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粉中的澱粉與蛋白質的物理屬性

2020-12-04 糕餅工匠杜德春

麵粉中的澱粉與蛋白質的物理屬性

麵粉中的澱粉與蛋白質在各種水溫度下的變化

水調麵團是製作麵團的常用方法之一,是面點製作的關鍵技術.本文詳細介紹了麵粉的組成部分:蛋白質和澱粉的主要性質。並按水溫的不同將水調麵團分成了冷水麵團、溫水麵團和沸水麵團,並由麵粉的成分出發詳細解釋了不同麵團的特徵和其製作原理。

水調麵團是指麵粉中摻入(有些也可加入少量輔料和食鹽、食鹼等),經過揉搓形成的麵團。

說到麵團,我們自然就要說到麵粉。麵粉就是小麥粉,其主要成分是澱粉和蛋白質。按其蛋白質的含量的高低可將麵粉劃分為高筋麵粉、低筋麵粉和中筋麵粉。在麵粉中,蛋白質所佔比重並不大,但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之所以蛋白質在麵粉中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因為蛋白質中的麥膠蛋白、麥谷蛋白,這二種蛋白佔蛋白質總量的80%以上。它們均不溶於水,但對水有較強的親和作用,遇水吸水膨脹形成一種柔軟膠狀物(這便是麵筋的主要成分),這就叫做麵筋。

也就是說蛋白質遇水能形成麵筋,沒有小麥蛋白的這種特性,我們做不出包子,做不出饅頭,更做不出麵包,許多的面點品種都會消失。由此可見小麥蛋白的重要性。

在麵團調製中,水調麵團可以說是最簡單也是最不容易調好的一種麵團。說簡單是因為它只是用麵粉與水拌和而成,說最不容易是因為這種麵團在調製時,隨著溫度的不同,性質會發生不同的變化。要掌握水調麵團的這種變化規律,只要掌握了水的溫度對麵粉內部物質成分的影響,我們就可以根據其製品的需要而調製出所需的麵團。

水調麵團的成團原理

水調麵團根據水溫的高低,可分為冷、溫、熱三種麵團。即冷水麵團、溫水麵團和熱水麵團。這三種麵團主要是通過用水溫的高低來達到控制麵筋形成程度的目的。

那麼為什麼水溫的不同會導致成品之間如此大的差異了?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水溫是怎麼樣來通過與麵粉中的澱粉和蛋白質的相互作用來影響麵團的性質。

澱粉與水溫

麵粉中澱粉的含量約佔60%~70%,澱粉依其物理性質在常溫條件下吸水率較低。

水溫30℃時,澱粉只結合水分30%左右,顆粒並不膨脹,仍大體保持硬粒狀態。水溫30~50℃時,澱粉吸水性和膨脹性很低,黏性變化不大,仍不溶於水。因此冷水麵團摻水量較少,麵團較硬,體積不發生膨脹。水溫53~65℃,澱粉的物理性質會發生明顯變化,吸水量加大甚至部分澱粉溶於水,顆粒膨脹,黏性增強。水溫到67.5℃以上,澱粉大量溶於水,膨脹和糊化程度越來越高,吸水量越來越大,黏性越來越高。

蛋白質與水溫

麵粉中的蛋白質與麵筋密切相關。用冷水調製麵團,蛋白質與少量纖維素、脂肪等形成麵筋網絡,緊密包圍其它物質。揉面的過程中,麵筋網絡的作用逐漸增大,麵團變得光滑、筋道並有彈性和韌性。

蛋白質在常溫下吸水率高。水溫在30℃時,蛋白質能結合水分150%左右。隨著水溫升高,蛋白質吸水率逐漸降低。水溫60~70℃蛋白質受熱凝固。溫度越高、時間越長,蛋白質的變性作用也越強。從而麵團中的麵筋質受到破壞,麵團的延展性、彈性、韌性和親水性也逐步減退,粘度在增加。因此,熱水麵團缺乏筋力,較柔軟黏糯。

