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瑞典特約記者 李特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王逸】瑞典一直以低犯罪率聞名世界,但最新研究發現,該國司法部門竟然在犯罪數據上造假。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RT)21日報導,瑞典林雪平大學的最新報告顯示,瑞典司法部對該國國家預防犯罪委員會施壓,要求其隱瞞、操控或者忽視可能令人尷尬的犯罪統計數據。
俄羅斯衛星網報導稱,林雪平大學的研究採訪了35名正在或者曾經為瑞典國家預防犯罪委員會工作的僱員。其中有僱員稱,委員會工作人員曾被司法部約談,要求「修正」相關犯罪報告,「如果報告結果不討喜,要麼被禁止出版,要麼被操控,一些部分被模糊處理,而其他不敏感或者正面的發現被突出強調、操控」。
RT稱,瑞典國家預防犯罪委員會面臨困難境地。因為在這個國家,媒體報導通常隱去警方傳閱的嫌犯種族信息,政府積極淡化其移民聚居區的槍枝犯罪和炸彈襲擊等情況的激增,而國家預防犯罪委員會的職責是收集匯總真實準確的犯罪統計數據。
瑞典國家預防犯罪委員會僱員告訴林雪平大學研究人員,上司接到司法部的命令後,便要求他們操控「棘手的數據」。這些結果如果不進行操控,可能讓政府尷尬,比如種族或者移民問題。國家預防犯罪委員會自己的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瑞典致命暴力活動激增,特別是弱勢群體和移民犯罪。該委員會數據顯示,2015年瑞典接收16萬名難民和移民,此後該國性暴力、攻擊、威脅和搶劫犯罪急劇上升,人均發案率高於任何其他歐洲國家。
報導稱,一名負責撰寫暴力犯罪報告的國家預防犯罪委員會僱員對林雪平大學研究人員表示,政府延遲了相關報告的發布,直到去年大選之後,原因是報告結果「政治敏感」。此外,相關報告也被視為「令人丟臉」,因為其直接與此前的另一份報告相矛盾,該報告使用不同的統計方法,結論是暴力犯罪在下降。當這份暴力犯罪報告最終發表時,也只是放在委員會網站上,而非刊印。很多瑞典國家預防犯罪委員會的受訪者感到,該委員會的問題出在其是受司法部領導的組織。他們說,自己並非獨立為政府提供決策建議,而是從事推動政府議程的工作。俄羅斯衛星網稱,林雪平大學的報告展示了一種「緘默文化」和「政治操縱」。正如報告所言,「很多受訪者證明了國家預防犯罪委員會的管理層如何直接施壓僱員修改報告,基於的是政治、意識形態等其他原因,這實在不可取。」
瑞典被爆隱瞞犯罪數據並非首次。據《瑞典日報》此前報導,從2015年10月開始的4個月內,瑞典共發生以難民為犯罪者的559起暴力襲擊、194起攻擊、4起強姦案和2起恐怖襲擊案,共計5000多宗。瑞典警方將這些發生在庇護者接收中心的犯罪案件保密。所有這些罪案都不得公開。瑞典警方大約從2015年10月開始執行這一規則,這正是歐洲難民潮初起之時。
瑞典近期治安形勢惡化也使該國旅遊業蒙上陰影。據中國駐瑞典大使館網站20日消息,中國公民在瑞典遭受財物被盜、被搶等案件多發,破案率較低。中國駐瑞典使領館提醒在瑞典中國公民慎重選擇旅遊地點和居住地區,加強安全防範。