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朱鯨潤)今年夏天,你被蚊子留下幾個「吻痕」呢?炎熱的天氣裡,最攪人清夢的非蚊子莫屬。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無錫有一個專門養蚊子的地方,這裡的蚊子「待遇」很高,每天有專人照顧,還能享受「美食」,這裡就是江蘇省寄生蟲病防治研究所的蚊蟲飼養室,這個建立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的實驗室裡,目前已經有蚊子繁殖到第651代。因此,這裡也被稱為國內歷史最悠久、品種最多的蚊蟲飼養室之一。
全天「精心伺候」這些蚊子
走進蚊蟲飼養室,現代快報記者看到,一排排的架子上放著儲水的容器,「你看這在水裡的就是蚊子的幼蟲。蚊子分為卵、幼蟲、蛹、成蚊四個不同的發育階段,其中卵、幼蟲、蛹這三個階段是在水裡面生長。」 江蘇省寄生蟲病防治研究所主任醫師周華雲介紹,裡面的房間裡則放著蚊籠,等蚊子發育成蛹之後,它們就要「搬家」住到籠子裡,等著變成成蚊。
周華雲介紹,養蚊子可沒那麼簡單,就拿水來說,養蚊子所需要的水質要求就很高。「我們研究所專門有設備將水進行處理,過濾出來的水比純淨水級別還高。」 周華雲說,除此之外,蚊蟲飼養室溫度需要常年控制在27攝氏度(±2℃),相對溼度75%(±5-10%),還要擁有一定光照。
那麼蚊子吃什麼呢?周華雲介紹,水裡的幼蚊每天都要投餵動物肝臟粉和酵母粉的混合物或魚飼料,蚊籠裡的成蚊則是給予葡萄糖水,「如果要雌蚊產卵,繁殖下一代時,我們就給蚊子餵小白鼠的血。」周華雲介紹,在野外,一般喝露水或植物汁液維持生命,雄蚊不吸血,而雌蚊產卵需要吸血,所以雌蚊會傳播疾病。
「養蚊人」一眼辨出蚊子類型
「目前這個蚊蟲飼養室內主要飼養的品種是按蚊、伊蚊、庫蚊,你看這個平浮在水面上的就是按蚊的幼蟲,而倒掛在水裡的是庫蚊和伊蚊的幼蟲。」周華雲介紹,如果是成蚊的話,按蚊在停息時,身體與停息面會有一定角度,簡單來說就是看起來「翹著屁股」的蚊子是按蚊。「城市居民在家裡見到的一般是庫蚊,我們俗稱為『家蚊』,老百姓常說的那種白天咬人花蚊子一般是伊蚊。」除此之外,如何辨別蚊子的雄雌呢?周華雲介紹,在蚊子的頭部有一對觸角,觸角上有輪毛,雌蚊子的輪毛短而稀,雄蚊觸角輪毛長而密。根據觸角輪毛的長短疏密就能區分雌雄了。
「蚊子觸角裡有一個化學感受器,它能感受到人們的氣味,特別是二氧化碳。所以出了汗的人更容易被蚊子『盯上』。」原來,蚊子吸血並不是靠眼睛,而是利用頭上的觸角。
養蚊子是為了全民的健康
按蚊主要傳播瘧疾,庫蚊能傳播絲蟲病和流行性乙型腦炎等疾病,伊蚊則是登革熱、寨卡病毒病的傳播媒介。「我們養蚊子主要是為了解和掌握蚊蟲的生態習性,研究蚊蟲與所傳播疾病的關係及控制蚊蟲的方法,為科學、合理控制蚊傳疾病提供依據。」周華雲介紹,「養蚊人」的工作十分繁瑣,無論放假還是過年,實驗室都離不開人。「我們每天要定時定量投餵幼蚊,要將蛹吸出來放到蚊籠裡去,還要為成蚊換葡萄糖水棉花球、餵飼小白鼠血。」周華雲說,但是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人民健康。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瘧疾曾是嚴重威脅群眾生命健康的重要寄生蟲病之一,江蘇省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曾發生兩次大範圍的暴發流行,年發病人數曾超過千萬,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瘧疾發病得到有效控制,2012年以來,已連續7年未發現本地感染瘧疾病例。「2019年3月份江蘇省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的消除瘧疾終審評估,實現了消除瘧疾目標。但是,江蘇省每年還有國外輸入的瘧疾病例,因此,從非洲、東南亞等瘧疾流行區回國的人員,一旦出現發熱等症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並主動告知醫生,自己到過瘧疾流行區,可能患有瘧疾。」周華雲提醒大家。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養蚊人」的工作就是為了保護群眾的身體健康,為他們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