麵團與水溫

水溫對蛋白質與澱粉的影響是完全不一樣的。

在調製冷水麵團中,澱粉顆粒不能膨脹糊化,而蛋白質吸水率高,親水性強,故可吸水膨脹形成網狀的緻密麵筋網絡,將其它物質緊緊包住形成麵團。

冷水麵團,關鍵在和面,熱水麵團,關鍵在和面與加水量及散盡熱氣。溫水麵團是二者的綜合,控制水溫是核心。明白水調麵團的原理,及掌握這些調製要點後,水調麵團就能輕而易舉地把握。

相關焦點

  • 小面麵粉主要營養成分結構,與其蛋白質和澱粉的性質變化
    3.脂肪酶:這種酶對麵包,餅乾製作影響不大,但對已調配好的蛋糕粉有影響,因為它可分解麵粉裡的脂肪成為脂肪酸,易引起酸敗,縮短儲藏時間。麵粉蛋白質與澱粉:小麥蛋白質即作物小麥中所含有的蛋白質。工業用小麥蛋白質粉(俗稱谷阮粉)含75%以上的蛋白質,其中醇溶蛋白佔40-50%,谷蛋白佔35-45%。小麥蛋白質分子間的非共價鍵如氫鍵、離子鍵與疏水鍵等可促進醇溶蛋白與谷蛋白團聚,從而影響小麥蛋白質麵團的結構與物理性質。在五穀雜糧中、為何小麥能夠勝出?成為人類的主食-餐桌、焙烤。
  • 麵粉中的五種蛋白質的性質
    麵粉中的五種蛋白質:麥膠蛋白、麥谷蛋白、麥球蛋白、麥清蛋白、酸溶蛋白文|焙烤工藝工匠杜德春麵筋:麵粉加入適量的水揉成麵團,泡在水中30~60min,將澱粉及可溶性成分洗去,剩下的有彈性像橡皮似的物質麥膠蛋白:醇溶性蛋白,pH 6.4-7.1;麥谷蛋白:溶於稀酸或稀鹼,pH 6-8;不溶性蛋白,佔80% 麵筋的主要成分麥球蛋白、麥清蛋白、酸溶蛋白,溶於水和稀鹽酸溶液中,屬於可溶性蛋白。
  • 澱粉在不同水溫度中的變化特徵
    麵團中的澱粉在不同溫度下的變化水調麵團在調製時因水的溫度不同,調製成麵團的性質也有差異。主要是由於水溫對麵粉中所含的澱粉與蛋白質所起物理和化學變化及其相互作用的影響形成的。在不同水溫的影響下,麵粉中澱粉的糊化程度對麵團的性質起一定的作用。小麥澱粉在水溫50℃時開始膨脹,在水溫65一67.5℃時,開始糊化。在麵粉糊化 前後,澱粉性質的變化十分明顯。
  • 煎餃上的冰花,到底是麵粉還是澱粉做的?加多少水才焦脆不糊?
    後來,分別用澱粉和麵粉都做過。澱粉的冰花細密輕薄,麵粉做的花紋粗獷卻更脆更焦香。只是別管哪種,成功的秘訣都得用不粘鍋做,最起碼對新手來說利器是成功的條件。只要鍋內水分快幹時盯緊點,隨時觀察,調最小火,哪怕從上面看冰花出現焦色了,底部也不會糊。
  • 佳樂特爾麵粉中蛋白質含量高有什麼好處?
    很多人在購買麵粉時誤解了「高筋麵粉=高質量麵粉」。事實上,「高精」的含義是高級精製。它只意味著小麥的口感技術,但不能說明麵粉的蛋白質含量。所以「高級精製」可能是高筋麵粉、低筋麵粉、高級麵粉或高級麵粉或是二等麵粉。我們需要了解不同產品的分類信息,如高筋麵粉、中筋麵粉和低筋麵粉,大致說明麵粉的純度等級、礦物質和粗蛋白的含量。
  • 麵粉技術改良的方法探討,一次講透徹
    、中、低三種蛋白質含量的麵粉。蛋白含量是麵粉的一個關鍵指標,如果能按照蛋白含量對同一種麵粉進行氣流分級處理,分出蛋白含量不同的麵粉,就可以解決不同食品對麵粉的要求。 小麥經制粉得到大胚乳團塊、澱粉顆粒和間質碎片,這3種物料在粒度和蛋白質含量上是有差異的,因此,可以將麵粉按顆粒尺寸分成高、中、低三種蛋白含量不同的麵粉。
  • 炸魚時,究竟用澱粉還是麵粉,教你這樣做,魚焦香酥脆,還沒腥味
