientist,2010年獲作物學農學博士學位,2012年30歲時晉升為教授,2016年任玉米研究所所長,2020年6月29日被任命為四川農業大學副校長。
研究領域:玉米抗逆生物學與分子育種
科研成就:PNAS、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國內外主流期刊發表文章50多篇,選育玉米品種10個,3本教材/專著,國家發明專利6項,四川科技進步獎1項,二等獎1項。
任職情況:四川農業大學副校長,玉米研究所所長,西南玉米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主任,省部共建作物抗病遺傳與病害防控國家重點實驗室(籌)副主任。
榮譽/稱號:十四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曾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省三八紅旗手稱號;入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
盧老師用「四川人打麻將的精神把科學研究做到血戰到底」[3]來形容自己,堪稱「別人家的80後」,從管理學跨專業考研到作物學,這中間的專業難度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夠克服的,跨專業後還能做出如此大的成就,研究成果達到玉米遺傳育種領域的國際領先水平,紮根西南山地玉米區,為玉米抗逆種質資源和耐旱分子育種做出了突出貢獻[4],想想袁隆平老師對國家的貢獻,就能理解像盧老師這樣的農學科學家們在山區的田間地頭不辭辛勞、刻苦科研的重要意義,為盧老師點讚,為川農點讚。
90後985大學博導、副院長
劉明偵
1990年出生於重慶,18歲留學英國布裡斯託大學,21歲劍橋碩士畢業,23歲發表NATURE一作論文,24歲牛津大學博士畢業,25歲被聘電子科技大學教授,牽頭成立「應用化學研究中心」,28歲被任命為電子科技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副院長,並當選四川省婦聯第十三屆兼職副主席。
研究領域:滷化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科研成就:於Nature、ACS Energy Letters、Nano Energy、Solar RRL、Energy&Environmental Science、AdvancedScience等國內外知名期刊上發表SCI論文30餘篇,谷歌學術引用超7400次[5]
任職情況:電子科大材料與能源學院副院長,四川省婦聯兼職副主席
榮譽/稱號:布裡斯託大學「桑德爾獎 (Sander Prize)」、英國工程技術協會「工程技術獎(IET Prize)」、歐洲材料研究協會會議特別獎、牛津大學Wolfson學院學院特別獎、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第20屆「四川青年五四獎章」、第22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2018年度十大女性新聞人物、2018年全國三八紅旗手、2019年 全國三八紅旗手
劉明偵老師才華、顏值並重,在牛津大學光伏光電研發中心於鈣鈦礦領域做出了獨創性工作,博士畢業後放棄英國千萬年薪科研職位,毅然選擇回歸祖國,不僅在基礎前沿科學研究,而且在國內太陽能電池與新一代薄膜電池疊加技術方面形成突破。劉明偵老師在電子科大開學典禮上說「90後不是垮掉的一代,最終將成為中流砥柱」,有人評論她的學術生涯一路開掛,但是她卻認為生在好的時代,只要足夠努力就有機會成功,劉明偵老師肩負起科技強國的科研夢想,真正成為了90後科研學子的榜樣。
80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
吳晨
1982年出生,2006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臨床醫學,2011年於北京協和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2011~2013年於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做博士後研究,2013年受聘於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任研究員。
研究領域:食管癌、胰腺癌等惡性腫瘤的遺傳學研究
科研成就:發表SCI論文98篇,影響因子共1068,論文他引4207次。多篇論文被Nature Review、Cancer Discovery等期刊和Nature China等科學網站作為亮點研究介紹。
任職情況: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中國遺傳學會青年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病因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遺傳》雜誌編委
榮譽/稱號: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北京高等學校卓越青年科學家,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中國青年科技獎」,「求是科技基金會傑出青年學者獎」,「教育部首屆中國科學獎」,「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稱道:吳晨老師致力於食管癌、胰腺癌的遺傳學研究,多次往返河南、山西等食管瘤高發地區,從遺傳學圖譜角度發現14個腫瘤易感基因,提供篩查「地圖」。對於回國的選擇吳晨老師自稱「不需要理由」,在新冠疫情之初,就以中國醫學科學院移動P3檢驗車隊長的身份義無反顧地前赴武漢,援鄂抗疫長達36天,無論從科研的使命感,還是從個人的事業抉擇上來看,吳晨老師都堪為中國青年科學家表率。
27歲西湖大學博士後
白蕊
1992年出生於內蒙古,2011年就讀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學基地班,2014年推免至清華施一公實驗室開啟直博生涯,四年讀完碩博連讀,隨後進入西湖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
研究領域:RNA剪接體
科研成就:5篇NATURE,3篇CELL,被引600多次