    冬天是貼膘的季節,所以大魚大肉是每家每戶都會時不時弄來吃一點的主食,不僅為了提供人體足夠的能量,更多的是為了多吃一些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增強抵禦寒冷的能力。對於這些肉食類,我更喜歡多吃些魚肉,因為它不僅蛋白質豐富,而且脂肪含量少,對於愛美又正處於瘦身階段的我來說,魚肉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不管喜歡吃魚還是不喜歡吃魚的朋友應該都了解,魚如果處理不好,會有一股子的魚腥味。尤其是在炸小魚的時候,因為基本不用別的調料,炸出鍋就吃,所以更是明顯。
  • 麵粉成分和掛麵品質的相關性
    小麥種皮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和纖維素,制粉過程中想單獨提取糊粉層而又要防止麩皮混入麵粉中是相當困難的。想要獲得一定的出粉率,必須將粘附在麩皮上的胚乳剝刮乾淨,在一定的研磨強度下會刮下一定量的糊粉層並增加麩皮的破碎,導致所得麵粉麩星的含量提高。加工精度越高,去皮的程度越大,麵粉中含麩皮的量越少,纖維素含量也就越少,灰分值也相應降低。麵粉灰分對麵條的顏色及光澤影響較大。
  • 烘焙麵粉的使用與疑問,什麼是麵粉的聚合,油脂和鹽對麵粉的影響
    如果你在這兩國購買麵粉,可能最先看到的分類方式是這樣的:「T45、T55 、T65……」如果你認為這就是表示麵粉筋度高低的,那就大多特錯了。因為這些麵粉中的蛋白質含量幾乎都是完全相同的,也就是沒有筋度高低之分。那些T幾的標號,其實是用來區分麵粉顆粒粗細之用的。所以,你需要在麵粉包裝上再去仔細尋找蛋白質含量才可以。
  • 【網絡闢謠】麵粉用水洗後出現的「膠」狀物是添加了膠
    麵粉用水洗後出現的「膠」狀物是添加了膠。  闢謠:  「一個四川嬢嬢用麵粉洗出膠」的視頻,並將「洗出膠」的原因歸結為「麵粉中添加了膠」等非法物質,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  麵粉是由澱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組成的。麵粉中所含的蛋白質按種類分,主要有4種:麥谷蛋白、麥醇溶蛋白(也叫麥膠蛋白)、麥清蛋白和麥球蛋白。其中,麥醇溶蛋白約佔麵粉中蛋白質總量的40%,麥谷蛋白約佔麵粉中蛋白質總量的35%。
  • 炸魚用麵粉還是澱粉?不管炸什麼魚,學會這樣調麵糊,香酥不回軟
    炸魚,有人裹麵粉,有人裹澱粉,有人掛糊,而且掛糊的做法千奇百怪,到底哪種方法最好吃呢?炸魚用麵粉還是澱粉?不管炸什麼魚,學會這樣調麵糊,香酥不回軟。1、裹乾粉還是掛糊?炸魚的時候,有人直接炸,什麼麵粉、澱粉、麵糊都不裹,直接下鍋。這樣幹炸的魚焦香味會更加濃鬱,但是缺少外酥裡嫩的口感。
  • 必須知道的烘焙小技巧:少了一種麵粉用什麼代替?
    對於烘焙愛好者來說,最頭疼的就是選麵粉了,這看似簡單的一步卻把烘焙小白們抓狂!「高筋粉做不了蛋糕?還要買低筋粉?不會吧!」烘焙中常用麵粉分別是高筋、中筋、低筋,這三者是如何去區分的?三種麵粉,各不相同麵粉的種類:按蛋白質的含量進行分類,目前我們通常把麵粉分為三類: 1 、高筋粉(強筋粉、高蛋白質粉或麵包粉),蛋白質含量為1 2 %一1 5 %,溼麵筋重量>35 %。高筋粉適宜製作麵包,起酥糕點,泡芙和松酥餅等。
  • 小麥澱粉多級結構與麵條食用品質的關係
    在小麥中,A型和B型澱粉粒的孔隙(0.1-0.3μm)和孔道(0.07-0.1μm)分布不同。A型澱粉粒中大孔道主要源於赤道槽區,小孔道則源自其它區域;而B型澱粉粒中則主要存在一些較大的洞狀孔道,且有蛋白質鑲嵌於孔道中(KimandHuber2008)。由於孔道結構為水、化學物質和酶提供了進入澱粉顆粒的通道。
  • 帶你認識麵粉的種類用途和相互轉化
    市面上的麵粉名稱很多,什麼富強粉,小麥粉,餃子粉,蛋糕粉等等,很多人一看就暈頭了,不知道要怎麼購買。現在,帶大家一起來認識一下麵粉,讓你在今後的生活中方便使用。麵粉實際上分為三類,即低筋粉,中筋粉和高筋粉。
  • 麵粉+ 水 + 鹽 + 酵母 = 麵包?製成麵包的四大元素究竟有什麼
    麵粉麵包最基本的成分決定麵包風味和口感的最基本食材麵包製作過程中,從開始的攪拌,發酵,到最後的烘烤都與麵粉息息相關,高品質的麵粉在整個過程中的優良表現,不僅讓製作者享受到成品的美味,操作過程中反饋給你滿意的狀態,也會帶來極大的成就感。可以說,麵粉的品質決定了麵包的品質。
  • 澱粉顆粒 給你一次電鏡觀察的機會! | 營養
    含有澱粉粒的烘焙麵粉燕麥澱粉粒的半掃描電鏡圖,顯示不同大小的澱粉粒組成了麵粉顆粒。水稻籽粒蛋白質的掃描電鏡低直鏈澱粉蕎麥(蕎麥屬)突變體中的易碎澱粉粒Breakable starch granules in a low-amylose buckwheat
  • 麵條製品常用澱粉及其衍生物介紹及應用
    麵條生產添加的澱粉包括原澱粉、化學改性澱粉(改性澱粉及其衍生物)及物理改性澱粉(預糊化澱粉),不僅可改善麵條食用品質,如筋道、滑爽、Q彈等;還能賦予產品功能,如慢消化、低GI等,是麵條生產中使用量最大的配料或品質改良劑。
  • 天然澱粉滿足不了需要,你知道變性澱粉該如何應用嗎?
    03、不同木薯變性澱粉在保鮮溼麵條中的應用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冷藏技術的提高,保鮮溼麵條的消費量逐年升高,但存在斷條率高、渾湯、貯藏時間短等問題。研究表明,在麵粉中添加一定量的變性澱粉可以改善保鮮溼麵條的加工特性和品質。
  • 炸魚時,到底用麵粉還是澱粉,以前沒注意,難怪魚不酥不脆還很腥
    第三步也是關鍵的一步~調麵糊,炸魚是否酥脆,關鍵在調糊上,到底用麵粉還是澱粉?以前我還真沒注意,都是很隨便,有什麼用什麼,難怪魚不酥不脆還很腥!大廚教我這樣調糊:兩勺澱粉、兩勺麵粉、一個雞蛋、適量的清水,比例為25%的麵粉、25%的澱粉、15%的雞蛋、35%的水,大廚說這種糊叫全蛋糊,用這個糊烹製出的菜品幹酥香脆、外焦裡嫩、色澤金黃,涼了也不會變軟,調製的時候,還要注意加入的順序,要先用水將麵粉和澱粉調製均勻後,再加入雞蛋繼續攪拌使之溶為一體,如果先加雞蛋調和,就會出現許多小顆粒,並且很難調均勻,直接影響炸魚的外觀和口感
  • 七年級趣味實驗:澱粉與碘奇遇記(二)
    3.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含義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     4.探索碘酒遇到澱粉變藍的科學原理,。     5. 培養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科學理性的思維方法。二.實驗現象記錄、分析及結論實驗現象:(請分析出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碘酒呈現棕紅色,澱粉呈現白色,當澱粉水倒入碘酒溶液後,杯中的混合液體顏色逐漸變成 藍紫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