榮譽/稱號:第22屆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清華大學優秀畢業論文、清華大學優秀畢業生和北京市優秀畢業生
白蕊老師同樣是施一公的「高徒」,顏寧老師的師妹,未來潛力之星,戰力很強的學術新星。關鍵是白蕊老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不出國深造,同樣可以攀登科學高峰」,實在是給國內的年輕土博士們,打了一劑「強心針」。白蕊老師在讀博期間還要面對自身免疫疾病的抗爭,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奮鬥,走出了一條非「出國深造」之外的路,最終成長為「國產科學家」,也贏得了國際研究同行的認可。
26歲電子科技大學博導
夏娟
1994年出生,2014年畢業於四川大學材料系,2018年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2020年26歲被聘任為電子科技大學正高級研究員、博導。
研究領域:實驗凝聚態物理,二維半導體材料物理特性的研究與調控,超低波數拉曼光譜等
科研成就:近四年在ACS Nano,Nano Letters,Nature,Advanced Materials等重要國際期刊和會議上合作發表文章11篇,其中第一或通訊作者7篇
榮譽/稱號:2017年度中國優秀自費留學生獎、2018年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女科學家獎,2019年入選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榜。[6]
別人的24歲已經是985高校教師,26歲已成為正高級研究員/博導,夏娟老師的履歷簡直讓同齡人抓狂,一般人26歲才研究生畢業或者剛步入博士階段,就遭遇了同年齡的博導夏老師,電子科大真是有實力也有魄力,招攬了和劉明偵老師一樣年輕、實力爆表的夏娟老師,相信年輕的她們能夠打破輿論給予的重重壓力,成長為學術陣營的中堅力量。
26歲湖南大學副教授
李晟曼
同樣是1994年出生,2015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同年於母校同學院直博,於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工作和學習,2020年6月博士畢業,7月剛剛入職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擔任副教授。
研究領域:納米材料生長、微納電子器件的加工製備、新原理器件製備與測試以及電路設計與集成
科研成就:一作發表Nature子刊,IF高達38.663,求學期間的她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ElectronicMaterials 等期刊發表SCI論文10餘篇。2019年參加國際微電子器件大會(IEDM)並作口頭報告,獲得臺積電公司的關注。[7]
「土博士」就意味著研究實力不強嗎?李晟曼老師在26歲時做出的科研成績,也許只會讓很多人產生「酸葡萄」心理,985高校入職便成為副教授,也是因為她的學術光芒實在耀眼!
90後博導
李琳
類似的還有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90後博導李琳,19年6月北大博士畢業時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Nature Cell Biology》論文,以合作作者發表《Cell》、《Cell Research》論文,主要從事哺乳動物生殖細胞發育過程中的單細胞表現基因組學相關研究,開發單細胞多組學測序技術,但是李琳老師非常低調,很少接受媒體採訪,對李琳老師的資料在這裡我們就不再贅述了,李琳老師棒棒的!
小結
社會世俗似乎仍然對女性存在著一定的偏見,連撒貝寧這樣的主持人都下意識地在節目《開講啦》中稱呼顏寧為「女科學家」,這並不是撒老師有意的冒犯,但是沒想到被顏寧老師當場直接拒絕。
為此,顏老師在撒老師的節目上特別強調:「每個女孩都應該勇敢做自己」。科學家的世界對性別沒有偏見,年輕的女性學術明星們冉冉升起,成就超越同齡人的學術成績和榮譽,她們既有著孜孜不倦的學術精神,也有著遠超他人的勇敢和執著,對於科研道路上的女性群體來說,這些「姐姐」們或許意味著更多的鼓勵意義。期待結婚、生育、育兒……不再成為女性在學術道路乃至任何事業抉擇時的束縛和壓力,不再是禁錮她們追求自我的囚籠,能夠讓她們勇敢做自己,那時「乘風破浪的姐姐們」不會再被男性群體獵奇「觀看」,本文這樣的文章就再也無用武之地,行文的角度也會更加令人鄙夷,在表達對這些「姐姐們」的崇拜之情以外,我們更真誠地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參考資料
1. 百度百科:顏寧.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2%9C%E5%AE%81/84400?fr=aladdin
2. 盧豔麗任我校副校長.四川農業大學公眾號
https://mp.weixin.qq.com/s/1mPoKmQ0imHlbZWH7u9Wbg
3. 「80後」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盧豔麗,要將科學研究「血戰到底」丨人物.教育導報.
https://mp.weixin.qq.com/s/QqGC6_b1HvPUdtY1wO6KoQ
4. 專家風採|盧豔麗:科研在於好奇和堅持.川農教師工作部人事處公眾號.
https://mp.weixin.qq.com/s/AGt4v7wIbAgqF8mw2EtH7A
5. 劉明偵教授團隊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電子科技大學新聞中心.
https://news.uestc.edu.cn/?n=UestcNews.Front.Document.ArticlePage&Id=75400
6. 夏娟導師簡介.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網.
https://yjsjy.uestc.edu.cn/gmis/jcsjgl/dsfc/dsgrjj/12497?yxsh=21
7. 李晟曼.湖南大學官網.
http://grjl.hnu.edu.cn/p/499D64E1EFBCDE0E96BE8E2BA4E3DC79
5年,經管之家公眾號6500篇文章,
這裡是豐富而全面的經管知識庫+財經百寶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